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
始祖丘處機
丘處機是龍門派的創(chuàng)始人,但是他為國人所知卻并不是因其歷史身份,而是因為金庸老爺子。在《射雕英雄傳》開篇,丘處機就曾閃亮登場,“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滿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長劍,劍把上黃色絲絳在風中左右飛揚,風雪滿天,大步獨行,實在氣概非凡”。
在武俠小說中丘處機是全真派的高手,武藝高強,有豐富的江湖閱歷和人生經驗。性格特征為勇敢堅強,疾惡如仇,性情火爆,正義感強。重視民族大義和江湖道義,有舍生取義的精神,是古代俠義精神的化身。但其性格自負,固執(zhí),看中名譽,急躁魯莽。
可是歷史上的丘處機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丘處機生于金朝年間,山東人,祖輩父輩皆是農民,自幼失去雙親,有兄嫂撫養(yǎng)成人,嘗遍人間辛苦。雖然也有文獻寫其“家世棲霞,最為名族”,但丘處機在《滿庭芳》詞中有寫道“幼稚拋家,孤貧樂道”,所以他貧民出身的記載更為可信。而此時他還不叫丘處機,歷史上也沒有記載其原名是什么,處機二字,還是后來他的師父王重陽取的。
可能這樣的人生來就是要當?shù)朗康?,他在從童年時就已向往修煉成“仙”,少年時棲身村北的山林之中,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大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之風。而松樹更是與道教有密切關系,道教典籍有記載侯道華由松樹飛升的傳說,其飛升時“松上有云鶴盤旋,簫笙響亮,道華突飛在松頂坐……俄頃,云中音樂聲幢幡隱隱,凌空而去”。所以丘處機棲于松樹下,也是取這個寓意吧。也有傳說,他為了磨煉意志,曾一次次將銅錢從石崖上扔進灌木叢,直到找到為止。
雖然丘處機生于正是南宋與金并峙之際,是時雖然時局動蕩,但此時道教卻相當興盛,那個時候進入道教的競爭,對比當下的公務員考試也不遜色。終于在公元1166年,已經19歲的丘處機(注意,在古代這個年齡已經不小了)終于進入了道教,終于當起了自己羨慕已久的道士,入道之后,他獨自到山東文登縣西北的昆崳山煙霞洞修行。
翌年,道教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到山東寧??h傳道,名噪一時。當消息傳到人煙罕至的昆崳山之后,丘處機聽到這個驚人的喜訊,立即簡單打點行裝,便火速下山,直奔寧海城而去。待到王重陽見到丘處機后,“知其非常人也”,先收在了門下,卻并沒有讓他拜師。而后丘處機的勤勉好學、虔誠機敏深得王重陽的器重與喜愛,不但經常與他終日晤談,還贈他詩曰:“細密金鱗戲碧流,能尋香餌會吞鉤。被予緩緩收綸線,拽入蓬萊永自由。”丘處機“拜而受之”,愿從此“旦夕親侍左右,甘灑掃之役”,并“遂執(zhí)弟子禮”,正式成為了王重陽的弟子,訓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世稱邱祖(為避諱孔子,故用邱)。
而丘處機這個名字也將永載史冊,名鎮(zhèn)全真。
在拜王重陽為師之前,丘處機一直是個文盲,在跟隨王重陽的三年時間里,王重陽教他一邊學習一邊讀經,讓他掌管文函,逼迫他學習文化。王重陽在教誨丘處機三年就離世了,臨終有言:“處機所學,丹陽當造就之。此子異日地位非常,必大開道門。吾輩不及也”。
在王重陽去世之后,丘處機守墓三年,而后攜蓑笠,隱居磻溪(今陜西寶雞境內)潛修七年,又到隴州龍門山潛修六年,始創(chuàng)龍門派。
在數(shù)十年后,丘處機也不負師恩,他遠赴西域大雪山,踏上了萬里西行的征途,這也是全真教鼎盛的開始。
公元1200年,丘處機帶領弟子18人前往西域。歷時4年,行程萬里,74歲高齡的丘處機終于會成吉思汗于雪山,當時成吉思汗見丘處機果真是仙風道骨,內心十分歡悅,立即設宴款待丘處機師徒一行,并且開門見山地向他討要長生之術和長生不老藥。丘處機坦誠地直言:“但有衛(wèi)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成吉思汗愛其誠實,又問起統(tǒng)一天下之策時,丘處機對曰:“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殺人?!辈⑶医ㄗh成吉思汗“少殺戮,減嗜欲,敬天愛民”。丘處機提出的主張,成吉思汗都欣然接受。因此,后人評說丘處機有“一言止殺”之功,以自己的影響勸說成吉思汗曾令“止殺”,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乾隆也曾對丘處機贊道:“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4/05/xsgx201703xsgx20170307-1-l.jpg" style="">
