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霞
(宜春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荒誕世界的反抗者——加繆戲劇《卡里古拉》人物形象分析
曾利霞
(宜春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卡里古拉》是加繆的“荒誕系列三部曲”之一,主人公卡里古拉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暴君。加繆拋開歷史事實,賦予人物形象復(fù)雜的文學(xué)和哲學(xué)色彩,使其極富爭議性。詳細分析卡里古拉的言行和心理活動,是找出主人公瘋狂殺戮背后原因和邏輯的必要途徑。
荒誕;反抗;原因;邏輯;措施
《卡里古拉》于1946年在巴黎出版,但實際創(chuàng)作于1938年,與《局外人》同時[1]。作者曾經(jīng)寫道:“我的意圖很簡單,就是創(chuàng)造出這個角色?!盵2]但自面世以來,《卡里古拉》就沒有“簡單”過,它被人們評論為一部哲學(xué)劇,甚至有人說它是對現(xiàn)代人類的一種哲學(xué)研究。本文從細致分析卡里古拉的言行和心理活動著手,試圖找出主人公瘋狂殺戮背后的原因和邏輯所在。
1947年,加繆創(chuàng)作了《鼠疫》。有人說加繆從此開始了“反抗”的話題并隨后創(chuàng)作了《反抗者》,但實際上他的相關(guān)思考要遠早于1947年,甚至早于他自己的意識?!盎恼Q系列三部曲”中,默爾索始終置身“局外”,他是自覺的;西緒福斯從現(xiàn)實的懲罰中尋找幸福并最終成功了;卡里古拉更激烈,他試圖改變世界,獲得絕對的自由。加繆筆下的人物總是要反抗世界或命運,對于卡里古拉而言,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世界是荒誕的,而人們并不幸福
卡里古拉原本是一位不錯的君主:他處理政務(wù)積極,對臣子們情感深厚。他還鼓勵發(fā)展藝術(shù),善待女性,努力成為一個公正的人??傊澜缡敲篮玫?,人生也是有意義的。但是妹妹兼愛人德魯西婭的突然離世,使卡里古拉意識到人類的生存現(xiàn)狀和世界的本質(zhì):人來到世上,依習(xí)俗而動,努力追求那些世俗所要求的東西,然后老去,最后默默地死去。終其一生,人從未自由,更糟糕的是其從不知有自由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卡里古拉逃離了,當他回到人們的視野時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此時卡里古拉眼里的世界猶如潘多拉的禮物,而人生是不斷被剝奪、被無意義化的一個過程。一旦人們看透這個真相,就會覺得這個世界讓人無法容忍。所以他決定要打破這個世界的荒誕,改變?nèi)藗兊纳罹车?。他認為,人之所以區(qū)分于動物,正是由于有思想。人們應(yīng)該享受幸福的人生,而如何體現(xiàn)幸福?就得反抗。要反抗,首先要學(xué)會自由地生活——絕對的自由。
(二)身為皇帝,他有反抗的權(quán)利和更大可能
當貴族們正為卡里古拉的失蹤而議論紛紛、猜測不已時,他就反問他們:您怎么知道就是愛情的緣故呢?也許是天天瞧你們的面孔,看厭了?!薄八蟾庞X得自己受束縛,于是逃離了?!盵3]比如舍雷亞,連卡里古拉也承認他是心靈和自豪感能與自己媲美的一個聰明人;比如后來有所覺悟的西皮翁,所以即使他與卡里古拉有殺父之仇卻無法完全否認他,拒絕參與謀殺皇帝;甚至卡索尼婭,雖然她是同情大于覺悟。也許他們中有人想改變現(xiàn)狀和反抗命運,甚至有些人已經(jīng)付諸行動,只是最后收效甚微。但是卡里古拉不同,他是羅馬皇帝,至少有兩個優(yōu)勢:第一,他可以隨意發(fā)號施令,“我才意識到權(quán)利的真諦:能行他人之不能行?!盵4]這就是皇帝的特權(quán)。第二,他所做甚至所想能深深地影響數(shù)百萬人,至少是羅馬的臣民們。正如舍雷亞所說,這不是第一次有人能擁有如斯權(quán)力,但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無限制地運用這個權(quán)力。
(三)臣民對世界的荒誕缺乏認知,他有義務(wù)將他們喚醒
