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參加索尼首款4K投影機VPL-VW1000ES的發(fā)布會時,被邀請坐在距投影機屏幕1米多的位置上,并被告之這是最佳的觀看位置。盡管已經(jīng)是數(shù)年前的事情,但那一次帶來的震驚還記憶猶新。
那是第一次距投影機屏幕如此近距離地觀看;而且距一塊約200英寸的大屏如此之近;并且是在近距離觀看大屏?xí)r首次看到如此清晰細膩的圖面,原本液晶芯片的投影柵格卻并沒看到。事實上,這些柵格依舊存在,只是因為分辨率的提升而難以分辨罷了。是的,4K投影機的出現(xiàn)讓我們在獲得了更大的屏幕、更加清晰的畫面,大大拉近與以前1080p全高清投影機不同的是,我們能夠近距離(距離比業(yè)界公認的屏幕寬度的1.3倍更近)獲得趨近完美的畫面,當(dāng)屏幕尺寸能夠完全覆蓋觀看者的可視角度時(細心觀看時一般會小于90°),帶來的則是真正影院級的享受。
原生4K與4K增強技術(shù)
在眾多投影機廠商中,并非所有品牌都擁有自己的4K產(chǎn)品,最早推出4K投影機品牌是JVC,而在國內(nèi)首發(fā)4K投影機的則是索尼,兩者發(fā)布時間相差不多,但兩者發(fā)布的4K產(chǎn)品卻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4K增強技術(shù),后者采用的是原生4K。
4K的概念最早來自于好萊塢的影院標準,是指一個相對2K(全高清)4倍的分辨率,具體為分辨率4096×2160的數(shù)字電影(也有標準是指3840×2160)。提到4K,就不得不提及DCI,這是迪斯尼、20世紀??怂埂⑴衫?、索尼電影、華納兄弟等公司組成的數(shù)字電影倡導(dǎo)聯(lián)盟,他們公布的DCI標準正在成為全球公認的數(shù)字電影標準。按照DCI標準,數(shù)字電影播放機的像素要達到2K~4K,也即2K可以達到2048×1080個像素,4K可以達到4096×2160個像素,這也成為了數(shù)字電影內(nèi)容源的標準。對于4K投影機而言,符合DCI標準的硬件便是原生4K。
相對原生4K標準,4K增強技術(shù)的機型是指可以兼容4K信號源,但原生芯片依舊是2K的產(chǎn)品。它的基本原理便是利用像素平移技術(shù),將原有像素向斜上/斜下移動半個像素(或者在原有三個像素的位置上顯示4個像素),按實際動力有限,產(chǎn)品也很難形成普及,所以兩者在4K上形成的新對抗也為4K投影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4K DLP芯片真的是原生4K芯片嗎?
我們今天的評測選擇了索尼的VPL-VW528和明基的W11000兩款代表不同陣營的機型,在評測開始前,我們還需要對后者應(yīng)用的德州儀器的4K UHD(超高清)DLP新技術(shù)進行解析。在之前批露的一些技術(shù)細節(jié)來看,4K UHD(超高清)DLP芯片只有415萬微鏡,而與原生4K 3840x2160顯示所需要的830萬還相差一倍,那么它是怎么實現(xiàn)4K分辨率的呢?(微鏡的概念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光的物理通路)
剛才我們也提到,之前推出4K增強機型的JVC和愛普生是利用像素物理平移技術(shù)來實現(xiàn)像素增加的,那么4K UHD(超高清)DLP芯片也是如此嗎?我們的答案即是Yes,又是No。兩者相似之處在于,它們都依賴于順序刷新中的像素進行光學(xué)偏移,所不同的是4K UHD(超高清)DLP芯片在前次刷新后,迅速在光學(xué)偏移位置再次刷新,而畫面的每一幀均由原畫面像素和偏移像素組成,兩次刷新過程如此之快,以至于人眼自然將其融合為一幅圖像,絲毫不會意識到像素偏移、融合的這一過程。
4K UHD(超高清)DLP芯片能稱之為原生4K嗎?以微鏡數(shù)量來看,它不是;而以實際觀看效果來看,則可稱為原生4K。我們將這項技術(shù)與此前出現(xiàn)的4K增強技術(shù)來作比較:以愛普生的CH-TW8300為例,它依舊是在一塊1920×1080的全高清芯片上進行的平移,平移后的單幀像素由210萬增加到大約415萬像素,而4K UHD(超高清)DLP芯片則可在單幀畫面中實現(xiàn)原生4K所要求的830萬像素。
在啰嗦地講了這么多概念后,相信大家已經(jīng)迫不急待地想揭開今天的兩大主角的真面目,下面我們將對兩臺4K重量級機型進行全方位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