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5 860例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及影響因素分析

2017-03-31 17:12:14宋琦王曉莉熊萬春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7年8期

宋琦 王曉莉 熊萬春

【摘要】 目的:了解婦產(chǎn)科門診就診者陰道炎發(fā)病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12月15 860例婦科門診就診者的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對相關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在15 860例就診者中,檢出陰道感染5103例(32.2%),平均年齡(35.16±8.95)歲。其中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VC)2793例(17.6%),細菌性陰道?。˙V)2018例(12.7%),滴蟲性陰道炎(TV)292例(1.8%)?;旌细腥?62例,VVC合并BV感染346例(7.1%);BV合并TV感染102例(4.4%),VVC合并TV感染10例(0.3%),VVC合并BV及TV感染4例(0.1%)。VVC好發(fā)于秋季,患者陰道pH值3.8~4.5為主;BV好發(fā)于夏季,患者陰道pH值4.5~5.5為主;TV好發(fā)于春季,患者pH值4.5~5.5為主;三種陰道炎清潔度均以Ⅲ度為主。無感染就診者的陰道pH值3.8~5.5,75.4%的無感染就診者清潔度為Ⅱ~Ⅲ度。

結論:VVC是婦科門診最常見的陰道炎,混合感染以VVC合并BV最多見,陰道炎發(fā)病與季節(jié)有關,VVC患者陰道pH環(huán)境偏酸性,BV及TV患者陰道pH環(huán)境偏堿性。

【關鍵詞】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 細菌性陰道??; 滴蟲性陰道炎

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炎癥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又稱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包括外陰、陰道、宮頸的炎癥,其中以陰道炎最為常見[1]。近年來,陰道炎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細菌性陰道?。╞acterial vaginosis,BV)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最為多見[2]。本文分析了2014年15 860例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門診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以期對該地區(qū)女性陰道炎的發(fā)病情況有進一步了解,同時對其治療及預防有一定的指導意義?,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就診于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門診的15 860例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17~65歲;(2)患者均訴有陰道分泌物異?;蛴叙W癥狀;(3)所有患者取標本前1周內(nèi)無全身及陰道用藥史。排除標準:(1)年齡小于17歲或大于65歲的患者;(2)曾于1周內(nèi)陰道用藥者。該研究已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主要儀器與試劑 細菌性陰道病聯(lián)合測定試劑盒(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奧林巴斯生物顯微鏡(CX21FSIC),革蘭染色試劑,10%KOH。

1.3 方法

1.3.1 陰道分泌物采集 由婦產(chǎn)科醫(yī)師用2支無菌棉簽取陰道側壁上1/3分泌物后立即送檢。

1.3.2 檢測方法

1.3.2.1 白帶常規(guī)檢查 (1)清潔度:陰道分泌物濕片于顯微鏡下直接觀察。(2)分泌物涂片、革蘭染色后,在顯微鏡下直接尋找假絲酵母菌孢子及菌絲、陰道毛滴蟲、線索細胞。(3)胺臭味試驗:將1~2滴10%KOH滴于玻片上的分泌物中,有刺鼻的腥臭味,為試驗陽性,否則為陰性。

1.3.2.2 試劑盒檢測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上詳細的操作流程對樣品進行檢測,將陰道分泌物稀釋,在反應裝置的四個孔中分別滴加一滴稀釋液,再分別滴加試劑,分別檢測pH值、過氧化氫、唾液酸苷酶和白細胞脂酶。

1.3.3 結果判斷 (1)VVC:在分泌物中發(fā)現(xiàn)較多假菌絲及芽孢。(2)BV:陰道分泌物pH>4.5,胺臭味試驗陽性,線索細胞陽性,三個條件同時滿足。(3)滴蟲陰道炎(TV):陰道分泌物中發(fā)現(xiàn)滴蟲。(4)試劑盒檢測結果:pH試紙變色后,對比色卡,讀取結果。過氧化氫淡紫色陽性,藍色陰性。白細胞酯酶藍色陽性,無色陰性。唾液酸苷酶紫色陽性,無色陰性。

2 結果

2.1 陰道炎分布情況 在15 860例患者中,5103例患者有陰道感染,感染率32.1%,平均年齡(35.16±8.95)歲。其中VVC 2793例(17.6%),BV 2018例(12.7%),滴蟲性陰道炎292例(1.8%)。VVC患病率高于BV及TV?;旌细腥?62例,其中VVC合并BV感染346例,占此兩種陰道炎的7.1%;BV合并TV感染102例,占兩種陰道炎的4.4%,VVC合并TV感染10例,占此兩種陰道炎的0.3%,VVC合并BV及TV感染4例,占此三種陰道炎的0.1%。見表1。

2.2 不同季節(jié)各陰道炎檢測情況 VVC全年檢出率最高,而TV檢出率最低。BV夏季檢出率最高(14.8%),VVC秋季檢出率最高(19.8%),TV春季檢出率最高(2.1%),見表2。

