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愛老敬老,孝順老人自然應(yīng)當(dāng)提倡,但孝順過了頭就成了愚孝。2014年,六安街頭那則“埋兒奉母”的公益廣告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輿論風(fēng)波,就是因為愚孝的思想不能為社會所接受。而時至今日,仍有相親時男方提出房本得寫自己父母名字,為滿足父母想要孫子的愿望而搞胎兒性別鑒定等荒唐事件發(fā)生。有些孝子常常把“以順為孝”掛在嘴邊,為了孝敬父母而無條件地服從父母的意志或安排,甚至犧牲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而遷就老人的不良習(xí)慣等。這就是混淆了孝與愚孝,與我們提倡的傳統(tǒng)孝道的本質(zhì)相去甚遠(yuǎn)。
順從父母
結(jié)婚日子“大仙”定
盧迪的丈夫小張就是對父母言聽計從,從不敢有半分違逆。可是盧迪漸漸地發(fā)現(xiàn),這份孝心好像變了味,小張對于父母的順從已經(jīng)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
小張的父母特別迷信,結(jié)婚、蓋房、搬家之類的事情都要找 “大仙”問卜。當(dāng)初小兩口結(jié)婚的時候,盧迪想把婚禮定在五一或十一的假期,不光氣候適宜,親朋好友也有假期,方便出席。可公公婆婆卻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結(jié)婚的日子要問“大仙”!結(jié)果“大仙”給算的日子是個寒冬臘月,馬上就過年了,一向順從父母的小張當(dāng)然雙手贊成??墒潜R迪卻很不喜歡這個算出來的“好日子”,農(nóng)歷、公歷都是單數(shù)不說,還是個工作日!“誰家結(jié)婚不找個放假的日子?。抗ぷ魅辙k婚禮,親朋好友都要上班,為了來參加婚禮還要請假,這不是為難人家嗎?”盧迪跟小張講了半天道理,小張根本不為所動,無論盧迪怎么說,小張就是一句話——“我爸媽養(yǎng)我這么大不容易,結(jié)婚當(dāng)然要聽父母的!”拗不過小張,婚禮還是定在了那個所謂的“好日子”。
丈夫丟下產(chǎn)后妻子
回家給父母做飯
生孩子的時候,他們還因為是否要按“大仙”算的日子懷孕發(fā)生了一場爭吵,最終,孝順的小張還是順從了父母的要求。
孩子出生后,盧迪這才知道,真正讓她崩潰的事情還在后頭。分娩的時候,盧迪身邊只有小張一個人陪著。生完回到病房,盧迪筋疲力盡,這時候,小張居然提出:“我要回趟家,給我爸媽做飯,你自己待一會兒,我做完飯再回來。”盧迪孤零零地躺在床上,縫合的傷口還隱隱作痛,幾乎不能起身,孩子在一邊的小床上,她也根本沒法照顧,護(hù)士隨時可能進(jìn)來要求家屬去辦理什么手續(xù),這時候小張竟然說要回家給父母做飯!
“我爸媽還在家里沒吃飯呢,怎么能不給他們做飯呢?”小張這種孝順的做法放在別的時候,盧迪都能理解,但這次她無論如何也不肯同意了?!肮牌哦际?0歲出頭,身體很好,家里有肉有菜,自己做一頓飯又能怎么樣呢?為什么一定要把我和孩子扔在醫(yī)院里,專門跑回去做這一頓飯呢?”盧迪回憶說,當(dāng)時自己心里很難受,但剛生產(chǎn)完,她根本沒有力氣跟小張爭吵,而且她也知道產(chǎn)后動怒會造成產(chǎn)后抑郁,影響奶水,所以強忍著自己的眼淚,看著小張走出了產(chǎn)房。
老人愛買保健品
危害健康也支持
秦麗的公公特別熱衷于購買保健品。秦麗說,公公常常買一種蛋白粉吃,吃的量還很大,過去他們也沒太在意,但在一次采訪活動中,醫(yī)院的專家談起一些保健品食用不當(dāng)會危害健康,就特意舉出了蛋白粉的例子,秦麗這才知道,原來蛋白粉吃多了會危害腎臟,回來以后她趕緊勸公公以后不要再買蛋白粉了。公公還沒說話,丈夫小孫倒立即火了,責(zé)怪秦麗是因為舍不得給父親花錢才找出這么多借口。面對這樣的孝子,秦麗真是無計可施了,“我真不是心疼那點錢,而是那東西吃多了真的危害健康啊,我們干嘛非要花錢買罪受???”
老人不吃辣
女婿吃鴨脖被指不孝
琪琪也是一個孝順的姑娘,別人對待她父母的一言一行她都格外警惕,丈夫小高甚至有一些草木皆兵的感覺。琪琪的媽媽口味清淡,一點辣椒都不能碰,而家里的其他人都是很能吃辣的“重口味”,可為了媽媽,她做飯時從來不敢放一丁點辣椒。時間長了,家里人都覺得這飯吃得很沒滋味。小高為了換換口味,有時會買點鴨脖子、雞翅膀之類的東西回來解解饞,這絲毫不會妨礙到岳母,但琪琪卻仍舊不依不饒。她的理由就是——“我媽看見會怎么想?她肯定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吃辣委屈了你,所以你才偷摸買鴨脖子回來吃,你讓我媽心里多難受?”小高的行為被上升到對老人不敬,沒有孝心的高度。這讓小高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
別讓愚孝束縛了手腳
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吳海榮表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宣揚的百善孝為先的觀念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當(dāng)今社會需要弘揚的美德,但凡事都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正所謂過猶不及,如果對孝義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頗,變成了言聽計從,無條件順從老人,甚至犧牲了自己乃至家庭其他人的利益去遷就老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那就成了愚孝。比如說,每到高考的時候,一些考生會聽從父母的安排,報考他們希望的學(xué)校或?qū)I(yè),而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和追求;找工作的時候,又有不少人為了父母高興、有面子,選擇一份自己并不感興趣的職業(yè);結(jié)婚的時候,又從了父母之命,放棄自己原本的心中所愛,去和所謂門當(dāng)戶對的人相親;就連生孩子的事情,都要按照父母的要求,生幾個、什么時候生、要男孩女孩……
吳海榮說,愚孝的本質(zhì),其實是一種沒有原則、不求合理的道德釋放。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每個兒女應(yīng)盡的義務(wù),但須知父母也會犯錯,比如說老人的封建迷信、重男輕女等老舊思想等等,年輕人就需要正確引導(dǎo),而不是無條件服從。如果被愚孝的觀念束縛了手腳而罔顧正確的處世原則,這就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也并不是我們應(yīng)該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