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蝦稻共作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及中稻施肥技術研究

2017-03-16 01:07王關林蘇章鋒劉東孫玉海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17年2期
關鍵詞:中稻施肥技術土壤養(yǎng)分

王關林++蘇章鋒++劉東++孫玉海++丁亨虎++付勇++白淑萍+++潘久四

摘要 白鷺湖農場土壤養(yǎng)分存在明顯的空間變異,以速效磷變異最大;土壤中氮磷鉀養(yǎng)分都表現(xiàn)不同程度肥料殘存效應。結果表明:潴育型水稻土水稻目標產量8 250~9 750 kg/hm2,應根據(jù)蝦稻共作年限分類推薦水稻施肥量。蝦稻共作1年田塊推薦氮磷鉀(9.5-3.5-4.5)用量262.5 kg/hm2,蝦稻共作2年田推薦氮磷鉀(9-3.5-4)用量247.5 kg/hm2,蝦稻共作3年田推薦氮磷鉀(8.5-3.5-4)用量240 kg/hm2,蝦稻共作4年以上田塊推薦氮磷鉀(8-3.5-4)用量232.5 kg/hm2。

關鍵詞 蝦稻共作;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中稻;施肥技術

中圖分類號 S158;S1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60-03

湖北省白鷺湖農場位于潛江市西南,海拔26~28 m,境內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是潛江市優(yōu)質水產養(yǎng)殖基地。蝦稻共作模式是近幾年本市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中的一種新型高效模式,也是一種集約耕地種植模式,能更好地保護耕地質量,利用現(xiàn)有耕地[1]。白鷺湖農場從2012年開始推廣蝦稻共作種養(yǎng)模式,至2016年面積達1 868 hm2,占水田面積的64.66%。

蝦稻共作模式中水稻秸稈實行全量還田,能明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狀,且共作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然而,施肥模式與常規(guī)種植區(qū)別很大,必須推廣減量施肥模式,才能確保水稻穩(wěn)產,若施肥不當則會造成水稻貪青晚熟,蝦繁殖率降低、產量下降,效益減少。白鷺湖農場通過實踐,全面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結合水稻秸稈還田、配方施肥、配方補微等不同模式達到蝦稻共作共贏的目的。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及數(shù)據(jù)采集

土壤樣品、植株樣品養(yǎng)分采集,從潛江市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項目(2007—2015年)獲得。土壤分類從《潛江市土壤志》(1982年)獲得。水稻施肥數(shù)據(jù)以近3年白鷺湖農場蝦稻共作水稻施肥大區(qū)示范數(shù)據(jù)為基礎,分析近年來潛江市潴育型水稻土水稻施肥及“蝦稻共作”施肥數(shù)據(jù)得出。

1.2 樣品測試方法

1.2.1 土壤樣品分析方法。pH值測定采用水土比,pH計法;有機質測定用重鉻酸鉀容量法;速效磷測定采用碳酸氫鈉提取原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測定采用乙酸銨提取原火焰光度計法;土壤容重采用環(huán)刀法;土壤團聚體采用干篩法。

1.2.2 植株樣品分析方法。全氮采用H2SO4-H2O2蒸餾法;全磷采用H2SO4-H2O2鉬銻抗比色法;全鉀采用H2SO4-H2O2火焰光度法。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SPSS 13.0軟件和Excel 2003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白鷺湖農場土壤養(yǎng)分狀況

2.1.1 土壤分類。據(jù)《潛江市土壤志》記載,第二次土壤普查白鷺湖農場土壤資源面積4 380.2 hm2,其中水稻土面積3 284.8 hm2,占74.99%;潮土面積1 095.4 hm2,占25.01%。水稻土主要有4類,即淹育型水稻、潴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沼澤型水稻土,其中淹育型面積1 59.64 hm2,占水稻土的4.86%;潴育型面積1 832.93 hm2,占水稻土的55.80%;潛育型面積1 143.35 hm2,占水稻土的34.81%;沼澤型面積148.89 hm2,占4.53%。據(jù)初步研究,潴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型水稻均適宜“蝦稻共作”模式,因而白鷺湖農場有90%以上的水稻田適合蝦稻種植模式。截至2015年,白鷺湖農場耕地面積3 200 hm2,其中水田2 887 hm2,適宜蝦稻種植模式。

