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友錦 賈麗君
不妨試試“跳槽”教學
杜友錦1賈麗君2
為了上好一節(jié)“公開課”,教師常常要主動串班教學。由這種走班“試水”教學現象引發(fā)的思考:采取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師“跳槽”走班施教。運用“同學科教師同年級‘跳槽’、同學科教師異年級‘跳槽’、同學科教師異學?!邸边@幾種施教形式,優(yōu)化教育教學過程,使教師群體的資源優(yōu)勢互補,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公開“試水”;引發(fā)思考;教師“跳槽”
很久以來,在教育界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為了上好一節(jié)公開課,多數教師都要“試水”教學。有時遇到省市級大型活動甚至還要在兩至三個班“試水”?!霸囁苯虒W帶來的效果如何?多半情況下,上課教師會獲得專家好評。對于這樣的“登臺亮相”,大家仿佛約定俗成。沒有人去考究臺下的“試水”背景,只把目光聚焦在“臺上”。我也曾進行過串班教學,結果發(fā)現同樣的教案設計,不同學校班級的學生,課堂生成異彩紛呈。雖然只是一次“試水”教學,但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差異性、流暢性。
近兩年,為了實現教育均衡發(fā)展,地方教育局領導推行教師“下放”政策,讓部分初中教師回到小學任教。2013年9月,連云港市黃海路小學同時來了十幾位中學教師。他們知識豐富,功底深厚,個個都是初中段的優(yōu)秀教師,但面對小學生,他們卻是“隔行如隔山”!兒童化的語言、課堂教學常規(guī),他們都很陌生。為了幫助他們盡快“駛入正軌”,學校決定對他們進行“結對幫扶”。為此,學校面向全校156位教師,做了一次問卷調查,重點考查教師跨年級、跨學科的教學能力。調查顯示,現在很多教師缺乏通識性教育,多數只具備單學科教學能力,且學科教學水平千差萬別,不能打斷學科、級段之間的界限靈活駕馭課堂。
“跳槽”,也稱之為“職業(yè)流動”,不僅是指人從一家公司跑到另一家,也指人的工作性質、職業(yè)角色或謀生手段、事業(yè)發(fā)展軌跡的變化和調整。20世紀80年代,教師“跳槽”主要從“教槽”跳向“官槽”“商槽”,即棄教從政、棄教從商。20世紀90年代,教育界又出現了“跳槽”現象。主要是學校之間的“跳槽”,從山區(qū)貧窮學校跳向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所謂“跳槽”教學是指學科教室和學生固定,教師根據自己的最佳教學水平選擇合適的年級上課,不同層次的年級、班級,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不同,教學方法也不一樣?!疤邸苯虒W有以下三個特征:
(1)流動性
流動性是指教師的人事關系不變,依然保留在原校,只是在學科教學時,進行班級、年級、學校之間的串班教學。每天歷經“吃一塹,長一智”的教學過程,促使教師在“跳躍式”課堂教學中,有區(qū)別地制定教學目標,不斷調整教學思路,以尋求全體學生最優(yōu)化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
(2)思辨性
思辨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師生的共同發(fā)展為“軸”,且行、且思,且思、且行,不斷尋找教學的突破口,拓展教學資源,刪減教學環(huán)節(jié),改進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
(3)生長性
生長性是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立多位滾動的教學目標,用“評論家”的目光看待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旨在著眼于學生的個體全面和諧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力所能及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每一位教師業(yè)務都能獲得最大限度地提升。
如果每個學校管理者 “反其道而行之”,讓教師練習走班,學生固定不動,結果會怎樣呢?通過數次嘗試與思考,我忽然發(fā)現:這么多年,一直在苦苦追尋構建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悄然而至。我們探究出這樣幾種教師走班方式:
(一)同學科教師同年級“跳槽”
由某年級的所有教師組成教學小組,共同來擬定指導和學習計劃。教師依自己所長挑選任課科目,實行科任教學,各學科的每一位教師都要負責教授全年級所有班級的學生。
學校在學科教學基礎上創(chuàng)新 “同年級同學科走班”教學形式主要是指同年級同學科教師打破傳統包班制,采取“包課制”,幾人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語文學科教師針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單元,依課時任務不同,結合自身特長,各自選擇。有的選擇第1篇課文,有的選擇第2篇課文;有的選擇第1課時,有的選擇第2課時……選擇課文、課時教學任務的教師,就負責整個年級的學科課時教學。
(二)同學科教師異年級“跳槽”
同學科教師異年級走班是一種跨年級教學形式。這種跨年級教學形式很少出現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通常情況下,教師只任教固定一個班級的語文課。如果學校想讓教師進行循環(huán)教學,都需要六年漫長的時間。學校創(chuàng)新的“同學科教師異年級走班”教學形式主要是指教師以“兼職”身份出現,同一個人兼代自主選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年級的同學科課程科目。教師走班依然打破傳統包班制,在“包課制”的基礎上,實行“包級制”形式,讓教師進行“游走”式學科教學,每一位教師都要負責教授全年級所有班級的學生。
(三)同學科教師異學校“跳槽”
同學科教師異學校走班是指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固定在某個學校、某個班級,而是不斷變換著授課場地和授課學校,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學生。教學環(huán)境的開放多元,客觀上加強了學校之間、同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同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教學觀點,常常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里,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樣板,教師在共同成長著,不斷互相超越。去年下半年,我有幸聽了薛法根老師在淮安市實驗小學和無錫市育紅小學執(zhí)教的兩節(jié)“異校走班課”。這兩節(jié)課教學內容相同,都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鞋匠的兒子》第2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大同小異,教學地點不同,我聽了頗有感觸。他是這樣設計兩節(jié)課教學流程的:以字詞教學為突破口,然后引導學生了解文中的兩件事——化解羞辱與化解分裂。接著,品讀重點段,體會林肯與參議員的語言特色。最后,學生練筆,學習運用文中的語言特色寫一段話。盡管教學板塊相似,但也流露了他“二度修改”的痕跡。
教師“跳槽”,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一種新生的教學模式。教學研究應該向教師回歸,向教學實踐回歸,進而實現“師本化”教研。因為,我們的課改之路不是管理者開創(chuàng)的,而是在每個教師的腳下。
G420
B
1005-6009(2017)34-0026-02
1.杜友錦,江蘇省連云港市黃海路小學(江蘇連云港,222100)教科室主任,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2.賈麗君,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連云港,222000)教師,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