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嘯天
(慶陽市鎮(zhèn)原縣鎮(zhèn)原中學歷史課題組 甘肅 慶陽 744500)
關于農(nóng)村中學生孝道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①
——以慶陽市鎮(zhèn)原縣鎮(zhèn)原中學為例
劉嘯天
(慶陽市鎮(zhèn)原縣鎮(zhèn)原中學歷史課題組 甘肅 慶陽 744500)
中國歷來稱為禮儀之邦,好多朝代也是以孝道治天下。孝道既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還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美德,尊親重教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自古及今中國的家庭孝道教育就備受人們關注,許多典型案例流傳至今。新中國成立以來,家庭教育愈來愈多的受到關注,大量的文人墨客在開展孝道教育研究的同時,總結出來古代24個孝敬父母的優(yōu)秀故事,是為“二十四孝”,成為古代乃至現(xiàn)代的中華民族孝道教育的光輝典范。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以來,更是首次將“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提到了黨和國家重要治國方略的高度;一些德育科研工作者、專家學者在批判與繼承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新24孝》孝道標準,并將孝道教育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中。在社會轉型期的今天,怎樣將家庭孝道教育與立德樹人結合起來,成了德育科研工作者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本文擬從我校學生家庭孝道教育的調查入手,努力尋找孝道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立德樹人的最佳結合點,進而促進家庭教育、孝道教育和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機整合。
調查研究;孝道教育;家庭教育;立德樹人
尊親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千人同鍋”、“百犬同槽”、為母臥病、棄官尋母、哭竹生筍等都是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shù)募彝バ⒌澜逃?jīng)典。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受勞務輸出經(jīng)濟的影響,大量的農(nóng)民工外出務工,使得大量的空巢老人和新生代留守兒童、獨生子女出現(xiàn),中國家庭教育,特別是孝道教育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獨生子女的過分依賴心理,中小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孝道,更不知道如何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整個孝道教育呈后退趨勢。加之父母長期在外務工,使得家庭教育這一啟蒙殿堂缺失,學生沒有受到父母孝道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現(xiàn)在的孝道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大空白。
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為了能在家庭教育與孝道教育之間找到適合農(nóng)村學校家庭教育和孝道教育的契合點,我校歷史課題研究組申報的《尊親重教:中學生孝道教育之研究》課題經(jīng)教育部關工委批準立項為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教育學一般課題,經(jīng)對我校三個年級120名中學生調查問卷,分別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6次(留守兒童家長、留守女生家長、特困學生家長),對學生家長進行個別訪談,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我縣農(nóng)村中學生家庭孝道教育的現(xiàn)狀與特點,進一步查找農(nóng)村中學生家庭孝道教育存在問題的成因,積極探索農(nóng)村中學生家庭孝道教育和公民責任意識培養(yǎng)的方法與途徑。
課題研究組根據(jù)我校實際,經(jīng)課題專家組調查研究、分析研判,研制了《鎮(zhèn)原中學學生家庭孝道教育情況調查問卷》,2017年2月針對我校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120份;從3~5月份累計召開家長座談會6次,參會家長120人,分別為留守兒童家長(代理家長)、留守女生家長(代理家長)、特困學生家長和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家長分別占15%、20%、20%、35%。形成了以問卷調查為主,以座談討論為輔,兼顧特殊情況個別訪談的多層次、全方位的中學生孝道教育現(xiàn)狀調查。
6月進行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處理,總結情況,分析原因,提煉觀點,制定策略。然后開始整理數(shù)據(jù),處理信息,開展問題討論,并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問卷主要設計中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在校尊敬老師、感恩行動以及對學校開展孝道教育的看法等情況展開調查。查找造成中學生孝道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同時結合學校開展的“感恩進行曲”中學生孝道教育專題活動開展情況及孝道教育的基本做法,對中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特困學生、留守女生和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在孝敬父母方面是怎樣做的,做一個翔實的調查。調查問卷設計新穎,內容簡潔明了,主題突出,極接地氣。
