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の蛋
他英俊儒雅,風流倜儻,一生無意于仕途,曾三度入獄,最自豪的身份是:畫家、詩人、文學家。70歲之前,他的名字在內(nèi)地鮮為人知,但在海外華人圈,被喜歡他的人尊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面旗幟。他精通文學、歷史、繪畫、詩詞、音樂,每個領域都是大家。
他的《從前慢》被譜曲傳唱: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的自救,全靠讀書”
1927年的西方情人節(jié),他出生在浙江烏鎮(zhèn),取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他從小飽讀詩書,魯迅、張愛玲、莎士比亞……看完家中書,他又盯上了舅舅茅盾的一屋子歐美文學經(jīng)典。他們同住在一條街上,他便常常去茅盾家借書看,發(fā)現(xiàn)書有破損,還會精心修補好?!拔胰琊囁瓶?,得了文學胃炎癥?!?/p>
1937年,10歲的他適逢抗日戰(zhàn)亂,名門望族當時唯一可以做的抵制是,不上日本憲兵管控的學校。外面戰(zhàn)火紛飛,屋內(nèi)桌臺不亂,他說:“我的自救,全靠讀書。”
13歲時他已將《文學大綱》通讀了幾遍,后來在紐約開講《世界文學史》,幾乎全憑當年記憶。14歲那年,他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木心,他的白話詩在嘉興、湖州、杭州、上海的報刊上發(fā)表。他稱,“木心”有中外兩種解釋,一是取自孔子的學生所說“夫子木鐸有心”,“木鐸”指號角之意。另一個解釋來自英國,表示一個男人很堅強,就說有一顆橡樹的心,即“木心”。
家中本來的意愿,是想木心從商從政,但他毫無興趣,他的愿望是成為一名畫家??箲?zhàn)結束后,木心考了上海美專,師從劉海粟先生,并追隨林風眠先生研習中西繪畫。1947年,血氣方剛的木心,參與了當時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的學生運動,上街頭發(fā)傳單,制作反戰(zhàn)宣傳畫,因是領導者,結果被當時的上海市長吳國楨,親自下令開除學籍,又被國民黨通緝,于是走避臺灣。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他才回到大陸。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為教師。待遇甚為不錯,但是沒多久,他就辭職了。他常說:“如果你以藝術決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因為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睅е鴷彤嫻P他就上了莫干山,專心讀書、寫文、繪畫,一個富家子弟拋卻榮華富貴,轉行做了苦行僧,這一轉,便開啟了他人生的漫漫修行路。山上人煙稀少,景致荒涼。誰也不知木心是如何耐住寂寞的,只知他在書桌上貼了福樓拜的一句話:“藝術廣大之極,足以占據(jù)一個人?!绷昕嘈猩愕碾[居生活,他積累了100多個短中篇小說,集成20本。
因為種種原因,孫家家業(yè)瀕臨破產(chǎn)。1956年,為了生計,木心下了山,重返母校教書。也是這一年,木心被拘留,在上海第二看守所。罪名是策劃偷渡。上海美專的同學偷渡未遂,竟然別有用心地檢舉了沒有參與策劃的木心。調(diào)查許久,查無實據(jù)。
不久,木心進入上海工藝美術制品廠做了設計師,參與了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內(nèi)設計。本想可以一邊畫畫,一邊寫作。然而,他未曾料到,1971年,厄運又一次拉開了帷幕。
“我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文革期間,陳伯達在會上嘲笑海涅。木心氣憤地說:“他也配對海涅亂叫?!本瓦@一句話,他被關進到處積水的防空洞,18個月不見天日,轉移到監(jiān)牢時,守衛(wèi)想:他該是爬著出來了吧??伤Φ霉P直,褲子也沒有皺褶,沒落時的貴族氣質,彰顯無遺。
讓他寫材料,他在紙上畫下鋼琴鍵彈起了莫扎特和巴赫,他寫詩用文字自救,在陰濕的地牢里,與嵇康、尼采隔空對話。他說:“托爾斯泰、莎士比亞他們,都跟著我下地獄了”,他從寫交代材料的紙里,偷偷留下66張白紙,在泛黃的自告書的正反面上,留下了65萬字的手稿,被他藏在棉襖夾層里,才得以保留自今。
文革中,木心14歲以來的所有作品全部毀于一旦,還被折斷三根手指,和他同時期的一些人,忍受不了屈辱都自殺了,他卻堅持以“不死”殉道,整整勞動改造了12年。在污水橫肆的地牢里,他動手把自己的爛鞋,弄成市面上流行的尖頭鞋型,高興地欣賞著,他說:“白天我是一個奴隸,晚上我是一個王子”。后來別人都陸續(xù)平反了,就遲遲沒有他。原來是有人擔心:“他平反了,誰能來把廁所掃得這么好???”