2.1.2 土壤養(yǎng)分分級指標。土壤養(yǎng)分分級指標,依據(jù)土壤測定結果、作物產量水平及施肥水平,參考丁亨虎等[2]的方法而制定(表1)。將土壤養(yǎng)分分為5個級別,每個級別冠以名稱,并且全部帶有“缺乏”,即無論土壤測定結果多高,不施肥均無法達到目前產量水平。土壤酸堿度的劃分雖有一定的標準,由于土壤類型、自然環(huán)境、種植結構差異,導致適宜作物正常生長的范圍不一樣,本文參照白鷺湖農場土壤養(yǎng)分分級指標五級劃分法將pH值劃分為5級(表1)。

2.1.3 土壤養(yǎng)分空間變異。2007—2015年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guī)程進行取樣,全場累計采集耕層土壤樣品525個,每個樣品平均代表面積為5.33~6.67 hm2。檢測分析常規(guī)5項,即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有機質、pH值。

對白鷺湖農場土壤養(yǎng)分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3],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2)。統(tǒng)計中,為了解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偏移程度,引用了偏移度(P)的概念,是指中值偏斜程度。同時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計算其變異系數(shù)C.V,了解其變異程度。

P(%)=(X-M)÷X×100(1)

式(1)中,X表示平均值,M表示中值。P值的5%為臨界值,>5%為偏斜,<5%為不偏斜。

C.V(%)=(S÷X)×100(2)

式(2)中,S表示標準差,X表示平均值。C.V大小不僅受變量值離散程度的影響,而且還受變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響。C.V值越大表示數(shù)據(jù)離散程越高,正態(tài)分布型差。

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土壤pH值、有機質、堿解氮、速效鉀為不偏斜養(yǎng)分,速效磷為偏斜養(yǎng)分。

土壤中養(yǎng)分按變異強度劃分[3],pH值、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均為低等或中等變異養(yǎng)分,其中以速效磷變異最大,最大養(yǎng)分是最小養(yǎng)分的50倍。說明土壤中磷肥易被土壤吸附固定,且不易淋失,具有殘存效應,這與楊 力等[3]的觀點一致。將土壤養(yǎng)分5項指標進行頻率統(tǒng)計得圖1~5。

從圖1~5可以看出,除pH值呈正態(tài)分布外,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均呈非正態(tài)分布,其中速效磷、有機質呈橫反“S”形分布,速效鉀、堿解氮呈上“梯”分布,且表現(xiàn)為正偏峰分布特征。由此說明,近幾年蝦稻種植模式對土壤養(yǎng)分影響較大。蝦稻共作增加了秸稈還田量,也就是補充了土壤養(yǎng)分。由于水稻施肥結構沒有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加之蝦稻共作田肥水淋失較少,致使土壤中氮、磷、鉀殘存明顯,因而近幾年土壤檢測養(yǎng)分含量均偏高。

有機質50.66%處于“潛在缺乏”水平以上,速效鉀80.21%處于“潛在缺乏”水平以上,速效磷48.19%處于“潛在缺乏”水平以上,堿解氮70.10%處于“潛在缺乏”水平以上。

2.2 “蝦稻共作”水稻施肥技術

2.2.1 水稻常規(guī)種植施肥指標。有研究[2,4]將潛江市水稻常規(guī)種植施肥指標分5級,見表3。

據(jù)研究[4],目標產量為7 500~11 250 kg/hm2,推薦N的最佳施肥量150~210 kg/hm2,P2O5的最佳施肥量60~90 kg/hm2,K2O的最佳施肥量75~105 kg/hm2。

