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肅省酒泉市南關小學 楊麗玲
紋理劈柴,引導交往
□文/甘肅省酒泉市南關小學 楊麗玲
荀子說:人之生也,不能無群也。一個人只有在和諧的群體交往中,才能獲得支持性的信息,獲得滿足自我價值的需要,保持好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但現實中有不少孩子在與同伴交往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障礙,問題根源也是百人千面。作為班主任如何做到合理歸因,按“紋理劈柴”,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呢?
“老師,顏打我,還把我推倒了?!毙哭著到辦公室“告狀”。
這是個特別膽小、乖巧的小男孩,眉目清秀的像個小姑娘。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告狀:“老師,XX沒經我的同意就拿我的橡皮泥?!薄袄蠋煟琗X故意把桌子往前擠,我都沒位置了?!薄袄蠋煟琗X給我起外號,說我是‘ 花姑娘’。”“老師……”
幾乎每天他都要向我反映不是張三打他,就是李四故意在他的書上亂畫,或是王五拿他的東西不還。這么乖巧的孩子,“樹敵”為何如此多呢?我開始留意觀察。
初次報到時,小M的家長就說孩子膽子小,要我多關照。的確,孩子很乖,比小姑娘還文靜,簡直不像個男孩子。也怪不得孩子們叫他“花姑娘”呢!因為各科老師經常表揚他上課坐的端正,再加上他愛“告狀”,也只和女孩交往,一些調皮男孩就越喜歡有意無意地招惹他,把他當成“花姑娘”取樂。每次受到委屈時,小M都要找老師解決。當“肇事者”受到批評時,他就會顯現出一種滿足的表情。我意識到這個孩子喜歡告狀,原因可能就在此。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接下來的日子,每當小M找我述說遭遇時,我都鼓勵他當著我的面和“對手”協商解決。在這些過程中,他慢慢學會了自己解決“矛盾糾紛”,也逐步學會了如何和同伴交流,“告狀”行為也漸漸消失了?!盎ü媚铩弊兂闪艘粋€真正的“小男子漢”。
在家長、老師的過度庇護下,會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心強、懦弱、渴望關注的毛病,這也是小M喜歡告狀、被人欺負的真正內因。班主任只有利用合理的方法,為他點燃一支自信的燭光,才能引導他學會和同伴交流,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學會自己成長。
小H是個嚴重的“問題生”。除了作業(yè)超級磨蹭外,最要命的是不會和同伴交往——打人、說臟話的事時有發(fā)生,每天官司不斷;但卻意識不到這是自身原因所致,總覺得所有人都對他不好,情緒一直很低落。
小H父母三十多歲了才擁有了這個“寶貝”,加上祖父、祖母們都圍著他轉,不論他提出什么要求,都會得到滿足;無論犯了什么錯,都不會受到譴責。家長的過度溺愛、包辦導致他至今還是一個沒“斷奶”的“嬰兒”,不會和同伴交往的根本因素也基于此。
弄清了孩子的問題性質,我建議家長改變教養(yǎng)方式,盡快為孩子“斷奶”;并找各科課任老師反映了小H的具體情況,商定了統(tǒng)一要求,“齊心合力”幫助他“斷奶”;給他調換了最乖巧、責任心特別強的箐做他的小老師。課間小H不喜歡出去玩,最喜歡坐在教室吮吸手指或啃指甲。我指派了幾個“影響力”較大的男孩主動和他交朋友,帶他一起活動,一塊玩耍。后來,我“委任”小組長于他,盡管他動手能力、自制能力、學習能力都比較弱?!靶鹿佟背跎先螘r,小H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讓別人做什么。我就經常性參與他們小組的討論或活動,有意指導他學著做“小領導”,并時常給他們小組分些“特殊任務”,讓他和大家一起合作完成,私下建議其他組員幫助他、支持他。慢慢地,他和別人的矛盾少了,情緒也好了起來。
在家庭過度溺愛環(huán)境中成長的小H,注定是不會正確與他人交往的。這需要班主任發(fā)動集體的力量,利用家校合力、生生互助、喚醒自我覺醒之法,幫助他在交往中學會交往,“借”他一對飛行的翅膀,和同伴們一起在成長的時空中翱翔。
從農村新轉來一個叫小Y的孩子,幾乎不見她主動和別人說一句話,遇到小組合作時,也是一個人埋頭看書。下課后或活動課時,她都是孤孤單單站在一旁看大家玩。
家長會后,小Y父親說孩子不愿上學了。為什么會這樣?孩子緘口不言。我決定從作文《我的煩惱》入手,探探她心底的秘密。她的題目是《大嘴的煩惱》。她寫道:我最大的煩惱是長著一張大嘴。因為這張可惡的大嘴,同學們嫌棄我,討厭我。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大家給我起外號——“青蛙” 、“大嘴Y”等等。一次,我親耳聽到XX幾個在吃零食:“要是換做小Y,一口就吞沒了吧?”他們笑的前仰后合,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大家看不起我的另一個原因是我身上有味。其實,我每天都要換衣服的。可是,再怎么洗怎么換,店里那種難聞的腥臭味還是在我的衣服上(她們一家就住在殺雞店)。我不敢到同學們跟前,更不敢近距離接觸他們,不敢和他們說話。這種日子一點意思都沒有,我真不想再上學了……
原來如此!如何讓小Y從“大嘴”的煩惱中走出來,如何讓大家不再繼續(xù)排擠她?我開展了《什么樣的長相才算美》的主題隊會。在大量例證后,我重點引導了兩個問題的討論:怎樣的人才算真正的美?如果你身邊存在因長相或家庭因素而受歧視的人,你會怎么做?
