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摘 要:余慶毛氏入黔已有千年,有科舉功名人物記載自清始,據(jù)各文獻統(tǒng)計,有清一朝,有功名者達百余人,達到余慶縣科舉人物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以上。他們中為官者造福一方,居鄉(xiāng)者為地方鄉(xiāng)賢。本文對清朝毛氏取得科舉功名人物的考察,至少說明余慶取得功名的毛氏有相當部分是土司后裔,余慶毛氏大批科舉人物的出現(xiàn),表明余慶土司對科舉這種國家制度的充分認同。作為地方表率,這一群體維護了地方穩(wěn)定,推動了地方經濟文化發(fā)展。
關鍵詞:余慶 土司 毛氏 科舉 國家認同
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7)01-102-109
余慶土司毛氏是來自中原的漢人,“其先本姬姓,周文王第十七子封于毛,遂以為姓”1。與其他貴州少數(shù)民族土司不同,毛氏來到貴州,本身帶有平定邊亂,穩(wěn)定邊疆的使命。毛氏入黔是二世祖毛若霖,曾“隨軍平播到黔中,官播州教授”2,但無確切入黔時間記載。毛氏進入貴州后有確切年份的時間是四世祖毛巴,“唐僖宗乾符二年以平定播夷之功,敕封經略將軍,卒葬湄邑鵝公壩”。3由此可推斷毛氏入黔最遲不會晚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迄今已有千余年。
據(jù)《毛氏文史資料》記載,毛氏的科舉記錄始于唐朝毛氏入黔之前的鼻祖毛省元,“(毛省元)進士及第,榮祿大夫,官云南楚雄知府,生若霖”,但毛氏到貴州后至清以前八百余年的時間里,沒有再看到科舉記錄?!顿F州通志·學校選舉志》中記載,余慶毛氏最早的舉人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科舉人毛邑,其他記載有余慶毛氏科舉情況的方志《平越州志》《余慶縣志》等也均從毛邑始。故本文以清朝毛氏取得科舉功名人物為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為《貴州通志·學校選舉志》《平越州志》《民國余慶縣志》《毛氏文史資料》《毛氏家譜》等資料。通過梳理各史籍資料情況,發(fā)現(xiàn)各史籍對余慶科舉人物的記載差異大。
《貴州通志·學校選舉志》統(tǒng)計了全省進士、舉人情況,載有余慶進士毛邑、毛有猷二人,舉人毛邑、毛有模、毛有猷、毛文英、毛肇開五人。
余慶于萬歷二十九年平播后,即屬平越府,平越府改平越州后,余慶仍屬平越州4。查光緒三十年編纂的《平越州志》,有余慶毛氏科舉人物情況,但記載也很少,載有毛氏進士毛邑、毛有猷二人,舉人毛邑、毛有猷二人,另記載雍正癸卯正科副貢毛伯和歲貢毛霞1。
總體而言,《貴州通志·學校選舉志》和《平越州志》兩文獻記載余慶科舉人物都較少。
《民國余慶縣志》和《毛氏文史資料》對余慶科舉人物有大量記載。據(jù)《民國余慶縣志》記載,有清一朝,余慶共有進士六人,其中毛氏三人,占比百分之五十;舉人三十六人,毛氏十一人,占比百分之三十;貢生六十七人,其中毛氏三十二人,占比百分之四十七2,從《民國余慶縣志》看清朝科舉人物中毛氏一姓便占據(jù)了余慶科舉人物的三分之一以上。另《毛氏文史資料》中明嘉靖十三年(1534)襲長官司職位毛宗憲及明崇禎二年(1629)襲縣丞職位毛鳳彩墓碑記有功名后裔多達四十三人。
