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婚宴上都少不了雞的身影,但在閩南,結(jié)婚雖也少不了雞,可這雞卻萬萬吃不得。
在閩南婚俗中有一只“引路雞”必不可少。“引路雞”又叫“夫妻雞”。姑娘定親后,家長在備辦嫁妝的同時,必須選購一對健壯無病的公雞和母雞,公雞的要剛會啼鳴,母雞必須即將下蛋。把這兩只雞養(yǎng)在籠中,好生侍候,保證其精神抖擻。到了女兒出嫁這天,父母扯幾尺紅紗繩,一頭綁住母雞的腳,一頭捆住公雞的腳,然后,把它們抱進新飯籃中,由兩個女伴娘送到新郎家。待新娘入洞房,隨即有人上前為“夫妻雞”解繩,把它們放到婚床下。這時,親朋賀客都來圍觀,人們習(xí)慣床前撒下一把米,觀察公雞先出來,還是母雞先露臉。如果公雞先出來,俗信新娘頭胎會生男孩,于是滿堂喝彩:“頭胎生查埔(男性)!”倘若母雞先露臉,賀客也有應(yīng)變的吉語“先生阿姐后招弟!”賓主聽了自然也高興,笑嘻嘻,樂融融的,把婚禮推向高潮。新郎家視“引路雞”如重點文物,倍加愛護,絕對不能宰殺烹食。因為按照傳說,如果宰殺了,就有可能有沒子沒女的報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