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波
摘 要:本文以滑坡帶粘性土為研究對象,開展了不同溶液離子濃度下的直剪試驗,探討孔隙含鹽量變化對土體強度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土體含鹽量的變化對粘性土強度影響顯著,且變化趨勢與上覆壓力大小相關;同時,隨含鹽量增加內摩擦角略增大,而粘聚力減小。上述試驗結果歸因于鹽溶液通過水土化學作用除抑制擴散雙電層發(fā)育外,還會改變粘性土的組構(孔隙狀態(tài)和結構),進而對剪切過程中變形破壞的形式及強度特性造成影響。
關鍵詞:滑坡帶粘性土;含鹽量;剪切強度
1 概述
滑坡作為人類生活中常見的地質災害,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及財產(chǎn)損失。由于誘導滑坡發(fā)生的因素及作用機理的多變性和復雜性,準確預測滑坡的發(fā)生比較困難[1,2]。因此,滑坡一直是世界各國研究的重要地質和工程問題之一。
目前,國內外學者在此方面已開展了大量的相關研究。文獻[3]通過對滑坡體實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揭示了邊坡變形破壞受降雨影響的特征,并提出在進行破壞計算中應考慮降雨入滲的影響。文獻[4]通過開展蒸發(fā)和降雨條件下模型對邊坡穩(wěn)定性進行了研究,得出降雨與蒸發(fā)對邊坡的表層滑動土體的穩(wěn)定性具有顯著影響,而對深層滑動土體的影響相對較小。文獻[5-7]研究了降雨強度、歷時、前期降雨、土體滲透特性以及降雨類型等降雨因素對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
上述文獻大多集中對不同降雨要素下邊坡土體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但巖土體,尤其是粘性土,其固體骨架通常帶電。當它與水充分接觸時,因粘土顆粒和水分子均存在不平衡的電荷,且水中包含著各種離子,使得在粘粒-水-電系統(tǒng)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力[8]。在環(huán)境荷載作用下,粘性土將表現(xiàn)出極為復雜的化學-力學耦合效應。而對其相互作用機制的研究工作還缺乏系統(tǒng)深入,這已嚴重地制約了許多重大工程問題的有效解決。
基于此,本文通過選擇滑坡帶粘性土為研究對象,開展了一系列NaCl含量即不同孔隙溶液離子濃度下粘性土的直剪試驗,探討了土體孔隙含鹽量對滑坡粘性土強度的影響,得出孔隙溶液離子濃度與土體抗剪強度指標之間的關系。
2 試驗過程
2.1 試驗材料介紹
試驗所用土樣取某滑坡帶。其相應的物性指標如下:比重為2.73、液限為48.3%、塑限為23.8%,塑性指數(shù)24.5;土體的砂粒組占16.1%,粉粒組占20.6%,粘粒組占63.3%。
2.2 試樣土樣的制備
因天然土體中含有易溶鹽,為避免原有易溶鹽對直剪試驗的影響。試驗前,需用蒸餾水對土體進行洗鹽。洗鹽達標后的試驗土體再進行烘干-碾碎-烘干,密封保存。
將化學溶液與干土混合均勻后,密封保存3d后,采用分層壓實成環(huán)刀樣,后抽真空飽和。為使反應充分,浸泡養(yǎng)護15天,做好防蒸發(fā)措施,避免水分蒸發(fā)使溶液濃度變大,對試驗造成影響。
2.3 直剪試驗
(1)試驗方案設計
本次試驗,溶液濃度共設6級,分別是蒸餾水和濃度為0.1、0.2、0.5、1.0、2.0mol/L的NaCl溶液。每級離子濃度的直剪試驗中,采用4個平行試樣,分別施加100、200、300、400kPa的固結壓力下固結穩(wěn)定后進行剪切。
(2)直剪試驗
本次直剪試驗采用固結慢速剪切模式進行試驗,試驗儀器及操作步驟按照《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23-1999)中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各試樣的試驗條件保持一致。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抗剪強度變化規(guī)律
圖1展示了相同正應力下抗剪強度隨溶液濃度變化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正應力為不超過200kPa時,強度值隨濃度增加,先降后升。而當正應力為300和400kPa時,強度值隨濃度增加,先增加后趨于穩(wěn)定。這充分說明孔隙含鹽量對土體強度的影響與上覆正應力的大小有關。其主要歸結于粒間物理化學力的改變,將引起組構(孔隙狀態(tài)和結構)的變化,致使剪切區(qū)域顆粒的接觸點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進而影響強度特性。
3.2 強度指標變化規(guī)律
圖2展示了強度指標變化與孔隙溶液濃度變化的關系。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濃度的增加,內摩擦角先急劇增大后趨于穩(wěn)定;粘聚力逐漸降低,但降低梯度逐漸變小。這是因為溶液濃度增加后抑制擴散雙電層的發(fā)育,致使顆粒間粗糙程度增加和粒間物理化學作用力發(fā)生改變所導致。
4 結論
(1)孔隙含鹽量對滑坡帶粘性土強度影響顯著,其變化趨勢與上覆正應力的大小有關。原因是,粒間物理化學力改變將引起組構(孔隙狀態(tài)和結構)的變化,致使剪切區(qū)域顆粒的接觸點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進而影響強度特性。
(2)孔隙含鹽量增加可以提高試驗土體的內摩擦角,而降低了粘聚力。主要與粘土礦物顆粒表面的擴散雙電層厚度的變化有關。
參考文獻
[1]林鴻州,于玉貞,李廣信,等.降雨特性對土質邊坡失穩(wěn)的影響[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28(1):198-204.
[2]武麗.降雨入滲對邊坡滲流特性及穩(wěn)定的影響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5.
[3]劉小偉,劉高,諶文武,等.降雨對邊坡變形破壞影響的綜合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z2):2715-2718.
[4]魏寧,茜平一,傅旭東.降雨和蒸發(fā)對土質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J].巖土力學,2006,27(5):778-782.
[5]徐全,譚曉慧,沈夢芬.降雨入滲條件下土質邊坡的穩(wěn)定性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12,34(suppl):254-259.
[6]縱崗,梅嶺,姜朋明,等.降雨入滲作用下土質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上旬),2013(12):56-59.
[7]梅嶺,縱崗,姜朋明,等.降雨要素對土質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分析[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7(5):439-443.
[8]李廣信.高等土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