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斐
(阜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崔敦禮是南宋初期詩人。崔敦禮(?—1181年)字仲由,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其生年,鐘振振考為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或四年(1134年)[1]。紹興三十年(1160年)進士。歷高郵軍主簿、江寧尉、平江府教授、江東安撫司干官、諸王宮大小學教授。晚年定居溧陽(今屬江蘇常州)。著有《芻言》《宮教集》。崔敦禮詩歌“格律平正”“詞氣暢達”,是“前輩典型”,然而其詩歌卻并未為當今學者所重視,本文則是對其詩歌的初步探索。
崔敦禮現(xiàn)存詩歌數(shù)量不多,《全宋詩》共收錄69首。其詩歌在題材內(nèi)容上主要有以下幾類。
唱和贈答是崔敦禮詩歌的重要內(nèi)容。崔敦禮的唱和贈答詩留有24首,約占其詩歌數(shù)量的三分之一。兩宋時期的文人非常重視與友人的唱和交游,文人間的唱和交游活動非常頻繁。宋代詩人范質在其詩《誡兒侄八百字》中說:“舉世重交游,擬結金蘭契?!贝薅囟Y這些唱和贈答的作品,記錄了其與友人的交往。如《前用吉字韻問嚴子文疾再和問疾之詩不工甚矣》:
日來問何闊,坐見月初吉。欲往扣齋扉,政恐勞取瑟。聞公清凈緣,巧笑卻銀櫛。露骨秀寒松,烘旸咽暖日。鐘乳無千兩,牙簽堆萬帙。愛詩屢忘餐,愛酒勤種秫。心安身自輕,卻老非牛膝。[2](P23763)
此詩以“吉”字作韻,內(nèi)容上主要表現(xiàn)出崔敦禮對臥病友人的問候。其中,“欲往扣齋扉,政恐勞取瑟”表現(xiàn)出詩人聽聞朋友生病,想要前往探望卻又恐因為自己的到來使本就染疾的朋友勞累的矛盾心情,因此只有寫下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問候和祝愿。由于這首詩是送給正在生病的友人,崔敦禮以“吉”字作韻,不僅表現(xiàn)能看出他的細心和文采,還體現(xiàn)了他對嚴子文的良好祝愿。諸如《次韻孫撫干》二首、《還孟郎中詩卷用元韻》等詩都是其與友人的唱和贈答之作,文人間以文會友的高雅情趣。
崔敦禮的唱和詩中也能看出其外出游玩、觀賞美景時的閑適。如《和沈商卿》:
一官奔走倦幽尋,來向江山好處吟。過眼風光花又落,關情勛業(yè)鏡頻侵。到頭春事都無幾,飛蓋長郊早趁今。鷗鳥莫驚車馬過,我來搜句亦無心。[2](P23768)
這首詩是描寫了詩人與友人踏青出游時的場景。眼前的春色美景讓游人陶醉,詩人直接表達了要“來向江山好處吟”,后面“過眼風光花又落”“飛蓋長郊早趁今”表現(xiàn)出一種美好的事物存留的時間短暫,要趁著大好時光來欣賞美景。最后一句讓鷗鳥不要因為路過的車馬而驚慌,不僅表達了詩人對美好自然的喜愛,還體現(xiàn)出詩人一種萬物有靈的思想。并且整首詩情調清淡平和,感情細膩,既給人一種安靜、閑適之感,也能看出崔敦禮當時悠閑的生活狀態(tài)。
我們可以從崔敦禮唱和贈答的作品中看到其與友人的交往以及其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交游與生活。
崔敦禮現(xiàn)存詩中有9首是題寫亭臺樓閣之作。在宋代,受過良好教育的士人階層非常熱衷于各種文化休閑活動。這些士大夫每到一處地方任職,便喜歡游覽當?shù)氐耐づ_樓閣,甚至會自己出資興建私人的園林。宋代士大夫們往往是集官僚、文人、學者于一身,在游覽這些人文景物的同時,也會寫下與之對應的詩文,這在宋代社會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崔敦禮作為典型的宋代士大夫,自然也不會例外。其題亭臺樓閣的詩也頗有特色,崔敦禮并不直接描寫亭子本身的形象,而是以詩來詮釋亭臺樓閣名稱的深層內(nèi)涵。如《題避俗軒》:
地僻便知城市隔,心清自愛水云閑。障塵不用西風扇,香篆溟蒙正下關。[2](P23771)
從第一句即可看出避俗軒“避俗”的含義,在偏僻的地方,正是遠離俗世塵囂之處。心境清曠,看著那靜謐的清水與浮云構成一幅恬靜自然的畫卷,即使有障塵也無須被西風扇去,一縷縷帶著香氣的輕煙正緩緩飄來,有一種說不出的閑適自在。整首詩無不透露出一種歸隱之感,正符合避俗之意。詩人漫步在這些山水園林之中,停歇于亭臺樓閣之間,以詩句來詮釋其名內(nèi)涵,彰顯詩人卓越的才情,如《題汗青軒》:
地禁官清靜不嘩,日長詩試小團茶。一生只用如椽筆,細為君王紀正邪。[2](P23771)
