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怡
我對舅舅和媽媽的童年很感興趣,一有時間,我就纏著媽媽給我講舅舅和她小時候的故事。在媽媽的講述中,他們兄妹倆的童年可謂多姿多彩,“戰(zhàn)火”紛飛!
媽媽講的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手榴彈戰(zhàn)爭”,說白了,就是用土疙瘩打著玩兒。每年秋天,姥爺都會帶舅舅和媽媽去花生地里收花生。來到地里,舅舅和媽媽就像來到了廣闊無邊的“戰(zhàn)場”。他們裝模作樣地干了一會兒活兒,趁姥爺不注意,“手榴彈戰(zhàn)爭”便悄悄拉開了序幕。
只見一個個“手榴彈”在空中畫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兄妹倆上躥下跳,左躲右閃,好不熱鬧。媽媽拿起一個大土疙瘩,瞇著眼睛,鉚足了勁兒,狠狠地朝舅舅扔過去。舅舅一個完美的側(cè)身躲閃,“手榴彈”準確無誤地在姥爺?shù)暮蟊场罢ㄩ_了花”。姥爺惱羞成怒,從地里抓起幾個土疙瘩,轉(zhuǎn)身就往舅舅和媽媽這邊扔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惹禍了,舅舅和媽媽就像兔子一樣,一個往左,一個往右,跑得飛快。姥爺追了一會兒,累得氣喘吁吁,手里的土疙瘩一個也沒打中,舅舅和媽媽卻在遠處幸災樂禍地笑。
舅舅和媽媽不光把田野作為“戰(zhàn)場”,家里也天天“戰(zhàn)火”不斷。一天,他們又開始打鬧,舅舅敵不過媽媽,跑到了街上。媽媽趁機躲在門后,順手抄起一根長棍,靜靜地等著舅舅殺回來,打他個措手不及。過了好一會兒,舅舅躡手躡腳地回來了。媽媽屏住氣,等舅舅進了院門,立刻一聲大吼,手持長棍從門后跳了出來,嚇得舅舅落荒而逃。媽媽緊追不舍,舅舅走投無路,居然跑上了房頂(姥姥家的房頂是平的,用來曬糧食)。媽媽趁勢追上去,用長棍戳舅舅的屁股。舅舅忍無可忍,又苦于手里沒有“武器”,情急之下,只好縱身從房頂上跳了下去!路過的姥姥和站在房頂上手持長棍的媽媽都嚇傻了,直到聽到舅舅大笑著跑出院門,姥姥才反應過來。她一邊舉起燒火用的鐵鉤子,一邊大叫:“臭小子,快給我回來,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又回過頭來訓斥媽媽:“還有你這個瘋丫頭,要是他的腿摔斷了可怎么辦?”此時的媽媽也沒了威風勁兒,嚇得直吐舌頭。
只要姥爺不在家,舅舅和媽媽吃飯時就會嬉笑打鬧。一次,舅舅講了一個笑話,媽媽翻了翻白眼,沒笑。舅舅急了,抓耳撓腮地做鬼臉,媽媽終于沒繃住,張開嘴大笑起來。舅舅早有準備,悄悄地把一塊饅頭搓成一個球,等媽媽一張嘴,他立刻就把饅頭球扔進了媽媽的嘴里。媽媽差點兒被噎著,回過神來一拍桌子,跳到了舅舅面前,把饅頭吐在了舅舅身上。一場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忽然,兩人不約而同地撒腿就跑,因為姥姥已經(jīng)拿起掃帚,高高地舉了起來……
舅舅和媽媽的童年就是在無數(shù)次這樣的“戰(zhàn)爭”中度過的,這些“戰(zhàn)爭”伴隨著歡聲笑語,留在了他們的記憶里。我真羨慕媽媽,有這么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