通過隊會,孩子們意識到對小Y的排擠是錯誤的,此后對她的態(tài)度徹底變了——“青蛙” 、“大嘴Y”的綽號消失了;合作學習時,大家熱情招呼她參與;活動課時,女孩們會主動叫上她,手拉著手快活地奔向操場……
慢慢地,小Y笑了,咧著她的大嘴,很美。
集體的排擠使得原本就內向、對自己長相不滿的農村孩子小Y更加自卑,使得她越發(fā)不知道如何和這些嬌貴的“城里娃”交往,以至于打算放棄上學。班主任用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一顆“怎舍得你心傷”的悲憫之心,引導孩子們辨析真善美,繼而接納了新加入的失群的孤雁,幫她融入了大家庭的懷抱。
小J又出事了!他和高一級學哥在回家路上發(fā)生矛盾,雙雙被打得鼻青臉腫,已到了雙方家長參與開戰(zhàn)的境地。這已不是奇聞,在這半年當中,已經發(fā)生過兩起大的事故:第一次是和同學打乒乓球時輸了,憤怒中狠狠將球拍砸向學校開校才采購的球案,將嶄新的球案拍了個大洞,家長賠了近兩千元。第二次是在放學路上追打同學,導致對方摔倒左臂骨折,嘴唇摔裂縫兩針,下巴縫四針的“慘烈”事故發(fā)生。即使有這樣“慘重”的教訓,也不能讓他改了稍不如意就動手的毛病,每天和同學糾紛不斷。
小J之所以有這樣頑劣的表現,和家庭狀況有極大關系——父母感情不和,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大打出手;加上小J天性比較頑皮,大錯小錯不斷,只要一出“狀況”,必定受皮肉之苦。所以,小J身上的青傷紅痕已經讓師生見怪不怪了。但讓小J父母不能理解的是,這樣的“嚴格”教育之下,小J越來越暴力,越來越不會和同伴交往,只要交流不暢,都會用“拳腳”解決問題。
為何孩子越走越迷茫?我只想對類似于小J的父母們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們的“表率”就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交流方式不變,孩子在學校的思想和行為就不會改變。希望所有的家長在給孩子教育和溝通時,選擇一些科學的、正能量的方式。
小K媽媽打來電話,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我告訴她孩子很安靜、很乖,但就是從不主動和別人交流,更不要說舉手回答問題了,神情也常常游離在課堂之外,所以學習還是很吃力。母親嘆息說,自從自己再婚后,孩子越發(fā)不愛說話了,問一句說一句,做完作業(yè)后就喜歡看電視或用手機聊天,還不讓人說,譴責語氣絲毫不能帶。有次因玩手機時間過長,批評了兩句,就跑回父親家兩個星期不回來,還跟姥姥說:“看來我已經不能跟我媽在一起生活了?!眿寢屩篮?,越發(fā)不敢說她,處處都小心翼翼地討好她,不但給她買了小狗,還買了新手機。之后長吁短嘆,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我不知如何安慰她,只能承諾找小K好好聊聊。
小K跟我說就是不喜歡說話,所以受不了母親的嘮叨。她喜歡用文字交流,喜歡網上交友,喜歡與網友們用文字或表情訴說出自己無法用語言表達煩悶的心情……
我告訴小K,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她的人。媽媽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她開心、快樂。但媽媽買新手機的做法是錯誤的。
“換做我,我絕不會縱容你!” 我凝視著她的眼,“孩子,網絡是個‘深不見底’的‘迷宮’,有多少人迷在其中不能自拔,又有多少人因為在網中交友不慎受到深深地傷害,付出慘重的代價;再說,能用手機陪和自己毫無相干的人說話,為什么就不能陪親愛的媽媽聊天呢?能輕易地找外人訴說心事,為什么就不能找自己的同學、老師呢?”
人是社會的人,交友很重要,擇友更重要。班主任不僅要引導學生交友,更要引導學生走出網絡——“讓我走近你身旁”,學會交社會中的人。
……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班里這些不善與同伴交往的孩子,需要班主任全面了解,合理歸因,設法營造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積極進行家校溝通,創(chuàng)造多元的交流機會,按紋理劈柴,方能讓孩子學會與同伴交流,提高集體生活的幸福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