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互聯(lián)時代的深度學習理論與研究生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

2017-03-29 04:03莫建萍莫秀蘭
關鍵詞:外語教學研究生交際

莫建萍,莫秀蘭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互聯(lián)時代的深度學習理論與研究生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

莫建萍,莫秀蘭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與人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與學術英語寫作能力是研究生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和主要目標。在認知心理學、深度學習法和多元學習理論的指導下,著眼于如何運用多種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和訓練策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絡學習資源,結合個體學習需求(Need Analysis)和合作行為,通過深度語言學習(Deep Language Learning)進行基于內容或語言項目的探究(the Content-based /Project-based Study),促進英語口筆頭輸出能力和發(fā)展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互聯(lián)時代; 深度法;聽說能力;網絡資源;教學策略

現(xiàn)代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及互聯(lián)網絡推廣普及,給外語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英語作為運用最廣的世界通用語言工具,一直起著溝通東西方文明以及政治、經濟、商貿往來等的重要紐帶作用,在全球科技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關注自然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保護等各領域都體現(xiàn)其語言交流手段的重要性。我國把英語課程做為必修和升學必考學科,從小學到大學進行不斷線教學。2007年頒布實施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我國高等教育中“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墩n程要求》特別強調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對每一級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做了具體要求。

一、研究生英語培養(yǎng)現(xiàn)狀

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教育者特別關注的重點,但同時也是學習者普遍認為的難點。由于我國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在中學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為了追求升學率,節(jié)約教學活動時間,主要以語法教學為主,到了高二高三更是以題海戰(zhàn)術來應對高考,完全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眾多學生所學英語均為“書面英語”或“啞巴英語”。因此,多數(shù)剛入學的大學新生聽說能力都比較弱,即便是經過1-2年大學英語學習后,大多數(shù)學生仍繼續(xù)著高中英語學習習慣,只會關注期末考試或全國四六級考試是否過關,完全沒有形成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策略,更別說如何用英語做研究的技能了。即便是通過了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到研究生階段,仍有相當部分的學生,由于生源地或地方方言等種種差異,連基本的日常英語會話都不能順利完成,試想以后如何能在國際學術交流中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

各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語入學水平參差不齊,特別表現(xiàn)在聽說及輸出能力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勢必桎梏未來國際化優(yōu)秀特色人才的培養(yǎng)高度。因此,研究生階段英語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放在基于大量語料輸入的口筆頭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上。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從“啞巴式英語”中真正解脫出來。這將是高校研究生英語教學的艱巨任務,也是高校英語教學教法改革的重要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自我管理的深度學習逐步提高英語聽說及口筆頭表達能力的必然舉措。

二、互聯(lián)時代語言學習理論與多種教學法的深度融合

互聯(lián)時代帶給教育領域前所未有的大革命。無論是教育者的教育思維、理念、教育方式,還是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以及學習模式等,都因互聯(lián)網絡海量快捷地提供學習資源以及最前沿最快速的更新信息而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許多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法正逐漸失去其優(yōu)勢、凸顯出不足。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唯有在科學的學習理論指導下,將各種有效的語言教學法深度整合、取長補短,才能順應新時代發(fā)展,發(fā)揮其應有的指導作用。

(一)語言學習的基本理論依據(jù)

1. 認知心理學理論

語言之所以可以學會與習得,是基于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到70年代才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其核心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發(fā)生的內部心理過程。唐納德·布羅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覺與傳播》一書為認知心理學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礎?;谡J知心理學,外語教育專家更關心作為人類發(fā)生語言行為過程的心理機制,特別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發(fā)生的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

2. 認知語言學理論

認知語言學是認知心理學和語言學的一門交叉學科,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開始成型。認知語言學認為認知能力是人類知識的根本,其研究涉及人工智能、語言學、心理學、系統(tǒng)學等多種學科。

3. 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fā)展學家霍華德 .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邏輯—數(shù)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空間智能(Visual/Spatial)、運動智能(Bodily/ Kinesthetic)、音樂智能(Musical/Rhythmic)、人際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自然觀察智能(Naturalist,加德納在1995年補充)。他后來增加了第九個——存在智能(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

