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張文昌
(1、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 病理科,江西 南昌 330008;2、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病理科,江西 南昌330001)
骨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16例臨床病理分析
陳紅1,張文昌2
(1、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 病理科,江西 南昌 330008;2、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病理科,江西 南昌330001)
目的 骨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國內報道較少,為引起臨床及病理的廣泛注意,以免誤診,對本病的臨床表現病理形態(tài)及鑒別診斷治療預后進行深入探討。方法 本文回顧性分析16例在我院明確診斷的骨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并進行討論。結果 6例截肢,4例關節(jié)離斷,2例局部切除,1例局部搔刮。隨訪發(fā)現1例肺轉移術后2月死亡。2例術后一年內死亡。1例7年后死亡。6例存活3個月至36個月不等。4例失訪。
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骨原發(fā)性;病理
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又稱纖維組織細胞肉瘤,纖維黃色肉瘤等。自1961所Kauffman和Stout提出組織細胞性腫瘤以后,有關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報道越來越多[1]骨內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1972年首次由Feldman和Novman等對此瘤作了較詳細描述:骨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常見于成人,男性發(fā)病高,有關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組織發(fā)生和病理形態(tài)的報導發(fā)生在軟組織較多,但也可發(fā)生在骨骼,最常見的部位是膝關節(jié)周圍,即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髂骨肱骨和顱骨[2,3]骨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報道較少,現將本院自1987年以來遇到的16例報告如下。
本組16例中,男女各8例,年齡16~65歲間,平均36歲。病程4個月到4年。病變部位:6例位于股骨,4例脛上端,3例肩胛骨,肱骨骶骨顱骨各1例。長骨多于干骺端。臨床癥狀與一般骨惡性腫瘤相同,疼痛及壓痛最多見。11例觸到局部腫塊。病程在1年以上者有活動受限及局部肌肉萎縮。影像學檢查,絕大多數呈溶骨性改變,形成密度減低的透亮區(qū),5例透亮區(qū)內有密度增高的斑點狀鈣化。大部分透亮區(qū)周圍有整齊的邊緣。少數骨皮質膨脹,髓腔增寬。3例骨皮質或骨板有破壞,2例有病理性骨折。所有病例骨皮質均無日光放射狀新生骨。
治療及預后:治療多以手術切除為主,最好術后適當的加用放療或化療。本組均以手術治療,個別病例加用化療,本組6例截肢,4例關節(jié)離斷。2例局部切除,1例搔刮。隨訪發(fā)現1例肺轉移術后2個月死亡,2例術后1年內死亡,另1例肺轉移7年后死亡,6例術后存活3個月至36個月不等,4例失訪。文獻報告50%生存3年以上,25%生存8年以上。本組隨訪其生存情況與文獻報告近似,但由于病倒少,隨訪時間短,仍難以估計其預后。
瘤體最小直徑2cm,最大1例發(fā)生在股骨遠端者直徑達12cm。病變有5例穿破骨皮質,10例未穿破,骨皮質光滑。1例為刮出破碎組織。病變多充滿髓腔,無明顯界限,周圍皮質常變薄。切面灰白或灰黃色分葉狀實性腫塊。中心有出血散在性壞死。少數病灶內有白色鈣化灶。兩例有病理性骨折。鏡下見,形態(tài)多種多樣,但均有以下基本特點,纖維母細胞呈車輪狀或束狀排列,并侵犯骨小梁。有增生的組織細胞和泡沫細胞呈圓形或多角形,輪廓清楚,胞漿豐富,呈泡沫和細顆粒狀,及吞噬脂質含鐵血黃素。核腎形,核仁大而清楚,并有不同的變異,常成片存在,也有分散存在,交錯分散于纖維母細胞之間,有不同程度的炎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嗜酸白細胞等,在壞死區(qū)可有中性白細胞,有各種多核巨細胞巨大的奇異細胞,杜頓氏巨細胞及良性多核巨細胞等,均無腫瘤性骨組織及骨樣組織。有5例骨皮質有破壞腫瘤侵犯周圍軟組織和關節(jié)。免疫組化檢查,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診斷,現強調免疫組化的重要性,單獨依據形態(tài)學診斷已經遠遠不夠,因原發(fā)性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診斷是排除性的,需要廣泛使用一組免疫組化,以排除不同的分化譜系,免疫標記物的組合應該從光譜分化開始,如VIM用于間葉分化,CK用于上皮分化,本組病例使用的一組免疫組化,VIM+++,CD68呈強陽性表達,Ki67陽性率 30-60%以上,CK陰性,MSA陰性,S100 弱陽性,NF,Sy,HMB45 表達皆陰性表達,用免疫組化排除法診斷本病并不困難[4,5]。
以往認為本瘤為一種少見的骨間葉組織腫瘤,其發(fā)病率在0.76%~2%之間,自文獻報道本瘤后,復查以往的骨腫瘤病理切片,才發(fā)現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大部誤診為其他骨腫瘤。說明本瘤并不十分罕見,而是過去未對本瘤有足夠認識所致[6],本組絕大多數病例的臨床病理診斷也是如此,隨著分子病理和免疫組化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本病誤診率應該越來越少[7]。