2.3 不同陰道炎實驗室檢查結果分析 在2018例BV患者中,白細胞酯酶檢出1989例(98.6%),過氧化氫檢出1975例(97.9%),唾液酸苷酶檢出2004例(99.3%),61.2%的BV患者陰道pH值4.5~5.5。2793例VVC患者中,白細胞酯酶檢出2497例(89.4%),過氧化氫檢出2383例(85.3%),唾液酸苷酶檢出20例(0.7%),55.3%的VVC患者陰道pH值3.8~4.5。292例TV患者中,白細胞酯酶檢出238例(81.5%),過氧化氫檢出229例(78.4%),唾液酸苷酶檢出3例(1.0%),48.3%的TV患者陰道pH值4.5~5.5。在未檢測出陰道炎的就診者中,白細胞酯酶檢出例5957(56.3%),過氧化氫檢出4391例(41.5%),唾液酸苷酶檢出28例(0.2%),75.4%的無感染就診者的陰道pH值3.8~5.5。見表3。

3 討論

健康女性陰道內(nèi)寄生有大量的微生物,以乳桿菌為主,還包括加德納菌屬、消化鏈球菌屬、真菌、支原體等[3]。陰道內(nèi)的各種微生物群落間相互制約及依賴、共同保持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處于平衡和協(xié)調中[4]。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即可導致生殖道感染發(fā)生發(fā)展。生殖道感染增加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異位妊娠等疾病的發(fā)生率,還可通過性行為傳播,甚至增加宮頸癌及艾滋病感染的風險[5-6]。2004年,全國3590例婦科及計劃生育門診就診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就診者以炎癥性疾病最多,占55.6%。其中,陰道炎占31.3%,以細菌性陰道病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為主[7]。而Sameer等[8]在2014年對印度女性的調查發(fā)現(xiàn)13%的女性存在生殖道感染情況,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未使用避孕工具、既往感染史、經(jīng)期護理不當?shù)?。本研究對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4年婦產(chǎn)科門診15 860就診者的白帶常規(guī)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32.1%的就診者存在陰道感染的情況,陰道炎好發(fā)年齡在25~40歲,這可能與此年齡段女性性活動頻繁、激素分泌旺盛及生育因素等多因素相關。本研究結果較接近于2004年全國流調結果,而高于Sameer等[8]研究結果,可能與地域、種族生活習慣及判別標準具有一定差異有關。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VC)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全球約75%的女性一生中曾患過至少一次VVC,40%~50%的女性經(jīng)治愈后會再次復發(fā),而其中5%~8%的患者可發(fā)展為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9]。此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本院就診者中發(fā)病率最高的陰道感染即為VVC(2793/15 860,17.6%),感染平均年齡為(33.53±9.32)歲,發(fā)病率最高的季節(jié)為夏季(19.1%)和秋季(19.8%)。VVC患者陰道pH值偏酸性,提示假絲酵母菌更易在偏酸性環(huán)境中生存[10]。而對VVC患者的分泌物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清潔度較差,白細胞酯酶和過氧化氫酶的檢測率高,唾液酸苷酶檢出率低。VVC的誘發(fā)因素比較多,如妊娠、口服避孕藥、使用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糖尿病等[11],假絲酵母菌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易生長繁殖,成都平原夏秋季氣候悶熱潮濕,成為VVC發(fā)病高峰期的原因之一[12]。

細菌性陰道?。˙V)是陰道加德納桿菌和多種厭氧菌為主的過度繁殖取代乳酸桿菌而引起的一種感染性疾病[13]。它也是女性最常見的陰道炎之一,國內(nèi)外的報道發(fā)病率多在5%~20%。此次研究發(fā)現(xiàn)本院BV發(fā)病率為12.7%(2018/15 860),平均年齡為(35.32±8.56)歲,發(fā)生率最高的季節(jié)為夏季(14.8%),但全年發(fā)病率無明顯差異。BV患者陰道pH值升高,pH值4.5以上占85.6%,白細胞酯酶和過氧化氫酶及唾液酸苷酶檢出率為三種陰道炎中最高。有研究認為BV患者陰道pH值升高,可能與乳桿菌的缺失相關,而這可能又與陰道沖洗、性生活過早過頻、不使用避孕套等生活習慣息息相關[14]。所以對于BV的治療,除了使用抗感染治療外,更重要是調節(jié)陰道菌群,恢復陰道正常微生態(tài)為主[15]。