在外語教學中,這九種智能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特別是“語言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等等。其中,語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聽說讀寫能力,表現(xiàn)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并與人交流的能力。而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及其關系、及與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即組織能力,協(xié)商能力,分析能力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學的指導意義體現(xiàn)在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學生觀、智力觀,重新定位教學觀、評價觀,適當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行為,促進教學相長的發(fā)展觀。

(二)輸出為導向的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

1. 聽說法(或口語法)

在二十世紀早期,英國著名外語教育家帕默(H.E.Palmer)在他的教學法理論著作 《科學的外語教學法》(The Scientific Study and Teaching of Languages, 1917)和 《外語教學原則》(The Principles of Language Study, 1921)明確提出了口語法的系統(tǒng)理論,后又在《外語教學的口授法》(The Oral Method of Teaching Language, 1928),《口語英語教學》(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 和《通過動作教英語》(English Through Actions, 1933)等論著中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教授口語的練習體系。Palmer的語言及外語教學觀認為:語言是一種習慣;學習語言是一種技藝;要全面掌握一種語言需要具備兩種能力,即學習能力和自然學會語言的能力;要學好一門語言必須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為此,Palmer提出了一套較為合理化的聽說讀寫分階段學習過程。他主張學生開始學外語時需設置一個“聽力訓練階段”,或稱之為“前聽力階段”和“前口語階段”,建議在學生有機會被動認知語言材料之前,決不能鼓勵和期望任何語言內容的主動產生。而我們多少年來的外語教學實踐竟然大多與這個自然規(guī)律背道而馳[2]。

在美國,聽說法也被稱作口語法(Oral Approach),出現(xiàn)在20世紀40年代二戰(zhàn)之后??谡Z法的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外語教學法專家弗里斯(C.C.Fries)[3]。他根據(jù)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批判了語法翻譯法,倡導了口語法。他認為口語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在他的代表作《作為外語的英語教學》(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a Foreign Language)、《英語結構》(The Structure of English)、《口語法》(On Oral Approach)等著作中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外語教學目標、內容、教材、教與學的原則和方法等問題。

聽說法的理論目標主要是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能力,而不是培養(yǎng)書面語能力。實踐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認為語言是說的話而不是寫出來的文字。同時聽說法要求學生掌握正確、地道的外語習慣,教學中強調以句型為中心教材,教語言而不是教有關語言知識,反對語法教學,倡導習得語言習慣。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美國麥克米蘭公司出版的《英語九百句》就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口語廣播教材。

2. 視聽法

視聽法(Audio-visual Approach),又叫情景法(Situational Approach),是視覺感受與聽覺感受相結合的口語教學法。視聽法繼承了直接法和聽說法的基本要素,在突顯直觀性的前提下,倡導口語優(yōu)先原則,要求外語教學要遵循“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順序。視聽法的心理學理論基礎是遵循人類言語交際是傳遞信息的雙向過程,其語言學理論基礎就是要培養(yǎng)實際掌握一門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倡導語言習得必然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視聽法認為語言是交際工具,而外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熟巧地運用有用且符合情理的真實語料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視聽法認為口語式教學的首要目標也是整個語言教學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結合不同的情景實施教學。如,日常生活情景對話是教學日常交際用語的中心內容;商務情景對話則是教學商務交往過程中的常用語言。

3. 交際語言教學法

交際語言教學(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初創(chuàng)時稱作“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交際語言教學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英國為中心的西歐共同體國家,并在八九十年代在理論上和教學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趨向完善。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H. Hymes)首先提出了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這一著名概念,指出交際能力既包括語言能力又包括語言運用;而哈利迪(Halliday)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語言學可用于分析句子以上的語言單位——語段分析(discourse analysis),開辟了語言研究的新天地。Halliday 從語言運用的角度提出了語言的三種功能,即認知功能、建立和維持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功能、連貫脈絡功能。 交際語言教學根據(jù)海姆斯和哈利迪的社會語言學理論提出:教學語言既要掌握語言形式,更要恰當使用語言。