1978年,時任上海市手工業(yè)局局長的胡鐵生,上臺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為木心平反,木心絕對是一人才,業(yè)務學識堪稱一流?!?/p>
終于平反,木心出獄了,可家沒了,姐姐與母親相繼而去。家破人亡,大好青春也都困于牢房之中,錯過了愛情,錯過了婚姻。從小失去父愛的他說,“我哭得醒不過來”。任誰,也難以經(jīng)受接二連三的重創(chuàng),他該垮了吧?但是他卻要好好地活,他說:“你要我毀滅,我不!”在他的手稿里,沒有沮喪、惶恐,沒有怨天尤人,有的,唯有對美學和哲學的沉思,正如他的詩句所說:“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平反第二天,木心就坐飛機去人民大會堂負責修繕工作,后來做了交通大學美學教授,又參與了人民大會堂設計,也算是功成名就,但他總覺壯志未酬,不愿流俗,為一腔執(zhí)念,他竟在55歲,這個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考慮退休的年齡,做出了驚人的決定,開始赴美留學,他說:“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我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彼裕谧钶x煌時毅然選擇了出走。
“我不能辜負藝術對我的教養(yǎng)”
1982年,木心初到紐約,一貧如洗,一位華人收藏家瞄上了他,主動給木心提供住所,交換條件是:每月以畫相抵,替其捉筆為文。這豈是木心所能接受的,他立即搬出,租住進了著名的“瓊美卡”。瓊美卡,即非洲裔與拉美人的雜居之地。為解決生計,他只好去替猶太畫商繪制波斯細密畫。他也外出打工,一小時三塊五毛錢,但即便這樣,無論上班勞作多么辛苦,下班一定將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自己裁剪制作襯衫、大衣,自己設計制作皮鞋、帽子,把燈芯絨直筒褲縫制成馬褲,釘上5顆扣子,用來搭配馬靴。
1982年在紐約認識他,并成為忘年之交的陳丹青說平時特別喜歡看木心不慌不忙一道道工序做菜的樣子,“這樣無處不在的啟發(fā),根本無法效仿,因為滲透人格。”
木心年近花甲,生存艱難,但活得尊貴。他不知前途在哪里?但卻被藝術的狂念著,筆耕不輟。1984年,臺灣《聯(lián)合文學》創(chuàng)刊號特設“作家專卷”,題名《木心,一個文學的魯濱遜》,編者導言里說:“木心在文壇一出現(xiàn),即以迥然絕塵、拒斥流俗的風格,引起廣大讀者強烈注目,人人爭問:‘木心是誰?為這一陣襲來的文學狂飆感到好奇。”《一個文學的魯濱遜》霸占了1/3的篇幅,余光中、梁實秋、凌叔華等40多位作家,分居其余2/3,他在《聯(lián)合文學》一舉成名。
八十年代末,62歲的木心再次登臺授課,為華人藝術家開設文學講席,開講“世界文學史”,長達五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課,每位聽課人輪流提供自家客廳,在座者有畫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總計85堂課。當時每一節(jié)的備課都有兩萬字,最倉促的,也有一萬多字。
木心講課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你的來與去都是自由的,若你喜歡聆聽,便駐足流連;若你不屑受教,自可歸去。沒有注冊,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更沒有贊助與課題費,不過是在紐約市皇后區(qū)、曼哈頓區(qū)、布魯克林區(qū)的不同寓所中,團團坐攏來,聽他神聊。在藝術家們的眼中,這是木心留給這個世界的禮物。而木心覺得,“我不能辜負藝術對我的教養(yǎng)”。
即使經(jīng)歷過各種磨難與坎坷,木心仍像頑童,他曾戲謔,“一次青春怎夠用,必得期之于二度三度的青春!”在別人的非議面前,他笑嘻嘻地要學生替他作證:“木心不是妖怪,是個普通的健康的老頭子!”陳丹青曾回憶過木心作品發(fā)表時的喜悅:“木心喜滋滋看自己印成鉛字的版面,所有《華僑日報》《中國時報》的副刊,只要有他一個角落的文章,他就剪下來,用手藝粘貼成很好看的版式,然后我陪他去唐人街復印,分送給大家。我們一老一少坐在書店地上數(shù)那些復印件,他就說,古人成語真好:‘坐地分贓',一定要有‘坐地'兩個字!”
“天才早熟但一定要晚成”
“一個人到世界上來,來做什么?愛最好聽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边@樣的一個追求極致的人,即便在世間的一切苦難面前,也從未放棄過對快樂的“擁戴”。他也曾這樣評價文學對自己的重要性——“文學是我的信仰,是這信仰使我渡過劫難?!?/p>
2005年,中國大陸出版了第一本木心文集,一下子,這位超然物外的大師回到世人眼簾。70多歲被廣為人知的他說:“不早熟,不是天才,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好?!?,但木心的作品亦讓美國的學術界對其青睞有加,除了將他的部分散文、小說翻譯成英文,他作為唯一的中國作家與海明威、福克納等諸多大師級的人物一起躋身《美國文學史教程》,哈佛與耶魯?shù)葘W校建立的“文學無國界”網(wǎng)站也有著木心的作品與諸多粉絲。
木心在繪畫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收藏家羅森奎斯,一舉收藏他的水墨山水畫30余幅,各大藝術雜志競相報道,同聲贊譽,木心在繪畫上的聲望就此奠定。耶魯出版的《木心畫集》全球發(fā)行,一直高居五星級,各博物館及大書店都用玻璃柜置于顯著地位,備極榮寵。木心畫作2001年在紐約展出,然后全美作博物館級巡展。33幅畫作已被各大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他左手畫畫,右手寫文,穿梭于藝術和文學的世界,他微笑著走向生活,生活負他,他卻報之以歌,凡心所向,素履可往,他就像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少年人。他說:“不用考慮把我放到什么歷史位置上。沒有位置,只留痕跡。我無所師從,也無后繼者,從不標榜?!?/p>
2006年,木心受邀回到故鄉(xiāng)定居,漂泊已久他愿終老于此。2011年12月21日,淡淡霧靄籠罩著小鎮(zhèn),他靜靜的沉睡在故土之上,悄然離去。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德國優(yōu)才計劃”、《世界華人周刊》、“鳳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