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剪子布”是一種猜拳游戲,因其規(guī)則簡單明了,在近代風靡世界。關(guān)于它的確切誕生時間目前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石頭剪子布”成型于日本,并由日本傳播到其他國家。然而,日本的“石頭剪子布”也并非純粹地起源于本土,而是由中國的猜拳游戲改良而來。
猜拳在中國古代又有“招手令”“手勢令”“豁指頭”等名稱。中國史籍中關(guān)于猜拳最早的記載出自《五代史·史宏肇傳》:“會飲三司使王章第,酒酣,為手勢令,宏肇不能為,客省使閻晉卿,坐次宏肇,屢教之?!泵鞔酥x肇淛認為猜拳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后漢諸將相宴集,為手勢令,其法以手掌為虎膺,指節(jié)為松根,大指為蹲鴟,食指為鉤戟,中指為玉柱,無名指為潛虬,小指為奇兵,腕為三洛,五指為奇峰。但不知其用法云何。(《五雜俎·人部二》)”
不過,由于中國猜拳幾乎都是為了在比拼酒量時驗明對手的清醒程度,所以往往包含十幾種手勢,涉及反應(yīng)速度、心算能力和手指靈活性等多個方面,規(guī)則復(fù)雜,與“石頭剪子布”相比尚有很大差異。從目前發(fā)現(xiàn)的文字證據(jù)分析,起碼要到中國式猜拳傳入日本后,才逐漸發(fā)展出現(xiàn)代的“石頭剪子布”。
據(jù)日本 1809 年出版的《拳會角力圖會》一書稱,17世紀中葉,一群中國人在長崎的丸山聚會宴飲,席間舉辦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猜拳比賽??腿藗兓ハ喔偁?,賽后還為五名成績最好的玩家授予獎品。猜拳游戲從此傳入日本(日本人最初稱猜拳為“長崎拳”,也與此傳說有關(guān))。但書中并未敘述中國式猜拳的具體玩法,故不足以作為“石頭剪子布”原產(chǎn)于中國的證據(jù)。
事實上,直到18世紀,日本才出現(xiàn)類似“石頭剪子布”規(guī)則的猜拳游戲。該游戲被命名為“蟲拳”,只有三種手勢。拇指代表青蛙,食指代表蛇,小指代表蚰蜒(一種類似蜈蚣的節(jié)肢動物)??酥祈樞驗榍嗤艹则难眩难殉陨?,蛇吃青蛙。游戲中三方互相克制的關(guān)系與“石頭剪子布”幾無二致。日本江戶時代與明治時代之交,現(xiàn)代“石頭剪子布”的手勢和規(guī)則才被確立下來。
19世紀,隨著日本與其他國家的交流愈加頻繁,“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也漂洋過海傳到了西方。1842 年,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第一家“石頭剪子布”俱樂部。俱樂部在章程中表示:“本俱樂部致力于探索和傳播關(guān)于‘石頭剪子布的游戲知識,并為玩這個游戲提供安全的法律環(huán)境。”1918 年,俱樂部更名為“世界 RPS 俱樂部”,不久后主辦方又將總部遷至加拿大多倫多。到 1925 年,該組織的活躍成員達到一萬名,還主辦了第一屆“石頭剪子布”年度錦標賽。
在歐美人眼中,“石頭剪子布”的原產(chǎn)國也被認為是日本。例如1927 年,法國的一本兒童雜志在介紹“石頭剪子布”時就把它稱為“日本游戲”。“石頭剪子布”的法語名“Chi-fou-mi”正是基于舊日語單詞“一、二、三(hi,fu,mi)”的發(fā)音。
1932 年,美國《紐約時報》在向公眾介紹“石頭剪子布”時也稱其為“日本游戲”。日本文化研究者林哈特認為,“石頭剪子布”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成功歸功于日本人對舊式猜拳游戲的簡化。相比東亞地區(qū)其他復(fù)雜的猜拳游戲,“石頭剪子布”更易被外國人學習傳播。(據(jù)大象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