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精神病人犯罪毫不手軟
美國法院對待間歇性精神病人犯罪毫不手軟。如辛克力殺人后雖然用患有精神病證明自己無罪,但卻被送到美國最恐怖的伊麗莎白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一步都不許離開,甚至連父母都不能見。至今,他仍在那里。
近期,精神病人暴力犯罪再次挑動公眾神經(jīng)。事實上,“武瘋子”是個令整個國際社會同樣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在美國連年發(fā)生的校園槍擊案中,犯罪嫌疑人或多或少都有精神問題。那么,美國是如何對待殺人的“精神病人”呢?
在美國,監(jiān)管精神病采用的是“嚴重精神疾病”的標準,盡量減少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可能。同時,精神問題也不可能成為犯罪的托詞。有資料顯示,當前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都建立了精神病強制醫(yī)療制度。雖然由于歷史因素、立法水平等影響,這些制度各有特點,但大體上仍然遵循著一定的原則。
20世紀初,一場新精神衛(wèi)生運動從美國開始興起,精神病人們又迎來了一次命運轉折。年輕的耶魯大學高材生有感于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時在精神病院三年的生活經(jīng)歷,將其寫成一本書,名為《一顆找回自我的心》,歷數(shù)了當時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
美國采用的是“嚴重精神疾病”的標準,存在聯(lián)邦和州兩套司法體系,但大多數(shù)州要求因為精神病或者精神錯亂對自身或者他人構成或者可能構成危險的當事人強制入院治療;另外還有一些州將“嚴重喪失能力或者不能照顧自己”作為選擇標準。
富勒·托里認為精神病人必須實施強制性治療。他從1987年起匯編由精神病患者導致的“可預防悲劇”數(shù)據(jù)庫。據(jù)他統(tǒng)計,2002年至2012年10年間就發(fā)生了近4000起案例。他認為,社會輿論導向過于偏向公民自由,人們關注精神病患者的權利,卻忽視其病情正在迅速惡化,可能對自己和他人帶來危險。他說:“必須掃清法律障礙,以便在未征得病人同意的情況下、在病人做出可怕事情之前,對其行為進行評估?!?/p>
同時,美國人帕蒂也相信,有時采取非自愿性措施是必須的。她的女兒麗薩從19歲起出現(xiàn)精神病癥狀,至今已有17年。麗薩時有自殘行為,曾流浪街頭,遭遇強暴和毆打,多次因吸毒過量被送進醫(yī)院。但她不愿治療,因為藥物會讓人發(fā)胖。后來,麗薩參加了“輔助性強制門診治療”。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她的生活逐漸走上正軌,開始教孩子們游泳,這是她從小就想做的事情。她對自己的病情認知也比較清醒,知道何時可能又要發(fā)作。
辛克力作案后的現(xiàn)場
發(fā)生在1975年的“歐康納訴唐納德森案”是美國強制醫(yī)療領域的一個著名判例。該案中,美最高法院要求審查有關民事收容的法律是否違反憲法,要求各州在對某人以精神病治療和處理方面要依據(jù)正當程序,這些判例改變了美國單純的醫(yī)療模式,進而轉向更為公正的司法模式,法院在精神病人強制醫(yī)療適用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往往具有突發(fā)性,相較于漫長的法院審理程序,為了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對事態(tài)的有效控制,美國也賦予行政首腦或者警察以強制醫(yī)療的權力。
在美國,警官、醫(yī)生或者擁有許可的精神健康專家可以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持續(xù)72小時的強制控制或保護。如果不能在此時間范圍解決問題,住院治療的方式得以允許,但住院治療14天后需要再作一次評價。如果精神病患者的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現(xiàn)自殺傾向時,可再延長14日的強制住院措施。當然,如為重癥精神障礙者或生活能力低下者,可由監(jiān)護人再提出申請,以便安排70天的短期治療;在短期治療后如果仍不能達到好轉的程度,則可再延長1年。
