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專業(yè)精神:學校教育的第二重境界
休寧木工學校坐落在安徽黃山腳下的休寧縣,創(chuàng)辦人叫聶圣哲。他16歲考上大學,20歲開始做大學教師,23歲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的副研究員。他后來去美國留學了8年,回國后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創(chuàng)辦了一家營造木結構洋樓的德勝洋樓有限公司。一方面因為他的公司需要木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回報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就在休寧辦了一個木工學校。
聶圣哲的確是個奇才。他二十多歲就當教授,是美國化學學會的會員,寫過好幾本大學的化學教材。因為從事建筑領域工作,他不僅寫過相關專著,還是中國建筑學會木結構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同時,他還是位于蘇州的四川大學聯(lián)合研究院的執(zhí)行院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同濟大學等校的兼職教授。他創(chuàng)建了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并擔任基金會主席。更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寫詩歌、寫小說、寫戲劇,而且都成就斐然——他是著名戲劇《徽州女人》的編劇,林心如主演的熱播劇《大祠堂》的總導演。據說他最近正在研究經濟學,要寫一本《勞動論》。一個人能夠橫跨文化、藝術、經濟、教育等領域,且都做得風生水起,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辦的學校也與別人大不一樣。以往木工的傳承大都由師父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即使很多職業(yè)學校也沒有專門的木工專業(yè)。而他的木工學校,不收學費,全部由他個人出資辦學。創(chuàng)辦了8年多,一年招幾十個人,也就培養(yǎng)了不到300個學生。但是,這些學生卻供不應求、非常搶手,還沒畢業(yè)就已經被招聘一空。
學校的辦學原則是道德第一,就是你首先要學會做人。校訓也很簡單: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與很多學校提出的“團結、求實、創(chuàng)新、奮進”等相比,他們的校訓更具體、更明確。而且,這個校訓不是僅僅掛在墻上,而是努力落實在所有的課程、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所有的日常生活中。聶圣哲認為,這是他們學校的“魂”。事實上,我們不少學校是沒有自己的校園文化的,有些學校的校訓很難讓人記住,但是休寧木工學校的校訓卻真正地讓人印象深刻。校訓實際上包含兩部分的內容:誠實和愛心。這個校訓告訴學生:犯錯誤沒關系,犯了錯誤承認了,改正就好。但是,你如果隱瞞錯誤、不誠實,那就不能被原諒。做人的關鍵是誠實與愛心,而做事的關鍵是勤勞、不走捷徑。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這幾點,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為了把校訓的內容落到實處,他自己還編寫了一本《木工道德與修養(yǎng)講義》,里面講到了很多從祖師爺魯班以來的木工的歷史故事。同時,他還編寫了一本《學生制度讀本》,他說,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形成一種風氣,做錯了事主動承認的誠實之人,不僅不會受到懲罰,而且會受到表揚;而對那些掩蓋事實真相的人,一定要懲罰。他要讓木工學校成為一個誠實人的天下。
聶圣哲總結的校訓,不僅體現(xiàn)在做人上,也體現(xiàn)在專業(yè)技術訓練上。他把木工不僅僅看成是一種技藝,他認為其中是有職業(yè)精神的。所以他的木工理論和實踐課,首先不是培養(yǎng)學生怎么去動手做事,而是引導學生從內心喜愛木工這一行。他們經常通過精美的家具作品展示和參觀徽州古建筑藝術,讓學生體會木匠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和藝術魅力。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感受到木工不僅僅是一門養(yǎng)家糊口的手藝,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休寧木工學校讓學生在喜愛木工的同時,強調在做中學、學中做。聶圣哲主張:要體驗做木工的樂趣和神奇,讓學生體會到選擇木工職業(yè)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謀生,更是生命深處的需要。他對學生說,一塊普通的材料,在一個工匠的手里能夠變成一件產品甚至是一件藝術品 ,這是多么神奇??!與此同時,他要求學生在學習木工技能的同時,要學會感恩,學會愛;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勤勞敬業(yè)的品行,要按程序按規(guī)則、有條理有計劃地做事,不走捷徑,不投機取巧,更不弄虛作假。
