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康
(云南中華文化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地理分界點詩歌書寫的特征和意蘊
——以滇南勝境關為例
陳友康
(云南中華文化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地理分界點是劃分不同地理空間及文化空間的節(jié)點,跨越分界點,人們的心理往往產生微妙波動,表現(xiàn)于詩中,就使相關文本別具意味。滇南勝境關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刺激詩人敏感神經的關鍵點,寫滇南勝境關的詩層見疊出。勝境關書寫內容有三個特點:一是表現(xiàn)其“界劃滇黔”的功能,二是抒寫滇人的故鄉(xiāng)情結,三是表達對滇黔不同地理特征的感知和評價。歌詠之詩的不斷增加累積,豐富了勝境關的文化內涵。吟詠滇南勝境關的詩為理解地理分界點詩歌書寫的特點和意義提供了樣本。
地理分界點;滇南勝境關;詩歌書寫;故鄉(xiāng)情結;情感傾向
關于地理分界點特別是關隘的詩,個案分析已經不少,但從文學地理學角度進行宏觀觀照的還未之見。這一論題甚有意義,值得探討。近來編選滇詩,遍讀云南詩歌文獻,發(fā)現(xiàn)歌詠滇南勝境關之詩甚夥,作為一種文學現(xiàn)象觀察,頗有意味。于是借2016年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年會召開之機,匯集相關文本,略作介紹和評點,撰成此文。當然,這仍是個案分析,其價值主要在于為研究這一問題提供素材和思路,更為周全深透的研究,有待賢者。
觀察古典詩歌,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一些地理分界點是詩人集體矚目的對象,凡經過者,常常付諸吟詠,留下很多作品,使其呈現(xiàn)詩化特征。地理分界點在交通線上常以關隘為標識,如玉門關、陽關、劍門關、雁門關、潼關等,詩人經過關隘,往往有詩,因此,書寫關隘的作品蔚為大觀。如劍門關界劃秦蜀,景色壯觀。杜甫《劍門》說:“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陸游《劍門關》說:“劍門天設險,北鄉(xiāng)控函秦?!币虼?,過劍門關的人往往有詩,乃至給人到劍門關的人就是詩人的印象。陸游名詩《劍門道中遇微雨》說:“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薄按松砗鲜窃娙宋础钡淖詥?,說明了劍門關與詩的密切關聯(lián)。
地理分界點就是劃分不同地理空間的節(jié)點。過了分界點,意味著地理空間的轉換。而地理空間的轉換,不僅是自然空間的不同,還有文化的差異。所以,跨越分界點,人們的心理往往產生微妙波動,尤其是從熟悉的空間進入陌生的空間,這種波動更大,在新環(huán)境中的不確定性或給人們帶來疑慮和不安,或給人們新鮮感及向往之情。付諸筆墨,書寫地理分界點的詩就別有意味。駱賓王《疇昔篇》:“陽關積霧萬里昏,劍閣連山千種色。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回腸隨九折,迸淚連雙流”;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倍急憩F(xiàn)出過劍門關的疑慮和不安。
在古代詩歌中,地理分界點的詩歌書寫人們熟知的是玉門關和陽關。向達先生《兩關雜考》說:“漢武帝通西域,于是列四郡據兩關。兩關者《漢書·傳》所謂‘東則接漢,阨以玉門、陽關’是也。漢以來中國與西域之交通無不取道于此。唐人于役西陲者,尤喜以之入于吟詠。是故兩關不僅在中外交通歷史上有其地位,即在文學上亦彌足以增人傷離惜別之情?!盵1](P365)兩關是從中原進入西域的交通門戶,過了玉門關和陽關,就從熟悉的自然空間和文化空間進入西域,那里有蠻荒艱苦的自然條件,有與內地截然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在人類應對惡劣自然條件的能力較差,文化交流及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包容還不充分的時代,特別是戰(zhàn)亂年代,出關的風險與艱苦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所以,內地詩人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之嘆。
