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是龍陵縣的一個民族,主要以“蹬窩羅”為主要的民族舞蹈,動作相對較為簡單,表現(xiàn)日常的勞動生產(chǎn)。隨著各族文化水平的快速發(fā)展,阿昌族的舞蹈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阿昌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已經(jīng)逐步走向社會和世界,我們要將阿昌族的“蹬窩羅”進行傳承,弘揚阿昌族舞蹈文化內容,不斷提升舞蹈的傳承和發(fā)展,實現(xiàn)對“蹬窩羅”的有效保護。本文將針對龍陵縣阿昌族“蹬窩羅”舞蹈的實際傳承和發(fā)展進行準確地分析,充分研究龍陵縣阿昌族舞蹈的起源和發(fā)展,研究未來“蹬窩羅”舞蹈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阿昌族;“蹬窩羅”舞蹈;傳承
阿昌族“蹬窩羅”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舞蹈,阿昌族有一個民間傳說:人類是被天神遮米麻、遮帕瑪創(chuàng)造的,他們?yōu)榱俗屓藗兩嫦聛?,無數(shù)次與惡魔戰(zhàn)斗并取得勝利,后將生產(chǎn)生活方式傳給了百姓,然后回到天上。人們卻無法隨著他們上天,只好仰面朝天,舉手頓足,祈求大神不斷降福人間,并將天神傳下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反復吟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阿昌族舞蹈“蹬窩羅”。
受地域、文化、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云南龍陵縣阿昌族能歌善舞,以“蹬窩羅”為主要舞蹈形式逐步發(fā)展起來,我們要研究“蹬窩羅”的發(fā)展起源,分析阿昌族的民族特點,從歷史文化中來分析龍陵縣阿昌族“蹬窩羅”舞蹈的傳承保護辦法。
1 阿昌族概述
阿昌族是云南省境內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阿昌族擅長用舞蹈形式表現(xiàn)文化歷史,在阿昌族從事農業(yè)的過程中,在生活中尋找點滴靈感應用到舞蹈中,形成了現(xiàn)在的“蹬窩羅”舞蹈。阿昌族的舞蹈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曲樂一樣,沒有固定的歌詞,大部分是依靠實際喜好表達出來的,一般為男女對唱或同唱,在農忙過程或間歇過程中,青年男女為了打發(fā)時間而進行的一種娛樂活動,“相勒吉”是農民在耕種過程中或豐收時刻的對唱的曲調,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2 阿昌族“蹬窩羅”的舞蹈形式
“蹬窩羅”主要圍繞“窩羅”為主要中心的舞蹈,按照臺面高度進行牌坊和臺座位置的擺放,牌位上端擺放滿弦的箭,意味著神劍的射落,左牌坊描繪出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牌坊描繪皎潔的月光,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太陽和月亮,太陽下面繪著阿昌族婦女服飾的各種彩色圖案,意為遮帕麻給阿昌人民編織的龍衣鳳裙,表現(xiàn)了對生活的向往?!暗鸥C羅”舞蹈參加人數(shù)不限,可多可少,大家圍成圓形,有能歌善舞的做領舞,其他人跟隨,逆時針而舞,人們熱情地附和著。圓桌上會擺一張桌子,放各種食品,桌子上燒起柴火或燈,象征月亮或太陽。在舞蹈過程中,隨聲附和“則勒扎”、“則勒瑪”。在舞蹈過程中將一碟碟供果奉獻到窩羅臺上,表現(xiàn)對阿昌族的祖先神明的崇拜和緬懷。
