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阜新礦業(yè)集團平安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002)
297例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探析
李 楠
(阜新礦業(yè)集團平安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002)
目的調查297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情況。方法對2015年1月至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Ⅰ類切口手術治療的297例患者的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用藥時間、用藥次數(shù)、聯(lián)合用藥情況等。結果297例患者中,共289例患者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率為97.31%,其中191例(64.31%)患者有適應證,抗菌藥物涉及9大類,共應用804例次,其中以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應用率為48.01%(386/804),與其他種類抗菌藥物使用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其中術前2 h以內用藥患者共58例(20.07%),平均用藥時間為(18.2±2.6)d,單一用藥率為62.63%(181/289),聯(lián)合用藥率為37.37%(108/289)。289例患者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為主,共725例次(90.17%)。結論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率高,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嚴重,醫(yī)院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干預處理,以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
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
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頒布以來,我國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已得到了明顯改善,但由于不同級別醫(yī)療單位的臨床實踐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仍有較多醫(yī)療單位存在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中以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現(xiàn)象作為突出,而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多數(shù)為Ⅰ類切口手術患者[1]。Ⅰ類切口手術是指未進入炎癥區(qū)、未進入呼吸道、生殖道的一種手術類型,對患者機體產(chǎn)生的應激性較小,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預防[2]。本次研究選取297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該組患者圍術期的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進一步明確我院抗菌藥物具體使用情況,為我院提高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率提供參考價值[3]。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5年1月至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Ⅰ類切口手術治療的297例患者參與調查研究,297例患者中,男162例,女135例,平均年齡為(42.5±1.9)歲,其中167例患者為骨外科患者,130例患者為腦外科患者。排除標準:①住院治療期間不同時間段內曾接受2次或2次以上手術治療的患者;②圍術期臨床資料不全患者;③存在意識障礙和認知障礙,不能獨立完成調查表填寫的患者;④合并多器官或多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我院本次研究已事先獲取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已事先向患者講解研究目的和方法,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已在研究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 研究方法:由研究人員共同總結設計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表,調查表中的內容包括患者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時間、使用抗菌藥物的種類、給藥途徑、用藥方法(單一用藥或聯(lián)合用藥)等。要求每例患者根據(jù)實際情況完成調查表的填寫,研究人員進行核對,避免落項,確認無落項后,將全部數(shù)據(jù)錄入至計算機中進行統(tǒng)計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型指標均采用(n,%)表示,樣本差異以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二者比較存在的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顯著性。
2.1 297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納入研究的297例患者中,共289例患者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率為97.31%,包括骨外科患者164例,腦外科患者125例,累計用藥804例次(由于患者存在聯(lián)合用藥、更換用藥種類等情況,因此抗菌藥物使用例次明顯多于患者例數(shù)),每例患者平均用藥2.78次,其中191例(64.31%)患者有適應證。
2.2 用藥時間:調查發(fā)現(xiàn)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289例患者中,術前2 h以內首次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共58例(20.07%),見表1,289例患者用藥時間為6~34 d,平均用藥時間為(18.2±2.6)d。
表1 289例患者首次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時間統(tǒng)計
2.3 應用抗菌藥物的種類和頻率:調查發(fā)現(xiàn)289例患者使用的抗菌藥物共涉及9大類,其中頭孢菌素類共應用386例次(48.01%),與其他種類的抗菌藥物使用頻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289例患者應用抗菌藥物的種類和頻率統(tǒng)計
2.4 用藥方法:調查發(fā)現(xiàn),289例患者中單一用藥率為62.63% (181/289),聯(lián)合用藥率為37.37%(108/289),見表3。
表3 289例患者的用藥方法統(tǒng)計(n)
2.5 給藥途徑:調查發(fā)現(xiàn)289例患者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為主,共725例次(90.17%),明顯高于其他給藥途徑(P<0.05),見表4。
我國衛(wèi)生部先后出臺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均對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指出除異物植入手術患者、高齡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手術范圍大、時間長的患者以及手術累及重要臟器的五類患者外,其余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均不需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4]。而我院本次調查297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僅有8例(2.69%)患者未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191例(64.31%)患者有適應證,由此可知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性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較高。
表4 289例患者的給藥途徑統(tǒng)計
按照國家衛(wèi)生部頒布的上述原則和通知中的規(guī)定,抗菌藥物最佳預防用藥時間為術前2 h以內或進行麻醉誘導前,若過早給予患者預防性用藥,會導致術中抗菌藥物濃度降低,抑菌效果減弱,錯過細菌入侵及定值的時間,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預防效果[5]。此外,相關醫(yī)學文獻報道術中及術后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其預防作用會明顯減弱,且Ⅰ類切口手術患者應短療程用藥,用藥時間不宜超出48 h,用藥時間過長,易導致機體菌群失調,增加二重感染的發(fā)生風險[6]。我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89例患者中,僅有58例(20.07%)患者在術前2 h內用藥,平均用藥時間為(18.2±2.6)d。細菌感染學分析發(fā)現(xiàn),Ⅰ類切口手術患者手術切口感染主要為革蘭陽性菌感染,常見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故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應以頭孢菌素類為主。我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率明顯高于其他種類抗菌藥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付虹[7]等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時,采用聯(lián)合用藥極易導致病原菌產(chǎn)生耐藥性,對預防用藥效果產(chǎn)生影響。我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89例患者的抗菌藥物單一用藥率明顯高于聯(lián)合用藥率。
綜上所述,我院認為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不合理現(xiàn)象突出,臨床應及時制定有效措施進行干預,在改善預防效果、降低病原菌的耐藥性的同時,提高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率。
[1] 張士勇,葉云,程軍,等.494例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3):232-234.
[2] 王學昌.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干預管理[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8):755-757.
[3] 鄭利光.我國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文獻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8):711-714.
[4] 陸干明,張義軍.某院外科系統(tǒng)1073例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 13(4):341-343.
[5] 劉東新,張國棟,王文永,等.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3,19(16):3021-3023.
[6] 劉燕.水城縣人民醫(yī)院213例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5): 428-430.
[7] 付虹,邱召娟,張小萍,等.江蘇省中醫(yī)院319例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3):227-230.
R978.1
B
1671-8194(2017)05-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