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自2015年8月1日起,橫濱港10 000GT以下的船舶實行非強制引航,筆者作為該港第一位自引自靠自離的船長,介紹了橫濱港航道、錨地、泊位及拖輪情況,以及通過其靠離泊操縱實踐獲得的一些體會。
關(guān)鍵詞:自引 自靠 自離 船舶操縱 橫濱港
0 引言
橫濱港是日本重要港口,大家都很熟悉,并可能多次掛靠過。實行“強制引航”,讓橫濱港在日本港口中與眾不同,但自2015年8月1日起,10 000GT以下的船舶實行非強制引航的新規(guī)定,又重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讓橫濱港成為船舶“三自”工作(自引、自靠、自離)的焦點,以下為橫濱港“三自”操作的心得體會,與同行分享、交流,望對航海人有所幫助。
1橫濱港簡介(PROT INTRODUCTION)
橫濱港(YOKOHAMA PORT),日本重要港口,位于東京灣內(nèi),北臨川崎港,是日本第二大港口,地理位置優(yōu)越,港口設(shè)施齊全,每年吸引約有8萬~9萬艘船舶入港,主要與美國、中國和東南亞等國家有貿(mào)易往來,也是中日航線船舶主要掛靠港口之一。
該港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風(fēng),冬季多為西北風(fēng)。年平均氣溫10℃~27℃。屬于灣內(nèi)靜水港,是半日潮港,大潮升1.9m,小潮升1.4m,潮差變化不大,港內(nèi)不存在沿岸流,有利于船舶的靠離操作。
港口主要碼頭包括游輪碼頭、集裝箱碼頭、汽車碼頭,雜貨碼頭,重點介紹的集裝箱碼頭為HONMOKU PIER(本牧碼頭)和DAIKOKU PIER(大黑碼頭),我輪掛靠DAIKOKU C3集裝箱碼頭,此碼頭為填海造地建造,碼頭長350m,四臺裝卸橋,最大起重能力達40.0t,機械化程度高,碼頭集裝箱處理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碼頭工人作業(yè)規(guī)范。
2 港口航行條件和相關(guān)設(shè)施服務(wù)
2.1 主航道(FAIRWAY)
東京灣進口航道浦賀水道(URAGE SUIDO TRAFFIC ROUTE)和中瀨水道(NAKANOSE TRAFFIC ROUTE)是抵橫濱大黑碼頭的必經(jīng)之路,這兩條航路船舶較多(早晨、傍晚為高峰)船舶安全距離較小,有時會有漁船,必須加強瞭望,謹慎駕駛。
橫濱港主要有兩條航路:橫濱航路(YOKOHAMA PASSAGE)和鶴見航路(TSURUMI PASSAGE),我輪掛靠的DAIKOKU C3進出都需從TSURUMI PASSAGE,此航道水深較深,底部寬度較寬,航道的助航標(biāo)志清晰,航道航速不受限制;但進出港有時間段限制,注意信號塔符號(I:進港O:出港F:自由進出),務(wù)必嚴格按照信號指示進出港。
2.2 拖輪服務(wù)(Usage of Tug boats)
在靠離碼頭中,若遇到較惡劣天氣、船舶難以操縱,安全起見,申請拖輪協(xié)助作業(yè)是必不可少的,橫濱港的拖輪都帶有對講機(transceiver),拖輪馬力在3 000~5 000HPS不等,(注意在拖輪協(xié)助靠離泊中對講機突然不工作,迅速發(fā)四短一長聲,拖輪立即停止當(dāng)前操作,)一般情況拖輪會根據(jù)報PORT RADIO的ETA在碼頭航道口等待,橫濱港拖輪等待區(qū)域:Area A和Area B,Area A用于從浦和水道、中瀨西,橫濱航路進口的船舶,Area B用于東京方向南下或浦和水道、中瀨水道,后經(jīng)鶴見航路進口的船舶,船舶可以根據(jù)PORT RADIO告知的拖輪名字,提前在雷達或電子海圖中捕捉,以確定拖輪位置;若離泊需拖輪協(xié)助,拖輪會根據(jù)ETD提前在碼頭附近等待;此外,在靠泊中,有帶纜小艇協(xié)助帶纜作業(yè),有助于纜繩遠距離即可上樁。
2.3 港口錨地(ANCHORAGE)
港口沿岸錨地水深在20m左右,底質(zhì)泥(每次拋起錨前,必須跟PORT RADIO申請報告,同意后方可拋起錨),一般Y1為大黑碼頭侯泊錨地,詳見圖,其邊界線為:
(1)35 °26′49″N139 °41′44″E
(2)35 °27′11″N139 °42′07″E
(3)35 °27′19″N139 °42′31″E
(4)35 °26′31″N139 °43′24″E
(5)35 °26′01″N139 °43′02″E
2.4 船舶位置報告(VESSEL POSITION REPORTING)
(1)TOKYO MARTIS