卡里古拉曾熱愛他的臣民,在發(fā)現(xiàn)了世界的真相后,他仍覺自己有義務(wù)喚醒他們,但這并不是因為多么愛他們。當年輕的西皮翁問皇帝是否有什么可以令他冷靜下來,他回答道:“蔑視?!盵4]他已經(jīng)不愛臣民了,他也了解自己是孤獨而冷漠的,他之所以“幫助”他的臣民,是因為他的孤獨和想要改造世界的愿望。
(一)卡里古拉的兩大重要原則:必須始終遵循邏輯,避免出現(xiàn)矛盾
一方面,要始終遵循邏輯才能有所得。世上有些東西可望而不可及,比如月亮(在卡里古拉和埃利孔的對話中幾次出現(xiàn))、幸福和永生。事實上,所有人都有各式各樣的欲望,比如友誼、愛情、財富、名望。舍雷亞也承認有時也想要無憂無慮的自由,覬覦別的美人。對于大多數(shù)人,超過自己能力或道德規(guī)范的東西都是想想便罷的,如同舍雷亞??ɡ锕爬X得這樣很愚蠢,人們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為他們不敢追求自己的所想。他宣布在這種不可能面前有兩種可能的選擇:與之共存或者為之而死。既然他擁有更多的權(quán)力,那么他就要前進得更遠。在這個邏輯指導(dǎo)下,他覺得自己可以將不可能化為可能,藉此,人們可以得到月亮、獲得幸福。
同時,要避免出現(xiàn)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區(qū)分事務(wù),就沒有高效可言,這會阻礙卡里古拉的秩序的建立。他最終要的是絕對的自由和幸福,如果自由要求避免矛盾,那就必須避免。比如國庫的財富和人民的生命哪個更重要?財富重要,因為它是政權(quán)的基礎(chǔ);生命當然也重要。當財政大臣提出要想辦法解決國庫問題時矛盾就出現(xiàn)了。如何處理?卡里古拉的回答是:既然大臣們說國庫是國家大事,那么人命就不重要了。于是他當即擬定了一項政令,要將擁有財產(chǎn)的人一一處死,以便獲得他們的遺產(chǎn)來解決國庫問題。“統(tǒng)治就是竊取”[4]。但財富不是他的目的,只是手段,他所想的只是殺人和教育他的臣子,作為改變世界的開端。事實上,在世界的荒誕面前,一切皆同等重要因而無一重要了,這是卡里古拉否認人類的原因之一。
公正本身也是矛盾的??ɡ锕爬鞠氤蔀橐粋€公正的人,但是他自從意識到世界的荒誕就覺得很難主持正義,甚至覺得它是不合邏輯的,因為人們所謂的正義其實都是以犧牲別人為代價的。比如貴族們重視國家財富,就必然是以奪取平民的財富為手段的。如果皇帝判決一個人的死,為了公平,他就應(yīng)該判決其他人也要死。在這樣的背景下,卡里古拉覺得公正根本就是無意義的,只有一個剩下的原則——專制,也許這才是對全世界最公正的。
(二)反抗而實施的措施
首先,打擊貴族。在卡里古拉的國度里,有一群人每日無所作為,卻享有權(quán)力和財富;其他一些人整日辛苦勞作卻不能自給自足。社會階層的劃分在這里如此鮮明,這在卡里古拉看來顯然是荒誕而可笑的,所以他決定要打倒貴族們,剝奪他們的榮譽,沒收他們的財產(chǎn),誅殺他們的親信。他叫他們“小娘子”,他在傍晚郊游時逼迫他們跟在自己的轎子周圍跑,把他們在競技場的專座分給平民,強迫他們與之爭斗然后懲罰他們。為了沒收他們的財產(chǎn),卡里古拉制訂了一項計劃:第一步,帝國里所有擁有私產(chǎn)的人都必須取消其子女的繼承權(quán),立下遺囑要捐獻給國家。第二步,擬定一份名單(隨意地,順序不重要)并將照此名單來依次處死這些人,然后沒收其財產(chǎn)。卡里古拉擁有對名單的絕對修改權(quán)。他甚至打算將貴族們改造成勞動者。此外,他殺死了勒皮杜斯的兒子和西皮翁的父親,只因為一口哮喘藥毒死了梅勒伊亞!每天都有人被判決死刑,有時是毫無理由的,貴族們惶惶不可終日。而這正是卡里古拉要達到的效果——恐懼使人思索。
其次,屠殺平民。他們在卡里古拉的眼里和貴族一樣無足輕重?!叭藗円朗且驗樗麄冇凶铮麄兊淖锬蹙褪强ɡ锕爬某济?。然而全天下都是他的臣民,所以他們都有罪,他們的死亡只是時間和耐心的問題?!盵4]愚民們沒有察覺自己的悲慘命運,也不可能會理解他們的皇帝。為了更好地實施他的“教育”和虐奪,卡里古拉找到了一種便捷的方式:制造一場饑荒。覺得天下過于清平,他不惜自己充當一場將會蔓延全國的“瘟疫”。
其三,否定情感。友情曾經(jīng)是卡里古拉生活的一部分,不過現(xiàn)在整個世界就是荒誕的,友情還有什么意義?為了獲得絕對的自由,保持絕對的公正,他早就拋棄了友情,剩下的只有鄙視。愛情也曾經(jīng)重要過,德魯西婭對他如此重要,所以她的死對卡里古拉造成沉重的打擊。他不想再一次體驗傷心痛絕,所以他拒絕卡索尼婭的愛與幫助,并要求她也跟自己一樣學(xué)會殘酷無情。