地理分界點遍布寰中,相關詩作為數甚巨,這類詩具有鮮明的題材、情感特征,構成古詩中的別致內容。分界點獨特的地理位置激發(fā)詩人的寫作熱情,而大量作品的歌詠,又使分界點成為文學勝跡,很好地反映出地理環(huán)境和文學的互動關系。研究這類詩,揭示其思想內涵和文化積淀,對于強化對地理分界點的認知,豐富文學、地理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古代由滇入黔的通道有兩條。《新纂云南通志》卷五十六《交通考一》:“滇黔線,自省城(昆明)向東北,經楊林、易隆、馬龍、沾益、平彝、亦資孔,達貴州之普安。又自沾益向東北,經炎方、宣威、倘塘、可渡、箐頭鋪,達貴州省之威寧,此為第二線。以上二道,即本省舊時通京之大道。其第一道,亦即舊時唯一之驛道?!钡谝坏罉O為古老,戰(zhàn)國楚將莊蹻西略巴、黔以西,從此道入滇,建立古滇國。元代以后,成為東出云南的官道,沿途設驛站。驛道有較為完備的交通設施和服務,是官方往來的主要通道。因此,官員出入滇、云南舉子進京會試,多走第一道。
滇南勝境關位于第一道上的滇黔交界處,具體位置在今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清代稱平彝,或作平夷)老黑山隘口?!缎煜伎陀斡洝さ嵊稳沼浫氛f:“滇南勝境,乃分界山也?!辟F州一部原屬云南,明成祖永樂十一年(1413),云南、貴州分別建省,勝境關就成了滇黔分界的標志。過了勝境關,進入貴州普安(清末普安直隸廳,今盤縣),經郎岱(今六盤水)、安順等地到貴陽,然后再轉入湖南,分行內地各省。因此號稱“滇黔第一關”“滇黔鎖鑰”。
行政區(qū)劃分是人為設定的,但劃分邊界也有自然地理特征的考量。滇南勝境關有區(qū)分滇黔行政邊界的功能,而其所在地區(qū)老黑山為烏蒙山支脈,南北綿亙200余里,山勢險峻,“山界滇域,嶺劃黔疆”,實際上也是滇黔不同地貌和氣候特征的分界。過勝境關,進入貴州山區(qū),山高谷深,多陰雨,道路陂陀。而云南境內則是曲靖壩子,平坦晴朗。氣候不同是因為不同氣流在滇黔交界處形成鋒面,貴州一側多雨云,云南則為干爽氣流控制,故“風雨劃云貴”。明正德間,何孟春巡撫云南,過勝境關作《平夷》詩,對兩地之不同作了比較:“路轉無詰曲,山行少攀躋?;卣百F陽道,咫尺溪壑迷?!?謝肇淛《滇略》卷八)嘉靖間,楊慎因大禮議長流云南,過勝境關,與何孟春有一樣的觀感:“中路有棹楔(牌坊)曰‘滇南勝境’。西望山平天豁,還觀則箐霧瘴云,此天限二方也。入滇境多海風,蜚大屋,人騎辟易。貴之雨,云之風,天地之偏氣也?!盵2](P159)清光緒間,杭州人包家吉受湖廣總督李翰章指派,入滇參與查辦馬嘉理事件,過滇南勝境關,也說:“過此路漸夷,車道平拓,無登陟之勞矣?!盵3](P275)
滇南勝境關的自然景物,有山嶺、平川、雨云、溪流、花木,還有湖泊。楊慎說“入滇境多海風”;徐中行《初入滇關》說“一出夜郎道,才看曉日生。風聲連海壯,地勢入滇平”,均證明勝境關附近有湖泊。但現(xiàn)在當地已沒有湖泊,這些話從何說起?考明末黃向堅《滇還日記》:“(十二月)二十日,始冒雨過滇南勝境坊,此系滇黔接壤。”“二十一日,陰霾塞日,山風蜇衣,過羅羅海子?!盵4](P180)云南稱湖為“?!被颉昂W印薄n欚B(yǎng)謙《滇云紀勝書》:“滇人稱水所匯,無論大小皆曰海?!盵5](P171)可見楊慎等說的“?!睉撌恰傲_羅海子”。徐霞客從勝境關入滇,見到沾益交水海子和陸良中涎澤?!侗P江考》云:“后至交水城東,中平開巨塢,……塢亙南北,不下百里,中皆平疇,三流縱橫其間,匯為海子。有船南通越州,州在曲靖東南四十里。舟行至州,水西南入石峽中,懸決不能上下,乃登陸。十五里,復下舟,南達陸良州?!盵6](P821)霞客舟行很遠的路,可見交水海子、中涎澤之大??上н@些海子后來逐漸萎縮,至今已近于無。
滇南勝境關的人文景觀主要由建筑構成。其建筑隨歷史發(fā)展?jié)u次增廣,形成以關隘為中心的建筑群,主要有關樓、牌坊、武廟、石虬亭、鬻琴碑(清風亭)、石獅等。勝境關原是滇黔關卡,是“入滇第一關”,自然有關樓。明代宗景泰年間,云南巡撫洪弼派人當關借勢,“助風水之興,補山川之勝”,于驛道之上修建牌坊,題曰“滇南勝境”。因為武人守關,又建了關羽廟(武廟)。明萬歷年間建石龍寺,后傾圮。寺前列一亭,供旅人暫歇,名曰“萬里亭”。康熙三十四年(1695),當地人從地下掘出石龍(或稱石虬。據明人有石龍寺推測,石龍明人應已發(fā)現(xiàn),可能后來被泥土覆蓋,康熙間重新挖出),云南巡撫郭瑮建亭保護,于是有石龍亭,后改稱石虬亭??滴蹰g浙江錢塘舉人孫士寅官平彝縣令,潔己愛民,弦歌雅化。離任時身無長物,賣琴籌資以歸,兩袖清風。紳民思其德,為立遺愛碑(后改鬻琴碑)以高其風。林則徐嘉慶二十四年(1819)典試云南,作《滇軺紀程》,其中有勝境關的記載:“行三十五里入滇省界。有‘滇南勝境’木坊。右為關圣廟,左為石虬亭,有石蜿蜒,地中虬形?!盵7](P258)包家吉《滇游日記》對勝境關建筑的描述最為詳細:
