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敏
(棗陽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棗陽 441200)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措施研究
王正敏
(棗陽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棗陽 441200)
目的 研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措施。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后分別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45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應用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性別、疾病譜、年齡及病死率等方面進行分析。觀察組有效率97.78%與對照組有效率84.44%對比,觀察組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后為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點;護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等)病變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屬于臨床急重癥,發(fā)病率較高,而且病死率也較高[1]。隨著醫(yī)院內鏡、介入等檢查技術的推廣應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點,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降低臨床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2]。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其中觀察組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90例實驗對象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相關診斷標準,患者臨床有嘔血、乏力、心率加快及黑糞等癥狀。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38~52歲,平均(40.6±3.8)歲;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9~52歲,平均(41.3±3.5)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
①性別特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性明顯比女性多,這與男性吸煙、飲酒及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吸煙或飲酒過量時,會增加潰瘍和出血的危險。②疾病譜特點。上消化道出血最多的發(fā)病原因是消化性潰瘍,可見,防治消化性潰瘍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過量吸煙、飲食、刺激性飲食等因素,工作壓力過大、長期焦慮或緊張等不良情緒等因素,也是引起消化道潰瘍的重要因素。③年齡特點。消化性潰瘍主要發(fā)病人群是中青年人群,這與中青年人群學習、工作壓力大、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因素相關。中青年人群工作競爭大,而且工作過于繁忙,心理壓力過大,再加上沒有重視個人健康,很容易養(yǎng)成不良生活習慣。④病死率。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死亡逐年上升,但是,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治療及時,消化性潰瘍的病死率逐年下降,可是,由于急性胃黏膜病變出血導致的病率逐年上升,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
1.2.2 護理措施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基礎護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結合患者特點實施心理護理。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具體如:①宣傳教育。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這是由于男性的健康習慣差,所以,要加強對男性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宣傳,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教育,例如:可以為患者發(fā)放知識手冊、健康卡片等方式,使患者增加對消化道潰瘍知識的了解。尤其對有吸煙史和過量飲酒的患者,指導患者適量開展戶外運動,加強體育鍛煉,合理營養(yǎng)飲食,忌食過于刺激性的食物,可以改善患者病情。②完善護理體系。急性胃黏膜病變是兒童與老年人群發(fā)病主要原因,所以,要對兒童和老年人群的護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控制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的應用,可以選擇胃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可以有效預防發(fā)生消化道出血。③改善醫(yī)療環(huán)境。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充分理解患者,準確評估患者病情,與患者建立聯(lián)系,優(yōu)化就醫(yī)環(huán)境。加強肝炎的宣傳和監(jiān)測,以此減少因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出血。
1.3 觀察指標
根據(jù)相關標準把兩組療效分成臨床治愈、好轉和無效。臨床治愈指治療1周內患者嘔血、黑糞等停止,經大便隱血試驗檢驗3日呈陰性,出血癥狀改善明顯;好轉指治療1周內患者嘔血、黑糞已停止,經大便潛血試驗檢驗呈±~+,出血有所改善;無效指患者治療1周后出血未見停止,甚至加重。有效率為臨床治愈率與好轉率之和[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性別、疾病譜、年齡及病死率等方面進行分析。觀察組有效率97.78%與對照組有效率84.44%對比,觀察組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上消化道出血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一旦發(fā)病容易使患者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甚至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很多因素都會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療效,從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后給予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從而利于患者臨床康復。加強患者的行為干預,結合患者不同情緒選擇合適健康教育方式,可以使患者更好的認清疾病和康復過程,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自愿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了解各種致病因素,掌握行為干預護理措施,從而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本次研究結果與他人相符[4],可見,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點后為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1] 劉敬華.整體護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9):239-240.
[2] 檀立波.5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6(3):314-315.
[3] 張仕華.整體護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處方藥,2014,12(8):133.
[4] 謝 琴.整體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應用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20):4546-454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8.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