汗青本就有紀史之意,詩人在詩中描述了此軒清幽的環(huán)境,并在后兩句“為君王紀正邪”點明了紀史主題。并且為君王紀正邪而不是只紀正,也能看出崔敦禮對于史家求實思想的稱頌。
崔敦禮的紀游抒懷詩也是其詩歌的重要題材之一。崔敦禮幼時生活在南通,主要任職在高郵、南京、蘇州等地區(qū),晚年又生活在常州??梢哉f,其一生大部分的時光幾乎都是在江蘇南部地區(qū)度過的。江南地區(qū)自古以來就以風景秀麗著稱,歷代文人都寫下過很多描繪江南美景的詩文。而崔敦禮的寫景詩也大多是贊美江南美景的詩歌。如《固城湖》:
舟泊楚城下,當風十頃灣。涼生冰鑒面,人在玉壺間。隱見云端樹,低昂枕上山。江湖有如此,一笑白鷗閑。[2](P23765)
固城湖是宋時溧水縣的一個湖泊,歷史也是十分悠久,至今依舊存在。崔敦禮游覽有著悠久歷史的湖泊,用簡潔的詩句描繪出一片廣闊、平靜,并且有著厚重歷史底蘊的大湖,隱隱看到遠處的樹出現(xiàn)在云端,詩人欣賞著美麗的風光,悠然自得,發(fā)出“江湖有如此,一笑白鷗閑”的贊嘆。
崔敦禮的抒懷詩蘊含其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與唐代文豪大多寄情于名山大川不同,崔敦禮對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著細膩的觀察與體悟,身邊的一景一物都可能會讓他們有所感想。如《對竹有感》:
庭前抱節(jié)君,五年不見汝。去時雙玉槊,枝葉稀可數(shù)。歸來兒孫多,已滿寸金土。竹勝人凋零,攀枝淚如雨。[2](P23762)
詩篇由觀竹而起,離去時只有稀疏的兩棵竹子,歸來后已成為一片小竹林,并通過“竹勝”與“人稀”的對比,其中的感時傷事之意躍然紙上。詩人細膩的情感與身邊的事物相融合,引人深思。
此外,崔敦禮還留存幾首諸如《太祖皇帝師次陳橋受天命協(xié)人情為圣皇武》等評論古人的詩。這些詩數(shù)量很少,大多以古體詩的形式寫成,內(nèi)容上或是對圣賢君主功績的歌頌,或是對先賢能臣功德的贊美。
總之,崔敦禮留存的詩歌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其題材上大多為唱和贈答、寫景抒懷,描寫對象也多為身邊景物,表現(xiàn)出崔敦禮悠然閑適的生活。
崔敦禮在詩歌中很少運用華麗的辭藻,他善于運用質樸的語言來描繪身邊普通的景物,以恰當?shù)膭釉~賦予景物生命,使其充滿畫面感。如《喜晴》:
頑云收四野,皎日麗千門。水響魚龍落,云高鸛鶴翻。近陽書幌暖,繞室篆煙昏。擬欲尋春去,梅花水際村。[2](P23765)
整首詩所描寫的意象無非就是水、云、魚、鳥等常見的景物,但這些尋常可見的景物在詩人筆下卻有了別樣的色彩。開篇的“收”“麗”二字就將烏云退散、晴空萬里的景象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而中間兩句的“落”和“翻”字,不僅將魚和鸛鶴歡快的動作精妙地描繪出來,還能體會出詩人久逢晴日的喜悅,讓詩人忍不住想要去“尋春”。其語言簡潔精練,溫和質樸,不用險韻,讀起來通暢無阻,清新自然,一幅雨后放晴、充滿生機的春景躍然紙上。再如《游龜山》:
舟行十日困拘拳,到此登臨意氣掀。山斷蜂腰盤漢表,水分燕尾入淮門。石埋萬古英豪筆,洞鎖千年魍魎魂。懷昔感今無限意,夕陽人去亂鴉翻。[2](P23769)
詩歌全文以常用的詞語組成,登高望遠,由上而下描繪山水之景。句末“懷昔感今”,詩人直抒胸臆,不用晦澀之辭,融情于景。
崔敦禮的詩中經(jīng)常表達出其對國家安危的擔憂。崔敦禮一生大多生活在江蘇南部地區(qū),這些地方在南宋時期就是邊疆地區(qū),北邊就是虎視眈眈的金國。中興時期的詩歌中也有不少是表現(xiàn)戰(zhàn)爭以及愛國題材的詩歌,典型代表就是陸游等一批中興詩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下,崔敦禮也不會例外,雖然其詩中極少有直接表現(xiàn)戰(zhàn)事的內(nèi)容,但他在描繪所見之景時往往會表達對金人入侵的擔憂。如《東壩》:
前夜湖山月,今朝瀨水船。飄零良自苦。浩蕩有誰憐。云合前村雨,風收別浦煙。乘涼趣歸櫂,咫尺是金淵。[2](P23765)
在此詩中,詩人以“飄零”“苦”“浩蕩”“憐”等詞為整首詩歌定下了悲涼的情感基調,而“風”“雨”“煙”等意象不僅是描繪了詩人眼前的景物,還可以理解成在強敵入侵之下,國家風雨飄搖,動蕩不安。末句“咫尺是金淵”,道出金人入侵的問題已經(jīng)是迫在眉睫,敵人已經(jīng)近在眼前,往前一步就是敵營。再如《枕上》:
