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菲
【摘 要】隨著跆拳道比賽激烈程度的提高,以及跆拳道比賽后踢技術得分分值的增加,后踢技術的應用比例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在比賽中后踢技術本身準確性較差而且后踢技術時機難以把握,加之后踢技術較難掌握且易犯的錯誤動作較多,從而不可避免的發(fā)生運動損傷。本文從解剖學、生物學以及生物力學的角度對后踢技術進行研究,通過對后踢錯誤技術的調查以及正誤動作的對比分析,探究后踢錯誤動作導致腰部損傷的內在機理。
【關鍵詞】跆拳道;后踢技術;腰部損傷
一、前 言
隨著跆拳道比賽激烈程度的提高,以及跆拳道規(guī)則規(guī)定后踢技術作為旋轉踢技術的一種,擊腹分值擴大到兩分,擊頭得分擴大到4分,后踢技術的應用比例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后踢技術較難掌握,在比賽中時機難以把握而且后踢技術本身準確性較差,從而不可避免的發(fā)生運動損傷。通過問卷調查和專家訪談法對后踢技術動作進行研究,分析后踢錯誤動作導致運動員腰部損傷的原因,以降低因后踢錯誤動作帶來的腰部損傷對運動員日常訓練和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后踢技術在跆拳道實戰(zhàn)和比賽中的使用頻率和得分頻率。為跆拳道后踢技術的教學、訓練和比賽提供科學的依據(jù),為跆拳道訓練中出現(xiàn)的腰部損傷的預防、治療及康復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后踢錯誤動作以及其造成的腰部損傷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視頻分析法、專家訪談法
三、結果與討論
(一)后踢錯誤動作導致的腰部損傷的癥狀
據(jù)調查后踢導致腰部損傷的錯誤動作中,上體過度旋轉和身體轉動幅度過大或過小最容易導致腰肌急性拉傷。此外,在弓腰或腰部突然發(fā)力過猛、體位不當、外力過大或準備活動不充分等都會導致腰肌急性拉傷。
據(jù)統(tǒng)計,大部分腰肌勞損同學是由于急性腰肌拉傷后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或損傷尚未痊愈而繼續(xù)進行大強度長時間的跆拳道訓練,造成腰部肌群二次或多次損傷,最終導致腰肌勞損。除上訴情況外,即使是正確的后踢動作在長時間大強度的訓練后腰部肌肉處于疲勞的情況下,若疲勞長期持續(xù)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復也會造成腰肌勞損腰肌勞損。由于后踢錯誤動作使腰部勞累,扭傷等都會導致腰部肌肉僵硬處于緊張狀態(tài),形成勞損。出現(xiàn)這樣的病癥時,生活中避免久坐和勞累。傷者主要癥狀是感覺腰背疼痛,時輕時重,或晨起,天氣變化時加重,稍活動后可減輕,勞累后容易復發(fā)。
(二)后踢正確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及肌電實驗結果分析
跆拳道后踢技術生物力學分析:王超在《跆拳道后踢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一文中闡述了后踢技術一般由準備姿勢、轉頭及身體與踢擊腿的折疊蓄勢、伸髖及伸膝的擊打、擊打后迅速還原四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組成。后踢力的傳遞順序是:腰—髖—膝—腳,而發(fā)力點在腰上。為了提高后踢的效率,就必須使后踢保持直線的軌跡,有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是當上體轉到背對目標時就要及時“制動”,使轉動的能量向后踢方向傳遞,這時踢擊腿的同側肩需要留住并微向下壓以維持整個動作的平衡;二是踢擊腳要貼著支撐腿內側向后踢向目標。