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整理在我眼中,一直是沒有必要的小事,甚至還有一些以亂為榮。
高三的教室里一眼望去,堆得最高最亂的幾個桌子,恰好都是前幾名的。有人對此下結論:某某研究,桌面越亂的人,智商越高。在家時,房間都是母親收拾的。東西找不到時,會惱怒地對母親大呼小叫:讓你不要收我的東西,你一動我就找不到了。母親后來輕易便不再碰我的書桌。
上大學時,被邋遢的室友折磨過,也被有潔癖的室友折磨過。再后來也就漸漸學會了整理。
而整理的核心,就是取舍和丟棄。
關于取舍,其實是一件年齡越大越復雜的工作。年輕的時候,是不需要取舍的。對世界滿滿的好奇,每一點回憶都珍貴無比。如果你仔細回想,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和常識不符的狀況:越年少的時候,往往越戀舊。
年少時候的我對舊物有著很深的執(zhí)念:一期都不肯丟的雜志,畢業(yè)也不肯送人的校服,用過的參考書筆記本……所有能讓我記往過往的事物我都不肯丟棄。
年輕的時候,是不會覺得回憶重的。我堅定地想要背著所有的過往,和自己一起往前走。
但是,太重了。終于有一天,我這樣覺得了。
人能背負的東西是有限的,背得太多了,對著一堆也許早就不需要的東西,你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淡漠,甚至無感。
所以,我又漸漸學會了丟棄。關于丟棄,是否 “心動”,是我唯一的取舍標準。
當面對眼前的物品時,還會怦然心動嗎?怦然心動,這個聽上去特別美好,發(fā)生概率特別小的詞,被用在這樣告別的場景里。在這個條件下我審視的,是過去的我和現(xiàn)在的我。
16歲的雜志,現(xiàn)在還讓我心起漣漪嗎。
是,留下。
大學的舊衣服,還能讓我記得哪些場景,留下嗎?
不用,扔掉。
在這樣標準下,一切取舍看上去清晰至極。
丟棄的過程,就是對以前的人生進行梳理。你會享受整理所帶來的一種決斷感,這些事物,如何在你身上發(fā)生作用,在你人生中有過怎樣的停留。
《坂上之云》里好古教育真之:“為什么家里只有一個碗?并不是因為沒錢。男人一生只要做成一件大事就行了。為此,故意要把身邊的事物變得單純明快?!?/p>
我也許不羨慕這樣的房間,但我會羨慕這樣的人生。
于是,我選擇在這樣一個春光逐漸明媚的時候進行整理,物品,還有人生。
是以謂之: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