輾轉孤燈夢不成,念家憂國總關情。月明定到棠梨上,時有啁嘈格磔聲。[2](P23772)
詩人憂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深夜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外面的鳥鳴聲更凸顯出一種不安的氛圍。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表現(xiàn)崔敦禮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詩句,如《龜山》中“病眼不堪重北望,西風揮淚下扁舟”等。
在崔敦禮留存的詩歌中,其騷體詩是非常獨特的,其中更是有兩首是集了李白的詩句所作,分別是《太白遠游》與《太白招魂》。這里筆者以《太白遠游》為例:
人間不可以托兮,信長風而云行。浩漫其將何之兮,悵飄忽而徂征。天生材以有用兮,思逢時而經(jīng)綸??喽魇瓒絼谫猓L嘆以撫膺。雞聚族以爭食兮,鳳孤飛而無鄰……偶然值乎青童兮,綠發(fā)雙雙其云鬟。笑我學仙之晚兮,蹉跎凋乎朱顏。玉女飄飄而下兮,遺我以流霞之杯?;装荻孕?,問南登之路岐。采姹女于江華兮,收河車于清溪……營營為何所求兮,雞鳴趨乎四關。十步而九太行兮,世路多乎險艱。傳其語以銘骨兮,永愿辭于人間。忽魂以魄動兮,即歸路而長嘆。轉天車于六龍兮,云駢下而飄翩……望四海兮何漫漫,長相思兮在長安。復長劍而歸來兮,謁九重之天門。白日照吾之精誠兮,效剖膽而輸肝。吐崢嶸之高論兮,開浩蕩之奇言。所謂代馬不思乎越兮,越禽不戀乎燕。[2](P23774)
崔敦禮詩風相對平淡含蓄,其得以被四庫館臣稱為“前輩典型”,有以下兩個原因。
由此可知,崔敦禮非常敬佩屈原和李白高潔的人品,對他們的詩文也十分推崇,這些因素對崔敦禮的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與宋代許多官員四處任職的情況不同,崔敦禮一生主要任職于江蘇南部的幾個地方,他自己本身又是成長于南通,老年定居在常州,可以說其一生基本就是在江南地區(qū)度過的。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些可以寫出氣勢雄渾詩歌的詩人無不都是游歷豐富的,而崔敦禮卻沒有這種經(jīng)歷。在其生活的江南區(qū)域,大多是平原地勢,偶有丘陵,與險峻峭拔的西南地區(qū)明顯有很大差別。并且江南風景大多都是清新淡雅、小巧俊秀的特色,在這種環(huán)境下,崔敦禮形成平淡含蓄的詩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崔敦禮生活的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有崇尚巫蠱、信奉鬼神的傳統(tǒng),也是楚辭的發(fā)源所在。《全宋詩》在崔敦禮詩歌《九序》中的序中記載:“(崔)敦禮居江東,江東之民好祠信鬼,有楚之遺風。歌月鼓舞,獨無楚人凄婉之詞以侑祀事。因訪其地,作為《九序》之歌,上以陳事神之敬,下以見修身行己之志云?!盵2](P23778)由此可見,當?shù)丶漓牍砩竦膫鹘y(tǒng)對崔敦禮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他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與楚辭的形式相結合,從而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騷體詩。進一步的,學富五車的崔敦禮將自己所熟知的古人詩文放進楚辭這種形式中,做出獨特的創(chuàng)新。
[1]鐘振振.《全宋詞》崔敦禮等四家小傳補正[J].寧波大學學報,2008(4).
[2]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第38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1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趙險峰.南宋騷體文學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5]張明華,李曉黎.集句詩嬗變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