休寧木工學校特別強調技能訓練,也有很多非常獨特的做法,他們的文化課和實訓課的比例是3∶7,也就是說實訓的時間必須占70%。實訓過程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重點向學生講解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木工基礎知識,掌握看圖的操作能力,糾正學生實訓中出現(xiàn)的錯誤,使用斧頭、鋸子、刨子、鑿子等手工工具,從練習劈、刨、鋸、畫線、鑿眼、拼板等基本功入手來學習傳統(tǒng)木工手藝,然后學習制作方凳、長條凳、床架、子孫椅等簡單家具,最后再獨立制作八仙桌和太師椅。因為在古徽州,能獨立制作一張八仙桌和太師椅就意味著合格了,學徒就可以“出師”了。
他們的學區(qū)負責制也很有特色。實訓的時候把學生分為4個學區(qū),一個教官管一個學區(qū),每個學區(qū)確定一名悟性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任執(zhí)行長,然后4個學區(qū)開展“比學趕超”教學競賽活動,這是他們的教學組織形式。聶圣哲采用陶行知倡導的“小先生制”,即在實訓過程中師兄帶師弟,這樣能讓學生形成寬松學藝的心理氛圍,師兄弟之間心理沒有距離,便于溝通。
學校實行教官承諾負責制。每位教官必須保證所帶學生的80%以上都能夠獨立地制作八仙桌和太師椅,其中至少要有10%的學生達到優(yōu)秀。這是一個基本要求。接下來是末位淘汰制、獎學金制、學分制,最后是獨特的畢業(yè)考試。畢業(yè)考試要求學生獨立制作一張八仙桌和兩把太師椅,然后由德勝公司派出總督學擔任主考官,對學生的畢業(yè)作品分整體、構件、榫結、合角、工藝5個步驟進行嚴格、細致的考核,并逐一打分,85分以上為優(yōu)秀,70~84分為良好,60~69分為合格。聶圣哲講過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我不認為一個平庸的博士比一個敬業(yè)的木匠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也就是說,即使你只是一個木匠,但只要你敬業(yè),你就有可能比那些平庸的博士更有用,對社會的貢獻也更大。
學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畢業(yè)典禮,學生們穿著非常隆重的“匠士服”,頭戴“匠士帽”,被授予“匠士”的學位。他們認為,得到“匠士”學位代表著已經獲得一種嫻熟的職業(yè)技能、一種謀生的能力?!敖呈俊贝碇粋€人的文明修養(yǎng),代表著現(xiàn)代職業(yè)精神。
以上的這些做法,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
我一直認為,我們當前對勤勞和誠實品格特別是勤勞的培養(yǎng)是不夠重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實際上涉及不同的層面,有國家層面的價值,有社會層面的價值,有個人層面的價值。我曾提出,能否把核心價值觀簡化成“勤樸仁義和”五個字,這第一個字就是“勤”?,F(xiàn)在核心價值觀里面有一些表述實際上跟西方的某些價值觀是有聯(lián)系的,當然也可以說是我們吸收了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像自由、平等。但是,中國傳統(tǒng)的“仁義禮智信”,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面關于道德與價值的很多營養(yǎng)還需要我們去充分汲取?!疤煨薪。右宰詮姴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是中國思維方式的重要來源之一,自強不息的精神實際上就是勤勞,中國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勤勞。但是現(xiàn)在很多時候我們似乎把勤勞丟在一邊了。也許有人會說,現(xiàn)在核心價值觀里面有一個詞叫作“敬業(yè)”,敬業(yè)跟勤勞有一定的關系,但畢竟還不是勤勞的本身。中國人之所以在全世界有如此強的生命力,與中國人的勤勞品質有非常大的關系。