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
【摘要】本文擬從“思想激情”這一散文詩最核心的要素出發(fā),試圖通過探析楊朝東散文詩內里極富主觀色彩的情感體驗,進而貼近作者的內心世界,把握其對現實人生的獨特思考與感受。
【關鍵詞】思想激情;情感體驗;內心世界
Abstract:Rationalized passion is the most essential character in the prose poem. Therefore, this thesis analyze Yangchaodong's personal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Yangchaodong's prose poem. In order that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Yangchaodong's inner world. The thesis intends to reveal Yangchaodongs distinctive thought and experience for the realistic life.
Key words:rationalized;passionemotional;experienceinner world
“散文詩是以抒情見長的文體。‘為情而造文,可謂是散文詩的主要藝術特征之一。這也就是說,作者胸中有了一種強烈的感情觸動,才去創(chuàng)作散文詩的。為此,散文詩的取材立意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它不必從人物出發(fā),也不必拘泥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所感才是取材立意的出發(fā)點,而思想激情正是創(chuàng)作散文詩的靈魂??梢哉f沒有思想激情也就沒有散文詩?!盵1](P235)這段關于散文詩藝術特征的論述,把“思想激情”作為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靈魂,可謂是切中肯絮的批語。在整體閱讀楊朝東先生的散文詩時,我的腦海里面閃過的便是“沒有思想激情也就沒有散文詩”這個精辟的論斷。事實上,“思想激情”正是支撐他進行愛情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內在要素和不竭動力。
一、獨特的思想激情表達
正是憑著這種飽滿的、充沛的思想激情,楊朝東先生有意識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構筑起了個人的“文學領地”。那些瑰麗而優(yōu)美的幻想、浪漫的情懷,以及富于表現力的藝術形式,不僅透露出他厚重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而且飽含著作者極富個性特征的主觀色彩。其間,不僅流露出作者對美好愛情的傾訴與詠嘆,同時也寄寓了作者對有情世間的一種洞見、一種觀察?!妒瘧佟贰墩l的流水》《想你在春天》《遙望與抒情》等散文詩組章都是以刻寫人類真摯美好的感情作為出發(fā)點,作者試圖通過描摹和贊美自然景物時,傳遞出了內心中的一種意愿與夢想,從而表達其對現實人生的獨特感悟與思考。在他的筆下,對自然的詩意描摹其實浸潤著他對美好情感的那種刻骨銘心的詩性體驗:
……把我粉碎吧!躺在城市的邊緣,我已聞到了食味飄飄的香甜;把我粉碎吧!我飄飛的身影,已站成了大街小巷一尊一尊的石林,我粉碎的美麗,已在混凝土的結構中,一點一點站成了高樓大廈,刺破白云。
你來吧!月光掛在你的窗前,已被風雨浸泡長大。你來吧,我們一起站在月光下,慢慢去暢飲愛的情話。
就這樣,讓酒和詩歌結伴,讓破碎的石頭和柔軟的愛情,在暗夜的纏綿中,擦出火花一串。就這樣站在暗夜,誰會看見月光、風光、火光與石頭會同時燦爛?
你來吧,在石頭的根部,有一條愛的小溪不知為誰歌唱?……(《石戀》)
全詩處處含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huán)往復。紛繁的意象、情感的流變、思想的激情,再加上那種一詠三嘆的節(jié)奏感,處處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氣息?!妒瘧佟返拿恳徽鹿?jié),都鐫刻在作者的心底,這是對美好愛情矢志不渝的追逐。白云、月光、酒、石頭、小溪這些駁雜的意象,一經詩人的點染,便被賦予了一種主觀的情感體驗,進而擁有了一種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在我看來,楊朝東先生之所以反復抒寫其對美好情感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其實完全可以看作是對日常平庸生活的一種拒絕、一種反叛,甚至是一種挑戰(zhàn)。這種拒絕日常平庸生活的方式無疑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疏離,從迷于表面的詩意洞穿了生活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生活在別處”的生活方式與生命選擇,目的是為自身尋找一方可以安生立命的凈土。這種有意識地與現實社會保持距離,進而把精神的目光投向高遠的天空的選擇,是需要背負著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壓力的。換言之,“生活在別處”的選擇就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泅渡或者救贖,它讓我們卑微的生活變得高貴起來,它讓我們平庸的生活處處映射出詩意的陽光。那濃烈而炙熱的情感,深沉的思緒和悲憫的情懷,不僅挖掘出了自然景物內在的詩意,而且涌動著生命的激情。從這個角度上說,楊朝東先生在自我的文學領地里,建構了一個詩意棲居在大地上的精神游牧之地。
二、豐富細膩的情感抒發(fā)
在《春天的情事》一詩中,作者試圖將溫柔細膩的筆觸深入到人類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以愛情的名義審視生活:
……你在海邊,讀著滴入海心的月,就像讀著憂傷一串,破碎的夢里,愛,找到了昨日回家的方向。
哦,憂傷就是這樣的美嗎?雪花一樣飄來,冷了思念,化了情懷。你在冷冷的黑夜,學會守護心的疼痛,學會了痛苦要用痛苦來打磨苦難的愛。
心,才會慢慢平靜,水,才會潺潺而來!