據(jù)檢測,白鷺湖農場土壤堿解氮90.85%處在“缺乏”以上水平,速效磷76.20%處在“缺乏”水平以上,速效鉀94.29%處在“缺乏”水平以上,有機質79.05%處在“缺乏”水平以上。2015—2016年全面推進了農作物小麥、水稻秸稈還田技術,常年還田小麥秸稈3 750~4 500 kg/hm2、還田水稻秸稈7 500~9 000 kg/hm2。據(jù)檢測[5-7],小麥秸稈養(yǎng)分含量為純N 0.75%、P2O5 0.09%、K2O 1.32%,水稻秸稈養(yǎng)分含量純N 0.85%、P2O5 0.249%、K2O 3.92%;還田小麥秸稈含純N 28.125~33.750 kg/hm2、P2O5 2.70~4.05 kg/hm2、K2O 49.5~59.4 kg/hm2,還田水稻秸稈含純N 63.75~76.50 kg/hm2、P2O5 18.675~22.410 kg/hm2、K2O 294.0~352.8 kg/hm2。有研究認為,秸稈還田鉀素可以替代20%~50%的鉀肥,氮、磷可調節(jié)作物后期肥料不足。

據(jù)此推薦,農作物秸稈還田條件下水稻常規(guī)種植,目標產量7 500~11 250 kg/hm2,推薦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別為120~150、45~60、60~75 kg/hm2。

2.2.2 “蝦稻共作”推薦水稻施肥量?!拔r稻共作”田為一季水稻秸稈還田,還田水稻秸稈養(yǎng)分為純N 63.75~76.50 kg/hm2、P2O5 18.675~22.410 kg/hm2、K2O 294.0~352.8 kg/hm2。由于蝦稻共作田具有肥料不淋失或少流失特點,其施肥量應根據(jù)蝦稻共作時間逐漸減少;根據(jù)秸稈后期補肥作用及水稻收獲后需及時上水種養(yǎng)結合的特點,后期必須控施穗肥。

水稻目標產量8 250~9 750 kg/hm2,應根據(jù)蝦稻共作年限分類推薦施肥量。蝦稻共作1年田塊推薦氮磷鉀(9.5-3.5-4.5)用量262.5 kg/hm2、蝦稻共作2年田推薦氮磷鉀(9-3.5-4)用量247.5 kg/hm2、蝦稻共作3年田推薦氮磷鉀(8.5-3.5-4)用量240 kg/hm2、共作4年以上田塊推薦氮磷鉀(8-3.5-4)用量232.5 kg/hm2。

2.2.3 “蝦稻共作”施肥技術路徑。還田水稻秸稈7 500~9 000 kg/hm2,至水稻移栽前整地施基肥[5],基施鋅肥1.8 kg/hm2。配方施肥選用42%(21-9-12)配方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鉀肥75%以上作基肥、25%作追肥;追施氮肥在分蘗期(主)、孕穗期(次)各一次性施入,鉀肥在孕穗期施1次;硅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8-11]。由于水稻秸稈中含有大量硅,據(jù)檢測,SiO2含量為6.75%、pH值中性以上田塊施硅效果不明顯,不推薦基施硅肥;于返青期、拔節(jié)期、灌漿期施用3次歸欣甲[10]。

(1)施足基肥。耕整前,對42%復合肥(21-9-12)525~675 kg/hm2、25%大粒鋅4.5~7.5 kg/hm2、20%大粒硅60 kg/hm2,均勻撒在田面并用機器翻耕耙勻。

(2)早施蘗肥。栽插后5~7 d施尿素45~75 kg/hm2,嚴重缺鋅田塊補施25%大粒鋅2.25 kg/hm2;7 d后對長勢差的田塊補施1次平衡肥,施尿素30~45 kg/hm2。

(3)控施穗肥。曬田復水后,對色澤落黃的田塊施尿素45~75 kg/hm2、氯化鉀45~75 kg/hm2。

(4)根外噴肥。齊穗期、灌漿期葉面噴施1%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或歸欣甲2~3次,提高千粒重。

2.3 “蝦稻共作”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

2.3.1 減少化肥施用。秸稈還田比常規(guī)施肥減少化肥用量,共作年限越長用量減少越多,4年以上田塊節(jié)約化肥30%以上。

2.3.2 提高土壤肥力。水稻秸稈還田2年以上田塊能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數(shù)據(jù)表明,有機質增加0.89 g/kg,增幅8.68%;堿解氮增加3.01 mg/kg,增幅2.79%;有效磷增加1.23 mg/kg,增幅6.97%;速效鉀增加6.87 mg/kg,增幅7.05%。

