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 李春林, 2, 楊陽, 周盛, 鮑明霞, 周立志, 2*
(1. 安徽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合肥230601;2. 安徽省生物物種信息中心,合肥230601)
安徽省鳥類新紀錄
——栗頭鹟鶯和赤嘴潛鴨
2015年4月在安徽省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開展春季繁殖鳥類監(jiān)測時記錄到2只栗頭鹟鶯Seicercuscastaniceps,2016年5月再次遇見3只。2016年1月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天崗湖開展全國水鳥同步調(diào)查時觀測到1只赤嘴潛鴨Nettarufina。經(jīng)查閱《中國鳥類志》(趙正階,2001)和《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二版)》(鄭光美,2011)等相關專著及文獻,確認這2種鳥類為安徽省鳥類分布新紀錄。
栗頭鹟鶯Seicercuscastaniceps(Hodgson, 1845)
2015年4月25日,在安徽省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18°45′39.09″E,30°5′47.68″N)開展春季繁殖鳥類監(jiān)測期間,記錄到栗頭鹟鶯2只,2016年5月13日再次記錄到3只(圖1)。所遇見個體的棲息地為落葉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離水源較近。發(fā)現(xiàn)時,均在樹枝間跳躍、鳴唱。
栗頭鹟鶯為雀形目Passeriformes鶯科Sylviidae小型鳴禽,前額和頭頂栗色,頭頂后部稍呈黑色,形成冠紋,后頸有狹窄的黑色及白色細紋;腰羽淡黃;尾上覆羽淡黃綠色,翼羽和尾羽暗褐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先端淡黃色,形成明顯的2道翼斑;下體、頦至胸部為灰白色,余部鮮黃。該物種分布于西藏、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甘肅南部、陜西南部、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香港(趙正階,2001;鄭光美,2011)。
本次栗頭鹟鶯在安徽省見于4、5月,又見其求偶鳴唱,很可能在清涼峰地區(qū)參與繁殖。但其居留情況尚不清楚,需要開展常年監(jiān)測。
圖1 栗頭鹟鶯Seicercuscastaniceps(李春林 攝)
圖2 赤嘴潛鴨Nettarufina(圖中箭頭所示) (李春林 攝)赤嘴潛鴨Nettarufina(Pallas, 1773)
2016年1月13日,在開展全國水鳥同步調(diào)查時,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天崗湖(117°56′1.44″E,33°13′25.29″N)觀測到1只赤嘴潛鴨。該鳥見于淺水濕地區(qū),與綠頭鴨Anasplatyrhynchos、鴛鴦Aixgalericulata混群覓食(圖2)。
天崗湖為淮河流域淺水湖泊濕地,是我國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水鳥的重要遷徙停歇和越冬聚集地。赤嘴潛鴨覓食生境的植被以挺水植物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為主,水生生物資源豐富。
赤嘴潛鴨為雁形目Anseriformes鴨科Anatidae中小型水鳥。雄性個體頭部銹色,嘴橘紅色,上體褐色,翼鏡白色,下體除兩脅白色外,其余均為黑褐色。該物種分布于北京、山東、河南、陜西、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南部、新疆、西藏南部、青海、云南、四川西部、貴州、重慶、湖北中部、福建、臺灣(趙正階,2001;鄭光美,2011)。
本次在安徽省僅記錄到1只雄性個體,屬于零星分布,本種在同期的水鳥同步調(diào)查中見于安慶望江武昌湖,應持續(xù)加以監(jiān)測。
楊森1, 李春林1, 2, 楊陽1, 周盛1, 鮑明霞1, 周立志1, 2*
(1. 安徽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合肥230601;2. 安徽省生物物種信息中心,合肥230601)
*通信作者, E-mail:zhoulz@a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