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
晨曦未及刺破黑夜,大地染著灰蒙蒙的迷霧。在浙東三門灣畔,一群群“討小?!钡娜嗽缫言跒┩窟呁凇㈢P、摳、撈、撿。
討小海
三門人說“討小海”而不是“趕小?!?,所謂“討小海”,遠比你想的要博大,它不是某個特定的技藝,也不是簡單的摸蝦抓蟹,它是對海邊人家最原始古老的漁業(yè)生產的統(tǒng)稱,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人“討小?!钡牧曀浊ё税賾B(tài),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就有46種。
在三門,有一首特產謠,概括“討小?!钡暮萌ヌ帲?/p>
旗門青蟹健跳魚,平巖泥螺蛇蟠蟶。
東郭青苔鐵場蠣,亭旁豆面橫渡芋。
晏站蝦蟣鮮又細,貓頭黃魚黃又肥。
浬浦望潮笑瞇瞇,洞港海鮮好風味。
蛇蟠,雖然是海島,但是島上并沒有沙灘,這里的海邊盡是灘涂地,大人小孩都可以在這玩滑泥?;嘧匀灰庠谧分稹耙叭ぁ?,就是可以直接在灘涂地里抓海鮮。
不要嫌臟、不要嫌累,找個“泥馬”一腿跪在木馬上,一腿撐在泥巴里,一腳深一腳淺地往前移動“泥馬”?!澳囫R”是迷你版的小船,灘涂淤泥深不可測,一腳跪在“泥馬”上,可以防止“討海人”陷入灘涂泥里無法自拔。駕著它,用手往泥里一摸,藏在泥地里的蟶子、角螺盡入囊中,這種樂趣在其他地方可體驗不到。海邊人誰的家里來了客人,隨便到灘涂里忙上一陣子,小鮮小貝就能摸幾把回去。
這里也是挖蟶人的勝地,他們套筒褲加斗笠,一手挽著籃子,一手握著鐵鍬,踩著海泥行走在泥灘上,一鐵鍬下去,挖開一二尺深的淤泥,一個個裹著泥巴的肥蟶子就露出來了,彎腰、拾蟶,挖蟶人這一系列動作連貫、熟練。最冷最熱季節(jié),縊蟶最肥美,熟練的挖蟶人,一天可以挖幾十斤。
到三門,一定要體驗一下“小網撈魚”。
這是近年來,海邊人家在漁閑時期的一種新的收入方式。船老大開著自家的船,駛離健跳港,開向大海深處。帶著游客在三門灣里暢游一天,開船撒網,停船收網。這種半機械半人力的作業(yè)方式,對于長期居住在城市的人們特別有吸引力。而一天的伙食也就在這網兜里兜著,撈啥吃啥。現撈上來的海鮮在漁船上用水沖一沖,去了內臟,馬上就被丟進鍋中,一會兒工夫就香噴噴出爐,這份新鮮可是任何一家餐廳都比不了的。
烹小鮮
海上的人討生活總是比陸地上的人更辛苦,更需要勇敢,然而回報也更為豐厚。面對滿筐的各色海鮮,怎么把它們做成一道道可以招待遠方賓客的美味佳肴?三門人自然也是花費了一番心思。各種海鮮沒有大烹大炒,全部還原最新鮮的原味,當地人管這樣的烹飪方法叫做“烹小鮮”。
請看當地最大的農家樂餐館三特漁村制作的特色系列菜肴——“海八鮮”:由原味望潮、御廚牡蠣、茄汁縊蟶、荷花顯貞、跳魚咸菜、家常鯔魚、青蟹豆面、玲瓏白蝦八道菜組成。
故事就從八仙云游天臺廟觀說起:一日無事,八仙來到三門沙柳旗門港,潮落水退,三門灣一望無際的金銀灘上,各種雜魚、貝類在海水中海涂上嬉鬧,激起了八仙的雅趣,“八仙之尊”鐵拐李信口說道:“每仙一菜,自找海鮮,各顯神通,不得相同。”