(一)家庭孝道教育因家長職業(yè)差別而明顯
由統(tǒng)計問卷調查得知,農(nóng)民家庭占42.7%,企業(yè)工人家庭占14.1%,公務員家庭占3.5%,教師家庭占4.4%,外出務工農(nóng)民工家庭占22%,個體工商戶家長占7%,其他職業(yè)的家長占6.3%。以工人與公務員、教師為職業(yè)的家庭比較少,只占家長總數(shù)的19.4%;而以農(nóng)民、在外務工為職業(yè)的家長逐漸增多,占比68.3%,高層次文化人的家長在減少(一個主要原因是計劃生育制度下干部職工只準生育一個孩子;第二是干部職工的子女多數(shù)到縣城學校讀書去了);家長主要以農(nóng)民為主,說明了農(nóng)村中學的主要生源是農(nóng)民或農(nóng)民工子女。由此可見,家長的職業(yè)基本確定了學生家庭教育、孝道教育的程度。
(二)家長的學歷高低對學生家庭孝道教育具有直接影響
調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顯示,“初中及其以下”的家長占51.3%,“高中或中?!钡募议L占37.4%,“大專”的家長占6.8%,“本科及以上”的家長占3.7%。中高學歷占86.6%,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家長占13.4%。接近92%的“初中及其以下”學歷家長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當前家庭教育的重難點;與此同時,10%多一點的高學歷家長不僅自己貫徹著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也示范著、帶動著整個家庭教育的發(fā)展。
(三)家庭收入的高低也決定著學生孝道教育成敗
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0.5%,月收入在4000元~5000元的占20.5%,月收入在2000元~4000元左右的占32.0%,而依然還有47.3%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家庭經(jīng)濟情況總體較差,還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家庭處在貧困線以下。因此,家庭溫飽問題也會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特別是孝道教育的實施效果。
(四)空巢老人帶孩子對學生孝道教育的效果最差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59.8%,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占30.4%,與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只有12.1%,“其他”在一起的占0.7%。從調查結果看,由于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孩子大多數(shù)依然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其中還有一部分是跟隨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說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基本得到落實。但是,不容忽視的“隔代教育”現(xiàn)象相當嚴重,而且還有將近13%的孩子與不太相關的“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留守兒童”約占36%,這部分孩子由于沒有父母的管教及父母孝道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缺乏良好的家庭孝道教育。
(五)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出現(xiàn)重智輕德現(xiàn)象
通過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我們得知,67%的家長認為學生只要今后能升入高中或者大學就是目標,一是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養(yǎng)家糊口,找個好老婆;二是可以可以光宗耀祖;有12%的文化水平低的家長認為只要認得幾個字就行了;有21%的家長認為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通過對部分教師的訪談,89.5%的教師認為要學生全面發(fā)展,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要重品行;有10.5%的教師認為“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現(xiàn)行高考制度不改革,考試成績就絕對是勝利的因素。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部分學校已把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六)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對小學生孝道教育造成不好的影響
由于有30%以上的是留守兒童,父母對爺爺奶奶平時在孝道上只是單純的寄些錢以補助家庭開支或做生活費用,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媽媽寄的是自己的生活費,無法看出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敬;平時打電話也認為是爸爸媽媽問問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也忽視了打電話時對爺爺奶奶的問候等之類的孝敬;同時,留守兒童由于沒有得到父母之愛,相當自私,更懂不得孝敬爺爺奶奶和怎樣去孝敬爺爺奶奶之類的東西。