二里分界山,是即滇黔交界處。有武帝廟,甚宏敞。門上有聯(lián)云:“黔疆煙雨,滇界風霜,終古兼圻威一鎮(zhèn);魏國山河,吳宮花草,于今裂土笑三分。”廊下赤兔馬極有生氣。廟前有石虬亭,柏樹甚巨,而蔥郁如盤。亭前天生石虬兩條,蜿蜒似活。亭內有聯(lián)云:“古柏參天,風聲入座;虬龍伏地,云氣凌霄?!睖鲜b時,嚴伯雅(桐鄉(xiāng)人)觀察贈居停詩有云:“驛路先教問石虬?!奔粗复艘?。廟之左右石坊兩座,左曰“彩徹云衢”,右曰“滇南勝境”。[8](P271)
這是晚清勝境關的建筑概貌。林文忠和包家吉所見勝境坊應為一座,而他稱“木坊”,包氏稱“石坊”,可能是一個注意了石頭基座,一個注意了上部的木結構。關羽廟門上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說滇黔本為一家,下聯(lián)意為后來貴州獨立建省,就從勝境關裂土為二。所引嚴伯雅的詩,說明勝境關在外省人中印象深刻。這些建筑豐富了勝境關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勝境關的建筑及附麗于其上的文字在明季以來五六百年的歷史滄桑中會改變。標志性的“滇南勝境”牌坊就屢毀屢建?,F(xiàn)存者為1923年重建。明人建石龍寺,清季文獻中已罕有提及,今已無存。至于題字,重建時會有新的內容;地方大佬也會按照自己的喜好更改,這種更改往往有時代色彩。監(jiān)察御史楊懌曾道光十年(1830)入滇,其《使滇記程》云:“至滇南勝境即入云南界……道左有木坊,上書‘德崇業(yè)竣’‘忠孚化成’,為鄂西林相國立。”[9](P261)鄂西林即鄂爾泰,雍正云貴總督,改土歸流,勛業(yè)卓著。鄂爾泰改土歸流,遭到川滇黔交界處(歷史上著名的水西地區(qū))土司的抵抗,他以鐵腕手段征服,維護國家政令統(tǒng)一,勝境關靠近水西地區(qū),所以他題字強調忠誠和德化。
滇南勝境關建筑是觸發(fā)詩人詩緒的媒介,是歌詠的對象,大量的詩從建筑生發(fā);也是詩的載體,有些詩就寫在其上,即題壁詩。清道咸間詩人趙光路過勝境關,作《菊月廿四日初返滇境用宋芷灣先生壁間韻》,說明宋湘在勝境關有題壁詩。題壁是古代詩歌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勝境關既為滇黔鎖鑰,歌詠之作亦多,則題壁的情形想來也應不少。
滇南勝境關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界劃滇黔”的功能,使其成為刺激詩人敏感神經的關鍵點。歌詠勝境關的詩很多,佳作層見疊出。古代滇黔驛路上旅人絡繹不絕,往來此地的官員、文士都喜歡題詩,而且大都寫得深具意味。滇省名詩人許賀來、段昕、趙士麟、王思訓、張漢、李因培、錢灃、師范、袁文揆、段時恒、管灝、傅應臺、許湜、戴淳、趙光等都有歌詠。外省入滇詩人亦有書寫,如徐中行、任中宜、宋湘、吳自肅、趙桂等。歌詠之詩的不斷增加累積,大大豐富了勝境關的文化內涵,提升了它的知名度,使滇南勝境關成為云南知名度最高的關。
勝境關詩歌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書寫對象,前述之山嶺、平川、雨云、花木、溪流、湖泊,關樓、牌坊、武廟、石虬及石虬亭、鬻琴碑(清風亭)等是滇南勝境關詩中的常見意象。描寫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邊關書寫的共性,而不同的景觀則呈現(xiàn)出個性。詩人通過共同景觀表達的情感和議論亦因人而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勝境關書寫內容上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表現(xiàn)其“界劃滇黔”的功能,二是抒寫滇人的故鄉(xiāng)情結。
勝境關“界劃滇黔”的特征,任中宜、傅應臺的詩表達得最為明晰。任中宜字宏文,號懷庭,浙江山陰人,康熙間任平彝知縣,纂輯《平彝縣志》。初到云南,作《入滇南勝境》,后復作《再詠滇南勝景》(康熙《平彝縣志》卷十《藝文》):
彩云深處劃滇疆,嶺上茅分古夜郎。
北望帝京程萬里,南瞻金馬路遐荒。
蠻煙瘴雨迷寒暑,火種刀耕足稻糧。
北矣河山烽燧息,來游一任醉羲皇。
“嶺上茅分”,民間傳說,勝境關山上的茅草都向兩邊分,云南一邊倒向云南,貴州的倒向貴州。此詩當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后寫的,邊疆已無戰(zhàn)亂,黎民衣食無虞,民風古樸,仿佛羲皇之世,因此,雖然有“北望帝京程萬里,南瞻金馬(指昆明)路遐荒”的感嘆,他還是可以“醉羲皇”。
乾隆昆明詩人傅應臺《滇南勝境》(袁文揆纂輯《滇南詩略》卷四一,云南叢書本)既揭示了勝境關“界畫滇黔”的特征,也表現(xiàn)了滇人勝境關書寫的情感模式:
一坊高峙拱平彝,界畫滇黔古額垂。
兩地山河雄表里,百蠻風雨會邊陲。
西來漸覺鄉(xiāng)關邈,東去無憂道路岐。
為語同人須小駐,開樽猶是故園時。