上述文獻記載數(shù)量差異的原因還不得而知,依據(jù)目前所獲取的新資料,可以證實進士的記載,《貴州通志·學校選舉志》《平越州志》都少記了毛有信一人,尤其《平越州志》,對毛有猷中進士的年份等亦不能確知,稱其“科分失考”3,可知當年志書編纂時獲取資料來源渠道有限?!睹駠鄳c縣志》記載了毛邑、毛有信、毛有猷三名進士,與現(xiàn)存北京進士題名碑記錄吻合,最為準確。
但舉人記載在各文獻中存在極大差異,在目前未能完整獲得清朝貴州歷屆鄉(xiāng)試資料的情況下,很難判斷其準確性。《貴州通志·學校選舉志》中記載舉人僅有三人,《平越州志》中記載僅二人?!睹駠鄳c縣志》中記載最多,達十一人,很難查證其正確性,但其中個別人物因有為官經歷,可查。以毛之燕為例,《毛氏文史資料》中記載有“乾隆庚午科經魁、歷知廣東陽山縣知事,同考試官署理瓊州”4。又查《民國陽山縣志》卷四職官記有“毛之燕,貴州余慶人,舉人,(乾?。┧氖晔辉氯危ㄖh)?!?由此可知毛之燕確為舉人,但《貴州通志·學校選舉志》《平越州志》兩文獻均未記載此人。
至于秀才功名,更難以查找到相關原始資料。
現(xiàn)暫以記載最多的《民國余慶縣志》和《毛氏文史資料》為基礎,整理清朝毛氏科舉人物情況,對文獻之間記載的差異,均互為補充并注明。
還需特別提及的是,在《毛氏文史資料》中出現(xiàn)了大量進士字樣,如恩進士、歲進士等,此進士并非科舉考試最高一級功名“進士”。因貢生屬于向朝廷進貢的人才,民間有把貢生稱為進士的說法,如恩貢即為恩進士,歲貢稱為歲進士,故在《毛氏文史資料》中出現(xiàn)大量此類進士,其中恩進士指恩貢,歲進士指歲貢,選貢士指拔貢,鄉(xiāng)進士指參加鄉(xiāng)試中舉的舉人。在《毛氏文史資料》中真正的“進士”稱為“進士第”,記有毛有信、毛有猷兄弟二人。
本文在考察毛氏科舉人物時,對毛氏人物中確定屬于土司后裔的人物作了梳理?!睹駠鄳c縣志》載毛氏科舉人物經統(tǒng)計,全部八十一人中確切屬土司后裔的有二十二人,這一數(shù)據(jù)主要依據(jù)土司毛宗憲四十二名后裔情況統(tǒng)計??傮w而言,本文對清朝毛氏取得科舉功名人物的考察至少說明余慶取得功名的毛氏有相當部分是土司后裔,余慶毛氏大批科舉人物的出現(xiàn)表明他們對這一國家制度的充分認同。
進 士
余慶毛氏進士共有三人,三人分別在山東、陜西等地為官,在當?shù)氐胤街局芯懿榈较嚓P資料。三人為官皆獲得當?shù)卣J同,毛邑入祀名宦祠,受到當?shù)厝说募腊?;毛有信將“天理良心”四字懸掛堂上,當?shù)匕傩斩嗄昴钅畈煌?;毛有猷病逝于任上,無錢返鄉(xiāng),得到當?shù)丶澝褓Y助,其清貧廉潔深受愛戴。
三人中,毛有信、毛有猷兄弟系余慶明嘉靖三十二年襲長官司職位的毛宗憲第九世孫。
忠信明決毛邑
毛邑,康熙甲午科(1714)舉人。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三甲九十三名1進士。官知縣,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八年間任山東章丘縣令2,《道光章邱縣志》記載:
“毛邑,貴州平越人,進士,雍正十三年知縣事,忠信明決,吏不煩,民不擾,除浮糧三千九百兩零,有去思碑,祀名宦?!?