龍門始創(chuàng)
全真教因《神雕俠侶》為人所熟知,外人看來以為全真教只是一支單一的流派,其實不然。在全真教下共有七個流派,稱為全真七派,是由當年王重陽的七位弟子——全真七子所創(chuàng)立,分別是馬鈺的遇仙派,譚處端的南無派,劉處玄的隨山派,丘處機的龍門派,王處一的侖山派,郝大通的華山派,孫不二的清凈派,道教稱“北七真派”。
其中,丘處機所創(chuàng)的龍門派是現(xiàn)在世界道教的主流,是全真七派中發(fā)展最快影響最大的主流教派。
當年全真七子隨王重陽一起弘揚道教全真派,而后丘處機在王重陽仙化后入磻溪穴居,歷時六年,行攜蓑笠,人稱“蓑笠先生”,他隱居磻溪潛修七年,又到隴州龍門山潛修六年。這期間,他“煙火俱無,簞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極為清苦,但“靜思忘念,密考丹經”,潛心于養(yǎng)生學和道學的研究,并廣交當?shù)匚娜藢W士,獲得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
就是在此時,丘處機創(chuàng)立“龍門派”。因在龍門修行,故而取名“龍門”。
丘處機后應金世宗召,從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于官觀,并職“高功”,主持了“萬春節(jié)”醮事。對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誡,而此時丘處機已名聲大振,而龍門派也因此名聲在外,發(fā)展迅速。
在元初時候,丘處機因被成吉思汗所尊重,嘆為神仙,賜爵“大宗師”,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處置”,即詔請丘處機掌管天下宗教。龍門一派的發(fā)展在此時更是達到了巔峰。
龍門信仰
龍門派教義思想承全真道教祖王重陽之傳,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以清心寡欲為修道之本;至清代王常月中興,力圖恢復全真初宗,強調真功真行,以持戒為基,見性為主;閔一得進一步融攝儒佛,開“龍門方便法門”,以三教同修,修身寡過?!皯头拗嫌⑷趨R儒佛、遵行戒律、勤練內丹”,此四者大體上是現(xiàn)今龍門派最基本的觀點。
在龍門派的教義中,出世思想濃厚。在王重陽祖師與七弟子的詩文中,講到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獄”“火宅”,夫妻恩愛為“金枷玉鎖”,勸人“跳出樊籠”,看破功名富貴,學道煉丹,以離“苦海”。
道家講求飛升為仙,自然少不了講求養(yǎng)生。龍門派的養(yǎng)生之道可以歸結為“尚實守常、保養(yǎng)神氣、性命雙修、內外兼行、合于大道”二十個字。這在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丘處機身上更是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丘處機在養(yǎng)生思想尚實守常,不弄玄虛,表現(xiàn)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其后輩尹志平在《北游語錄》中說:“有人勸長春師父少施手段,必得當世信重。師父不顧。至于再三,勸者甚益。師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學得一個實字,未肯一日棄去?!?/p>
《道德經》有云:“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真也??梢娗鹛帣C之學,是以實為歸,斯老氏之正傳,而重陽之的裔矣。
龍門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余緒,以精于內丹學著稱于世。其門下?lián)碛性S多著名內丹理論家,如伍守陽、謝凝素、柳華陽、劉一明、閔一得,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所著的內丹書,較其前輩,有承襲,也有發(fā)展,總的特點是功法更細致,更淺明。