“一坊”即滇南勝境坊。平彝為今曲靖市富源縣。富源漢代及三國時期稱平夷縣,明代設平夷衛(wèi),康熙三十四年(1695)改平彝縣?!皟傻厣胶有郾砝铩闭f滇黔山河拱衛(wèi)勝境關,突出其雄壯?!鞍傩U風雨會邊陲”既指自然界的風雨,也象征西南民族地區(qū)的社會風云激蕩。后二聯(lián)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依戀,“故園情”是滇人勝境關詩的常見內容。此詩典型體現(xiàn)了滇人勝境關詩的情景結構模式和思理特征。
勝境關的詩歌書寫,康熙年間還有自覺的組織。趙河《石龍亭》詩序云:“滇南勝境,土人掘地得石龍,郭撫軍為亭覆之,征詩滇人(袁嘉谷主編《滇詩叢錄》卷一七)。”郭撫軍即郭瑮?!缎伦朐颇贤ㄖ尽肪硪话侔耸睹聜魅份d,郭瑮,滿洲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云南巡撫,五十年遷云貴總督。郭瑮任巡撫時,勝境關挖出石龍,他以為是靈瑞之象,建亭覆蓋,并向滇人征詩,歌詠其事。這是有文獻記載的與勝境關有關的組織化、規(guī)模化詩歌書寫。以巡撫之尊征詩,寫作者當不少??上М敃r征得的作品多失傳,只有趙河的保存下來。
趙河字燕鄰,云南通海人,康熙壬午(1702)舉人,官四川蘆山知縣。在任未半載,謝病歸,居林12年,布衣蔬食,萬卷一瓢,陶然自足。著有《待焚草》三卷。其《石龍亭》詩云:
何事泥蟠久?天飛未有門。
風雷驚半夜,鱗甲動云根。
正殿當歸海,行宮且寄村。
彩云南國盛,應認此間屯。
萬數僧繇畫,能教葉令驚。
乾坤勞斧鑿,風雨欲飛鳴。
金馬坊相望,銅牛寺有名。
滇南饒勝跡,獨讓此崢嶸。
犀曾安蜀水,鯨早動昆明。
一旦來神物,千秋得主盟。
可能蒸雨澤,相為潤蒼生。
翹首隆中臥,茅廬萬古榮。
趙河詩主要就石龍生發(fā),記述石龍發(fā)現(xiàn)的過程,闡述石龍之神奇靈異,希望它化為霖雨,澤被蒼生,這體現(xiàn)的是仁者情懷。其中也融進了對“郭撫軍”的稱美。說石龍亭與昆明金馬坊相望,石龍與昆明湖的石鯨(漢武帝為征云南,在長安鑿昆明池,演練水軍,制作石鯨?!度o黃圖·池沼》:“池中有石鯨??淌癁轹L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倍鸥Α肚锱d八首》之七“石鯨鱗甲動秋風”即寫此事)呼應,突出其不凡。而“彩云南國盛,應認此間屯”“滇南饒勝跡,獨讓此崢嶸”,正是滇南勝境關被反復歌詠的原因之一。
勝境關是地理邊界、行政邊界,也是詩人的心靈邊界。詩人經過勝境關,往往產生復雜的心理活動,在詩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感情。具體為何種感情,對滇人而言,與出關還是入關有關,由滇入黔者,往往寫離鄉(xiāng)的憂愁;由黔入滇者,多寫歸鄉(xiāng)的喜悅。共同之點是,都驕傲云南之美,滿懷愛鄉(xiāng)之情,形成濃郁的故鄉(xiāng)情結。
明清時期滇人離開家鄉(xiāng),踏上漫漫征途,常見的類型是赴考、任官、漫游。出關之作,往往書寫對家鄉(xiāng)的留戀。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均有戀鄉(xiāng)之情,到了邊界,這種感情會被激發(fā)出來;另一方面是因為云南地處西南邊徼,隔京城萬里之遙,其中艱難險阻難以想象,客死他鄉(xiāng)、一去不返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走出勝境關,就有前途未卜之憂慮,而留戀家鄉(xiāng)之情格外強烈。當然,詩之情調,與詩人的意志、性格、境遇有關。那些意志堅強的成功者,出關固然有對家鄉(xiāng)的留戀,但對自身才學的自信和前程的確定性讓他們滿懷豪情;而性格柔弱、前程不明朗的詩人,便不免多一些感傷。
清人金國賓屬于后者。金國賓字南州,號未儕,保山人。雍正乙酉(1729)拔貢,廷試罷歸,隱居教授,成就后學甚眾。與兄金國彥齊名。國彥字洛川,乾隆已未(1739)進士,選授平涼知縣,未到任卒。袁文揆感嘆說:“洛川南州昆季,驚才絕艷,竟不中壽,均無子,并著作亦散失,近時才人之阨莫此為甚,可哀也夫!”(《滇南詩略》卷三○)可見金國賓屬于境遇偃蹇、多愁善感之人,對出滇格外敏感。其《將度滇南勝境》(《滇南詩略》卷三○)云:
頃刻滇南盡此關,關前按轡獨盤桓。
等閑不忍鞭羸馬,未到黔關尚故山。
此詩當是國賓赴京會試之作。到了勝境關,頃刻即進入貴州,于是拉緊韁繩讓馬停下,獨自流連徘徊,不忍離去,就想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多呆一會,留戀之情濃得化不開,情調低沉。寫法別致,深情動人。袁文揆在《滇南詩略》卷三〇中評論說:“一語耐人十日思?!?/p>
王思訓字疇五,號永齋,昆明人??滴跛氖迥?1706)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曾任江西、江蘇學政,最得士心。平生不求榮利,志在述作。告老還鄉(xiāng)時,清圣祖愛其好學,賞賜萬卷皇家典籍,思訓建“賜書堂”收藏。博極群書,長詩古文詞。詩沉雄博麗,激昂慷慨。其《滇南勝境》(《滇南詩略》卷二七)云:
一處關山各一方,黃云漠漠北風涼。
行人過此休回首,酒舍西邊是故鄉(xiāng)。
此詩是出關之作,表達的依然是對家鄉(xiāng)的依戀,情感濃郁。
晚清孫清元道光甲辰(1844)舉人。逢咸同滇亂,參贊軍務,由軍功保直隸州知州,未仕而卒,年僅39歲。天才挺出,嗜古好學,精熟歷史,尤工詩,名滿滇中。其詩清新俊逸。反映咸同滇亂的詩作則沉痛蒼涼?!妒辉鲁趿l(fā)平夷初出滇境悵然成詠》(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一四六)是出勝境關作的:
昆湖回望千巖隔,此去真成異鄉(xiāng)客。
一關中斷界滇黔,關內晴云關外雪。
長路漫漫雨雪明,銷魂不待斷鴻聲。
驛樓鐙火梅花夜,便有天涯萬里情。
此詩有咸同滇亂的背景。戰(zhàn)亂之中,云南血雨腥風,讓詩人十分憂慮。家鄉(xiāng)已無安身之地,到異鄉(xiāng)更難把握命運,前途莫測,于是就有濃厚的憂郁。對故鄉(xiāng)的牽掛揮之不去,剛到勝境關,“便有天涯萬里情”。情深意摯,感蕩心靈。
乾隆朝名臣李因培寫有3首關于滇南勝境關的詩。因培(1717―1767)號鶴峰,晉寧人。乾隆十年(1745)進士,擔任過湖南、福建、湖北三省巡撫,為封疆大吏,“一代雄才”“望崇山斗”,當時有“高才天下李因培”之說。為人“剛毅端嚴,精英四射”。[10](P701)為官清廉,政績突出,頗得民心,也得到乾隆優(yōu)渥,集中應制詩甚多。有詩集《鶴峰詩鈔》。其詩“金鐘大鏞,不同凡響”(臨桂許霖評語,見《滇南詩略》卷三二)?!妒巴ひ娛恳鷮O公“半榻云山金馬近,一亭風雨玉龍歸”之句,為續(xù)其始末》(云南叢書本《鶴峰詩鈔》卷二)是出關之作:
南州星彩總霏微,六詔關河此去非。
半榻云山金馬近,一亭風雨玉龍歸。
紅樓青鳥人孤往,笳管蘆笙響漸稀。
幾度倚欄長和曲,蕭蕭空翠欲濕衣。
李因培見到孫士寅題在石虬亭上的一聯(lián)詩,便足成七律。南州指云南,“星彩總霏微”謂彩云南對孫士寅而言總是迷茫?!傲t關河此去非”謂走出勝境關,就不再是云南的土地,孤寂落寞之感十分強烈。這是代言體,從孫士寅的角度寫,但實際上也反映了李因培出關的感受。
趙士麟(1629―1699)字伯麟,號玉峰,河陽(今澄江)人??滴跫壮?1664)進士,歷官浙江、江蘇巡撫,署理兩江總督,政績卓卓。文華殿大學士桐城張英說:“先生起家滇南,稟昆明點蒼之秀,分碧雞金馬之靈,瑰奇弘碩,巍然為一代之才?!盵11]著述編為《讀書堂全集》四十六卷。他為政風流,詩亦一代名家,博大凝厚,典重精純,非同凡響。楊正宸說其詩“別具寶光,輝耀天壤?!睋P州蕭霖推為“南中弁冕”(均見《滇南詩略》卷一五)。其《題滇南勝境》(云南叢書本《讀書堂全集》卷二八)云:
天開勝境彩云生,金碧由來獨擅名。
唐代車書通詔外,漢家臺沼仿昆明。
四時花柳無寒燠,萬戶桑麻絕戰(zhàn)爭。
此去漸看萱舍遠,登高陟屺不勝情。
此詩是趙士麟北上京城會試,路經勝境關時寫的,真切表達了對父母之邦的熱愛。頌揚云南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天開勝境,彩云現(xiàn)瑞,四季溫和,花開不斷,在西南地區(qū)享有盛名。追溯云南歷史悠久,“漢家臺沼仿昆明”用武帝鑿昆明池事代指漢朝對云南的經營。漢代在云南設置郡縣,進行有效的管理。“唐代車書通詔外”指唐朝云南與內地已經車同軌、書同文??滴鯐r期天下太平,家家戶戶盡享耕織之樂。尾聯(lián)想到遠離家鄉(xiāng),惟父母難以釋懷,略顯惆悵。但詩中沒有前程難以把握的憂慮,情調開朗。
家鄉(xiāng)是心靈的港灣,安寧、祥和、溫情,人們滿身疲憊回到家鄉(xiāng),精神舒展,重新獲得力量和快樂。家鄉(xiāng)對游子始終是一種慰藉,不管何種原因回鄉(xiāng),一踏入故鄉(xiāng)的土地,便有滿心歡喜。滇人從貴州進入勝境關,多少都有這樣的歡喜。
這方面,許賀來的《滇南勝境》表現(xiàn)得較為充分。許賀來(1656―1725)字燕公,號秀山,石屏人。康熙己丑(1685)進士,是同榜進士中“少年風流、蘊藉傾倒一座”的“瑰奇?zhèn)グ吨俊?。[12](P12477)官至翰林院侍講。來為人忠厚長者,無宦情而好著述,自請回家侍奉老母,卒于家。有《賜硯堂詩稿》,“文采風流,照耀今昔?!?袁嘉谷《賜硯堂詩稿跋》)他回鄉(xiāng)過勝境關,作《滇南勝境》(云南叢書本《賜硯堂詩稿》卷四)云:
多謝黔州雨,餞余上碧雞。
天開驚野闊,嶺小愛松低。
澗水流琴韻,林花襯馬蹄。
家園欣漸近,夢落彩云西。
情景交融,情調歡快,語言流美,很好地表現(xiàn)了還鄉(xiāng)的喜悅。進入云南,天地開闊了;一路鮮花盛開,陪伴著他;溪水潺潺,彈琴歡迎他,馬蹄格外輕快。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極美的,臻于詩境上乘。