章丘縣錦屏山是泰山的一支,素有“小泰山”之稱,現(xiàn)為道教名山。錦屏山的興盛始于一個叫韓陽成的道人,此時毛邑正任章丘縣令,他支持韓陽成對錦屏山的建設。毛邑于重陽節(jié)游覽錦屏山后所寫《錦屏山記》對韓陽成建設錦屏山的事跡有詳細記載。至今,錦屏山碧霞元君祠(泰山行宮)院內仍留存有乾隆八年三月所立《錦屏山記》石碑?,F(xiàn)將碑刻全文錄入如下,以供參考。
《錦屏山記》碑刻
蓋嘗觀于天地消長之數(shù),萬物盛衰之機,不禁于錦屏山而曠然有感也。是山發(fā)脈泰岱。日蜿蜒綿亙,歷新、蒙、泰、萊,而枕陽丘之南首,峭壁插天,古洞窈然其間,紅霞燦樹,好鳥贈音。萬卉兢秀,百葩呈芳,其亦鐘奇秀之區(qū)歟。從前埋沒荒草,僅為樵夫牧豎擊狐伐兔之場,不得共玉皇、會仙、長白、摩訶諸名山吐奇發(fā)秀者幾百千年。乙卯歲,有羽士韓陽成系呂補祖洞全真也,游方各山,相陰陽,觀向背,察龍虎回繞環(huán)抱之勢,審峰巒委折起伏之形,有武夷九曲,曲曲入勝、衡湘九面、面面皆圓之妙,愿借一榻以養(yǎng)真。環(huán)山善士開荊棘,辟蒙茸,爭先恐后,協(xié)力修理,經營十有余年。洞內之掩于淤泥漫草者,今則潔凈軒亮矣,洞前之偪側崎嶇者,今則藻井坦易矣。西構講堂,東鑿清泉,南營雪陰,北砌朝陽,以人工承天巧,足以供辭客騷人之吟詠焉。至于絕頂,大殿之巍峨,廊廡之輝煌,圍墻山門之雄峙,則又臨夫各崄各澗,奇木異卉,怪石古松,鳥道羊腸,有絡繹奔會萬派朝宗之勢焉。夫自皇古以迄于今,歷千萬劫,一旦辟茲勝跡,堪與玉皇、會仙、長白、摩訶諸山并峙競秀,何莫非眾善士焦心勞慮,拮據(jù)、經制之所成哉?想亦此山之靈,乘時鼓舞于冥漠之中,以人工而承天巧也耶?余重陽勝游,眾善士索成文,迫于命,爰荒撰蕪詞,以志不朽。
章丘縣正堂:毛 邑
訊 司 廳:雷世臣
捕 廳:張 達
乾隆八年歲次癸亥季春吉旦4
天理良心毛有信
毛有信,字心一5,嘉慶十四年(1809)己巳恩科三甲六十九名進士,歷任廣西天河縣知縣,陜西米脂縣知縣6。又陜西《(道光)石泉縣志校注》記載:
“毛有信,貴州進士,性慈祥,常出勸農,攜賞物以獎農夫之勤。民或訟,則曰:‘爾輩須憑天理良心,勿相爭。因書‘天理良心四字懸于二堂。時道光三年癸未也。”7
清廉自守毛有猷
毛有猷,字壯其,號觀鴻,一字念庵8。嘉慶二十一年丙子科(1816)舉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三甲二十一名進士。官陜西興平縣知縣1。道光三年到道光九年任陜西神木縣知縣2,道光十二年任陜西涇陽縣知縣,他辦事果斷,廉潔自律,甘于清貧,深得當?shù)丶澝駩鄞?。道光十三年在涇陽知縣任上去世3,竟一貧如洗,無錢返鄉(xiāng),當?shù)丶澝褡园l(fā)籌集資金,靈柩才得以返回家鄉(xiāng)余慶。
《涇陽縣志》記載:
“毛有猷,余慶進士,性敏果斷,廉靜自守,尊賢禮士。歿之日,清貧如寒素,紳民醵金助賻,柩始還鄉(xiāng)?!?
