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亮
吵架是件極有技術(shù)含量的事。會吵和不會吵,結(jié)果大不相同。不會吵架的夫妻,多半都有個共同點:做不到就事論事。
去老師家吃飯,做飯時,老師跟她老公吵了起來。
老師做蒜泥黃瓜,她把蒜放菜板上用菜刀摁扁了剝皮,她老公看到,說:“你別摁,拍多痛快啊。”老師說:“蒜嫩,會拍碎?!?/p>
然后,兩人唇槍舌戰(zhàn),就“蒜應(yīng)該摁還是拍”展開了辯論。最后的結(jié)論是:通常情況下,確實“拍”更便捷,但蒜很嫩、菜板空間有限時,“摁”是更好的選擇。所以,這次摁,以后盡量拍。
兩人意見達成一致后,很快又融洽地聊起別的事。
我目睹全程,刷新了對夫妻吵架這件事的認識——原來吵架也能吵得這么賞心悅目。
同樣的架,換成平常夫妻,會怎樣吵呢?
多半是老婆說摁,老公說拍,然后老婆說:“你什么都不做,還管這么寬?”老公回嘴:“你這人就是固執(zhí),油鹽不進,從來不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老婆回敬:“你自以為是,總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老公氣惱:“我強加你什么了?你哪次聽我的了?”……
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最后演變成一場大戰(zhàn)。你指責,我泄憤;你大力撻伐,我人身攻擊。不但事情沒解決,還牽扯出一大堆日積月累的問題,兩人白白生了一場氣,傷了一回感情。
吵架是件極有技術(shù)含量的事。會吵和不會吵,結(jié)果大不相同。
不會吵架的夫妻,多半都有個共同點:做不到就事論事。明明面對的是“怎么剝蒜皮更合理”的問題,卻非要上升到人格層面,東扯葫蘆西扯瓢,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拼命翻,使問題升級。
好好一場架,吵得面目全非。
很多夫妻,年輕時情比金堅,到晚年卻變成了怨偶,想必就是因為一路走來,有太多問題沒能及時合理解決,一樁樁一件件積壓在心里,腐蝕了感情。
其實吵架并不可怕,如果能就事論事,吵一次解決一個問題,這爭吵就有價值。怕的是一方或雙方腦子里一團漿糊,胡說八道,胡攪蠻纏,不講是非,毫無邏輯。
你說他:“你媽做的菜太咸?!彼兀骸跋游覌屪龅牟瞬缓贸?,你自己做啊!”
你說他:“今天要很晚才回來?”他回:“我又不是去花天酒地,你怎么老是不體諒我?”
他說你:“別給孩子吃太多零食?!蹦慊兀骸拔疫€不知道怎樣養(yǎng)孩子?”
他說你:“這件衣服這么貴?”你回:“不給我買就算了!別一副窮酸樣!”
回避根本問題,能吵出什么結(jié)果呢?肯定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都憋一肚子氣,事情不了了之。而積壓下來的問題,就成了雙方心里的疙瘩,越系越大。
怎么才算正確地吵架呢?
第一,對事不對人。只針對爭吵的事來爭論,不針對做這件事的人。因為事情往往簡單,而人是復(fù)雜的。一旦焦點轉(zhuǎn)移到人身上,雙方就會變得不客觀,就會鉚著勁兒想要吵贏,這樣既容易傷感情,又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第二,要有邏輯,講道理。不能胡攪蠻纏,也不能Ta說東你說西,或者自己上一句說東,下一句說西,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到最后把自己都吵蒙了。
第三,不要上綱上線,不發(fā)誅心之論。剝蒜皮就是剝蒜皮,不要上升到人品的高度,不能推理到你蠢、你固執(zhí)、你就是要跟我對著干。這既會把問題擴大化,又容易激怒對方。
總之,最關(guān)鍵的就是四個字: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