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明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 200241)
冊府說苑
《清實錄》康熙乙丑科殿試史料正誤
周保明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 200241)
??笔妨峡傻茫肚鍖嶄洝贰翱滴醵哪耆隆睏l下載乙丑科殿試史料有兩則關(guān)鍵錯誤,策題實為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殿試策題,而乙丑科策題則載于“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己亥”條下??滴醵哪耆赂?、癸未下載本科殿試人數(shù)、傳臚進士人數(shù)均為“一百二十一人”,與《清史稿》同誤,題名碑、起居注等多種史料證實為“一百六十四人”。
康熙二十四年 殿試 策題 人數(shù)
《清實錄》中科舉考試的記載非常豐富,是相關(guān)研究比較重要和可考的史料依據(jù),但“康熙二十四年三月”條下有關(guān)康熙乙丑科殿試的策題以及參加該科、獲得進士出身的人數(shù)存在錯誤,且影響到今人的使用。
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丁丑(十七日),禮部議覆:“左副都御史胡升猷疏請皇上親定殿試題目,并嚴飭閱卷諸臣,以重大典,應如所請?!鄙现I則認為,“若題目俱由朕親出,不勝煩瑣”,即如會試題目,偶一行之可以,不宜遵為常例,“若屢屢親出,則人亦能預為揣摩矣”,同時應給與讀巻諸臣足夠的信任,遂傳諭九卿詹事科道“仍照舊例行”。[1]卷120“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丁丑”所謂“舊例”,即讀卷官擬寫題目若干,皇帝審閱后圈定三、四道,用于考試當日士子廷對。
三天以后,即三月庚辰(二十日),本科殿試在太和殿如期舉行,*本科狀元陸肯堂,江南蘇州府長洲縣民籍,歲貢生,鄉(xiāng)試第五名,會試第一名;榜眼陳元龍,浙江杭州府海寧縣民籍,副榜貢生,鄉(xiāng)試第四十三名,欽定會試第二名;探花黃夢麟,江南江寧府溧陽縣民籍,廩生,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會試第十八名。陸肯堂會狀連元,康熙帝對其贊賞有加,欽拔第一。參看《文武狀元策》,乾隆四年新鐫京都琉璃廠文錦二酉堂梓行本,康熙乙丑科,目錄頁4b;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三月,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1307-1308頁。制策以吏治清濁、理數(shù)之思以及對外貿(mào)易三個問題發(fā)問,《清實錄》“康熙二十四年三月”條下記載該科策題曰:
朕惟帝王撫馭寰區(qū),覃敷治化,必務(wù)本敦行,厚生正德,俾俗尚鴻龐,兆人樂利,斯庶幾時雍風動之上理也。朕仰荷天庥,纘承祖宗大業(yè),孜孜宵旦,期登郅隆,念小民之依,惟農(nóng)桑是重,而猶慮野余曠土,室鮮蓋藏,未底家給人足之盛,將無游惰逐末者尚眾,而秉耒耜者或寡歟!蠲租之詔屢下,墾荒之令時舉,率作興事者素矣。其果爭趨本業(yè)否歟!行莫大于孝,守莫重于廉,漢有孝廉之科,其法猶為近古,自積習浮靡,人鮮門內(nèi)之行,士昧一介之操,今欲使束修砥節(jié),何道而可!教化之不興,以凡為士者,從事虛名,而未敦實學也。矯偽相煽,中于人心,咸令惕然知返,著誠去偽,抑何術(shù)之從也。夫野有醇風,斯朝多端士,匿情飾貌,滋長澆凌,孝弟力田,幸臻美俗,其說可悉指歟!爾多士盱衡古今,于民生士習得失之數(shù),籌之熟矣。其各抒所學,以禆教養(yǎng)之隆。朕將親覽焉。[2]卷120“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庚辰”
今人在研究中涉及康熙乙丑科殿試策題,多采用《實錄》此條之記載,其實是一種誤會。*如章開沅《清通鑒》(順治朝 康熙朝)(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版,第862頁)、馮爾康《康雍間殿試策問之題目與時政——兼述康雍二帝性格》(《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第1期,第90-97頁)、謝景芳和張會會《清前期殿試策問與時政關(guān)系探論》(《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第116-119頁)等。國家圖書館藏清刻本《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殿試策》所錄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殿試策題曰: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惟自古帝王,膺圖御宇,惠育黎元,必吏治澄清,而后民生安遂,用致運際郅隆,天人交應,理數(shù)符會,畢協(xié)休征。至于海隅出日,罔不率俾,樂利阜成,彌宇宙焉。朕荷天眷命,纘嗣丕基,夙夜孜孜,勤求治理。每念民生之休戚,由于吏治之貪廉,激揚之典數(shù)舉,其清操卓越者,時行拔擢。凡司民牧,其果蒸然丕變歟!夫興事省成,因名責實,課吏之良規(guī)也。請托之習未除,則情面難破;喜怒之私未化,則毀譽易徇。其何以使殿最惟明,黜陟允當歟!抑正己率屬,大法則小廉也。崇獎潔清,以風厲有位,尚有可講求者歟!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弘之者人,物必有理,而理以數(shù)顯,數(shù)以理神。天人相與之際,窮理極數(shù),厥有奧旨可得而詳之歟!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極先天之數(shù),而盡天地萬物之變化,該帝王圣賢之事業(yè),殊途一致,其旨安在?古昔盛時,聲教遐訖,重譯來賓,獻琛貢贐,貿(mào)遷利用,實裨民生。爾者鯨鯢靜息,海波不揚,航所至,商販通行,遠致外邦物產(chǎn),以阜吾民,其間果有利而無弊?可悉指歟!夫興利必要其成,立法務(wù)規(guī)其久,何以區(qū)畫盡善,萬世利賴,可永行歟!爾多士究心經(jīng)術(shù)經(jīng)濟,其于官方廉善,理數(shù)精微,柔遠裕民之道,蓄之有素矣。其各抒所見,詳著于篇,朕將親覽焉。[3]第4冊