毛有信、毛有猷兄弟是余慶唯一的兄弟進士,知縣黎大柄為他們的曾祖父毛子溪寫有神道碑,從中可知毛氏科第連綿的脈絡,特附錄于下:
賜贈文林郎毛子溪公諱世蘭神道碑5
知縣 黎大柄
清時余慶縣開科,歲貢生鵬九之嫡長孫,廩生鄰公之長子也。謹遵祖訓,篤志勤學。童蒙時,乃祖即以忠厚承家期許之,稍長,從父遷居于下壩,游泮食廩,里中人曰:“是毛氏之文子文孫也?!辈恍移涓改攴綇姡嵋约步K,子溪公循禮致喪,還葬父于祖墓之麓,承祖志也。維時厥弟四人半在襁褓,上奉慈母,教育諸季,皆能成立,爰因食指加多,遂浚后漕水源灌溉良田數(shù)十畝。餐食初裕,諸季同謀析居,子溪公曰:“母也年高,吾止一子,豈宜遽分,如不獲己,此間肥田沃土,諸季盡取之以供子職,可也。先人遺業(yè)尚有三字壩地,雖偏僻,僅可開墾,我愿往任其勞,其母首肯之。爰攜家于叢林深處,結茅屋三間,負米、養(yǎng)親、訓蒙、教子、除荒草、糞瘠田,不數(shù)年家道漸豐,嫡堂弟等徒家相焉。未幾,丁母憂,迎柩于下壩,而葬母于三央山之陰,朝夕省墓以補養(yǎng)之不足也。新場坪諸商賈聞之曰:“是長厚孝友之人也,我等移場基就之?!彼炫d板筑相厥攸居,名其地為松煙鋪。年四十,其子之望入泮,子溪公訓之曰:“汝幸繼書香,可從家政矣,吾得稍閑常回舊宅與諸叔篤手足之誼。”自是優(yōu)游里黨,歲月無間,歷五十載而終,諸商賈留葬于場之首丘,且曰:“是某等南道主人也?!焙笠蚱鋵O冠群貴賜文林郎,其曾孫有信、有猷成進士,晉封文林郎,至今科第連綿,人皆曰是食孝友之報也。爰為之傳以勒諸貞珉。
舉 人
《民國余慶縣志》共記有三十六名舉人,其中十一人姓毛,但毛有信、毛有猷兩名進士中舉情況未見記載。《毛氏文史資料》中記載六名舉人中五名《民國余慶縣志》已記載,一名未記載。就此可確定余慶毛姓舉人共計十四人。另有孝廉方正二人。其中能確定屬土司后裔的有七人。
考取舉人后就取得了做官的資格,但并不表明一定能做官,要等缺額。清乾隆以后定制:“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縣用,二等的以教職用,六年舉行一次,意在使舉人出身的有較寬的出路,名為大挑。挑取的標準重在形貌和對應?!?但能等到大挑的只是舉人中極少的一部分。余慶毛姓舉人中有確切為官記錄的僅有毛之燕任廣東省陽山縣知縣,毛有謨任定番州學正,毛凌逵任玉屏縣訓導,毛文英任永從縣教諭。其中毛之燕在知縣任上以慈愛治民,當?shù)匕傩铡爸两袼贾薄?/p>
慈愛治民毛之燕
毛之燕,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科經魁1。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廣東省陽山縣知縣,任職期間用慈愛之心治理百姓,對待他們如同自己的親人,深得百姓愛戴。末代榜眼朱汝珍在《陽江縣志》中給予很高評價:
“毛之燕,貴州余慶人,乾隆四十三年以舉人知縣事,慈愛治民,節(jié)儉持己,聽訟不事刑求,惟反復勸諭,使兩造感悟,乃有被其教誡至泣涕失聲者。歲終封篆日,凡未結簽票悉銷之,俾胥役不敢舞弊。平居服食粗糲自甘,待民如子弟,民至今思之。2”
附:《民國余慶縣志》載舉人名單及略考
一.毛邑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科二十八名 本邑人
二.毛縉 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科亞元
三.毛鳳產 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科
四.毛之燕 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科經魁(毛宗憲第七世孫)
此條《民國余慶縣志》記為乾隆庚子科(1780),另據(jù)翰林院編修朱汝珍總纂的《陽山縣志》中,毛之燕乾隆四十三年(1778)即到陽山任知縣,已是舉人,故乾隆庚子科的記錄有誤。依據(jù)《毛氏文史資料》,毛之燕中舉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
五.毛冠群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恩科 (毛宗憲第八世孫)
甲辰年系會試之年,本年沒有鄉(xiāng)試,《民國余慶縣志》記載有誤,毛冠群中舉年份待考
六.毛有謨 嘉慶十二年(1807)丁卯科 第四名 定番州學正。(毛宗憲第九世孫)
七.毛慶源 嘉慶十五年(1810)庚午科 (毛宗憲第九世孫)
