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茜
(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南京 210046)
冊府說苑
《清史列傳·文苑傳(三)》訂訛
陳 茜
(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南京 210046)
中華書局點(diǎn)校本《清史列傳》為清史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因該書著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典故駁雜,故難免出現(xiàn)一些訛誤。筆者對該書《文苑傳(三)》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加以考訂,以備學(xué)人參考,并期就正于方家。
清史列傳 文苑傳 訂訛
《清史列傳》八十卷,錄有清一代人物傳記,以著述詳備、搜羅宏富著稱,向為治清史者所重。究其稿本來源,蓋由清國史館纂修之《大臣列傳稿本》《滿漢名臣傳》《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等集錄而成。因稿本雜出眾手,各文精粗不一,其中不無年月、紀(jì)事舛錯者。王鐘翰先生于《清史列傳》點(diǎn)校用力甚勤,對其中錯訛多有斧正,卓有貢獻(xiàn)。但由于該書卷帙浩繁,牽涉極廣,以王先生一人之力,難以盡糾其謬,仍有是正之余地。本文即對該書《文苑傳(三)》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加以考訂,以備學(xué)人參考,并期就正于方家。
1.王鳴韶傳:“著有《逸野堂文集》十卷、《春秋三傳考》《十三經(jīng)異義》《祖德述聞》《竹窗瑣碎》?!?頁5883)*王鐘翰點(diǎn)?!肚迨妨袀鳌肪砥呤?,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8冊。按:下文所引傳文皆據(jù)此點(diǎn)校本,故徑于文后附上頁碼,不再出注。
按:“十三經(jīng)異義”后脫一“考”字,當(dāng)補(bǔ)。王昶《王鳴盛傳》中附其弟鳴韶傳云:“(鳴韶)著文十卷,《春秋三傳考》《十三經(jīng)異義考》《祖德述聞》《竹窗瑣碎》共若干卷。”*錢儀吉《碑傳集》卷四十二,載《清代傳記叢刊》,周駿富編,臺北:明文書局,1987年版,第108冊,第424頁。又載王昶《春榮堂集》卷六十五,清嘉慶十二年塾南書舍刻本。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所載相同*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四,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93冊,第370頁。。又《清儒學(xué)案·西莊學(xué)案》載《王先生鳴韶傳》云:“著有《春秋三傳考》《十三經(jīng)異義考》《祖德述聞》《竹窗瑣碎》《禮傳堂文集》《翠微精盧小稿》《鶴溪剩稿》。”*徐世昌《清儒學(xué)案》卷七十七,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冊,第2008頁。
2.袁枚傳:“袁枚,字簡齋,浙江錢塘人?!?頁5883)
按:“字簡齋”當(dāng)作“號簡齋”。袁枚字子才,“簡齋”其號。孫星衍《故江寧縣知縣前翰林院庶吉士袁君枚傳》云:“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人?!?錢儀吉《碑傳集》卷一〇七,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12冊,第42頁。姚鼐撰袁枚墓志銘:“君錢塘袁氏,諱枚,字子才?!?李桓輯《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卷二三四,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61冊,第533頁?!秶日侣浴贰肚迨犯濉贰段墨I(xiàn)征存錄》等俱作“字子才”*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93冊,第518頁;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五,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44冊,第13383頁;錢林輯、王藻編《文獻(xiàn)征存錄》卷六,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1冊,第189頁。。
3.程晉芳傳:“乾隆七年,召試,授內(nèi)閣中書。十七年,成進(jìn)士,補(bǔ)吏部主事,遷員外郎?!?頁5885)