長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區(qū)別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標志。龍門派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舊道派有很大的不同,舊道派大都認為,經過修煉,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體與精神一起長存,即所謂“白日飛升”。龍門派則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體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脫和“陽神”升天。他們認為,人的肉體是要死滅的,人的真性或陽神則可以長存。因此在內丹修煉理論上,主張性命雙修。以澄心遣欲為真功,以明心見性為基礎。而在龍門明心見性只是入門,最終目的是為了識道,龍門識道的境界要比明心見性之后的最高層次高或平等。
在修煉方面,龍門派基本沿襲了全真家風,它的特色是注重清修,以“性命雙修”為主學,講究識心見性,獨其全真。提倡修煉內丹,主張三教圓融,直追“永全真性”的目標。丘處機提出首先要勘破生死之關,對人的生死有一個正確的看法;其次,他強調要煉心磨性,對煉心磨性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和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再次,他根據天道四時變化,認為必須在“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的基礎上,則而行之,必須根據季節(jié)不同變化,采取不同的煉養(yǎng)之方。在修煉方法上,龍門主內丹修煉,兼修符箓,是具有獨特的內丹理論。
龍門派倡導道士必須出家住宮觀。祖師王重陽謂:“茅庵草舍,須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而后丘處機也很好的踐行此道,在與成吉思汗的交談中曾稱:“學道之人,世人愛處不管,世人住處不住,去聲色,以清靜為娛;屏滋味,以恬淡為美?!币簿褪钦f世人愛去的地方我們不去,住的地方我們道士不住,不要聲色犬馬,我們的娛樂就是清凈;要摒棄重口味,要認識恬淡之美。
可是后來,隨著組織的擴大,特別至元初進入鼎盛以后,原來簡樸的草庵,變成雕梁畫棟的大殿高堂,宮觀又擁有不少的田產,眼見著也不能住茅庵草舍,所以這些初始的制度被逐漸演化,宮觀的管理制度和清規(guī)戒律也隨之逐步完善。因為我國佛教的制度早已完善,故而龍門派的制度和規(guī)戒,大部分仿效佛教,使之完整和實行嚴格,這在道教諸派中是首屈一指的。
龍門功夫
古往今來,龍門派在宗教意義里并不是一個武術流派。但是在歷史的興替中,因為有了身懷絕技的武道們的不斷加入,以及應自身護道和擴張勢力之需,其武術技法和層次內容才得以不斷精銳演進,最終集成了各家之長形成武功門派,在深山廟宇內秘密流傳繁衍至今。武當全真龍門派就是在承襲了宋元內家拳之后,于明朝年間逐漸在武當山地區(qū)集成的一支重要武術流派。它不僅是正宗的全真嫡統(tǒng),而且深與武當本山的多家道流并融,所以史學家無法具體將某位宗師確定為該支的開創(chuàng)者。
關于武當全真龍門派的形成背景與年代,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至少在元末時期已有著名道士吉志通、魯大宥、汪真常等人,先后將全真派帶入武當山衍宗傳緒。身兼眾學的武當?shù)朗眶敶箦叮褪窃谶@一時期構筑了繼武當五龍派之后的具有該山特色的武當派雛形。稍后又有以“太和真人”張守清為代表,由清微、全真等多派合宗的道系進一步在武當山全面盛行,這標志著武當法派在武當山地區(qū)的融合成形。
然而真正以武術興名的武當派武術,則是張三豐給后世帶來的影響。緊接這一時期之后,武當全真龍門派武功終于走過積累轉型的漫長階段,正式定型并開始走出武當山傳播。從元至清,雖然全真龍門派已在武當山傳衍數(shù)代,甚至不乏有趙復陽等大批高道隱游其間,但武當全真龍門派的真正盛興,應始于清初。隨著龍門派第四代白玄福和第七代王常月等人在武當山的一系列傳教活動,武當全真龍門派于清初已成大勢,并迅速向湖南、河南、陜西、安徽、福建、甘肅、青海、山西等地輻射開來。此后由于社會動蕩,以及受到歷年戰(zhàn)事的嚴重影響,武當本山全真龍門派一直處在衰頹的狀態(tài)中,武當全真龍門派武功也隨之分派而散落各地。
