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仙
宋太宗時期,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多是官二代,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很難有出頭之日。
呂蒙正是通過狀元進入仕途,任監(jiān)臣、通判、左補闕、知制誥期間,就留心查訪人才,并將查訪到的人才默默地記下,悄無聲息地多方考察,確定是真正的人才后,就會千方百計地推薦,朝廷也會量才錄用。隨著人才作用的發(fā)揮,呂蒙正漸漸受到宋太宗的信任,被提拔為副宰相、宰相之職。
為了掌握更多的人才,呂蒙正任宰相時,訂了很多小冊子,裝在口袋里,方便記錄。每當(dāng)?shù)胤焦偈愤M京匯報工作后,他就找機會私下問這些官史,當(dāng)?shù)赜惺裁慈瞬?。洛陽有一位官史推薦了陳富弼,其余官史不是隱瞞不報,就是推舉自己的子弟和親屬。
不知內(nèi)情的呂蒙正將這些人才分門別類地記在冊子上,遇到朝廷用人時就向宋太宗推薦。啟用后的個別官史被發(fā)現(xiàn)是徒有虛名,同僚就會指責(zé)呂蒙正用人不當(dāng)。于是,呂蒙正私下打聽了一下,才讓他吃驚不小。
為了杜絕徒有虛名的人進入要職,呂蒙正暗地里調(diào)查了官史推薦的人才,符合實情的,他就記錄在冊子上;為當(dāng)?shù)匕l(fā)展做出特殊貢獻的人,他就用筆圈起名字。虛報的,他會記在另一本冊子上,對德政績能差的人還會打個叉。看到再次有官員推薦陳富弼,呂蒙正特意長時間地考察了這個人的才能和品行,確定是個人才后,便在小冊子上做上特殊標(biāo)志。
對主動提供人才的官史,呂蒙正也推薦,卻也對謊報、隱瞞的官史進行降職。居心不良的官史聯(lián)合起來寫奏折彈劾呂蒙正,呂蒙正從衣服口袋里掏出多本冊子,呈給宋太宗。宋太宗看著冊子上密密麻麻的字和帶圈帶叉的名字,問呂蒙正這是何意。呂蒙正回答,這是他所建的人才庫,被圈的名字,是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人才;被打叉的名字,是個別官史謊報的人才。
一天早朝,宋太宗想派人出使遼國,讓呂蒙正推薦合適人選,呂蒙正推薦了陳富弼。宋太宗曾聽說過陳富弼的“不良”行徑,為此不同意這個人選。第二天上朝,宋太宗再問,呂蒙正還是推薦陳富弼。第三天上朝,宋太宗又問,呂蒙正推薦的仍然是陳富弼。宋太宗生氣地說:“你怎么如此固執(zhí)?”呂蒙正說:“不是我固執(zhí),是您對陳富弼有偏見。我不會為了討好您而影響國家的利益?!逼毯螅翁谕怅惛诲龀鍪惯|國。事實證明,陳富弼出使遼國,任務(wù)完成得非常出色。
后來,宋太宗有意提拔呂蒙正的兒子從簡為中散大夫。呂蒙正知道后,以兒子不才拒絕宋太宗,卻向宋太宗推薦自己的同窗好友溫仲舒。上任后的溫仲舒憑自己的才能,引起了宋太宗的注意,但他有意無意地在宋太宗面前貶低呂蒙正,而呂蒙正還在宋太宗面前夸溫仲舒的才能。忍無可忍的宋太宗將實情告訴呂蒙正,呂蒙正笑答:“皇上把溫仲舒安置在中散大夫的職位上,是因為溫仲舒真有其才,至于溫仲舒怎么說我,隨他吧?!?/p>
一天,呂蒙正問大兒子從簡:“我當(dāng)宰相,外人有何議論?”從簡回答:“他們說,您當(dāng)宰相,四方無事,國泰民安。他們還說,您無能,親戚、子弟都得不到重用。”呂蒙正聽后,大笑地說:“我的確無能,但是我有一種能力,那就是善于用人?!?/p>
在人才選拔過程中,宰相呂蒙正既不考慮人才的親疏遠近,又不考慮皇帝的好惡,為推薦優(yōu)秀人才,敢于跟皇帝頂嘴,也不怕同行排擠,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上算是鳳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