清代沿襲明朝傳統(tǒng),殿試策傳刻盛行,對校乾隆年間出版的《文武狀元策》《歷科廷試狀元策》和榮錦堂《狀元策》等記載發(fā)現(xiàn),均與《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殿試策》所錄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策題一致。*參見《文武狀元策》(康熙甲辰科至乾隆丙戌科)“康熙乙丑科”,國家圖書館藏乾隆四年京都琉璃廠文錦、二酉堂刊行本,第37-40頁;[明]焦竑原輯、吳道南校正,[清]胡任輿增訂《歷科廷試狀元策》卷9,南京大學圖書館清乾隆十九古吳懷德堂刻本,第33-37頁;[清]張于皋編《狀元策》“康熙乙丑科”,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間京都榮錦堂刻本,第66-72頁。更為重要的是,新近發(fā)現(xiàn)該科狀元陸肯堂殿試原卷中所應對的三個議題,有關(guān)吏治、有關(guān)理數(shù)以及有關(guān)外貿(mào)之利弊,對傳世殿試策記載的正確性給予了強有力的證明。[4]
繼而又比對前引傳世殿試策中康熙二十七年的策題及答卷,該科以重農(nóng)桑、取士之法及興教化敦實學諸題發(fā)問,實與《清實錄》所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條下殿試策題相吻合。因此本文推測,由于實錄纂修者的疏忽,將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策題誤記在“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庚辰”條下,而將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策題則誤記于“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己亥”條下。[5]卷134“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己亥”
實錄資料的可信度較高,《康熙起居注》、蔣氏《東華錄》等對此又只字未提,而清代官私文書、文集筆記等均無從覓其跡,導致有些現(xiàn)代學人在資料整理過程中并不細究實情而盲目移用。*如仲光軍等編《歷代金殿殿試鼎甲朱卷》(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第449、452頁)、楊寄林等主編《中華狀元卷》第3卷《大清狀元卷》上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頁)及第4卷《大清狀元卷》下卷“清代進士科殿試策題輯存”(第661-662頁)。通過多種清代刻“殿試策”比對和該科狀元陸肯堂殿試墨卷的還原,此問題終得以澄清。
《清實錄》云: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庚辰,策試天下貢士陸肯堂等一百二十一人于太和門前?!庇衷疲骸肮镂?,上御太和門傳臚,賜殿試貢士陸肯堂等一百二十一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盵6]卷120“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庚辰、癸未”表明該科參加殿試人數(shù)和獲得進士出身的人數(shù)吻合,即121人。王氏《東華錄》因之曰:“(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三月)癸未,賜陸肯堂等一百二十一名進士及第出身有差。”[7]“康熙三十五”,第9頁a《清實錄》對《清史稿》的編纂同樣影響甚大,后者亦有載曰:“(康熙二十四年)三月……辛巳,賜陸肯堂等一百二十一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趙爾巽等《清史稿》卷7《圣祖本紀二》,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17頁。這條記載將傳臚日期擅改為“辛巳”,又誤,傳臚不可能在殿試次日進行。嘉業(yè)堂抄本《清國史》“圣祖本紀”卷十“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三月辛巳”條同誤(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1冊第198頁)。
“一百二十一人”說常常被今人的研究所引用,*如俞樟華等《中國學術(shù)編年》(清代卷上,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60頁)、王煒編?!丁辞鍖嶄洝悼婆e史料匯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頁)、鐵玉欽主編《〈清實錄〉教育科學文化史料輯要》(沈陽:遼沈書社1991年版,第221、222頁)。但考之史實,“一百二十一人”有誤。