哦,憂傷就是這樣的愁么?愁絲裊繞愁節(jié),愁悶點燃愁思。點點滴滴,傷了我的心,痛了你的懷。
在這月明的夜晚,誰會告訴你什么?夜,已經很深了,月,已經睡著,只有星星,還在同草們聊著情話。
我來了,憂傷還在星空里徘徊,流水還在流水中哀嘆。我不知,你的憂傷,要憂傷到何時,才能停此一切傷感?愛的夢里,誰能找出答案?……(《春天的情事》)
情感作為人類最為隱秘幽微的心靈體驗和精神體驗,以一種無形的方式存在于人類的內心世界。這組詩所表現出的滿腔愁緒,像悠悠的流水一樣綿遠悠長。這種浪漫而又唯美、沉靜而又憂傷的文學表達,是從骨子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和迸發(fā)出來的,無矯揉造作的成分。這首詩所營造出的那種酣暢綿密的詩歌圖景,充滿了對現世的幸福生活的憧憬。這種“以景抒情,融情入景”的寫作其實是繼承古典詩詞寫作的余韻。值得注意的是,楊朝東先生的詩歌敘述,不僅受益于古典文學的滋養(yǎng)與熏陶,更重要的是其作品無論從手法上,還是表現形式上都延續(xù)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抒情文學的傳統(tǒng)。換言之,他的寫作無疑是對20世紀80年代文學最美好的致敬和懷念。那種溫婉輕捷、低吟淺唱的情感抒發(fā),是對愛情世界進行本真的、全息式的掃描。這樣的寫作,不僅深刻地揭示了愛情世界的豐富性和神秘性,而且有意無意地承擔了對愛情本身這一宏闊意象的修復。實際上,在一個靈魂缺席和精神淪喪的時代里,對美好愛情的憧憬與向往或許僅僅存留在那些古老而又憂傷的神話或異域的傳說中?!皭矍椤边@一美好意象漸漸褪去了那層神圣的光環(huán),不再被懸置在人類精神生活的頭頂,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正因如此,楊朝東先生以愛情為題材寫下的這些或悲傷或激越的詩歌作品,本身就是對愛情最大的尊重和珍視。質言之,他的寫作已不僅僅停留在抒發(fā)個人的文學趣味或情感體驗,更多的可以看做是對人間真情的吶喊與哀婉。
……其實,年輕的時候,誰懂愛情?
當我們踏入不惑之年,懷想愛情,愛呀,早以遠去,我們只能品味,過去的那一往情深,那一簾幽夢。
仿佛世界停止了轉動,仿佛陽光只能在夢中溫暖,仿佛過去的一切,都在想你的夢里,一一浮現。
春天,無語;花朵,凋零。面對這一切,你總是默默的、默默的,不動嘴唇。我說,春天來了,你說一句溫馨的話吧?你想了好久,終于說了句,“愛一個人,不能把他放在口上,要把他存放在心里”。我終于明白了,你對愛的理解很深,深得讓我看不見底,就像我看不見你飄飛的長發(fā)?!ā断肽阍诖禾臁罚?/p>
《想你在春天》這組詩是一個長者以一種回望的姿態(tài)深味年輕時愛情的甜蜜與苦澀,以一種閱盡苦難人生的口吻道出對幸福的理解。這種極富個性的生活感受與生命體驗,飽含著作者的主觀情感色彩,其中所含蘊的為文觀念,與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大抵是相同的。正如洪斌所指出的那樣:“散文詩的感人詩情正是從富有個性的生活感受中生發(fā)出來的。假如沒有作者富有個性的生活感受,也就不會有散文詩感人的詩情,也就寫不出優(yōu)美動人的散文詩,而只能寫那種“為文而造情”的無病呻吟之作罷了。”[1](P235)
正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樣,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愛情,表達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那種情感的共通性,即便歷經歲月的流變和更迭,也不會有絲毫的褪色。愛情之所以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其意義正在于此。對愛情的吟詠,古往今來,不管是哲學家還是詩人,都在以其最為至誠的表達涵詠其對愛的理解。愛情迄今仍然被作家們樂此不疲的抒寫,不僅表明了愛情對于生命抑或人生的巨大誘惑,同時也印證了“獨特生活感受的感情是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命脈,也是散文詩藝術感染力的內在要素”。[1](P235)
三、結 語
從這個意義上說,楊朝東先生的詩歌寫作,忠實于自我的內心,植根于對人類美好情感的描摹和抒寫。事實上,他常常從愛情入筆,以其似水的柔情把自己對現實人生的理解深深地寄予在對美好的情感生活的憧憬與向往之中,表達出了一種令人感同身受的愛情經驗。在他看來:無論現實與理想存在著多大的落差與對比,但真、善、美將永遠存在,美好動人的愛情仍然是人類對自我最好的精神撫慰。因此,即便在某些詩歌中,那種憂傷的情緒不時在主宰著他,甚至一度讓他陷入無邊的彷徨之中,但由于詩人本身這種高潔的人格取向,對真與善、愛與美的這種精神向往很快就會將那種憂郁的情迅速緒驅逐出去,取而代之是一種達觀的、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從他全部的愛情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富于浪漫主義精神情調的詩人,愛情在他筆下,有時是虛寫,有時是實寫,有時是能指,有時是所指。以詩歌的名義,楊朝東不僅是對自己多愁善感的心靈世界作了一次最為溫情的撫慰,同時也是對其個人的精神世界作了一次深深的打量。
參考文獻:
[1]洪斌.文藝論叢第14輯之散文詩藝術特征淺探[C].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