基于交際教學法的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是:1)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交際能力; 2) 強調外語說得流利較之正確更為重要; 3)把握語言的功能與意念項目。理論上,交際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更為客觀地理清了教學雙主體的師生關系;實踐中,交際教學法強調教學過程要交際化。交際語言教學主張學生是學習中的決定因素,認為外語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和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應該是一個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但同時強調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外語教學需要解決的是在重視學生學的基礎上研究和實施教師如何教的問題。

三、深度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外語教學研究

深度學習作為學習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種獲得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等高階能力的學習方法,是新世紀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備能力,在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各領域研究者的高度關注。國內外學者都比較認同深度學習的本質就是理解,是認知的心理過程和方式,是學習如何學習的目標,也是新學習科學知識、掌握新技能的主要手段。

美國著名世界語言教育學者、深度教育理念的開創(chuàng)者弗郎索瓦·維克多·涂尚在他的重要論著《世界語言與文化深度教育:幫助學習者深度學習語言》(Help Them Learn A Language Deeply-- Deep Approach to World Languages and Culture)中明確指出只有建立在有意義的語言習得才是解決語言交際能力的根本保證,而深度學習法正是促進有意義語言學習的有力保證。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深度法的第一步要求是教師“不教”,但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決定學什么以及怎樣學。其次,在深度法中學習者將學會管理他們自己的學習、完成大部分課程建構內容,比如挑選學習主題、影視作品、文本文件以及完成學習項目所需的語法補充讀物等等。這種學習模式下的教師角色將是學生的學習建議者、顧問和促進者,為學生提供大量反饋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在深度教育理念下,涂尚提倡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JBL)?;陧椖康姆椒ㄊ亲寣W生通過個人或合作行為完成具體學習計劃?;陧椖康膶W習比其他方法更能提高學習質量,積極影響學生的解題和決策能力。學習項目包括各式各樣開放式任務,有助于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有利于促進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幫助學生對所選主題任務增強學習動機、樹立積極性,從而創(chuàng)造有意義地使用目標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Kevin Warburton認為深度學習是一種從課程教材和經歷中提取意義和理解的關鍵策略。美國教育家約翰.D.布蘭思福特在其著作《人是怎么學習的》(How People Learn)指出深度學習的本質就是理解,既是認知的過程與方式,也是學習的目標,同時也是新學習科學的主要特征之一。美國課程設計專家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在《理解力培養(yǎng)與課程設計:一種教學和評價的新實踐》一書中認為,通過理解可以把個別的事實聯(lián)系為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體,獲得在新的環(huán)境中靈活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國內學者陳明選等認為理解不僅是明白懂得,更是應用知識的能力,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前提[4]。針對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實踐,湯躍明等認為,研究生的學習特征與高等教育中的本科群體有所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能接受的知識抽象程度相對較高;其次,研究生課程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拓展知識點廣度,更是鍛煉深度學習能力、培養(yǎng)科研學術素養(yǎng);最后,研究生的學習環(huán)境較為自由自主,有相對寬松的課外學習時間,可以自主安排自主選擇的學習研究。

總之,深度學習是深度教育獲得實現(xiàn)的必然途徑,它在本質上就是以理解為導向、以理解深度為表征的學習過程、反思過程和知識重建及再創(chuàng)造過程。在當今飛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時代,多模態(tài)的信息存儲方式和不斷更新的海量資源為深度學習提供了無限探索的空間,同時也為促進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多維度的幫助。

盡管Palmer的口語法強調絕對的聽必須領先于說的觀點,以及先聽后說的外語技能訓練理論是科學的,但相對年齡幼小的兒童比較實用,這是建立在幼兒學習母語過程通常是通過聽覺無意識吸收的自然特征決定的,因為兒童的語言能力的開發(fā)是建立在反復記憶再“鸚鵡學舌”的模仿基礎上。但是對于已經受過多年高等教育,且有了一定外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研究生來說,這種純粹的機械訓練法顯然是不適用的。