八.毛凌逵 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科 玉屏縣訓導(毛宗憲第九世孫,歲貢)
九.毛儀軒 嘉慶十八年(1813)癸酉科 (《毛氏文史資料》36頁記為進士)
十.毛文英 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 第二十名 永從縣教諭
十一.毛肇開 光緒八年(1882)壬午科 第四十八名。
孝廉方正:
毛鳳起 康熙元年(1662)
毛端 道光元年(1821)
《毛氏文史資料》載明嘉靖三十二年襲長官司職位的毛宗憲墓碑(咸豐七年立)后人中舉人功名者名單:
八世孫
一.毛冠英 鄉(xiāng)進士(《余慶縣志》有記載,但記為歲貢)
二.毛冠群 鄉(xiāng)進士(《余慶縣志》有記載)
三.毛家梅 鄉(xiāng)進士(《余慶縣志》有記載,但記為歲貢)
九世孫
四.毛有謨 鄉(xiāng)進士(《余慶縣志》有記載)
五.毛慶源 鄉(xiāng)進士(《余慶縣志》有記載)
六.毛慶遠 鄉(xiāng)進士
秀 才
余慶縣毛氏秀才有記載的主要是貢生,《民國余慶縣志》載有貢生六十七人,其中三十二人為毛姓。能確認屬毛氏土司后裔者有十四人?!睹衔氖焚Y料》中明嘉靖三十二年襲長官司毛宗憲及明崇禎二年(1629)襲縣丞職位毛鳳彩墓碑記有功名后裔四十三人,再加上《毛氏文史資料》收錄詩歌時記有貢生毛云橋、廩生毛文辀、恩貢毛增三人詩歌等,總數(shù)達四十六人。將《民國余慶縣志》《毛氏文史資料》兩文獻中重復記錄的九人去掉,兩文獻毛氏秀才共計一百零四人。根據(jù)清制規(guī)定,他們有機會做官兼濟天下,但從現(xiàn)有文獻看,除其中考取舉人、進士者,其他人未見為官記錄,這批生長于鄉(xiāng)間的知識分子是地方鄉(xiāng)賢,對維護地方穩(wěn)定,推動地方經濟文化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附:《民國余慶縣志》載貢生表
副貢表
副貢六人,有三人姓毛。
一.毛伯 雍正癸卯科 二.毛鳳白 雍正甲辰恩科
三.毛慶遠 嘉慶辛巳恩科(毛宗憲第九世孫,后中舉人)
拔貢表
拔貢十五人,有三人姓毛。
四.毛慶源 嘉慶辛酉科(毛宗憲第九世孫) 五.毛琴 道光丁酉科(毛宗憲第十世孫)
六.毛肇顯 宣統(tǒng)己酉科
恩貢
恩貢十四人,毛姓十人。無具體獲取功名年份。
七.毛銘清(毛宗憲第十世孫,歲貢) 八.毛郛
九.毛凌霞(毛宗憲第九世孫,歲貢) 十.毛冠賢(毛宗憲第八世孫)
十一.毛冠魁(毛宗憲第八世孫) 十二.毛麟書
十三.毛家駒 十四.毛廷霞
十五.毛世? 十六.毛鳴鳳 乙酉科
《毛氏文史資料》載毛鳴鳳為毛德源后裔,毛德源于洪武十一年(1378)襲長官司,故可知毛鳴鳳亦為土司后裔。清末光緒年間,鎮(zhèn)南將軍毛德源墓碑重立,毛鳴鳳寫碑序,現(xiàn)錄如下:
“祖墓數(shù)百余年,屢欲培修,臨塋迅雷急雨,竟附荒煙夕照,丁酉春三月十三晨刻,有嗣孫鳴鳳,同族為豎碑石,豁然風雷旋至,因成俚歌,以志其靈。
天地嘆靈氣,山川常凝結,問世或一鐘,云乃成奇烈,唯我鎮(zhèn)南公,歷代將軍職,兩檄帶星飛,邊徼討強賊,飛首還本籍,蟻運泥成塋。寸土埋忠魂,子孫欲祭祖,祭掃難進處,靈異達上聞,錫廟達鄉(xiāng)目,古人傳說風雨歸,制節(jié)馬鬃屢欲封,雷奔復電掣,傳言恐脫略,集族奠清酌,刻期建石碑,應候風雷作,虔誠黯禱祈,須臾風雨息,感激鑒精誠,此次碑斯立,靈哉果有神,神哉若此靈,神靈真顯異,百代仰方馨。乙酉科恩進士裔孫鳴鳳題
歲貢
歲貢三十二人,毛姓十六人。
一.毛? 二.毛鳳威(毛宗憲曾孫,恩進士)
三.毛弼 四.毛琚(毛宗憲第十世孫,記為廩生)
五.毛冠英(《毛氏族譜.落龍三房》記載為入黔毛氏南祖毛德源第十五世孫,系毛冠賢三弟)
六.毛冠朋 七.毛家梅(毛宗憲第八世孫,記為舉人)
八.毛家朋 九.毛五云 十.毛文鴻 十一.毛遠鰲 十二.毛文彪
十三.毛程飛 十四.毛璲(毛宗憲第九世孫)
十五.毛世驤 十六.毛肇興
另《毛氏文史資料》載獲取秀才功名者: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襲長官司職位毛宗憲墓碑(咸豐七年(1857)立)載后人功名:
一.毛鳳威 恩進士 毛宗憲曾孫(《民國余慶縣志》記載為歲貢)
二.毛鵬九 歲進士 毛宗憲元孫
五世孫
三.毛鄰 庠生 四.毛祈 增生 五.毛郊 增生
六世孫
六.毛芳 歲進士 七.毛? 歲進士 八.毛莊 庠生
九.毛蕙 庠生 十.毛世蓮 廩生 十一.毛世藩 增生
七世孫