《康熙起居注》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癸未,“早,上御太和門傳臚,賜貢士陸肯堂、陳元龍、黃夢麟一甲進士及第,張希良等四十人二甲進士出身,諸來晟等一百二十一人三甲同進士出身?!盵8]“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三月”這條史料顯示,“一百二十一人”僅僅是三甲即“同進士出身”人數(shù),該科進士總?cè)藬?shù)則達到164人。略有遺憾的是,《起居注》并未記載本科參加殿試的人數(shù),也沒有交代殿試當日的一些細節(jié)。
究竟孰是孰非,需要更多的史料進一步驗證。
《康熙二十四年小金榜》載:“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二十日策試天下貢生陸肯堂等一百六十四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故茲誥示。”[9]
《康熙二十四年進士題名碑》載:“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二十日策試天下貢士陸肯堂等一百六十四名,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故茲誥示。康熙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10]
《欽定國子監(jiān)志》載:“(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賜陸肯堂等一百六十四名及第出身題名碑(小字注:在大成門外)。”[11]卷62《金石志十·進士題名碑》
《清文獻通考》載:“(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廷試陸肯堂等一百六十四人,賜陸肯堂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12]卷52《選舉考六·舉士》
從史料的原始性來看,上述記載更加可信可靠,說明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進士有164人,即第一甲三名,第二甲四十名,第三甲一百二十一名,好在幾種“題名錄”的整理者們早已認同了這個事實,*如朱保炯等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665-2666頁)、房兆楹和杜聯(lián)喆《增校清朝進士題名碑錄》(特刊第19號,北平哈佛燕京學社1941年版,第40-42頁)、《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第3冊,臺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版,第1633-1641頁)、潘榮勝主編《明清進士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213頁)和江慶柏《清朝進士題名錄》(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17-224頁)。今人編纂的兩部《清通鑒》亦同時采用了“一百六十四人”說。[13]
不過疑問并未就此結(jié)束,史料中又出現(xiàn)了該科殿試貢士“一百五十人”的說法。
陸肯堂《國子監(jiān)題名碑記》載:“康熙二十四年春,皇帝策試禮部貢士臣肯堂等一百五十人,賜臣肯堂等及第出身有差?!盵14]卷20《記》
《順康雍三朝會試題名》載: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會試十六“房”共一百五十人中式。[15]
《欽定科場條例》載:“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會試)取中一百五十名”。[16]卷22《會試中額·附歷科中額名數(shù)》
這些記載表明,乙丑科會試中式150名貢士。對??滴醵哪暌页罂啤稌囶}名錄》和《進士題名碑》,發(fā)現(xiàn)會試中式150人中有7人未參加該科殿試,分別是何牧、程珣、高于嵋、惠潤、郭徽祚、介孝端和徐履端。查前引《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何牧(三甲三十六名)、程珣(三甲七十四名)、惠潤(三甲三名)、郭徽祚(三甲一百二名)、介孝瑞(二甲二十七名)*《康熙二十四年會試題名錄》做“介孝端”。和徐履端(三甲六十名)6人于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補殿試,高于嵋(三甲五十九名)則于康熙三十年辛未科補殿試。同樣也意味著該科164名進士中有21人不是當科貢士,而是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
《順康雍三朝會試題名》“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會試二百名進士”“康熙十八年己未科會試一百五十名進士”顯示,張如錦(二甲二十九名)、張祚(二甲三十一名)、吳啟宗(二甲四十名)、李淯仁(三甲第四名)、單立(三甲二十五名)、楊綠綬(三甲二十六)、李月白(三甲三十七名)、暢云松(三甲三十九名)、王度昭(三甲五十八名)、趙泰甡(三甲六十三名)、侯溥(三甲六十八名)、李霖雨(三甲七十四名)、紀人龍(三甲七十七名)、張豹(三甲八十四名)、楊篤生(三甲九十四名)、朱繡(三甲一百八名)、張錦(三甲一百十名)、王侐(三甲一百十三名)、戰(zhàn)殿邦(三甲一百十五名)等19人是壬戌科會試中式,乙丑科補殿試;牛兆捷(三甲四十三名)是己未科會試中式,乙丑科補殿試;蔣埴(三甲三十八名)則是順治十八年辛丑科會試中式,乙丑科補殿試。[17]