陰道毛滴蟲?。═V)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引起,據(jù)估計全世界每年婦女感染陰道毛滴蟲的人數(shù)為1.8億,表現(xiàn)為外陰瘙癢、灼熱感等外陰刺激癥狀以及泡沫狀白帶特征表現(xiàn)[16]。本研究TV檢出例數(shù)292例,發(fā)病率1.8%,遠低于VVC及BV的發(fā)病率。好發(fā)年齡(38.67±10.25)歲,春季高發(fā),但全年檢出率無明顯差異。TV患者陰道pH環(huán)境以3.8~5.5最多,提示陰道毛滴蟲可能在過酸或過堿環(huán)境中都不易生存。TV患者白細胞酯酶和過氧化氫酶及唾液酸苷酶檢出率為三種陰道炎中最低。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女性存在陰道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的情況,在所有就診者中,混合感染462例,其中以VVC合并BV感染最為常見,共346例,占此兩種陰道炎的7.1%;BV合并TV感染102例,占兩種陰道炎總和的4.4%,VVC合并TV感染10例,占此兩種陰道炎的0.3%,三種合并感染4例,占此三種陰道炎的0.1%。國內(nèi)曾有報道認為40%~50%以上的陰道炎為混合型感染,國外報告為30%,其中最常見的為需氧菌陰道炎與VVC的混合感染[17]。混合感染提示陰道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危險因素。雖然混合感染相對單一感染比例較低,但對其治療相對困難[18-19]。這需要引起更多重視,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另外在研究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有很大部分有陰道瘙癢、分泌物增多等不適癥狀,但實驗室檢查未見感染的就診者,其白細胞酯酶和過氧化氫酶的檢出率均較高,分別占56.6%和41.5%,且有33.3%的就診者白帶清潔度為Ⅲ~Ⅳ度,這也提示可能存在部分就診者陰道炎的漏診與誤診,這就需要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對各種陰道炎進行充分的認知和診斷。

女性陰道感染不僅是一類疾病,更是全球性的重大社會及公共衛(wèi)生問題,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如今已有女性HPV疫苗上市,對宮頸癌的預防有了巨大的進步,未來的研究期待有針對生殖道感染的疫苗問世,減少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幾率[20]。但本研究僅對小范圍的女性陰道感染進行分析,希望通過調查以此了解成都地區(qū)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情況,以期為陰道感染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級預防提供幫助。但由于樣本量較小以及地區(qū)局限等多方面原因,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未來更多樣本量去完善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 Ram R,Bhattacharya S.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among female adolescents[J].In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2006,31(1):32-33.

[2] Mashburn J.Etiology,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vaginitis[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06,51(6):423-430.

[3]余竑敏,蘇婷婷,隋龍.加德納菌生物膜在復發(fā)性細菌性陰道病中的作用研究[J].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14,41(3):267-271.

[4]廖秦平.女性陰道微生態(tài)及陰道微生態(tài)評價[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0,26(2):81-83.

[5] Quinn T C,Overbaugh J.HIV/AIDS in women:an expanding epidemic[J].Science,2005,308(5728):1582-1583.

[6]米蘭,劉朝暉.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3,29(10):731-733.

[7]劉朝暉,廖秦平.婦科及計劃生育門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流行病學調研[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5,21(4):223-224.

[8] Sameer V,Dhamodharan S.Impair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Symptomatic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J].Reprod Infertil,2014,15(2):87-93.

[9]宋琦,熊正愛.陰道白假絲酵母菌水解酶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1,10(23):953-955.

[10]夏艷,金志軍.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治療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11,38(2):101-104.

[11]Jack D S.Vulvovaginal candidiosis[J].Lancet,2007,369(9577):1961-1971.

[12]楊云山,徐錦濱.6755例女性陰道分泌物常規(guī)結果的分析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1):57-58.

[13] Hickey R J,F(xiàn)orney L J.Role of Gardnerella vaginali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acterial vaginosis:a conceptual model[J].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4,210(3):338-343.

[14] Parma M,Stella Vanni V,Bertini M.Pro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s of bacterial vaginosis[J].Altern Ther Health Med,2014,20(Suppl 1):52-57.

[15] Srinivasan S,Liu C,Mitchell C M.Temporal Variability of Human Vaginal Bacteria and Relationship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J].PLoS One,2010,5(4):e10 197.

[16] Mcclelland R S.Trichomonas vaginalis Infection:Can We Afford to DoNothing[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1,197(4):487-489.

[17]林懷憲,薛辰,劉朝暉.女性陰道混合感染246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10,11(3):173-175.

[18]岳瑩利,范愛萍,張慧英.陰道混合感染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2,28(4):312-314.

[19] Bortz J,Levinson R S.Composition for topical treatment of mixed vaginal inf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ertility,2010,37(6):330-334.

[20] Huston W N,Harvie M,Mittal A.Vaccination to protect against infection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J].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2014,8(8):81-94.

(收稿日期:2016-12-22) (本文編輯:程旭然)

吴桥县| 嵊泗县| 宁津县| 治县。| 黑山县| 漠河县| 图片| 琼结县| 闽侯县| 城市| 绿春县| 兴城市| 博罗县| 军事| 横峰县| 瑞安市| 佛冈县| 康马县| 临泽县| 石家庄市| 茌平县| 顺昌县| 林州市| 上杭县| 镇赉县| 安溪县| 庆安县| 贵溪市| 巴楚县| 南部县| 南平市| 玉门市| 浏阳市| 东丽区| 宜州市| 保山市| 金乡县| 伊通| 安庆市| 察雅县|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