十二.毛之燕 歲進士(《民國余慶縣志》記載為舉人經魁)
八世孫
十三.毛冠賢 恩進士(《民國余慶縣志》有記載)
十四.毛冠魁 恩進士(《民國余慶縣志》有記載)
十五.毛冠鵬 歲進士
十六.毛家駒 歲進士(《民國余慶縣志》記載為恩貢)
十七.毛家祥 恩進士
九世孫
十八.毛凌逵 歲進士(《民國余慶縣志》記為舉人)
十九.毛凌霞 歲進士(《民國余慶縣志》記為恩貢)
二十.毛凌云 歲進士
十世孫
二十一.毛璲 歲進士(《民國余慶縣志》有記載)
二十二.毛銘 歲進士(《民國余慶縣志》記為歲貢)
二十三.毛錦 歲進士
二十四.毛鑒 恩進士
二十五.毛琴 選進士(《民國余慶縣志》記載為拔貢,選進士即為拔貢。)
二十六.毛珣 廩生
二十七.毛琚 廩生 (《民國余慶縣志》記載為歲貢)
二十八.毛文惕 增生
十一世孫
二十九.毛邵 增生 三十.毛正儀 廩生 三十一.毛漸儀 增生
三十二.毛象儀 附生 三十三.毛澍芹 附生
十二世孫
三十四.毛春衢 增生
明崇禎二年(1629)襲縣丞職位毛鳳彩墓碑(光緒十一年(1885)年立)載后裔:
一.廩生毛郕 二.廩生毛郁 三.廩生毛鄂 四.廩生毛仕猷
五.生員毛仕端 六.生員毛善士 七.生員毛鄉(xiāng)士 八.生員毛建學
九.生員毛文中
由上可推測,在毛氏后人中還有相當部分是土司后裔,極有可能余慶毛氏皆為土司后裔,但限于資料有限,此說還有待詳考。余慶毛氏尤其是土司毛氏后裔積極參與國家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并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參與國家統(tǒng)一體制下的政治活動,他們中赴外省、外縣為官者,在當?shù)囟加辛己谜?;留在本地者,則成為積極參與本地鄉(xiāng)村建設的士紳。作為貴州土司中較少的漢族土司,余慶毛氏土司是國家邊疆治理的成功典范,在余慶毛氏入黔千余年的歷史上,據(jù)所見文獻,未發(fā)現(xiàn)有反叛、動亂的記載。
The Survey on the Yu Qing Maos People Who join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Qing Dynasty
Zhao Qing
(Guizhou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iyang, Guizhou 550002)
Abstract: Maos people in Yuqing of Guizhou has thousands of years, who have imperial fame figure recorded since the Qing Dynasty ,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statistics, the fame of hundreds of people, more than one-third of Yuqing Countys imperial examination have total number of characters in. In their official for the benefit of one party, in the township for local a county sage,In this paper the Qing Mao made investigation of imperial fame characters at least causing Yuqing fame of Maoshi has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chieftain descendants, Mao Yuqings large number of examination characters appear from Yuqing chieftainto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is kind of state which fully agree to that viewpoint. As a place to set an example, this group maintained local stability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e.