TOKYO MARTIS是東京灣的交管中心(VTS),它監(jiān)控著東京灣里所有船舶的動態(tài),必要時會告知你周圍船舶動態(tài),提醒你注意航行安全、協(xié)調(diào)避讓,船舶進入東京灣,從“US LINE”開始它會全程監(jiān)控你的船舶動態(tài),一般情況抵“US LINE”前一小時,呼叫TOKYO MARTIS(CH16轉(zhuǎn)其他頻道),報ETA TO US LINE ****L/T,然后過“US LINE”時再報,這時TOKYO MARTIS會告知INFORMATION(如小漁船密集區(qū),海上作業(yè)等),提醒你注意安全。“REPORT LINE”位置,具體參考NP286(6),P219-223,(提醒一點如果AIS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POSITION REPORT并非強制)。
(2)YOKOHAMA PORT RADIO
YOKOHAMA PORT RADIO是橫濱港的港口調(diào)度指揮,它指揮船舶的進港秩序,調(diào)整船舶的進港時間、上引水時間及告知碼頭信息等,其“報告點”具體詳見NP286(6)P231中“REPORT PROCEDURE”(CH16轉(zhuǎn)其他頻道)。
2.5 AIS輸入規(guī)則
東京灣是船舶航行的密集區(qū)域,整個海灣沿岸碼頭眾多,航線交叉嚴重,輸入正確的AIS動態(tài)信息為船舶之間協(xié)調(diào)避讓提供保障,AIS在輸入目的地時,參考“AIS輸入規(guī)則”(此書代理送船),首先輸入港口代碼,然后輸入碼頭代碼,(如橫濱大黑C3碼頭的輸入法:JP YOK DE),確保AIS輸入正確,才能傳達有效的信息,船舶之間才不會誤會。
3 船舶資料(Ships Particulars)
VESSEL NAME:COSCO KIKU
中文名:“中遠菊花”輪
L.O.A:138m(駕駛臺向前105.6m,向后32.4m)
Breadth:22.40m
MaxHeight:40.6m
Gross Tonnage:8 917(小于10 000GT,非強制引水)
Net Tonnage:3 960
Main Engine Power:10 536HPS(倒車速度5konts內(nèi),RPM為0)
Bow Thruster Power:750HPS(速度小于5konts)
營運航速:18.0KTS,夏季滿載吃水7.8m,542TEU全冷箱集裝箱船,中日綠色快航的典型船型。船型特點:
優(yōu)點:速度快、舵效好,且航向穩(wěn)定性好,有側(cè)推,靠離泊中可省拖輪;主機變速機動操縱性靈活,RPM可自由調(diào)節(jié)。
缺點:船型小,受外力影響大,尤其空載或甲板裝箱多時,受風(fēng)力的影響大,不利于操縱。
4 進出港靠離泊操作
“中遠菊花”輪1538E航次,由上海港駛往日本橫濱港,最大吃水7.7m,甲板四層裝箱,按代理通知9月24日上午6:10到浦賀水道,7:30進鶴見航路,8:00靠大黑C3碼頭,下面以此航次為例,分析進出港靠離泊的過程。
4.1到港前提示
了解該港的航道結(jié)構(gòu)及周邊交通流情況、碼頭位置和走向、港口聯(lián)系章程、水文氣象信息及拖輪聯(lián)系溝通方式等信息,并據(jù)此制定詳細的靠離泊計劃以及各種應(yīng)急情況處置預(yù)案,并組織學(xué)習(xí)、講解相關(guān)的注意事項。
4.2東京灣進口航行
24日6:00準(zhǔn)時過“US LINE”報告線,6:10時過1號浮,按計劃到達浦賀水道,此段航路位于東京灣口,進出口船舶較多,通航密度大、航線交叉,并有船舶上下引水(做下風(fēng)舷),航行環(huán)境較復(fù)雜,航行時需特謹慎;東京灣進口過NO.1號浮后,進入浦賀水道 (URAGA SUIDO TRAFFIC ROUTE),其航道寬度約800m,水深50m左右,底質(zhì)SG(沙礫),1~2號浮之間航向為000,2~6號浮航向325,浦賀水道是進出東京灣的必經(jīng)航道,實行分道通航,同向船較多,注意保持安全距離;過了浦賀水道右轉(zhuǎn)進入中瀨水道(NAKANOSE TRAFFIC ROUTE),航道寬約700m水深30m左右,底質(zhì)M(泥),航向021,單向流向(切記去鶴見航路的船舶必須走中瀨水道),詳見圖4-1;從浦賀水道1號浮到中瀨水道7號浮,此兩段航路航程13miles,均限速12knots(一般情況不超14konts即可),允許追越,保持安全距離、防止船吸,航道浮標(biāo)附近偶爾有成群小漁船,注意避讓;
4.3靠泊操作