賀來次子許湜號澹園,康熙戊子(1708)舉人,官廣東新興知縣,著有《澹園集》。其人天懷恬退,其詩雅度沖和,格調鮮新,自成佳句?!兜崮蟿倬场?《滇南詩略》卷二八)云:
振頓心神碎,林巒忽霽顏。
天開松嶺小,家近馬蹄閑。
落日低平楚,飛鴉度遠山。
昨宵風雨客,黯淡宿黔關。
“振頓心神碎”是指在貴州山路上顛簸,心神俱疲,而一過勝境關,進入滇境,土地平展,山嶺低矮,天空晴朗,山峰樹林都展現(xiàn)笑顏,于是精神輕松:“家近馬蹄閑”。此時回顧昨天在貴州境內風雨交加、心情黯淡的情形,更增一層喜悅。此詩情調接近乃父。
張漢(1680―1759)字月槎,石屏人??滴跷迨?1713)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歷官河南(今洛陽)知府、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盛名在海內”。為文風發(fā)泉涌,千言立就。喜吟詠,出筆天然,典贍風華,屬對工巧,如迎風楊柳,浥露芙蓉。著述極富,有《留硯堂詩集》八十卷等,作詩七千余首,“文采風流,照耀人世”。[13](P700)其《滇南勝境關王疇五先輩“行人到此休回首,酒舍西邊是故鄉(xiāng)”之句》(云南叢書本《留硯堂詩選》卷六)云:
重過酒舍西旁路,乍啟天南第一關。
便轉清溪鄰白水,只疑滇土似黔山。
秋征擬逐賓鴻至,春社后先旅燕還。
萬里人歸騎歲久,一心馳赴彩云間。
頸聯(lián)上句自注:“昨秋杪出京?!闭f明他上年秋末從北京啟程,回到勝境關時已是次年初春。張漢過勝境關,見到王思訓詠勝境關詩句,有感而發(fā)作此詩,主要表現(xiàn)回鄉(xiāng)的喜悅和濃郁的故園情。頷聯(lián)“清溪”自注:“洞名?!敝傅氖歉辉纯h清溪洞。貴州有牟珠洞。這兩個洞都是喀斯特溶洞,均在滇黔道上,勝境關附近,過往的人都喜歡游賞,吟詠的詩很多。因此,下聯(lián)所說“只疑滇土似黔山”,指的是滇黔的兩個溶洞相似,不是云南的整個地理環(huán)境跟貴州一樣。清陳鼎《滇黔紀游》記其游平彝縣清溪洞說:“清溪洞深十余里。大抵洞者,皆洪水趨泄之門戶也。其中景勝,凡洞俱有,皆大同小異,俱碧乳融成,石罅水氣所結?!盵14](P69)這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理解張漢詩。
趙光(1797―1865)字蓉舫,謚文恪,昆明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工詩文,著作編為《趙文恪公遺集》。其《菊月廿四日初返滇境用宋芷灣先生壁間韻》(云南叢書本《趙文恪公遺集》卷一):
踏破千山與萬山,歸來身在碧云邊。
壯游已返猶看劍,塵劫難銷擬問禪。
控鶴人誰飛月宇?捫天手欲觸星躔。
石虬會作龍飛去,跋浪滄溟起暮煙。
這是一首次韻詩,次韻對象是宋湘之作。宋湘(1757―1826),廣東嘉應人,清代中葉著名詩人、書法家和教育家。曾任曲靖知府,頗著政聲。經過千山萬水的辛苦跋涉,趙光終于到達勝境關,踏上故土,看到宋湘的題壁詩,用其韻作了這首七律。寫了勝境關高大雄偉,表達了回到故鄉(xiāng)的喜悅,同時表示他不是歸老田園,只是暫時省親,假期滿后還要繼續(xù)為國家效力。“壯游已返猶看劍”“石虬會作龍飛去”都透露出他的志向。“塵劫難銷擬問禪”則有近代歷史的投影。
值得注意的是,張漢《滇南勝境關王疇五先輩“行人到此休回首,酒舍西邊是故鄉(xiāng)”之句》、李因培《石虬亭見士寅孫公“半榻云山金馬近,一亭風雨玉龍歸”之句,為續(xù)其始末》、趙光《菊月廿四日初返滇境用宋芷灣先生壁間韻》都是受前人作品觸發(fā)而寫的。他們的作品與前人作品構成互文關系,前人詩句或詩意在他們的文本中或嵌入、或強化,形成共振,表明勝境關極易觸動滇人心弦。詩人之間的互相激發(fā),也是勝境關詩歌書寫較為活躍的原因之一。
寫滇南勝境關的詩,有一個鮮明的情感傾向:對云南都是贊美之詞,而對貴州隱然流露出負面評價。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
對滇籍詩人而言,自然容易解釋?!懊啦幻?,家鄉(xiāng)水?!钡峒娙藢傻氐母惺?,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云南是父母之邦,滇人生于斯、長于斯,受人所共有的自我中心主義影響,天然有親近成分,表現(xiàn)于詩中,云南的一切就顯得美好動人。許賀來在與《滇南勝境》同時寫的《交水》中說“畢竟風光鄉(xiāng)國好”,就說明對“鄉(xiāng)國風光”帶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對回鄉(xiāng)的人而言,更是懷抱美好期望,所以把家鄉(xiāng)想象得十分美好。