誠然,交際語言教學的突出優(yōu)點是既兼收了聽說法根據(jù)難易程度安排語言結構,又并蓄了視聽法在情景中操練外語等有效方法[4]。交際語言教學在實踐中特別強調培養(yǎng)掌握交際能力;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確定學習目標;突顯教學過程交際化;促進專用外語教學的發(fā)展。然而,交際語言教學仍面臨許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如:如何協(xié)調語言功能項目與語言結構之間的關系?如何保證外語教學中的真實語料和真實情境?如何實現(xiàn)在真實語境中用真實語料培養(yǎng)交際能力?如何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學習者的語言錯誤?等等。

互聯(lián)網時代的深度學習法就應該是基于上述多種有效的語言學習法的深度融合,深度探究、深度反思以及深度調整。因此,如果我們在針對研究生的英語教學實踐中能將口語法(聽說法)、視說法(情景法)、交際語言教學法等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層次及外語水平、培養(yǎng)目標等在教學設計中兼容并蓄,在指導學習者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培養(yǎng)其有意識、有目標、專心致志的學習態(tài)度,充分動用多元智能和邏輯思維的語言學習能力,以促進外語學習能力提升和正確運用外語做事的能力。

四、研究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

如何將這些理論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機整合,來指導研究生的英語學習活動,并對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輸出能力發(fā)揮促進作用?以下是在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基礎上總結出的幾點體會和建議。

(一)在認知心理學理論基礎上,整合多元智能與多模態(tài)英語教學法指導課程設計

首先是完善課程設計,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語課程設計中,探究多元智能課程模式與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深度探究。教學設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精心備課:備好教材,確定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解決手段;備好學生,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專業(yè)特色,設計多模態(tài)可選學習項目;備好方法,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教學方法,提供有幫助的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語言項目功能時可結合學生的專業(yè)方向和學科興趣,設計不同話語功能的語言學習活動,包括日常生活主題的交流, 專題視頻教學與研討,興趣話題闡述與解答,新聞事件報道與評述,模擬學術報告演講與答辯,等等。還可以設計“組織或參與一次英語晚會、策劃或舉辦一次商務接待、組織一場綠色出行或環(huán)保主題的公益活動、受邀參加新技術研發(fā)成果博覽會、出席某學科領域前沿研究學術研討論壇”等活動。其次是設計多元開放式課程規(guī)劃,把智能目標落實到英語課程不同主題的單元教學中,使培養(yǎng)各種能力與英語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如討論全球生態(tài)與環(huán)保主題時,讓學生設計一次為期一周或十天的目的地科考活動,要求以團隊形式完成項目申報書和考察報告,包括項目名稱、科考內容、目的意義、考察地和考察目標、出行方式、預期成果、經費預算及成果展示等。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科目,鼓勵學生采用各自擅長的學習方法和工作策略,鼓勵學生用英文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學知識。

(二)利用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實踐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策略發(fā)展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聽、說、讀、寫的能力,即能運用聽說讀寫進行交流、討論、解釋、說明、創(chuàng)造知識、建構意義以及對語言本身進行反思的能力。語言技能的發(fā)展對學生取得任何學科學習成績的成功都有顯著的影響。教學中應訓練學生有目的有效率地聽,以捕獲語言信息、判斷內容、領會中心主題,在聽和讀的輸入性語言訓練中,鼓勵學生學會使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做筆記、記重點,并能在聽后針對重點進行復述或概括。另外,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獵取教材以外的資源(如詞典、英文報刊、圖書館資源、互聯(lián)網信息等)的能力,使他們通過認知能力的不同階段訓練促進語言智能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在認知語言學理論、深度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幫助學生真正學會“用英語做事”,培養(yǎng)自信心和成就感。培養(yǎng)聽說能力或口筆頭輸出能力的前提是大量真實語料及相關信息的輸入和內化, 目的就是促進研究生聽得懂英語表述的話題、能進行學術研討、學會用英語做研究,用英語表達個人感受、對問題描述、談觀點態(tài)度、提建議和解決方案等。