按:“乾隆七年”應(yīng)為“乾隆二十七年”,“十七年”應(yīng)為“后十年”。翁方綱《翰林院編修程君晉芳墓志銘》云:“程君少以文名江南,乾隆壬午始官京師?!瓪q壬午應(yīng)召試,列第一,授內(nèi)閣中書,乃悉棄產(chǎn)償宿逋,攜家北上。辛卯成進(jìn)士,授吏部主事。”*錢儀吉《碑傳集》卷五十,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08冊,第797至798頁??肌扒∪晌纭睘榍《吣?1762),可知程晉芳授內(nèi)閣中書時間應(yīng)為乾隆二十七年,非乾隆七年;而“辛卯成進(jìn)士”則指乾隆三十六年(1771),可知程晉芳應(yīng)于約十年后成進(jìn)士。又《漢學(xué)師承記》載:“乾隆二十七年,高宗純皇帝南巡,召試,授中書,后十年,始成進(jìn)士,改主事,旋授吏部員外郎?!?江藩《漢學(xué)師承記》卷七,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09頁?!睹髑暹M(jìn)士錄》記程氏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甲三十八名進(jìn)士*潘榮勝《明清進(jìn)士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959頁。。
4.程晉芳傳:“著有《周易知旨編》三十余卷、《尚書今文釋義》四十卷、《尚書古文解略》六卷、《詩毛鄭異同考》十卷、《春秋左傳翼疏》三十二卷、《禮記集釋諸經(jīng)答問》十二卷、《群書題跋》六卷、《勉行齋文》十卷、《蕺園詩》三十卷。”(頁5885-5886)
按:“禮記集釋”后脫“二十卷”三字,“《禮記集釋諸經(jīng)答問》十二卷”實(shí)為二書,當(dāng)作“《禮記集釋》二十卷、《諸經(jīng)答問》十二卷”。翁方綱所撰程氏墓志銘載:“著《周易知旨編》三十卷、《尚書今文釋義》四十卷、《尚書古文解略》六卷、《詩毛鄭異同考》十卷、《春秋左傳翼疏》三十二卷、《禮記集釋》二十卷、《諸經(jīng)答問》十二卷、《群書題跋》六卷,又所為詩四十四卷、文十六卷。”*錢儀吉《碑傳集》卷五十,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08冊,第797頁。又翁方綱《復(fù)初齋文集》(清李彥章??瘫?卷十四《皇清誥授奉政大夫翰林院編修加四級蕺園程先生墓志銘》,記其著述有“《禮記集釋》若干卷、《諸經(jīng)答問》十二卷”。又程晉芳《勉行堂文集》卷二有《禮記集釋序》*程晉芳《勉行堂文集》卷二,清嘉慶二十五年冀蘭泰吳鳴捷刻本。,則《禮記集釋》與《諸經(jīng)答問》為兩書無疑。《文獻(xiàn)征存錄》《國朝先正事略》等均記作二書*錢林輯、王藻編《文獻(xiàn)征存錄》卷五,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0冊,第905頁;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93冊,第530頁。。
5.王友亮傳:“乾隆四十一年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軍機(jī)章京。五十六年成進(jìn)士,改刑部主事,遷員外郎,轉(zhuǎn)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擢禮科、兵科給事中?!?頁5886)
按:“四十一年”當(dāng)作“三十年”,“五十六年”當(dāng)作“四十六年”。姚鼐所撰王氏墓志銘云:“(友亮)以貢生中乾隆三十年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四年會試取為中書舍人,四十六年成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擢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禮科、兵科給事中。”*錢儀吉《碑傳集》卷一〇四,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47冊,第135頁??芍跤蚜翞榍∪昱e人,四十六年進(jìn)士?!舵脑纯h志》:“王友亮,號葑亭,婺源人。乾隆辛丑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擢員外?!?何紹基《重修安徽通志》卷二二五,清光緒四年刻本?!扒⌒脸蟆奔辞∷氖?。又《清秘述聞》:“刑部員外郎王友亮,字君節(jié),江南婺源人,辛丑進(jìn)士?!?法式善《清秘述聞》卷十六,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506頁。亦可佐證。
6.邵齊燾傳:“邵齊燾,字叔宀,江蘇昭文人?!?頁5887)
按:“字叔宀”當(dāng)作 “號叔宀”。邵齊燾字荀慈,“叔宀”其號。鄭虎文《翰林院編修邵君齊燾墓志銘》云:“君姓邵氏,名齊燾,字荀慈,叔宀其號也?!?錢儀吉《碑傳集》卷四十八,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08冊,第723頁。又見于李桓輯《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卷一二六,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47冊,第379頁?!段墨I(xiàn)征存錄》:“邵齊燾,字荀慈,昭文人。”*錢林輯、王藻編《文獻(xiàn)征存錄》卷七,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1冊,第235頁。此外《(光緒)蘇州府志》《儒林瑣記》《詞林輯略》等,均作“字荀慈”*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卷一〇三,清光緒九年刊本;朱克敬《儒林瑣記》,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3冊,第126頁;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四,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6冊,第162頁。。