曾國藩曾經說過:勤為萬德之本,萬藝之源。也就是說,你所有的道德的根本是勤勞。所以,技藝的源頭也是勤勞。你要培養(yǎng)技能首先就要具備勤勞的品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我們知道,關于技能的培養(yǎng)過程中有一個很著名的定律,就是要成為一位藝術大師,你沒有一萬次的訓練是不可能的。你想成為一個音樂家,你想成為一個雕塑家,你想成為一個畫家,在技藝上的訓練至少要有一萬次,否則,很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聶圣哲的公司編有一本書,叫《德勝員工守則》,其中的規(guī)定很細、很實用。作為一個員工,哪些事情你能做,哪些事情你不能做,都規(guī)定得清清楚楚。我想,我們所有行業(yè)、所有領域的職業(yè)訓練都應該有這樣一種職業(yè)操守和專業(yè)精神。如此,我們的技藝自然就會精進,也就有可能做到極致。
追求理想:學校教育的第三重境界
美國有一所很特別的大學——深泉學院,學院于1917年創(chuàng)辦,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交界處的沙漠深處。
該校的校訓為:勞動,學術,自治。學校的管理嚴格按照校訓進行,每年只招13個學生,學制兩年。跟休寧木工學校一樣,學校免費,但這個免費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收費,學生必須通過勞動干活維持學業(yè)。因為學校在沙漠深處,相對來說與世隔絕,大部分的物品必須要自己制作。學校所有的事情均由學生自治,集體表決,然后分別動手去做。兩年畢業(yè)以后,學生會得到一個副學士學位。據美國報刊報道,該校的錄取率比哈佛大學還低,而且它的畢業(yè)生絕大部分都是轉到哈佛、耶魯這些常春藤學校去讀大三,有一半學生會讀到博士學位。
學校有兩門必修課,一是寫作,二是演講。演講與口才作為學校訓練的重要課程內容,每個學生每一年要做8次10分鐘以上的公開講演,要求全校師生參加,然后由學生評審團和教授來評分。
美國很多著名的大學教授都想到這所學校任教,一些名教授甚至不惜降低年薪。譬如,來自耶魯大學的戴夫·阿恩特教授,他之所以到這里,因為他很注重學術,注重學生大量的閱讀,他能夠把他的思想帶到學校。他要求學生在8個星期內看4000多頁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著作和幾百頁的文學評論。
學校為所有的學生都提供獎學金,全額資助,但是每個學生每天要有三四個小時的勞動,基本上是上午上課、下午干活。學校養(yǎng)了兩百多頭牛以及馬羊豬等家畜,并且開辟了一片菜園。學生要和學校的工人一起去放牧,耕種。每個學生都要承擔一項具體事務,包括早晨四點多鐘去牛棚擠牛奶,為牲口添加飼料,駕駛拖拉機去播種,劈木材,挖水渠,做飯,等等。
學校用家庭的概念管理,每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并且每個人所做的事都與其他人息息相關,比如說你早晨睡過頭忘了擠牛奶,那對不起,全校的人這一天都沒有牛奶喝。因為你個人與這個團體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會影響到其他人。
學生自治是他們的管理特色。學生定期召開自治會議,研究學校的重大問題。如新生錄取是誰說了算?在深泉學院,不是由“招生辦”說了算,而是大家一起來篩選面試下一屆的新生,由全體學生決定錄取誰,決定誰今后與他們?yōu)槲?。學校的運營,包括錢怎么用,也不是校長說了算,而是由學生投票來決定。學校每年都會收到200份左右來自全世界希望來學校當教授的申請,到底請哪些人來呢?也是由學生和教師一起投票,共同決定。
深泉學院的師生比例近乎1∶3,這在一般的學校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他們聘請教授時有一條規(guī)定:教授住宅里面走廊的燈是不允許關的,學生任何時候都可以敲門請教問題,即使半夜敲門也不能拒絕。
深泉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一位著名的企業(yè)家盧西恩·盧修斯·納恩,他為什么要辦這所學校呢?他說:“在荒野深處存在著振聾發(fā)聵的聲音,那是在熙熙攘攘、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所缺乏的,只有最卓爾不群的、真正的領袖人物才會試著去親近孤獨,尋找并傾聽到這個聲音。紳士們,你們來到最狂野的西部沙漠深處,不僅僅為了傳統(tǒng)的書本知識學習,不僅僅為了體驗牛仔生活、成為一個男子漢,不僅僅為了個人未來的物質享受與職業(yè)追求,更重要的,是學會為一個更好的社會而貢獻、效力。你們要明白,在這里,你們將獲得的不僅是最頂尖的能力,也承載了最宏偉的志向——無私地運用你的能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蔽艺J為,這凸顯出一個辦學者很深刻的思想,如此也才會有堅定的理想。