靠泊操縱,要求船長要掌握本船的特點,熟悉本船的操縱性能,(如船舶從任何速度到停車的時間及沖程、船舶在各種裝載情況下舵效、航向穩(wěn)定性、正常情況下主機可以動幾次車、錨機、絞纜機、導(dǎo)航設(shè)備的工況等)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出正確反應(yīng)。此次靠泊為左舷靠,未申請拖輪協(xié)助。7:15,左過中瀨水道7號浮大幅度左轉(zhuǎn)后,到達港口航路;7:40,左過鶴見航路2號浮,進入鶴見航路,航道寬約450m,水深15m,進入航道就需開始控制速度(8konts為最佳),此段距離較短(約1.5miles),然后要大幅度左轉(zhuǎn)進入港池(轉(zhuǎn)向前注意航道過往船舶),并把速度控制在6~7konts左右,速度不宜過快,轉(zhuǎn)向時要稍加車以提高舵效,在大幅轉(zhuǎn)向后,速度降到5節(jié)左右,船首把定后可以停車,靠慣性逐漸向泊位靠近,在船首離泊位N旗2個纜樁時,控制5~10度的入泊角,便于首倒纜上樁,速度要求1~2knots(如果速度過快就需長時間用倒車,船首向難以控制,靠泊態(tài)勢就容易破壞),船頭過碼頭旗后,開始倒車,可用側(cè)推協(xié)助把船身擺正,距碼頭橫距控制在50m左右,并把首倒纜放給帶纜艇,8:00首倒纜上樁,然后在帶纜艇協(xié)助下,首纜、尾倒纜、尾纜依次上樁,船長令大幅、二副同時慢慢絞纜繩(不斷調(diào)整船舶態(tài)勢),保持船舶平行靠上碼頭,8:20前后各(3+1)系纜帶妥,向PORT RADIO報靠妥大黑C3碼頭,并被告知離泊前30分鐘再報。此時靠泊作業(yè)順利完成,用時約35分鐘。
4.4 離泊操作
14:30,向PORT RADIO申請ETD 15:00并同意。C3泊位于碼頭較里檔且港池較窄,獨自完成掉頭難度較大,所以申請一艘拖輪協(xié)助(Tug Boat:FUJI MARU,3 500PHS)。14:50,拖輪帶妥(右舷船尾),開始單綁。15:00前后纜清,此次離泊采取向左掉頭(因拖輪馬力比側(cè)推大幾倍,船首相對向左運動):(1)此時令側(cè)推全速向右,拖輪微速拖,船首向右;(2)當(dāng)船與碼頭達到安全距離(30m左右),開始用倒車,同時令拖輪中速拖、側(cè)推停,船體慢慢后移,船首向左;(3)當(dāng)船首與碼頭乘65度角時,停車、側(cè)推全速向左,船首向左;(4)當(dāng)船首與碼頭接近垂直時,左滿舵、D/H,拖輪變微速拖,船首向左;(5)當(dāng)船首與碼頭反向成45度角時,拖輪停,并令解拖輪,側(cè)推半速向左,船慢慢有向前的速度,船首向左;(6)當(dāng)船體與碼頭接近平行時,此時要用車、舵,把船首穩(wěn)定,速度慢慢提上來;之后,大幅度右轉(zhuǎn)進入鶴見航路,此時離泊作業(yè)順利完成(用時約20分鐘),駛向下港東京港。
5靠離泊操作注意事項
(1)靠泊中,遇到天氣情況惡劣或船舶無側(cè)推,在靠泊中可能拋錨以協(xié)助離泊,拋錨時按港章規(guī)定拋錨點距碼頭橫距不得超過100m并在船長范圍內(nèi)。
(2)靠泊中,首倒纜上樁位置和纜繩強度的選擇十分重要,因為離泊時(無拖輪協(xié)助),首倒纜要承受進車的沖力。
(3)靠離泊中,控制船速、調(diào)整角度及確定合適縱橫距是基本的三要素,船長在操作中要根據(jù)平時積累的經(jīng)驗要做出合理正確的判斷。
6 結(jié)束語
船舶“三自”工作,是為船公司節(jié)約成本的重要途徑,中日航線的特點是運轉(zhuǎn)周期短,現(xiàn)在班期都精確到小時(如上海港到橫濱港只需58h),做好“三自”工作、確保船舶準(zhǔn)班率,才能吸引到更多貨源,為租家創(chuàng)造更大的效益。在“三自”操作中,船舶整體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團隊成員要明確各自職責(zé),集中精力、齊心協(xié)力,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隨時對環(huán)境與局面的改變做出及時的反應(yīng),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保障船舶的安全運行也是船長的職責(zé)所在,船長要充分利用資源,協(xié)調(diào)“人”、“船”、“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科學(xué)管理,嚴格要求,確?!叭浴惫ぷ靼踩椒€(wěn)的向前推進,為公司贏得更好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