Key words: Yuqing,chieftain ,Maoshi, imperial examination ,national identity
責任編輯:厐思純
1 (民國)李光斗,毛肇顯《民國余慶縣志》,民國二十五年石印本,黃成助《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285號》,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352頁。
2 (清)毛之燕《宗族譜書》,毛林君,毛澤恩,毛光明等《毛氏文史資料第一輯》,余慶縣毛氏文史資料考察組印,第22頁。
3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點?!顿F州通志·學校選舉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25頁。
4(清)瞿鴻錫修,賀緒蕃纂《平越直隸州志》,光緒三十三年刻本(復制本)四十卷,巴蜀書社《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26》,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1 (清)瞿鴻錫修,賀緒蕃纂《平越直隸州志》,光緒三十三年刻本(復制本)四十卷,巴蜀書社《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二十六》,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第413頁。
2(民國)李光斗,毛肇顯《民國余慶縣志》,民國二十五年石印本,黃成助《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285號》,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151-156頁。
3(清)瞿鴻錫修,賀緒蕃纂《平越直隸州志》,光緒三十三年刻本(復制本)四十卷,巴蜀書社《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二十六》,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第400頁。
4(清)毛之燕《宗族譜書》,毛林君,毛澤恩,毛光明等《毛氏文史資料第一輯》,余慶縣毛氏文史資料考察組印,第25頁。
5(民國)朱汝珍總纂《續(xù)修陽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254頁。
1 林開良,林朝暉《貴州教育溯源》,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3頁。
2 (清)吳璋,曹懋堅《道光章邱縣志》,鳳凰出版社《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六十八》,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111頁。
3 (清)吳璋,曹懋堅《道光章邱縣志》,鳳凰出版社《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六十八》,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190頁。
4 政協(xié)章丘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章丘文史資料第十五輯》,政協(xié)章丘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2001年第288頁。
5 朱保炯等《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全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767頁。
6 林開良,林朝暉《貴州教育溯源》,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1頁。
7 石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石泉縣志校注》,石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7年第97-98頁。
8(清)湯鑒盤增補《光緒余慶縣志》,巴蜀書社《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志輯二十六》,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1 林開良,林朝暉《貴州教育溯源》,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16頁。
2 (清)王致云修,朱壎纂,張琛增補《道光神木縣志》,鳳凰出版社編選《中國地方志集成陜西府縣志輯二十六》第三十七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519頁。
3(清)胡元煐修,蔣湘南纂《道光重修涇陽縣志》,鳳凰出版社編選《中國地方志集成陜西府縣志輯二十六》第七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250頁。
4(清)劉懋官修,宋伯魯、周斯億纂《宣統(tǒng)重修涇陽縣志》,鳳凰出版社編選《中國地方志集成陜西府縣志輯二十六》第七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525頁。
5(民國)李光斗,毛肇顯《民國余慶縣志》,民國二十五年石印本,黃成助《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285號》,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290頁。
6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第22頁。
1 (清)毛之燕《宗族譜書》,毛林君,毛澤恩,毛光明等《毛氏文史資料第一輯》,余慶縣毛氏文史資料考察組印,第25頁。
2 (民國)朱汝珍總纂《續(xù)修陽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第460-4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