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蹦鞘菤v史的無奈,史書錯落有致的字里行間,殘留著封建王朝最后一個盛世的足印。幾許紅塵無奈,雨打紫禁城的窗欞,一聲嘆息……那是歷史的無奈。無奈?好一個無奈!瀚海凝霜,秋月高懸,寂寥凄涼,頓覺寒氣徹骨,清淚欲潛。孤雁漸遠,哀鳴漸遠,長河依舊東流,濁浪無聲……
1911年(清宣統(tǒng)三年)中國爆發(fā)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因該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政黨同盟會及其領袖孫中山。這次革命結(jié)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
在北京動物園最西端,游客罕至的綠蔭深處,有一座歐式巴洛克風格的精致小巧的兩層洋樓,這就是清末慈禧太后往來于大內(nèi)皇宮與“夏宮”頤和園之間的行宮暢觀樓。與暢觀樓遙對,是清乾隆時期樂善園的遺存建筑鬯春堂。鬯春堂灰色筒瓦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面回廊,周圍假山環(huán)抱,古槐遮蔭,這清幽靜謐的樓房,曾住過“辛亥革命”的風云人物、孫中山的主要助手、國民黨的實際組建者宋教仁。
暢觀樓建于光緒年間,是清末樂善園中最高的一組建筑,也是北京地區(qū)惟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慈禧太后西式行宮,其建筑風格為歐洲巴洛克造型。暢觀樓坐北朝南,三面環(huán)水,背靠青山,樓南小溪之上建有漢白玉小橋一座。橋南兩側(cè)擺擱銅鑄雄獅、猛禽各一,造型生動,栩栩如生,為清代北京地區(qū)銅鑄之精品。過橋松林正中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先生紀念塔遺址。
辛亥革命后,暢觀樓曾作為北平農(nóng)事實驗場及國立北平天然博物館的一個組成部分。袁世凱當政時期,暢觀樓一度成為國民黨先賢在京秘密串聯(lián)抗袁人士組織政黨內(nèi)閣、實現(xiàn)真正共和的重要活動場所。因此,暢觀樓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許多名人先賢駐足的痕跡。著名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先生民國初年曾寓居此樓。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及偉大的民主革命家黃興曾先后多次踏足暢觀樓……除此之外,園內(nèi)大熊貓館后面的“四烈士墓”埋葬的是謀刺清政府頑固分子及袁世凱的彭家珍、楊禹昌、黃之萌、張先培等烈士。1912年8月,孫中山參加了四烈士的遷葬儀式。
北京動物園所在之地,地處北京市西城區(qū)西直門外,在明朝就是皇家園林。清乾隆十二年建為樂善園,“樂善”曾是乾隆皇帝青年時期書房的堂號。后在樂善園附近建有??蛋驳乃郊一▓@。??蛋彩乔〉膶櫝迹蛩判械谌?,爵封“貝子”,所以俗稱“三貝子花園”。慈禧太后掌權(quán)期間,每年夏季都要去頤和園避暑,當她走水路去時,要在今動物園北側(cè)的長河岸邊的倚虹堂碼頭上船,所以又在樂善園鬯春堂北邊建造了暢觀樓,為中途休息用的行宮,鬯春堂則是慈禧隨行官員的休息室。1903年,慈禧實行“新政”,成立了“商部”,后改為“農(nóng)工商部”。農(nóng)工商部于1906年在樂善園及周邊三貝子花園等地域建了“農(nóng)事試驗場”,內(nèi)設植物園、動物園、農(nóng)業(yè)學堂等很多機構(gòu)。農(nóng)工商部還行文給各省官員和駐外使館,要他們廣為征集動物、植物,一度稱作“萬牲園”。
宋教仁生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4月5日)。又名純初,字遁初,號漁父,筆名宋鏈、宋練、犟齋、桃源漁父等。湖南桃源人。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接替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tǒng),3月30日,宋教仁出任農(nóng)林部總長,4月初赴北京就職后,就住在歸屬農(nóng)林部管轄的農(nóng)事試驗場(今北京動物園前身)內(nèi)的鬯春堂。7月,因袁世凱專制獨裁的面目日益暴露,農(nóng)林總長宋教仁與教育總長蔡元培等同盟會人士辭職。宋教仁經(jīng)孫中山同意,以同盟會為主,聯(lián)合統(tǒng)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組建國民黨,以便同袁世凱抗衡,實行議會民主制度。8月25日,國民黨成立大會在北京湖廣會館召開,孫中山出席大會,被選為國民黨理事長,黃興為副理事長,宋教仁為代理理事長,代表孫中山管理黨務。在此期間,宋教仁一直住鬯春堂,并經(jīng)常在暢觀樓會客、開會。
鬯春堂的“鬯”字實際上與“暢”同音同義,是一座完全中式的建筑,采用的是內(nèi)庭宮殿式樣,周圍的回廊有24根立柱,廊內(nèi)四墻裝有豁亮的玻璃窗。整座建筑飛檐斗拱、雕梁畫棟,與北面的暢觀樓遙遙相望,一個像身著皇家盛裝的中國世襲貴族,一個像服飾華麗的西洋宮廷美女,相映成趣。
在這里宋教仁開始研究制訂全國農(nóng)林事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劃,還沒有等到計劃實施,唐紹儀便在袁世凱的排擠下被迫辭職,宋教仁等同盟會的內(nèi)閣成員也不得不隨之辭職。此后,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黨務方面,為推行議會道路開展大量活動。經(jīng)過他的廣泛宣傳、奔走活動,最終由中國同盟會及統(tǒng)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5個政黨聯(lián)合組成了國民黨。
1912年10月,宋教仁離京南下,安排部署各省的選舉工作。1913年初揭曉的參眾兩院選舉結(jié)果表明,國民黨在席位上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正在南方的宋教仁異常興奮,匆匆踏上了返回北京的旅途。一路上,他到處發(fā)表演說,宣傳鼓動組織國民黨內(nèi)閣。3月20日,宋教仁欲乘火車自上海返京,在上海北站突遇刺客,被子彈擊中腰部,因傷重不治,于3月22日去世。臨終之前,他委托黃興代筆,致電袁世凱,希望這位大總統(tǒng)“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quán),俾國會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p>
參與謀殺宋教仁的兇手們自然沒有好下場,武士英、應桂馨、趙秉均先后被袁世凱殺人滅口;洪述祖潛逃出京,躲到青島潛伏,直到1917年他以為風頭已過,貿(mào)然前往上海。被宋教仁的兒子和秘書捕獲,1918年4月在北京以絞刑處死。袁世凱則因皇帝夢的破滅,于1916年6月6日暴病身亡。令人惋惜的是宋教仁,這位胸有治國安邦雄才大略的棟梁之材,僅僅活了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