運用生物力學的知識對這四個組成部分進行分析不難看出,伸髖伸膝的踢擊是后踢技術的關鍵,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腰部作為身體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而且是首先發(fā)力的部位,可見腰部的運動在后踢動作中非常的重要,正因為重要、使用次數(shù)多動作復雜難以掌握更容易照成腰部的運動損傷。要使后踢的力量、速度都充分發(fā)揮出來,就必須遵循大關節(jié)首先產生活動的原理。由于大關節(jié)首先活動的原理,腰部最先發(fā)力并且轉動幅度較大,但是由于腰部的特殊構造及生理活動范圍有限,難免會造成運動損傷。
(三)后踢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的對比分析
1.在轉頭及身體折疊蓄勢環(huán)節(jié)
(1)正確后踢動作:身體的發(fā)力順序遵循腰部大關節(jié)首先發(fā)力的原理,而頭的轉動反射性的加速身體的轉速,產生較大的慣性,另外轉頭后上體及時“制動”。
(2)錯誤的后踢動作:a、在此階段忘記轉頭,這樣因為頭的轉動而加速旋的身體轉動就消失了,為了是身體的轉動剛好背對踢擊目標,運動員必須加大腰部用力,這樣會導致腰部肌肉做工增多疲勞增加。b、腰部加大發(fā)力時,踢擊腿的同側肩沒有下壓“留住”上體,導致傷上體轉幅過大超過腰部的生理活動范圍和肌肉的承受范圍,容易導致腰部損傷。
2.伸腰伸膝的擊打環(huán)節(jié)
(1)這個技術環(huán)節(jié)中要不轉動速度增大,踢擊時強調大小腿折疊并緊貼支撐腿轉動。還要注意上下肢的配合不但要保持身體平衡同時踢擊腿的同側肩還要下壓同時形成與去干的扭轉,借以提高踢擊腿的力量和速度。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筋膜擴張肌、半腱半膜肌、豎脊肌等肌肉具有重要的意義并極大的參與了動作的完成過程。
(2)錯誤的后踢動作,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最容易出現(xiàn)塌腰、未低頭壓肩,使身體呈兩頭上翹的狀態(tài),造成踢擊力量分散,并且對腰椎軟骨造成積壓是腰部的肌肉群出現(xiàn)反向牽拉,極易造成腰部損傷。此外,這些肌肉在后踢技術中大量運用會導致肌肉疲勞,在肌肉疲勞的情況下腰部的過多扭轉或其他錯誤動作都會導致腰部損傷。
(四)后踢錯誤動作導致腰肌勞損的原因
后踢動作為了提高后踢效率保持直線起腿,當上體轉到背對目標是及時制動,是轉動的能量向后踢方向傳遞,這是踢擊腿的同側肩需要“留住”微向下壓以維持整個動作的平衡。但后踢技術的錯誤動作上體上揚等沒有壓肩制動,肩部的上揚帶動腰部旋轉,這樣就會使腰部的生理平衡失去控制最終導致腰部損傷。由于后踢動作遵循大關節(jié)首先活動的原理,腰部最先發(fā)力并且轉動幅度較大,但是由于腰部的特殊構造及生理活動范圍有限,難免會造成運動損傷。
四、小 結
后踢導致腰部損傷的錯誤動作中,上體過度旋轉和身體轉動幅度過大或過小最容易導致腰肌急性拉傷。大部分腰肌勞損同學是由于急性腰肌拉傷后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或損傷尚未痊愈而繼續(xù)進行大強度長時間的跆拳道訓練,造成腰部肌群二次或多次損傷,最終導致腰肌勞損。人體腰椎活動范圍能夠支持人體做各種運動動作。如果超過腰椎生理活動范圍,則會導致腰椎的損傷,尤其在運動訓練中,教練員和運動員應注意掌握這一特點。
參考文獻:
[1]劉小平.跆拳道技術動作學習的運動生物力學原理[J].體育世界.學術,2011,2.
[2]黃強民,劉燕,劉沙麗,納強.脊柱側方向運動時軀干肌肌電圖期相變化和活動規(guī)律[J].脊柱外科雜志,2005.
[3]岳壽偉.腰椎生物力學[J].中國療養(yǎng)科學,1997.
[4]鄭貴良.腰痛的原因和分類[J].甘肅醫(yī)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