以段昕《喜入滇境》為例。段昕字浴川,號皆山,安寧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官福建連城縣令。段昕是清代云南杰出的詩詞家,著有《皆山堂詩集》二十卷、《皆山堂詩余》四卷。他的詩受到極高評價。揚州蕭霖說:“皆山詩俊逸清新,各體備臻。公當并驅中原,豈止為滇南詩人之冠?”(《滇南詩略》卷二四)其《喜入滇境》(《滇南詩略》卷二四)云:
半窗燈火促雞鳴,檢點輕裝逐伴行。
殘月光中游子夢,亂云堆里馬蹄聲。
天離黔路堂堂大,山近家園漸漸平。
萬里歸鞭堪小住,回頭直北是神京。
這是段昕從北京返鄉(xiāng)省親,從貴州進入云南時寫的,表現(xiàn)回鄉(xiāng)的喜悅,進而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思念之情和對國家的忠誠。游子夢就是還鄉(xiāng)之夢。他們半夜就收拾行裝,結伴上路。殘月還掛在空中,騎馬在云霧中穿行。離開貴州,進入云南,路越來越寬闊,地勢越來越平坦。“天離黔路堂堂大,山近家園漸漸平”既是寫實,貴州“地無三里平”,而云南相對平坦;更是抒情,寫出踏入鄉(xiāng)土的極度欣喜。兩句情景渾然一體,情調高亢,有盛唐意味。尾聯(lián)說他回家只是小住,假期滿還要回北京。最后一句可以理解為現(xiàn)在回頭北望是北京,也可理解為事情了結要直接回北京,均蘊含對國家的耿耿忠心。全詩通體透亮,是絕妙好詩。
另外還有客觀原因,就是云南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確實比貴州好,在滇黔不同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的比較中,外省人多流露對云南的好感。貴州山多雨多,道路難行,行走其間心情不免郁悶。而滇南勝境關一帶的云南一邊,較為平坦,天高氣爽,花木扶疏。所以,從勝境關出滇,進入亂山叢中,難免壓抑;而從勝境關進入云南,豁然開朗,煩悶為之一掃。清初徐炯《使滇日記》:“(康熙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行滇黔分界處,有坊題曰‘滇南勝境’。忽覺山平天闊,大道坦夷,山川明媚,樹林青蔥,心目廓然。從者皆有喜色。”[15](P196)這是外省人的感受。山東吳自肅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云南督學僉事入滇,作《滇境》:“才入滇南境,雙眸分外明。諸巒環(huán)秀色,芳樹帶文情。”可見這是外省人到滇的普遍感受,是客觀的。
明“后七子”之一徐中行隆慶四年(1570)任云南布政司左參議到滇。過勝境關,作《初入滇關二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天目先生集》卷五):
蒼然平楚望,云是古滇疆。
白日開南徼,青天豁大荒。
河山猶內地,花木自殊方。
吹盡浮云色,雄風萬里長。
一出夜郎道,才看曉日生。
風聲連海壯,地勢入滇平。
氣色開金馬,煙花滿石城。
寄言張博望,此去可橫行。
走過千山萬水,尤其是剛經過“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的“夜郎”,進入滇境,豁然開朗,看到的是闊大的原野,晴朗的天空,奇異的花木,景色壯麗的山峰,寬廣碧藍的湖泊,還有舒爽的清風吹拂,自然十分喜悅,便生出在云南可以縱橫馳騁的豪情。作者的歡欣,云南的美好,洋溢于字里行間。風格峻爽,氣勢遒上,讀來齒頰生香。貴州人陳田《明詩紀事》說:“非至滇境者不知其妙”。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滇黔交通改道,滇南勝境關實用功能喪失,逐漸邊緣化,其地位不再像過去那么顯赫。但曾有的歷史地位和文化積淀,依然讓它保有魅力。吟詠勝境關的詩既多且好,是勝境關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詩也為理解地理分界點詩歌書寫的特點和意義提供了樣本。
[1]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明)楊慎.滇程記[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3](清)包家吉.滇游日記[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4](清)黃向堅.滇還日記[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5](明)顧養(yǎng)謙.滇云紀勝書[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6]朱惠榮.徐霞客游記校注:下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7](清)林則徐.滇軺紀程[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8](清)包家吉.滇游日記[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9](清)楊懌曾.使滇記程[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10](清)李浩.先大父鶴峰公小傳[M](收入方樹梅纂輯,李春龍等點校《滇南碑傳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11](清)張英.讀書堂全集序[A].(清)趙士麟.讀書堂全集(云南叢書)[C].北京:中華書局,2011.