其四,褻瀆神明。阿爾卑斯山頂不滅而萬能的眾神,在世人的眼中始終是仁慈而慷慨的,是神圣的。但是卡里古拉認為世人受到了神明的欺騙。為了讓子民認清這個事實,他不惜親自扮演維納斯,要扯下神明們的面具——他們其實有多么世俗和冷漠!他們也掠奪眾生,面對信眾的痛苦是無動于衷的??ɡ锕爬瓨反瞬黄#@樣可以迫使子民(也包括他自己)思考與眾神的平等,而只有一種辦法可以做到這種平等——和神明一樣殘酷。
其五,踐踏文明。在卡里古拉的眼里,人類是沒有未來的,歷史、藝術(shù)、思想都是無意義的。他對維納斯的扮演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自己的舞蹈才稱得上是宏偉壯麗,而所有的詩都被命名為“死亡”。這是真正的瘋狂,也是舍雷亞所期待的“時機”:做到了這一步,卡里古拉就完全地眾叛親離,必死無疑了。
以上五點就是卡里古拉的所作所為。所有這些都完全符合他的邏輯,一切都按他所設(shè)想的發(fā)展:他的臣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生活,他們意識到生活的殘酷,有一些人開始反抗并醞釀一場謀殺。最終,卡里古拉被殺死了。
卡里古拉沒能獲得他所期待的“絕對的自由”,而被他的臣子殺死。加繆在這部戲劇的美國版本里面寫道:“如果他的真理是反抗命運,那么他的錯誤在于否認人類。想要摧毀一切的后果只能是自我毀滅。”[2]
(一)否認人類必將導(dǎo)致失敗
卡里古拉的臣民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部分貴族。他們一貫擁有一種優(yōu)越感,滿足于自己所擁有的榮譽和地位,慣于剝削平民。這些貴族的面孔令人生厭,而且他們從不思改變,這也許是卡里古拉失蹤的原因。所以待他歸來,他就開始剝奪他們的榮譽,沒收他們的財產(chǎn),驅(qū)殺他們的親人。他們每天生活在恐懼中,卻從未理解他們的皇帝。他們所想的就是要消除恐懼的源頭,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們要謀殺皇帝。
第二類人也來自于貴族階級,但更年輕也更公正。他們當然也是卡里古拉暴政的犧牲者,在親人被殺之后也非常痛恨他。但是他們試著去反思。在理解了他們的皇帝后,這些年輕人不愿參與謀殺,有些人只得出走,比如西皮翁,帶著憂傷去求索。舍雷亞說:“這個人的行為至少有一點影響是無可否認,他迫使我們?nèi)ニ伎??!盵4]促人思考的,正是卡里古拉的瘋狂和殺戮帶來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最終也迫使他們失望。在舍雷亞看來,讓年輕人失望是巨大的犯罪和一種惡的極致。
舍雷亞是卡里古拉在劇中唯一承認能與之媲美的智者,甚至可以說他才是劇中真正理解了卡里古拉的人,他對后者坦承:“我對你了解極深,誰也不會喜歡自己竭力掩飾的一副面孔。”[4]他應(yīng)對荒誕人生的方式更現(xiàn)實卻也更實用:與之共存。他了解卡里古拉的想法,卻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的煩躁、痛苦或者同情,反而主導(dǎo)了對皇帝的謀殺,甚至在貴族們商討謀殺時指出應(yīng)注意時機;但他又不同于那些為了私利而弒君的貴族們,他反對卡里古拉是因為他認為后者的方式有害,是為了維護生存的權(quán)利和尊嚴。當然,也不能據(jù)此就認為他就是完美的。
第三類人是大部分平民。每日生活按部就班,他們看著生與死,默默地承受命運的殘酷與嚴峻。但是卡里古拉不希望他們再如此,于是他制造饑荒和屠殺。對于這些人而言,如果說以前的生活不那么美好,但是尚可忍受,至少他們可以在心里抱怨下,并且還相信情感的慰藉作用。但是再按卡里古拉這樣胡來,他們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二)隨心所欲也不可能獲得自由和幸福
人類的不幸福是因為受到了世界的束縛,所以從始至終卡里古拉都無比渴望絕對的自由。他隨意地榨取他的臣民,肆意殺戮,他可以制造饑荒,如同神明一般。他的確比以往自由了,也不再受情感的束縛。但是埃利孔最終也無法給他帶來月亮,他仍然沒能獲得絕對的自由。即使是那些他已然做到的,也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殺戮或許暫時安撫了他的不幸,但他還是“饑渴”,而且這些殺戮最后葬送了他。