武當全真龍門派武功一直保留了秘傳的形式在道教內部流傳下來。它以內丹修煉為核心支柱,據五行陰陽學說為理法,熔養(yǎng)生防御功能于一爐的拳功體系,是支撐武當武術的一大重要流派。經過武當拳法研究會25年來的挖整統(tǒng)計工作,現(xiàn)得知武當內家拳已有29個門派被挖掘現(xiàn)世,澄證了武當山龍門、天罡、太乙、清虛四大門宗,以及三豐、真武、榔梅、篷萊等諸派共存的歷史可靠性。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武當龍門派的發(fā)展歷程中,其武術拳功傳承內容在民國之前一直蛛線嗣守,未發(fā)生過較大的斷層現(xiàn)象,并伴與陜西、河南等外地文化元素的滲融,與其自身成形后的散播壯大,成為武當派中傳承最久、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正宗流派之一。據現(xiàn)存文字資料考證,武當本山近一百多年來的武術一直以龍門派為主流,其他共存的各派武術傳人大多同時擁有龍門派嫡統(tǒng)身份。
回觀我國近代武壇,龍門派先后出現(xiàn)過朱永才、劉誠喜、許誠齡、李元通等一大批武術巨匠;時至今日,其傳承者尚有趙信慧等隱士,堪為武當龍門派武術的當代實力人物。也因為這些人物,全真龍門派武術瑰寶,歷經數(shù)代高道擷精而成的武技得以傳承。
衰落與中興
全真教因丘處機的“一言止殺”,在元朝政權的支持下,一度出現(xiàn)了鼎盛局面,名滿天下,香火不絕。
福兮禍之所倚,也正是因為全真教與蒙元政權的親密關系,到了明朝朱元璋時期,統(tǒng)治者對其實行了嚴格的限制措施,全真道士的名額減少、合并了大量宮觀并禁止私建、沒收大量全真宮觀的土地,這些舉措極大影響了全真教的發(fā)展。這些是外部原因,但其內部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全真教注重宗教煉養(yǎng)實踐,注重的是個人的內修,這種內修的特點就決定了它不可避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成仙證真”實踐的不切實際性;“識心見性”內涵的無限擴大性;修煉方法的局限性;組織的嚴格性;自身欲望的無限膨脹性。這些不足致使全真教從內部潛藏著衰落的跡象,終于在元末凸顯出來,造成了有明朝一朝再也沒有出現(xiàn)有影響力的全真高道,全真教陷入了沉寂狀態(tài)。
雖然我們所知明代皇帝如永樂、嘉靖雖然篤信道教,大修宮觀,但是他們所信奉的是正一教,并非是全真教,在道官的選擇上重正一、輕全真,因而,道官絕大多數(shù)都是正一教的道士,全真教的道士則不在其列,嗚呼,嗚呼!
在內外交困之下,全真教昔日的光輝再也不復存在,因而,出現(xiàn)了所謂:“是時元門(玄)冷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師隱青城山不履塵市五十余年。面壁內觀,不以教相有為之事累于心,弟子數(shù)人皆不以闡教為事,律門幾致湮沒”的景象。想來令人心驚,一個宗教的輝煌已過,教內的有志之士也都不再理事,弟子也不以修道為重,一個門派幾乎就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掉了。
雖然龍門派也隨全真教受到抑制,由官方宗教變?yōu)槊耖g宗教,但他們漸隱山林,轉入秘傳形式流傳并保存下來。全真各教派不再擁有昔日的優(yōu)渥政策,但龍門派依然高道輩出,星星點點地承襲了龍門遺宗。
終于在明末清初,全真教龍門派迎來了重要階段,有一個人的出現(xiàn),進行了龍門派宗教內的改革,讓這個門派再現(xiàn)輝煌,由沉寂走向了中興,他就是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
王常月是山西人,小時候有道人說他是“樵陽再生矣”(樵陽子是明代名醫(yī)李滎),說完道人就不見了,家人就覺得此事異常,后來王常月十幾歲時候就有了很篤定的向道之心,繼而拜到了張麻衣的門下,跟隨師父遍游名山,逾越險阻,風霜道途,歲月寒暑。后來到了王屋山遇到了趙真人,在張麻衣的引薦下拜其門下,跟隨修行,書中有載:“師再拜受教,周流諸山間,甘苦備嘗,搜覽三教經書,孜孜不怠。過一古觀中,道籍頗多,晝夜檢閱,每乏燈以香續(xù)火,光照而讀。”后王常月得趙真人衣缽,趙真人說:“得人而傳,非勉強也。子于二十年后游燕京,謁邱祖于白云觀,是道行之時也?!?/p>