美國記者約翰的妻子珍妮弗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但她不愿接受治療。約翰無力說服她,只好訴諸紐約法庭,獲得了對妻子進行強制治療的一紙判決。這樣,妻子則必須服從治療。
1981年3月30日,當時里根上任僅僅69天,他在希爾頓飯店和工會代表開會后出門,約翰·辛克力突然接近,朝里根連開了6槍,所幸里根保住了性命,僅用12天就恢復了。但是他的新聞秘書布雷迪頭部中彈,終身殘疾。
開庭時,辛克力的爸爸盡其所能,聘請了強大的律師陣容。1982年,法庭宣判辛克力在開槍射擊里根的那幾分鐘里,精神病突發(fā),并拿出了合理的證據(jù),而法庭也判處辛克力無罪。但是,后面發(fā)生的事情是,美國法院對待間歇性精神病人犯罪毫不手軟。辛克力被證明“可能患有精神病”,那么他就需要治病。他被送到美國最恐怖的伊麗莎白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一步都不許離開,甚至連父母都不能見。
因為在法庭上,律師們竭盡全力證明,他的發(fā)病是突然的、沒有征兆的,因此要從科學上證明他被治好了,他再也不會突然發(fā)病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無論是法官還是輿論,都認為辛克力并沒有精神病。但是既然法院判決了,那么他們就必須承擔責任。
2011年,辛克力以身體疾病為理由,要求放自己一條生路。聯(lián)邦法院再次以“患病還無法查明”為理由,繼續(xù)將其關在瘋人院里。直到今天,辛克力還在那里。可見,美國采用的是“嚴重精神疾病”的標準,盡量減少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可能。同時,精神問題也不可能成為犯罪的托詞。
(朱權利薦自《上海法治報》、《中國社會學》)
【鏈接】
其他國家如何對待“武瘋子”
歐洲:立法為精神病患者治療1838年,法國設立了世界上第一部《精神衛(wèi)生法》,并建立精神病院收治精神病患者。法國所引發(fā)的精神病治療“機構化”改革,迅速被世界各國所效仿。他們將精神病患者收治在專門的機構,并提供整套教育、訓練以及治療方案,并與社會隔離。此后的一百余年里,“瘋人院”成為精神病患者治療的經(jīng)典模式。
當時的歐洲大陸對待觸犯刑律的精神病犯罪者主要有以下三種做法:一是建立犯罪(司法)精神病醫(yī)院,由司法機關強制性收容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障礙犯罪人;二是司法機關放棄對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障礙犯罪人的控制,由行政機關負責管理,一般是送入普通精神病院(當時法國、德國、比利時、葡萄牙、瑞典等國家采用此法);三是在荷蘭、丹麥、西班牙、俄羅斯等國,由司法機關決定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障礙犯罪人是由犯罪精神病院,還是由普通精神病院收容。
英國:頒布“精神錯亂刑事法”1800年,英國發(fā)生了詹姆斯·哈德菲爾德刺殺英皇喬治三世案件。哈德菲爾德患上了精神病后退役,伴有妄想的精神癥狀,他病態(tài)地認為,上帝要毀滅全球,只有自己以生命為代價才能拯救世界眾生。因所持的宗教信仰視自殺為道德上的犯罪,所以不能自殺。他認為向皇帝行刺肯定會被處以極刑,故找了一個機會朝皇帝身旁開槍(并不想真的打死皇帝)。英格蘭杰出的律師,后來被任命為大法官的托馬斯·厄斯金緊緊抓住妄想的證據(jù),說服了英國陪審團將妄想作為一個精神病人無罪的評定標準。這樣,詹姆斯·哈德菲爾德被判無罪,同時被判無限期地羈押。
詹姆斯·哈德菲爾德案件對《1800年精神錯亂刑事法》的頒布產(chǎn)生了促進作用。該法一方面在實體上明確了精神病人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免予承擔刑事責任;但另一方面在程序上則要求對因患有精神病而被宣布無罪的精神病犯罪人,法院必須發(fā)布命令,將其置于羈押之下,一直到恢復神智為止。這很可能是近代史上第一部類似“強制醫(yī)療”法令。但是,機構化的精神病醫(yī)院模式以犧牲精神病患者的自由權、隱私權為代價,換取社會保障、醫(yī)療照顧,忽視了精神病患者的一些基本權益,從而也使歧視精神病患者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
(《上海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