學校有一個叫杰克森·內維爾的畢業(yè)生,也說過一段令人非常感動的話。他說:“深泉學院是一種理念乃至理想,而非單純的一座校園或者牧場。它旨在培養(yǎng)聰明而自由的年輕的靈魂們,而他們也愿意投身去推動這個社會的發(fā)展。深泉學院在教學上采用真正的民主自治,接受各種挑戰(zhàn),以及忍受其他普通學校所不能忍受的困境,最終賦予它的學生最非凡的人格與智性上的成長。”
從它的創(chuàng)辦人的愿景,到畢業(yè)生自己的體悟,以及它整個的課程設置及管理方式都有值得借鑒之處。如在這所學校不允許看電視,但學校里面有極其豐富的閱讀材料供師生使用,同時,師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和外界聯(lián)系。
我認為,一所真正的好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傳授技能的地方,而應該是一個文化的中心,它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善師生的生活方式。這些年來,我在中小學做新教育實驗,目前在全國有三千多所實驗學校,我們有十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培養(yǎng)卓越口才,等等,目前已經在國內外產生了相當的影響,比較受歡迎。
在大學怎么辦?我們現(xiàn)在啟動了一個叫新教育書院的項目,已經在北京華夏管理學院探索了兩年。新教育書院怎么做?初步的想法是給我們一棟樓房,或者說一層樓房獨立的管理權,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到校以后,可以申請成為我們書院的一員。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技能學習都在各自的院系完成,日常的生活則在我們新教育書院。書院強調讀書,規(guī)定最低限度每兩周讀一本書,一年就是二十來本書,三年就會有六七十本書,盡管這并不算多,但我認為,倘若通過這種讀書活動讓學生喜歡上閱讀,一輩子離不開書,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養(yǎng)成一個讀書的習慣,找到一種自己去尋找知識、積累智慧的方式,這是很重要的。關于閱讀的內容,我們已經研制了書目并向學生們推薦,但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確定。書院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因為寫日記對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日記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是不斷反省的過程。一個人如果能夠不斷地反思,就能夠不斷地成長。
怎樣讓你的職業(yè)變得更有趣味?閱讀與寫作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比如說對于有些“問題學生”大家都覺得很麻煩,很頭疼,但是,如果我們去研究他,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另有奧秘,就會覺得很有意思。我們第一所新教育實驗學校有個叫吳櫻花的老師,當時她的班上有個孩子由于父母離異,行為很怪異,很逆反,如學生們去做早操了,他把每個人的牙刷用糞便搞一搞,然后用清水沖一沖再放到每個人的牙缸里面。大家做早操回來刷完牙以后,他說:各位,我有重大的消息宣布!……對于這個許多人眼中的“壞小子”,吳老師沒有放棄,而是把他作為案例來研究,和學生父母以及學生本人都建立了非常好的情感交流,用“滴水穿石”的精神耐心地進行教育。后來這個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顯著的改善,學習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最終成為蘇州市的高考狀元。吳老師本人則出版了記錄這個過程的著作《孩子,我看著你長大》。據說,江蘇省體育局曾經用這個方法指導教練員寫教練日記,把平時的訓練心得記下來,運動員的訓練成績也有很大的提升。
總之,有理想、有專業(yè)精神、有人文情懷,應該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學校教育的三重境界??梢钥隙ǖ氖?,一旦我們達到了這些境界,我們的學校教育就一定是有品位、有魅力的,并且一定是高質量的。
(作者系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責 編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