(四)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通過語言項目研究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絡平臺,鼓勵跨學科的語言項目研究,促進深度學習,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指導學生“基于內容/項目的學習(Task-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Project-based Learning)”,培養(yǎng)自主學習策略,提升深度學習的自主性?;趦热荨⒒谛枨?、基于項目的研究型教學法與口語法、視聽法等交際教學法的深度融合,結合互聯(lián)網絡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使用英語的工具性開展一定深度的基于內容的語言項目探究,將多樣性的學習研究成果進行課堂展示與分享。這樣既滿足英語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研究生自主探究、突破創(chuàng)新,又能激勵原有英語底子比較薄、學習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根據(jù)自我需求分析和其他方面的技能,通過團隊合作激發(fā)學習興趣、體驗成功感受。

(五)培養(yǎng)深度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提供可利用資源和案例,提倡創(chuàng)造性學習(專業(yè)領域的前沿信息分享或原創(chuàng)作品的presentation分享與答辯),培養(yǎng)深度英語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向學生推薦各種可選擇的網絡資源(移動學習軟件、網址、電子文本或影音素材等),如記憶常用詞匯及正音學習的APP;提供免費在線英語學習資源的網址,如可可英語學習平臺的樹懶聽詞——四級核心詞,Eden英語單詞脫口秀,英語廣播節(jié)目的VOA慢速/常速英語或BBC新聞或科學美國人等;練習聽力和模仿地道口音可推薦新概念英語英音版或美音版、多收看TED演講等;文本語料輸入可利用每日更新的雙語閱讀材料或電子版的China Daily(中國日報雙語版)等進行深度拓展閱讀等等。

五、結束語

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習者能在大量輸入可理解性真實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遵循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培養(yǎng)能在不同的場合進行恰當有效地英語交流活動。在研究生英語教學實踐中,只有融合英語教學法眾家之長的深度學習法,鼓勵學習者在深度探究、深度分析、深度理解的英語學習中提升個體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不斷促進多元智能的發(fā)展。這也正是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等高素質國際型特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 章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 (美)弗郎索瓦·維克多·涂尚 著.龍翔,肖建芳 譯.世界語言與文化深度教育:幫助學習者深度學習語言[M].芝加哥:德普大學出版社,2016.

[4] 陳明選,張康莉.促進研究生深度學習的翻轉課堂設計與實施[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5):68-78.

[編校:張芙蓉]

Deep Approach Study and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Ability of Spoken English in Internet Era

MO Jian-ping, MO Xiu-lan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541004)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in spoken English and the academic writing is the major task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Deep Learning Approach (DLA or DA), and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use multiple and e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to direct the learners into the rational use of Internet learning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Need Analysis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it, based on the content or language project research by Deep Language Learning, also directs the learners to promote their out-put capacity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participation to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in the future.

internet era; Deep Approach; out-put capacity; internet resource; teaching resources

H319

A

1671-9654(2017)03-0050-06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3.013

2017-03-06

莫建萍(1970- ),女,廣西桂林人,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及教學法研究、跨文化交際研究。莫秀蘭(1968- ),女,廣西平南人,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外語教學研究生交際
情景交際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交際羊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論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外語教學法的進展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台中市| 邵武市| 株洲市| 永顺县| 庆安县| 师宗县| 湛江市| 宝清县| 玛多县| 泸州市| 恭城| 竹山县| 托里县| 乌兰浩特市| 繁峙县| 奉新县| 桑植县| 雷州市| 涟源市| 西昌市| 营山县| 九龙县| 枝江市| 扶沟县| 济南市| 绩溪县| 高碑店市| 德令哈市| 田林县| 瓦房店市| 宁强县| 马鞍山市| 青海省| 宁波市| 大渡口区| 额尔古纳市| 西和县| 定襄县| 东城区| 历史|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