話音未落,只見張果老隨手一拋,道筒化作無數竹棍,撒向海涂,跳跳魚(也叫彈涂魚)不知何物從天而降,忙亂中,紛紛擇洞而鉆,想不到全鉆入了張果老的竹筒陣,這也是漁民捉跳魚,除了直接甩勾釣之外最普遍的捉法。竹筒捉彈涂,跳魚咸菜煮,口感鮮美,實為最佳搭配。
漢鐘離不甘落后,早已將蒲扇往海中一撈,八腳光頭的望潮已滿滿一扇子,扔入沸水,原汁原味,脆脆嫩嫩的清水望潮已擺上桌。望潮清水煮,原味脆又香。
鐵拐李不露聲色,鐵拐隨風而去,攔住了橫行霸道的青蟹王,架鍋烹煮,捆綁青蟹的繩索已化成蕃薯豆面,一鮮一土,二者合煮,青蟹燒豆面,土鮮兩相依,味之最也。
這邊,呂洞賓橫眉劍出鞘,嚇得鯔魚魂出竅,海中不敢去,江中不敢游,游弋在咸淡交匯的水中,故而鯔魚肉質鮮,腦殼空。神話傳說至今在三門靠海地區(qū)流傳。因此,鯔魚家常燒,莫吃鯔魚頭。
藍采和手持花藍,變化莫測,喜得小白蝦手舞足蹈,活蹦亂跳跌入鍋中,片刻一盤色如琥珀、玲瓏剔透的海鮮珍品小白蝦展現在眼前,已成下酒肴。
韓湘子不等閑,神笛一吹紅滿江,醉倒縊蟶殼自脫。清水煮縊蟶,引得眾仙食欲大開。
曹國舅,朝板化作牡蠣鏟,海礁上的牡蠣哪經得起這一神鏟,大片脫落,現在的蠣鏟就像朝板上加個柄。蠣旺價更高,味鮮汁如乳。
何仙姑一枝荷花變化大,化作魚皮套魚身,從此,馬面魚皮顏色灰中帶黑,故而吃馬面魚都要剝皮而食之。
“海八鮮”正是古老的神話傳說和今人美食的完美演繹。
話美食
三門的“小海鮮”大多產自淺海灘涂,青蟹、魚蝦、螺類、縊蟶、海瓜子、血蚶、牡蠣、佛手等,如果把廣東的生猛海鮮比作大家閨秀,那么三門的小海鮮就擁有小家碧玉的鮮、嫩,這份別致,正是地方獨特韻味的寫照。
有人說,北方人的味蕾如同大鼓,要厚厚實實敲擊才能發(fā)出聲音,南方人的味蕾則是輕巧的小戲,撩撥之間,都是風韻。因此,吃慣了“小海鮮”的三門人,“無鮮不落飯”,養(yǎng)刁了味蕾和腸胃,容不下一丁點的不新鮮。
浙東海鮮,三門最鮮?答案是肯定的。這里的四季溫差,潮漲潮落,使“小海鮮”有最適宜的生長空間,給以充分的滋養(yǎng)。其次,三門的海鮮大部分產自灘涂。灘涂正是海洋與陸地的交匯處,這里也是咸淡水交匯的地方。這里的“小海鮮”,有深海產品的鮮美,但又沒有深海產品的粗糲;有淡水產品的細膩,但又沒有淡水產品的泥腥味。再則,三門是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縣,目前300多公里的海岸線,絕大部分保持著原生態(tài),小海鮮的口感自然純正鮮美。
只要肯下力氣自己去捕撈,自然也就可以安然享受來自風口浪尖的最美味的佳肴。因此,“小海鮮”之味其實是勤勞之味,“小海鮮”之鮮就在于近在咫尺的滋味,海鮮保鮮做得再好,一旦離開當地,吃到的就不是同一種滋味了。
走吧,吃“小海鮮”,最好自己到三門“討小?!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