2.3.3 改善土壤性狀。水稻秸稈還田能有效改變土壤團聚體,<10 mm團聚體為27.79~38.12 g/kg,增幅8.25%~11.33%。土壤容重明顯下降,1~2年容重為1.137 g/cm3,3~5年容重為1.080 g/cm3,6~9年容重為1.054 g/cm3,10年以上容重為1.007 g/cm3,分別比非蝦稻田下降4.66%、9.24%、11.42%、15.38%。

3 結論與討論

(1)白鷺湖農場土壤養(yǎng)分狀況存在明顯的空間變異。常規(guī)5項(pH值、堿解氮、有機質、速效磷、速效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變異,其中以速效磷變異最大,土壤中氮、磷、鉀肥均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殘存效應。常規(guī)5項除pH值呈正態(tài)分布外,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均呈非正態(tài)分布,其中速效磷、有機質呈橫反“S”形分布,速效鉀、堿解氮呈上“梯”分布,且表現(xiàn)為正偏峰分布特征。

(2)潴育型水稻土水稻目標產量8 250~9 750 kg/hm2,應根據(jù)蝦稻共作年限分類推薦水稻施肥量。蝦稻共作1年田塊推薦氮磷鉀(9.5-3.5-4.5)用量262.5 kg/hm2,蝦稻共作2年田推薦氮磷鉀(9-3.5-4)用量247.5 kg/hm2,蝦稻共作3年田推薦氮磷鉀(8.5-3.5-4)用量240 kg/hm2,蝦稻共作4年以上田塊推薦氮磷鉀(8-3.5-4)用量232.5 kg/hm2。

(3)水稻秸稈還田2年以上田塊能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數(shù)據(jù)表明,有機質增加0.89 g/kg,增幅8.68%;堿解氮增加3.01 mg/kg,增幅2.79%;有效磷增加1.23 mg/kg,增幅6.97%;速效鉀增加6.87 mg/kg,增幅7.05%。

4 參考文獻

[1] 吳家瓊,丁亨虎.潛江市“蝦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科學施肥與管水技術[J].種子科技,2014(6):50.

[2] 丁亨虎,艾天成,蘇運河,等.運糧湖農場土壤肥力及施肥技術的演變[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9(9):2090-2094.

[3] 楊力,夏賢格,范先鵬,等.湖北省主要農區(qū)耕地土壤質量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4,12(23):5683-5687.

[4] 吳家瓊,丁亨虎,劉克芝,等.潛江市水稻氮磷鉀施肥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2(4):9-11.

[5] 李書鋒,丁亨虎,吳家瓊,等.潛江市潴育型水稻土水稻鋅肥肥效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1(2):242.

[6 ] 劉克芝,吳家瓊,黃維華,等.潛江市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分析[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3(6):224-226.

[7] 丁亨虎,吳家瓊,劉克芝,等.小麥秸稈不同還田量對中稻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24):233-236.

[8] 丁亨虎,吳家瓊,劉克芝,等.潛江市水稻有效硅的分布特征[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22):204-205.

[9] 丁亨虎,吳家瓊,代士杰,等.潛江市低濕平地水稻基施硅肥效應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23):17-19.

[10] 程艷,萬國華,丁亨虎,等.葉面噴施歸欣甲對水稻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5(19):31-34.

[11] 賀立源,王忠良.江漢平原石灰性水稻土硅營養(yǎng)狀況研究[J].土壤肥料,1998(3):22-25.

猜你喜歡
中稻施肥技術土壤養(yǎng)分
宜都市氣候變化對中稻產量的影響
不同施肥模式對油茶植株營養(yǎng)生長和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
廣靈縣平川區(qū)土壤養(yǎng)分變化及施肥建議
節(jié)水灌溉施肥技術在商丘市的應用研究
淺析煙草栽培的技術要點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產出與土壤理化性質的研究
通川區(qū)耕地土壤養(yǎng)分現(xiàn)狀與變化趨勢
富順縣中稻—再生稻新品種比較試驗
武夷山市中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試驗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種區(qū)域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