留守婦女是當今農(nóng)村的又一重要團體,約占農(nóng)村婦女的20%左右。她們承擔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而且,留守婦女文化水平偏低,沒有什么技能,只有靠種地養(yǎng)家糊口,靠丈夫外務工的收入補貼家庭。由于長期承受家務、勞動的重擔,情感得不到宣泄,導致對公公婆婆及孩子動輒發(fā)火,甚至破口大罵,導致家庭關系緊張。這些都給不懂事的孩子留下了不良的家庭影響。
(七)“5+2<7”的現(xiàn)象對學生孝道教育不利
由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打工潮的影響,學生在學校接受的“5”天孝道教育再經(jīng)過“2”天的社會上不孝敬父母、不尊敬老人的反面教材沖擊后,孝道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基本為零,這就出現(xiàn)了“5+2<7”的現(xiàn)象。
根據(jù)上述問卷調查的研究與分析,結合家庭孝道教育的實際狀況,我們認為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應該夯實孝道教育基礎,而這個基礎需要以下幾方面的通力協(xié)作:
1.孝道教育需要家長以身垂范、言傳身教
家庭孝道教育就是指家庭中的長輩對晚輩、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影響。家長、長輩起著主導作用。家長、長輩對孝道教育的認識決定了家庭孝道教育的方向,家長的素養(yǎng)決定了家庭孝道教育質量。家庭孝道教育主要靠的是言傳身教。因此,家長的言行舉止的表率作用尤為重要。所以,家庭孝道教育靠家長以身垂范、言傳身教。
我們認為,即使自己工作壓力再大也要?;丶铱纯锤改?,定期和不定期地給父母打打電話,多一聲問候,多一點溫暖。同時加強孝道教育的培訓,辦好家長學校,積極探索家長學校在孝道教育方面的教育規(guī)律,編寫適合農(nóng)村家長的孝道教育校本教程,提升家長學校的辦學效益。
2.中學生孝道教育亟待專家引領
從調查的情況看,當前的家庭孝道教育還是“傳統(tǒng)型”的教育,主要是靠家長刻板的說教與訓斥,以注入式的方式實施,仍然是“我說你聽,我教你做”的教育模式,從調查問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要求孩子絕對聽從父母就是孝道”的家長有97人,占80.83%;還有部分家長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體罰與變相體罰的現(xiàn)象在家庭教育中還是屢見不鮮的;一些經(jīng)濟條件好一點的家長更是視孩子為掌上明珠,談不上給孩子灌輸孝道教育的理念;部分學生家長嗜賭成性,浪跡江湖,對自己的父母長輩就沒有做到孝敬,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孝道教育研究跟不上家庭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呈現(xiàn)“三多三少”的格局(理論研究多,實踐研究少,論文論著多,實際指導少,一般講座多,專家“家庭教育”講堂少)。
3.孝道教育需要家校結合
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孝道教育需要得到社區(qū)幫助的占9.3%,需要得到“其他”幫助的占2.8%,而需要得到學校幫助的占88.9%。調查結果表明:孝道教育最核心的當屬學校教育,學校聚集了優(yōu)質的師資、優(yōu)質的設備、優(yōu)質的教育手段,是中學生孝道教育的最有效形式。
根據(jù)農(nóng)村中學生孝道教育的經(jīng)驗與實踐證明:孝道教育最需要的還是“學校主導,家校互動”的家校合作方式。學校主導是“家校合作”的基礎,家校合作是補充。家校結合的結合點可以通過給父母寫一封書信,和父母聊一次QQ(微信)、給父母夾一次菜、給父母唱一支歌、給父母洗一次腳、幫父母做一次家務、給父母倒一杯茶水等“七個一”活動來實施實實在在的中學生孝道教育。
4.家庭孝道教育必須依靠政府推動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把“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范疇,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家庭孝道教育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用法律的強制性來推行。有了法律的保障,孝道教育推行就更加順利了。對不孝敬父母、不尊敬老人、虐待老人的人和事可以依法處置了,因此,只要有政府和法律的強制性推動,家庭孝道教育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中國青年研究》,2006年第09期.
[2]傅國亮.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綜合研究[A].“家庭教育立德樹人”課題培訓資料匯編,2014,11,5.
[3]傅國亮.《家庭教育是立德樹人的沃土》——關于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研究的調查報告.
[4]江寧區(qū)谷里初級中學課題組.《農(nóng)村初中學生孝道教育的實踐研究》實施方案.2012,12,30.
[5]王叢婷.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文學教育(下),2015,(5).
① 本文為我校2016年新立項的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項目研究成果論文。課題名稱《尊親重教:中學生孝道教育之研究》課題編號:GS[2016]GHB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