阿昌族的舞蹈不限制于在窩羅節(jié)上,在盛大的節(jié)日都可以。例如,討親戚、嫁女討親、蓋房子、喪葬白事等。當本族的人們聽見跳“蹬窩羅”的聲音,便會聚集到廣場上,跟著大家一起跳起來,這是表達一種感情的方法。
“蹬窩羅”與梁河大體相同,阿昌族從梁河縣遷入騰沖縣,民族的人數(shù)少,因長期與漢族雜居,對于自身的語言、文化、文字已經(jīng)淡化,而“蹬窩羅”仍然保留了下來,各地的文化發(fā)展不同,特點傳承不同,使用的樂器也有一定的差異,造成“蹬窩羅”在實際語音和曲調上出現(xiàn)不同。舞蹈方面主要以雙手叉腰、大八字半蹲居多,每次蹲下,站起來,都仰望天空,動作樸實、簡單、粗獷、沉穩(wěn)。龍陵縣阿昌族的“蹬窩羅”與傳統(tǒng)的“蹬窩羅”更加相似,而梁河縣的“蹬窩羅”,使用過多的樂器進行伴奏,嗩吶聲音較大,大鼓、小鼓、大號、小鈸等。
3 龍陵縣“蹬窩羅”的特點
農歷初八各個寨子的阿昌族人需要聚集在寨子的舞場上,舉行一年一度的“阿昌大祭”,就會跳“蹬窩羅”舞?!暗鸥C羅”又可以稱為“跺窩羅”或“窩羅”,具有歡快慶祝之意,表現(xiàn)為“歡樂的跳舞”。龍陵縣阿昌族的“蹬窩羅”舞蹈動作不受原有的舞蹈動作限定,一般是口口相傳,扣受心記方式傳承?!鞍⒉蠹馈庇址Q為“窩羅節(jié)”,傳說是開天辟地之天神升天的日子。此日,必設立神壇,供奉遮帕麻和遮咪麻的神像,對圣靈的祈禱,然后再請?zhí)焐裣硎芄┢泛凸┕?。在領舞者的帶領下,眾人一同恭賀,一同祈禱。
“蹬窩羅”中的舞蹈需要人們按照逆時針的方向進行圍繞成圓圈的跳舞,人們可以扮成老虎、獅子、猴子、水牛、鷹、魚等動物,通過模擬器動物的實際動作狀態(tài),表現(xiàn)其舞蹈動作狀態(tài)。例如,老虎、獅子可以表現(xiàn)出較為勇猛、強悍的攻擊性,水牛可以表現(xiàn)為溫和、誠實、任勞任怨的姿態(tài),猴子可以表現(xiàn)為聰明、靈活、機敏的態(tài)度。“蹬窩羅”中需要舞蹈先后次序中應當先邁獅虎步,然后慢慢磋上,跳、蹬,扭身,完成轉腰。整個動作瀟灑,古樸率真,舞蹈過程中剛勁有利,具有良好的表現(xiàn)效果。
4 龍陵縣阿昌族“蹬窩羅”舞蹈的傳承
龍陵縣的阿昌族“蹬窩羅”舞蹈在政府和當?shù)厝嗣竦墓餐ο碌玫搅擞行У膫鞒?,依照舞蹈表現(xiàn)形式、樂曲伴奏效果等進行文化傳承,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計算機等優(yōu)勢進行發(fā)展和存儲,記錄舞蹈實際的表現(xiàn)形式,提高樂對龍陵縣阿昌族“蹬窩羅”舞蹈的發(fā)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龍陵縣阿昌族“蹬窩羅”舞蹈以傳統(tǒng)文化、歷史、生活基礎為發(fā)展思路,通過有效地傳承記錄“蹬窩羅”舞蹈表現(xiàn)形式,記錄了龍陵縣阿昌族“蹬窩羅”舞蹈的內容,對阿昌族的民族生活文化進行完善和分析,可以提升人們對阿昌族“蹬窩羅”舞蹈的認識程度,這需要組織開展有效地宣傳,更好地完善舞蹈文化的記錄、傳承和保護。
參考文獻
[1]蔡杰.國內外優(yōu)秀拉丁舞蹈選手倫巴舞蹈關鍵技術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2]徐鳳萍.體育舞蹈音樂“中國化”的思考[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9.
[3]任曉璐.濰坊傳統(tǒng)春節(jié)文化下的民俗舞蹈[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陳驛(1982-),男,云南省保山市人。大學本科學歷?,F(xiàn)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為舞蹈表演。
作者單位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67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