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只有建立起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對課堂學習才有一種安全感,才敢于真實地表現(xiàn)自我,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善于營造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寬容而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地發(fā)言。如教學《有這樣一個小村莊》,上課伊始,筆者把課題寫在黑板上,故意漏寫“這樣”兩個字,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了,并提出來,筆者再把“這樣”兩個字添上,并表揚了這位學生:你真細心!然后問:“課題少掉‘這樣兩個字有什么不同?”學生認真思考起來。過了片刻,一學生回答:“‘這樣兩個字起強調的作用,能引起人們的好奇。讀了課題,人們就會想:這是怎樣的一個小村莊呢?”筆者快步走向他,與他握手:“你說得真好!與老師想到一塊兒去了,你真是老師的知音呀!”接著轉向大家:“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完成的第一個目標。小村莊原來到底是什么樣子呢?請認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憋@然,教師真誠親切的微笑、熱情洋溢的語言就是助燃劑,已經(jīng)有效地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當然其后還要注意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教學始終組織得具有一定的難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給學生鋪設一條一級一級向上的階梯,使學生增加智力的層級,開動腦筋。在這之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層層深入,設計了“這個令人向往的小村莊,后來變成什么樣子了呢?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最后變成‘什么都沒有了給人們留下了怎樣的思考?”這些富有爭論性的題目,讓學生感到新奇、刺激,容易達到“跳起來摘果子”的目的,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古田縣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