王常月的經歷與丘處機有些相像,年少之時便有堅定的向道之心,后拜名師跟隨修煉,并且名師都有預言,他們都會對全真教的發(fā)展有重大的貢獻。遙遙呼應,似是注定。
在順治年間,王常月開始了改革的宏圖大業(yè),第一步是北游京師,來到了當時的全真教祖庭白云觀,掛單靈佑宮。由于戰(zhàn)亂已破敗不堪,道士紛紛解散。據說當時觀內有一姓俞的居士,王常月受其邀請入住白云觀,開始了振興全真教的活動。而外部條件在此時也是有利的,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籠絡漢人,實行較為寬松的宗教政策,為道教的發(fā)展提供了較好的政治條件。加上當時民族矛盾尖銳,使一批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又恥于剃發(fā)易服的明遺民,不愿事清,而愿隱居山林或遁入佛道,為道教的復興擴大了道士來源。
王常月清醒的認識到宗教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因而,他審時度勢迎合滿清統(tǒng)治階級的要求,在道教改革思想中明確的提出了道民守法尊君的主張,這種本土道教文化對百姓的教化,正是入主中原的滿清統(tǒng)治者維護其統(tǒng)治所必需的。順治帝在利用全真教的社會教化功能為其政權服務的同時,也認同并接受了漢族的其他文化,獲得了順治帝的認可,全真教開始由民間宗教再次升格為官方宗教,并賜他為“國師”。
同時他打破了全真龍門派的秘襲形式,轉為公開傳戒,規(guī)范儀軌,被后世奉為“龍門律宗”,視作正統(tǒng)。于是在順治十三年奉旨說戒于白云觀,并賜紫衣與他。當時轟動了整個大江南北,求戒者絡繹不絕。
在康熙即位以后,王常月依然博得了康熙帝的信任,繼續(xù)開展振興龍門派的活動。經過數(shù)年的努力王常月在京師已經打下了基礎,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走向。于是,王常月在康熙二年率領弟子詹守春、邵守善等人南下傳教,在南京碧苑登壇說戒,系統(tǒng)闡釋全真教龍門派的思想特點。此后,又傳戒于杭州、湖州一帶,最后至湖北武當山,傳戒于玉虛宮,一時歸附受戒者很多,從而為全真教在江浙湖北一帶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史載:清朝中葉以后天下道士多為龍門,呈現(xiàn)出“龍門臨濟行天下”的格局。近代百余年里,龍門系統(tǒng)開枝散葉,支派衍生,漸成當代道教主流之一。
王常月也被后人譽為全真龍門派的中興之祖,康熙十九年,他傳衣缽于弟子譚守成而后飛升。后于康熙四十五年,賜號“抱一高士”。閔一得在《金蓋心燈》中稱其“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
龍門現(xiàn)狀
現(xiàn)在龍門派依舊有許多的分支在各地發(fā)展,香火鼎盛。而最近龍門派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里,是在2016年的一則新聞中,一個女大學生畢業(yè)出家,成為全真教龍門派第一位“90后”道長。這位女道長叫鐘嗣源,據她介紹,因為自幼酷愛傳統(tǒng)文化,所以在大學期間,深入地了解中醫(yī)和武術的知識,而身邊的朋友和同學卻對此毫無興趣。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1991年出生的鐘嗣源,在經過深思熟慮后,選擇在2013年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出家,而作為家中的獨生女,父母雖有不舍,但依然支持她的決定,鐘嗣源也因此成為瀘州市唯一的全真教龍門派“90后”道長。
鐘嗣源在說起對于道教教義理解時講:“愛國愛教和之本,上善若水道之精!道教思想根植中華文明,道教人士除了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領域,還要能夠運用互聯(lián)網培養(yǎng)起中華文明復興的土壤,最重要地是要與時俱進地將宗教教義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p>
經過數(shù)百年的時光淘洗,龍門一派幾經浮沉,隱于山,隱于市,從刀下救出萬千百姓,從道義中渡化蕓蕓眾生,造福世人,功德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