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 音 趙秀芝
1.2.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淺談如何提高新聞采寫能力
寶 音1趙秀芝2
1.2.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新聞記者的采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新聞采編工作質量的好壞。所以,對于廣播媒體來說,新聞采寫是記者應具備的基本功,記者必須提高自己的新聞采寫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受眾做出高質量的新聞,促進廣播媒體中新聞采編工作的順利進行。筆者就如何提高新聞采寫能力淺談幾點看法。
記者 采訪 寫作
寫作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有不少記者對新聞的嚴肅性認識不夠,主要表現(xiàn)為:在未取得第一手材料的情況下,不經(jīng)過更加深入的采訪,僅憑道聽途說,把口頭傳說當成事實,忙于動手寫稿;寫稿時對某件事情不懂裝懂,不認真學習,說外行話,這些都是記者對新聞寫作的嚴肅性認識不夠的表現(xiàn)。因此,對新聞寫作給予足夠的重視是寫好新聞,提高新聞采寫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要想寫出好的新聞稿件,就必須有好的新聞素材。記者要做“巧婦”,找好“米”,就必須具備“五勤”:一是腿勤,多跑、多接觸實際;二是眼勤,多看、多觀察;三是嘴勤,遇事多問,打破砂鍋問到底;四是腦勤,勤分析、多思考,遇事多問為什么;五是手勤,勤記、勤寫,把看到的和聽到的各種材料,積累起來。
要培養(yǎng)新聞敏感。新聞敏感的強弱是衡量一個記者是否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每個記者要不斷努力并保持的素質。記者要提高新聞敏感,首先必須熱愛和忠誠于新聞事業(yè),不僅了解國家和行業(yè)的大政方針,還要認真學習新聞基礎理論,同時掌握新聞價值的各種要素,并熟練運用到新聞實踐中去,這樣記者的新聞敏感才能得到培養(yǎng)、鍛煉和提高。記者只有增強新聞敏感性,才能迅速判斷出新聞典型的時代意義,才能識別出事實背后的有價值的新聞,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感、影響力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
其實,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的途徑有很多,這就需要記者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發(fā)現(xiàn)線索后,就要跟蹤追擊,認真采訪,用最快速度把新聞抓到手。好稿子要七分跑,三分寫,因為采訪是獲得新聞素材的源泉。
要在采訪前做扎實而細致的準備。在采訪前多認真研究采訪對象的資料,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另外,在采訪中,要善于與采訪對象多交流。有些經(jīng)典語句,往往是采訪對象放松下來,不經(jīng)意間說出來的。采訪中不要只采取“你問我答”的方式,可以就某一個問題和被采訪者討論。這種討論和深入采訪是對寫稿大有益處的。在采訪中,記者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要有隨機應變和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要牢牢掌握采訪主動權,最終取得采訪的成功。
記者時時要有本領恐慌的危機感,不斷加強學習。同時,多向同行學習,每次大型報道結束后多分析、總結。在日常中多搜集日報、電視的稿子,學習同類報道的長處。如在全國兩會報道結束后,可以總結分析一下中央媒體以及其他省市區(qū)媒體是如何報道的,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盡快加以改正。
媒體快速發(fā)展,使新聞傳播成了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有價值的已不再是新聞本身,而是受眾的注意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受眾的眼球和耳朵。廣播人,最關心如何讓聽眾愿意打開收音機,并且打開后不會立刻轉臺或者關掉?;ヂ?lián)網(wǎng)帶來的“閱讀收聽無極限”,對傳統(tǒng)媒體的采寫模式是巨大的沖擊。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一直在追求新聞的平民化,要求節(jié)目報道更加貼近百姓,關注民生。
怎樣貼近百姓,貼近民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首先要挑出采寫人物的新聞點,增加人物吸引力,把新聞點、關聯(lián)點、落腳點全部放在“人物故事”這個框架里,用百姓喜聞樂見的講故事形式,展現(xiàn)新聞人物的精彩人生。要想感動聽眾,就要會講故事,要講一個能滲入聽眾靈魂的好故事,講能引起聽眾情感共鳴的普通人的真實感人故事。
我們做過的紀念建黨95周年特別報道《信仰的力量》,這個主題是置于廣闊時代背景之下的,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以此呈現(xiàn)95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全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功偉績,更要梳理其核心價值,展示其精神偉力。作者緊扣“信仰”二字,講述了95年來,不同時代的黨員堅守信仰,為這面鮮艷的旗幟奉獻的故事。報道巧妙地運用了電影、歌曲、當時的新聞報道等音效表現(xiàn)當時的時代背景。增加了報道的歷史縱深感和厚實度,大氣厚重,滲透著濃烈的人文情懷。把報道的18位典型人物還原成普通人物,寫他們的一個側面,寫他們的主要特點,避免“高大全”。
其中一篇報道《魏興華家的白瓷茶缸》講述的是魏興華家三代黨員保存38年前廠里給發(fā)的白瓷茶缸的故事。1975年,魏興華作為副廠長參與高頭窯電廠的建設。這個白瓷茶缸就是建成剪彩時,廠里發(fā)給魏興華的獎勵。兒子魏永明第一天進入鄂爾多斯電業(yè)局當司機,魏興華鄭重地把這個白瓷茶缸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魏興華的孫子魏偉大學畢業(yè)后,不想去遙遠偏僻且生活條件差的變電站工作。是爺爺給他講了白瓷茶缸的故事,讓魏偉最終下定了去基層的決心。這個浸染了30多年記憶的白瓷茶缸,影響了魏興華家三代人。而魏家三代人的工作經(jīng)歷,也是不同時代的共產(chǎn)黨員對入黨誓詞信守和實踐的縮影。報道用生動的筆觸呈現(xiàn),不刻意渲染主題,讓聽眾自己去真切感受。《信仰的力量》這組報道所秉承的,就是省略表象,著重去寫人的內心,把真情實感寫出來,更加細膩地描述歷史中的人和事,用真實感人的筆觸去“撞擊”聽眾。
記者要多深入基層一線,現(xiàn)場和一線,是鍛煉記者最好的地方。無論是重大主題報道,還是自主策劃的采訪活動,記者要多參與,不斷積累自己的采訪經(jīng)驗和閱歷。來自一線的觀察和報道是新鮮的故事和真切的情感,對記者們來說也是一筆財富。
責任編輯:孟憲超
G214.2
A
2096-0751(2017)04-0012-02
寶 音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主任編輯
趙秀芝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