[12](清)陳元龍.許秀山先生家傳[M](收入云南省文史研究館整理.《云南叢書》(第23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
[13](清)孫灝.石屏張月槎公墓志銘[M](收入方樹梅纂輯,李春龍等點?!兜崮媳畟骷?.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
[14]李春龍主編.正續(xù)云南備征志精選點校[Z].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15](清)徐炯.使滇日記[M](收入于希賢等選注《云南古代游記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 王碧瑤)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Poems about Geographical Points- A Case Study of the Shengjing Pass in South Yunnan
CHEN Youkang
(YunnanChinaCultureCollege,Kunming, 650031,YunnanProvince)
Geographical points refer to those demarcating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the crossing of which may be sentimentally subtle. When this happens in poems, great emotions stir up.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Shengjing Pass, located in south Yunnan and dividing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and poems about it are numerous that can be characteriz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geographical functions of “dividing Yunnan from Guizhou”; 2) nostalgia of Yunnan people; and 3) description of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of the two provinces and related comments. Poems about this topic are still increasing, showing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is pass, and their existence is a good sample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alike, poems about geographical points.
geographical point; the Shengjing Pass; poetic narrative; nostalgia; sentiment tendency
2017 - 05 - 07
陳友康(1963―),男,云南中華文化學院(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云南民族大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現(xiàn)代詩詞。
I207.25
A
1671 - 7406(2017)04 - 0043 -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