發(fā)病年齡和性別,本病有一類伴有骨梗死者,發(fā)病多在40歲以上,男性為主。另一類不伴骨梗死者可發(fā)生于6~80歲的任何年齡,男女發(fā)病率相似。本組平均發(fā)病年齡為36歲。與文獻報告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相似。男女各8例,亦符合文獻報道。本組均以間歇性或持續(xù)性脹痛為主要癥狀,疼痛在活動時間加重,因為患肢肌肉活動減少,病程超過一年以上,均有肌肉萎縮。但疼痛可以耐受,因此起病到就診時間較長,平均18個月,最長48個月。本病并發(fā)骨折較多見,文獻報告占21.6%,本組占12.5%,疼痛嚴重者多伴病理性骨折。病變累及附近關節(jié)時,關節(jié)活動受限。局部有壓痛和腫脹,腫脹和病程及部位有關,如果病變部位在深部周圍有較厚的軟組織,腫脹可以不明顯。病程短,病變尚局限隨腔內腫脹亦不明顯。
本病的誘因尚不清楚,雖然本組中3例有摔傷及扭傷病史,疑偶合。文獻報告本病伴有骨的良性病變較多,包括Paget氏病,巨細胞瘤,骨梗死等良性病變。MacCarthy強調骨梗死好發(fā)生于本病,但本組未見骨梗死病例。伴骨梗死者被認為是梗死修復過程繼發(fā)的腫瘤,病變與梗死區(qū)相連或包圍于梗死區(qū)內。本病好發(fā)部位是干骺端,一般發(fā)生于長骨者占70.3%,發(fā)生于扁骨者占29.7%[8]本報告病例中,11例病變在骨兩端,所有表現均以溶骨性損害為主。X綫形成透亮區(qū),邊緣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半數病理呈分格狀或斑點狀密度增高的陰影,同時可有髓腔變寬。骨皮質變薄等。很少病例有骨皮質膨脹及骨膜反應,本病從臨床及影像診斷缺少特異性,必須病理檢查方可確診。僅憑臨床影像學極易發(fā)生誤診。
本瘤與以下骨腫瘤相鑒別要點:
5.1 纖維肉瘤此瘤細胞較單一,即使分化差亦較為一致,且瘤細胞可呈人字形可羽毛狀排列,奇異形巨細胞不易見,不見組織細胞。
5.2 脂肪肉瘤如遇有泡樣細胞和異形組織混雜時,易誤診為脂肪肉瘤,但此瘤無車輻狀結構。
5.3 骨肉瘤此瘤發(fā)病年齡多較輕。病理性骨折發(fā)生率低,結合X線可見骨膜反應,腫瘤內常見腫瘤性骨樣組織等,可以鑒別。
5.4 骨巨細胞瘤此瘤無車輻狀結構及吞噬現象。
5.5 骨的轉移性癌這可借助于網狀纖維及PAS染色加以鑒別。由于瘤細胞的多樣性和結構上的復雜性,有時給診斷帶來困難,故在病理診斷時,需多取材多切片,結合臨床及X片做全面觀察,方可作出正確診斷[9]。
另外,Dahlin及MacCarthy等注意到骨肉瘤,骨纖維肉瘤,骨巨細胞瘤和軟骨肉瘤中均可有局灶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區(qū)域,只有瘤組織全貌符合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方可做出診斷[10]。因此,在診斷過程中要綜合分析,結合臨床及影像學外,需多切片,做免疫組化染色及分子病理學檢查。排除其他骨腫瘤。
根據文獻報道的119例統計,曾隨訪五年過以死亡的病例共計74例,其中五年內死亡40例占54%,以有肺轉移7例占9.5%,生存五年以上死亡14例占18.9%,已生存五年以上,并檢查無病變者13例占17.6%。我們的體會和以報告病理統計,都說明本病是致命的惡性腫瘤,但發(fā)展較骨肉瘤為慢,本瘤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肺內轉移。有人采用術后化療18個月,察觀4年未發(fā)生藥物合并癥,看來對延長生命有利。
[1]劉彤華.診斷病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14-815.
[2]原著Vincent J.Vigorita[美].主譯:牛曉輝等.骨科臨床病理學圖譜[M].第 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315-316.
[3]蔣智明,張惠咸,鄭莉,等.骨關節(jié)腫瘤和瘤樣病變的病理診斷[M].第2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131-132.
[4]Ambros IM,Ambros PF,Strehl S,et al.MIc2 is a specificmarker for Ewings sarcoma and peripheral primitive meuroeetodemal tumors.Evidence for a common hisstogenesis of Ewings sarcoma and 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 mors from MIC2 expression and specific chromosome aberration[J].Cancer,1991,67:93-186.
[5]吳秉銓,劉彥仿,周曉軍,等.免疫組織化學病理診斷[M].第3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48-149.
[6]Comell J,Wehrli BM,Nrelsen GP,et al.Giant cell tumors.of soft tissue:a cliuicopathologic study of 18 benign and malisnant tumors[J].Am JSurg Pathl,2000,24:389-395.
[7]程虹,金欄,李增山,等譯.軟組織與骨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346-351.
[8]Feldman F,Norman D.Intra-and extraosseousmalignant histiocytoma(malignant fibrous xanthoma)[J].Radiology,1972,104(3):497.
[9]劉彤華,劉復生.疑難外科病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876-877.
[10]Allen P,Enzinger FM,Dahin DC,et al.Juvenile aponeurotic fibroma[J].Cancer,1977,39:1508.
R446.8,R730.49
A
1674-1129(2017)05-0707-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5.024
2017-05-09;
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