以上足見清初補殿試現(xiàn)象之普遍。而陸肯堂《國子監(jiān)題名碑記》所言僅一百五十參加殿試并獲得出身,顯然是對補考生的選擇性排除。至于《起居注》又云:“康熈二十四年乙丑五月初一日庚申。辰時,上御保和殿遴選庶吉士。翰林院引見二甲進士張希良等四十名、三甲進士諸來晟等一百十八名,……”,[18]“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只能說可能由于某種原因有3名三甲進士缺席了當天的引見。
總之,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會試中式150人,其中7人未參加本科殿試而在下一、二科(戊辰科、辛未科)補殿試,同時另有21位前科會試中式者(順治辛丑科1人、康熙己未科1人、康熙壬戌科19人)本科補殿試。本科進士共164人。
〔1〕 清圣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5:260
〔2〕 清圣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5:261
〔3〕 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殿試策[M].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清刻本:66-72
〔4〕 陸肯堂.殿試墨卷[M].康熙二十四年寫本,卷軸裝,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
〔5〕 清圣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5:456
〔6〕 清圣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5:261-262
〔7〕 王先謙.東華錄[M].光緒十四年會稽籀三倉室刊本
〔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康熙起居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1308
〔9〕 康熙二十四年小金榜[M].經(jīng)折裝,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滿漢合璧本
〔10〕 北京圖書館金石組.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64:72
〔11〕 欽定國子監(jiān)志[M]//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海南出版社,2000,277:32
〔12〕 清朝文獻通考[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5348
〔13〕 章開沅.清通鑒(順治朝 康熙朝)[M].長沙:岳麓書社,2000:862;戴逸,李文海.清通鑒[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1819
〔14〕 皇清文穎[M]//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海南出版社,2000,647:356-358
〔15〕 順康雍三朝會試題名[M]//姜亞沙,等.中國科舉錄匯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10,16:329-333;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會試一百五十名進士三代履歷便覽[M].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清刻本
〔16〕 欽定科場條例[M]//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336:251
〔17〕 康熙二十四乙丑科進士履歷便覽[M].寧波:天一閣藏清康熙刻本
〔1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康熙起居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1325
OntheAnalysisofHistoricalDataaboutPalaceExaminationHeldinMarchofKangXi24inQingShiLu
Zhou Baoming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re are two critical mistakes about palace examination held in March of Kangxi 24 inQingShiLu.The exam questions were placed in the wrong place, confusing Kangxi 24 with Kangxi 27.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exams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passing the exam held in March of Kangxi 24 were the wrong record inQingShiLu, the same mistake asQingShiGao.
Kangxi 24; Palace examination; Exam questions; Number of people
G256
A
周保明(1974-),男,中國古代史博士,研究方向為明清歷史文獻、明清史,出版專著1部,主編文獻輯刊三種,發(fā)表論文約30篇,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