他說他享受孤獨。他一想到這個世界的殘酷真相,便有理由覺得孤獨,尤其是鮮有跟他一樣見識的智者,甚至更少有像他這樣奮起反抗的勇士。與其說他是享受孤獨,不若說是被動地孤獨,孤獨并不像他所說是他“想要的”。他曾對西皮翁描述道:這不同于一棵樹的靜默,也不像一個詩人的孤獨,不是簡單獨處的感覺,而是包含了渴望、空虛、恐懼,甚至是絕望。所以,他其實深受孤獨之苦。
這世上的人都不令他滿意,他孤獨,但他覺得無所謂,反正他決定要厭惡一切。于是在殺戮面前他總是一副鎮(zhèn)定的模樣,對自己說他的所為都是為了教化子民。但是舍雷亞發(fā)現(xiàn)了真相:每次行刑時卡里古拉總要打著哈欠并說:“我最佩服的地方就是我的冷漠?!边@句話暴露了他內(nèi)心的脆弱。[5]
總之,卡里古拉未能獲得他所想要的自由、幸福,正如在殺死了卡索尼婭后他對自己喊道:“卡里古拉?。∧阋惨粯?,你有罪?;蚨啵蛏?!”[4]
每部文學(xué)作品的誕生都離不開所處的年代?!犊ɡ锕爬酚?945年在埃貝爾托劇院首次演出,正當?shù)诙问澜绱髴?zhàn)結(jié)束時,這也許會讓人們聯(lián)想到希特勒。但卡里古拉引起的爭論更多:一個虐待狂?一個嗜血的暴君?一個苦于極權(quán)的人?一個智者?一個偉大的教育者?[5-6]也許都是。他是智者,因為他意識到了世界的荒誕;他是虐待狂和暴君,因為他的殺戮和破壞;他苦于極權(quán),因為他是羅馬的皇帝;他是偉大的教育家,因為正是他教會了羅馬臣民世界的殘酷和荒誕并迫使他們反抗——反抗命運,也反抗自己。好的作品總是能引人深思、回味無窮,無疑《卡里古拉》做到了。
[1]Pierre-Louis Rey. Preface de Caligula[M].Paris: Edition Gallimard, 1958.
[2]Albert Camus. L’étition américaine du Thétre[M].New York: Knopf, 1957.
[3]李玉民,譯.卡里古拉[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7.
[4]Albert Camus. Caligula de l’edition de Pierre-Louis de Rey[M]. Paris: Edition Gallimard, 1958.
[5]馬勱.由《卡里古拉》中死與死的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解析加繆筆下“荒誕”的本質(zhì)[J].北京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3).
[6]馮克紅.荒誕的世界與反抗的精神[J].江西社會科學(xué), 2009(8).
Caligula:TheRebeloftheAbsurdWorld——AnAnalysisoftheHeroinCamus’DramaCaligula
ZENG Li-xia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Jiangxi 336000, China)
Caligulais one of the Camus’ “absurd series”, whose hero was a notorious roman tyrant. Camus, putting aside the historical facts, adds som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ical elements to the figure, making it highly controversial. Beginning with an analysis of his behavior and mental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reasons for which the hero blindly conducted killing.
absurd; rebel; reason; logic; measure
I106.4
A
2095-7602(2017)09-0106-04
2017-05-17
曾利霞(1982- ),女,助教,碩士,從事法國文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