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輝(河北省遵化市農業(yè)畜牧水產局 064200)
豬增生性腸炎病的防治措施
方明輝(河北省遵化市農業(yè)畜牧水產局 064200)
豬增生性腸炎是由細胞內羅松菌引起的一種胃腸道綜合性疾病。本病常發(fā)生于6~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有時斷奶2月齡的仔豬及種豬也可感染發(fā)病。
本病的潛伏期為2~3周,有急性型與慢性型之分?;钾i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無論是急性型還是慢性型,如無繼發(fā)感染,體溫一般較正常。
1.1 急性型 較為少見。多發(fā)于4~12月齡的成年豬,主要表現為血色水樣下痢;病程稍長時,排瀝青樣黑色糞便或血樣糞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轉為黃色稀糞;也有突然死亡僅見皮膚蒼白而無糞便異常的病例。
1.2 慢性型 較為常見,多發(fā)于6~12周齡的生長豬,10%~15%的豬只出現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或廢絕,精神沉郁或昏睡;間隙性下痢,糞便變軟、變稀而呈糊樣或水樣,顏色較深,有時混有血液或壞死組織碎片;病豬消瘦、背毛粗亂、弓背彎腰,有的站立不穩(wěn),生長發(fā)育不良。
1.3 亞臨床型 豬體雖然有病原體存在,卻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也可能發(fā)生輕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明顯下降。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獸醫(yī)衛(wèi)生防疫工作,減少各種應激因素,提高豬體抵抗力,同時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進行預防。(2)針對發(fā)病豬隔離治療,交替使用2.5%恩諾沙星注射液或N-選擇注射液(硫酸小檗堿)按說明書的劑量于患豬后海穴(又稱交巢穴,肛門之上,尾根之下,中心凹陷處)注射,1次/d,連續(xù)3~4d。(3)在基礎日糧中添加泰妙菌素(100g/t飼料)和阿莫西林粉(200g/t飼料)或米奇(替米考星,500g/t飼料)和先鋒特號(阿莫西林,500g/t飼料),連用7~10d。(4)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配方為食鹽350g、小蘇打250g、氯化鉀150g、白糖2kg、常用水100千克),以利于增加機體的電解質,保持酸堿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促進生長發(fā)育。(5)經過藥物治療后,對少數機體瘦弱、貧血、食量少的豬只,分別肌肉注射牲血素(含硒型)2.5~3ml/頭·d,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4~5ml,對增加食欲,恢復健康,促進生長發(fā)育有良好的作用。
采用上述綜合防治措施后,豬群疫情一般可得以迅速控制并平息。豬群中尚未表現臨床癥狀的豬不會表現臨床癥狀;出現臨床癥狀的豬95%以上可以康復。
S858.28
B
1007-1733(2017)02-0069-01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