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平
月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
◎曾新平
月在詩人的心中,是一種寄托,也是一種向往;是一種悲情,更是一種悲國傷懷的寄語。如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優(yōu)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山河是多么的悲壯,一種亡國的思鄉(xiāng)之情,在月光中顯現(xiàn)無疑。月是多面化的,更多的只是起到一個“寄”字的作用,這是對生活與現(xiàn)實的寄托。人在無可奈何、悲歡離合之際,需要的就是這種寄托,而月亮在這里就起到了唯一可以寄托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估計這就是神話的由來吧。
在古代文人的詩詞創(chuàng)作上,沒有一個文人不曾用過月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如果要說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精,那么月就是詩詞中的髓。正因為有了月,才有了詩詞,就因為有了詩詞,才有了中國的古典文化之美。如果說這些大詩人、大詞人是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中流(砥抵)柱,那么月正是他們筆下的精髓所在。
月對于中華民族是一種依賴,也是一種敬仰,更是一種寄托,也是一種烘托。她能把人類內心的情感放大,張揚開來,使之能得到最大化地釋放,正因為有了這種側面的事物描寫,才能鮮明地釋放出詩詞之美和詩詞之(蘊韻)。
她不像太陽那般灼熱,更不像宇宙那般黑暗。從遠古至今,我們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懂得了運用月亮的智慧。到后來便發(fā)展成了許許多多的中華內在知識。月在中華民族的心中是代表善良的,是代表幸福的,所以有了花好月圓等美好幸福的成語來。她用她的光芒擋住了邪惡,所以壞人只能出現(xiàn)在月黑風高之夜,而不敢妄自在月亮的正義下(妄忘)自作亂。
冥冥中,我們感受著月光,抒寫著月光,拋開我們的情懷,釋放我們的情懷,在夜間與月伴歌伴舞,她與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息息相關,更是不離不棄,這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嗎?這不就是我們華夏子孫團結的口號嗎?是的,她正是我們炎黃子孫團結的力量,她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的一顆明星,沒錯,這顆明星正是我們心中的文化精髓。
也許這就是我為什么總喜歡在深夜的月光下寫作的原因吧!
一、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在短文的()里選擇一個正確的字打“”。
二、短文中有許多成語,請選擇你喜歡的六個成語抄寫下來,再從中選擇一個造句。
三、把下面的句子換一個說法,意思不變。
沒有一個文人不曾用過月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
四、作者在文中稱月亮時為什么都用女性的“她”?在正確的答案后面打“”。
五、根據(jù)短文內容填空。
1.月亮代表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
2.短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六、你喜歡月亮嗎?簡單地說說理由。
(答案在本期內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