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俊其
[摘 要]在課堂上,如何使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模式與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相結合成為困擾廣大師生的主要問題,學生對于信息接受能力差,導致成績下降;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不夠;對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把握不到位,容易出現(xiàn)極端狀況;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效果缺乏反饋機制,提出構建理論與實際課程相結合體系;學校定期開展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能力培訓;舉辦師生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能力大賽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6-0078-01
高中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是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過程中必須引起重視的一種學習模式。各個學校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一工具,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相比較傳統(tǒng)的被動式板書教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更加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形成自身的學習能力,符合信息時代教育改革的目標和要求。
一、高中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1.學生對于信息接受能力差,導致成績下降
從入學到高中這個階段,很多學生接受的都是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寫什么,掌握什么就可以,沒有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那樣豐富多彩的形式。不少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引導,自身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一角色的轉變難以適應,導致上課筆記記不全,對于學到的知識難以系統(tǒng)化。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它要求學生具備快速把握關鍵信息、進行總結概括的能力,系統(tǒng)性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索的能力,這些要求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是很大的挑戰(zhàn)。從而使學生出現(xiàn)聽課效率沒以前高,成績沒以前好的狀況。
2.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不夠
同學生一樣,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模式對于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不少教師操作多媒體的水平比較低,在課堂上發(fā)揮有限,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多有資歷的教師還是傾向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不少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具有抵觸情緒,一般都是為了應付檢查或是完成任務,并沒有把這種學習模式有效地帶入課堂。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對此沒有樹立正確的認識,從而使這種學習方式在高中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普及,也不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
3.對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把握不到位,容易出現(xiàn)極端狀況
研究性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它具有創(chuàng)新新、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等一系列新的特征,在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一個誤區(qū),就是過分強調信息技術的作用,忽視了教師的作用。如果在從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向信息技術研究型學習方式過渡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樞紐,不能很好地起到連接作用,就會出現(xiàn)極端狀況。比如,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如此發(fā)達,很有可能導致學生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只要有什么問題,就會向網(wǎng)絡求助,與我們倡導的啟發(fā)式教學漸行漸遠。同時不少學生可能還會以此為借口,要求家長為其配備先進的設備,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受網(wǎng)上不良信息的誘惑,誤入歧途。
4.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效果缺乏反饋機制
不可否認,我國依舊處于應試教育階段,高中一些課程的設置包括教學方式的改革,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不少學生往往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忽視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于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貫徹不夠徹底,沒有外在的約束促使其進行下去,也沒有渠道去驗證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成果。這樣會進一步導致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教學階段應用中效率低下的后果。
二、解決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模式應用問題的建議
1.構建理論與實際課程相結合體系
課程設置上,構建“理論+操作”的課程體系模式。在高中時期,應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小高考科目比重,提高其學科地位,聘請專業(yè)的教師從理論上講解計算機課程。與此同時更加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把在計算機課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英語、數(shù)學、語文等其他科目中,明白其用途并培養(yǎng)學習興趣。只有將興趣作為老師,才能更加深入地把握一門課程的精髓并運用于日常的實踐活動中。
2.學校定期開展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能力培訓
比如通過講座的形式,或者是邀請優(yōu)秀的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能力強的教師進行經(jīng)驗介紹,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能力。教師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正確認識到開展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主動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素養(yǎng),能發(fā)揮自己在學生中的紐帶作用。
3.舉辦師生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能力大賽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對某項任務的設計,使不同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同臺競技,在相互學習的同時看到差距,開闊大家的視野,并將這一形式納入平常教師的評比考核中,起到促進與監(jiān)督的作用。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