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姣姣
一、背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頒布之后,我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了自主的重要性。區(qū)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低結構的材料來源于生活,更來源于孩子的視線。低結構材料貼近孩子的生活,能引起孩子生活經(jīng)驗的回憶,并滿足他們繼續(xù)探索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初期觀察】每天早上,最讓孩子喜歡的就是區(qū)域活動,都能快速選擇自己喜歡的區(qū)域進行游戲,而且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天,可可媽媽拿來了一把筷子,說是給孩子們平時在幼兒園可以練習練習,于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更快更好地學習用筷,我們將筷子作為一種材料投放至生活操作區(qū),以此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fā)展。自從有了筷子的加入,孩子們的新鮮勁一下子就上來了。
可是,好景不長,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跳跳直接用手抓,一不小心就撒一地,還用來各種敲敲打打,發(fā)出刺耳的噪音,個別男孩子還把筷子當成寶劍,拿在手里揮。顯然,他們對筷子已經(jīng)不感興趣了。我也試著努力地引導,想將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回來,但似乎只是徒勞。
【自我反思】我開始進行了反思與自問:孩子是不是對筷子不感興趣了?新的玩法還能否鍛煉孩子用筷呢?調整材料后,孩子們會不會完全舍棄原來的玩法?是不是該在“敲打”這方面開展游戲?
【解決疑問】在自行發(fā)問的同時,我也向身邊的前輩們請教。明白材料要豐富、要多樣化。低結構生活材料投放中老師的觀察和引導非常重要,在幼兒活動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使幼兒在選擇材料時,能夠按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宜自己的材料進入探索,向目標邁進?!焙⒆觽兊耐娣ㄎ易匀皇前l(fā)現(xiàn)了,但沒有到關注的程度,后來我開始增加了各類瓶罐與顆粒狀物,并積極關注起孩子們自創(chuàng)的各種玩法來。
【后期觀察】添加材料后,孩子們又興致高昂地游戲了。宣嘉怡小朋友最先發(fā)現(xiàn)了生活操作區(qū)里的變化,忙問:“成老師,這么多空瓶子用來干什么的呀?”還沒來得及回答,謝智宸小朋友聞聲走來,問:“難道是要我們把豆子裝進瓶子里嗎?”順著孩子們的提問,我趕緊引導:“你們可以試一試,看看誰能玩出有趣的方法來!”在我的激勵下,他們快速從柜子里拿出材料擺弄起來。宣嘉怡小朋友想到了請筷子來幫忙,把豆子一顆顆夾進空瓶里,不一會兒,瓶就裝滿了,但還不過癮,她繼續(xù)往其他空瓶裝豆子,一連裝了好幾個。一旁的謝智宸小朋友突然問:“你裝那么多干什么呀?”,“這樣可以用筷子來敲一敲了,可能聲音會不一樣!會有好聽的聲音!”宣宣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興奮起來?!斑€可以灌水敲呢?”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們能夠在新游戲中遷移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這給了我一個靈感,生活操作區(qū)里不一定只能涉及有關生活的,當然也可以結合其他領域,讓游戲變活。同物不同量的瓶子,敲出的聲音會不同,也正是結合藝術領域中樂感的培養(yǎng)。
三、反思
1.學會觀察,及時了解孩子的需求
區(qū)域活動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通過觀察了解孩子們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了解孩子們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xiàn),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有的提供材料,因勢利導地進行介入指導。教師只有不斷地觀察、研究孩子,排查、挑選最適合的材料,才能使孩子在安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游戲。
2.有效回應幼兒,在游戲中支持幼兒的創(chuàng)意
在筷子的一物多玩中,其實很多玩法都是孩子創(chuàng)造出來的,可能有時會造成一些不小的混亂。教師不應有過多的干預和指導,而應該多觀察幼兒,給幼兒自由選擇和自己習得的權利,更應該給予正面積極地回應,激勵孩子愿意去創(chuàng)造去想象,讓孩子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3.深入探究,將預設與實際進行有效整合
很多時候,孩子的實際玩法與教師的預設玩法是存在差異的,孩子的興趣也比較短暫。在游戲中能遵循孩子的意愿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什么游戲,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樂趣,在獲得樂趣的同時自然地習得本領,將預設與實際有效整合能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