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肇航
(河南省安陽林州一中,河南 安陽 456500)
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這些個人智能電子產品正在作為必需品不斷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并改變著我們的行為方式。從產品性質分,手機是作為通訊工具進入市場的,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雖然都是計算機,但是因為操作系統(tǒng)和顯示的區(qū)別,在市場中各領風騷。這三種個人智能電子設備在人群中是如何被使用的,有哪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呢?我們抽樣調查了四個普通家庭,希望可以管中窺豹[1]。
四個家庭基本情況
以生活在中等城市的四個家庭為例。
本次調查活動采用問卷方式,基本采取封閉式問題,同時也對少數(shù)調查對象開展了開放式問題對話。本次調查共向樣本家庭人員發(fā)放13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3份。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3種智能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和功能使用來調查。
下面將四個家庭13個人的使用情況顯示如下:
*標注為女性個人智能電子產品的功能使用情況,本文中的調查人姓名為化名。
從上述表格中,可以分析出如下規(guī)律:
(1)手機使用時長超過其他兩種電子產品。在13個被調查對象總計448小時的智能電子設備使用時長中,手機為182小時,占總計時間的40%。其他兩種電子產品分別是25%和35%,因而手機使用時長、使用率最高。一是手機體積較小,攜帶方便。二是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發(fā)展和手機智能化越來越高,過去只能在電腦或其他智能設備上完成的事情現(xiàn)在基本上都能在手機上實現(xiàn)。因而在時長比較上,手機有明顯優(yōu)勢,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個優(yōu)勢會越來越大[2]。
(2)女性使用智能設備時長超過男性。顯示了不同性別使用電子設備情況,5名女性一周共使用電子設備210小時,人均使用時長42小時,而男性人均使用時長為32.3小時。更為突出的是,女性使用平板電腦的時間遠遠超過男性,一周中,女性使用平板電腦達77小時,占總量的69%,是男性的2.2倍。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使用智能設備多用于娛樂和購物,而這兩項使用平板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
(3)年齡與智能設備使用時間成反比。在參與調查13人中,使用時長前3名共計5人,平均年齡29.2歲,而且隨著年齡增加,使用時長逐步減少。同時對調查對象年齡進行劃分,40歲以上群體使用時長共154小時,18歲至40歲群體使用時長共266小時,而18歲以下調查對象僅為一名3歲幼童,比較意義不大,忽略不計。數(shù)據(jù)顯示,群體年齡越大,電子設備使用時間越短。
(4)職業(yè)是影響電子產品使用的突出因素。調查對象13人中,在職9人,電子產品使用時長406小時,非在職5人,電子產品使用時長42小時,在職人員使用總時長是非在職人員的9.7倍,人均使用時長是非在職人員的5倍,可見在職與否,對電子設備使用影響很大。同時職業(yè)類別也對使用情況產生較大影響,例如調查對象中一名淘寶店主,其職業(yè)特性決定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要遠遠超過其他一般人員[3]。
(1)人們對智能電子產品的使用依賴在逐步增強。當前,電子產品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除擔負移動通信功能外,還涉足到移動支付、辦公、游戲、音視頻娛樂和學習輔助等眾多領域。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下載各類應用軟件來滿足不同的需要,如在出行途中,可用手機聽音樂、看電影、打游戲,也可讀書、查閱資料等。還有一些工作軟件植入手機,更讓使用成為“剛需”。如公安系統(tǒng)配備的警務通,是將移動警務系統(tǒng)客戶端安裝在手機上,使手機成為了可移動的工作終端,警察在處理公務時,可通過警務通手機聯(lián)網查詢人員、車輛等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本次調查中職業(yè)為警察的趙先生,每周21小時手機使用時間,更多的是利用警務通進行工作。同樣,從事貨運的劉先生,也主要依靠手機中的貨車幫APP在聯(lián)系業(yè)務。這些都在說明,隨著智能電子設備的無所不能,人們對其依賴越來越變得無時無刻,無處不在[4]。
(2)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有一體化發(fā)展趨勢。智能手機本身就是由掌上電腦演變而來,而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只是側重不同的電腦。但因為便攜性、操控性和顯示的差別,這三種電子產品出現(xiàn)在生活和工作的不同場合。但隨著柔性顯示屏、智能語音錄入等技術的問世,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它們會以一種集各類電子產品優(yōu)勢為一體的設備出現(xiàn),應用更加便捷、功能更加強大、變化更加多樣等,滿足不同場合不同需求,真正實現(xiàn)“一機在手,生活無憂”[5-8]。
(3)理性使用智能電子產品。各類智能電子產品的應用給人們交流、溝通提供了便捷,加快了信息獲取和傳播,給人們生活帶來各種便利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過度使用電子產品造成人們視力普遍下降;看視頻、打游戲侵占學習和休息時間;孩子沉迷網絡網癮難戒等,除了這些健康問題,還會出現(xiàn)一些社會問題,如人們動腦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會寫的字越來越少,親情感情越來越疏遠,生活越來越單調,這些都與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密不可分[9-10]。因此必須加以重視,倡導理性使用觀念,引導人們合理安排使用時間,豐富電子產品外的生活內容,培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杰. 智能電子詞典的設計研究[D].汕頭大學,2007.
[2]孟繁卿,蔡金燕,孟亞峰,等.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發(fā)展研究[J].飛航導彈,2017,(08):38-42.
[3]王文韜.面向整合的個人信息管理工具研究[D].安徽大學,2013.
[4]武秀峰.大學生群體電子書閱讀情況研究[D].南京大學,2014.
[5]閆文耀,王志曉,李軍懷,張德運. 基于多模智能網關的智能家居系統(tǒng)設計[J]. 計算機工程,2015,41(09):31-38.
[6]熊海軍,朱永利,張凡,王德文,時磊. 基于行為樹的IEC 61850智能電子設備互操作性描述與驗證[J].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3,37(24):66-71.
[7]梁英堅.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6(08):220+222.
[8楊麗徙,曾新梅,劉蓉. 變電站電氣一次設備智能化問題的研究綜述[J]. 高壓電器,2012,48(09):99-103.
[9]王德文,閻春雨,畢建剛,袁帥. 變電設備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中IEC 61850的一致性測試[J].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3,37(02):79-85.
[10]賈興葦,王丹志. 基于Android的出租車智能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J]. 軟件,2016,37(0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