7.王右曾傳:“王右曾,字谷原,亦秀水人?!?頁5889)
按:“右”應(yīng)作“又”,“字谷原”應(yīng)作“號谷原”。王又曾字受銘,“谷原”其號?!秶娙苏髀浴罚骸?王又曾)字受銘,號谷原,秀水人。”*張維屏輯《國朝詩人征略》卷三十六,載《清代傳記叢刊》,第22冊,第231頁?!肚迨犯濉罚骸巴跤衷质茔?,秀水人?!?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五,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44冊,第13384頁。又《國朝詞綜》《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等皆作“字受銘,號谷原”*王昶《國朝詞綜》卷三十六,清嘉慶七年王氏三泖漁莊刻增修本;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卷三,載《清代傳記叢刊》,第74冊,第409頁。。當(dāng)據(jù)正。
8.許伯政傳:“究心經(jīng)傳,往往出己意為論,著有《易深》八卷、《春秋深》十九卷、《詩深》十六卷。”(頁5890)
按:“詩深”后脫“二”字,應(yīng)為“《詩深》二十六卷”?!端膸烊珪婺繀矔肥赵摃?,共二十六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jīng)部》,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79冊,第520至802頁。。杜貴墀《許伯政人物志》云:“其書,曰《易深》八卷,曰《春秋深》十九卷,曰《詩深》二十六卷?!?李桓輯《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卷一三六,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50冊,第623頁。又《(光緒)湖南通志》:“《詩深》二十六卷,巴陵許伯政撰?!?曾國荃《(光緒)湖南通志》卷二四五,清光緒十一年刻本?!笆怼敝f僅《清史列傳》一例,當(dāng)正。
9.汪憲傳:“憲卒后,值四庫開館,購求遺書,憲子慎選善本經(jīng)進(jìn)。”(頁5891)
按:原文“慎”下加有專名線,顯以其子名汪慎。查《平陽汪氏遷杭支譜》:“(憲)子四,汝瑮、璐、瑋、瑜”*汪詒年等纂修《平陽汪氏遷杭支譜》(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見《清代民國名人家譜選刊》,國家圖書館地方志家譜文獻(xiàn)中心編,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版,第18冊,第94頁。,可知汪憲有四子,名汪汝瑮、汪璐、汪瑋、汪瑜,并無子名慎者。實(shí)則“慎選”為一詞,“慎”下的專名線應(yīng)去掉。
10.朱文藻傳:“少嗜學(xué),漁獵百家,精六書,自《說文》以下及鍾鼎款識,無不貫串源流?!?頁5891)
按:“鍾”應(yīng)作“鐘”?!扒фR粟”之“鍾”不同于“鐘鼎”之“鐘”,一為重量但位或酒器,一為樂器,兩者不可通用,此處系形近而訛。《湖海詩人小傳》:“精六書,自《說文系傳》《佩觿》《汗簡》及《鐘鼎款識》《博古圖》諸書,無不貫串源流,會其指要,又能手親摹寫,非徒以形聲點(diǎn)畫自名小學(xué)者可比?!?王昶撰,毛慶善編《湖海詩人小傳》卷三十八,載《清代傳記叢刊》,第24冊,第718頁?!秶娙苏髀浴贰秶瘯溯嬄浴贰秶全I(xiàn)類征初編》等俱作“鐘鼎”*張維屏輯《國朝詩人征略》卷四十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22冊,第453頁;震鈞《國朝書人輯略》卷六,載《清代傳記叢刊》,第85冊,第481頁;李桓輯《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卷四二〇,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81冊,第247頁。。
11.朱文藻傳:“著有《續(xù)禮記集說》《說文系傳考異》《碧溪草堂詩文集》《碧豁詩話》《碧溪叢鈔》《東軒隨錄》《東城小志》《東皋小志》《青烏考原》《金箔考》《苔譜》《萍譜》。”(頁5891)
按:“碧豁詩話”應(yīng)作“碧溪詩話”。由上下文中《碧溪草堂詩文集》《碧溪叢鈔》等名,知“碧豁”系形近而誤。《清儒學(xué)案·蘭泉學(xué)案》載《朱先生文藻傳》云:“所著有《續(xù)禮記集說》《說文系傳考異》《東城小志》《東皋小志》《青烏考原》《金箔考》《苔譜》《萍譜》《東軒隨錄》《碧溪叢鈔》《碧溪詩話》《碧溪草堂詩文集》,多未刊行。”*徐世昌《清儒學(xué)案》卷八十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四冊,第2147頁?!肚宕鷺銓W(xué)大師列傳》亦作“碧溪詩話”*支偉成《清代樸學(xué)大師列傳·金石學(xué)家列傳第十八》,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2冊,第557頁。。
12.李中簡傳:“著有《應(yīng)制詩》二卷、《賦頌》二卷、《就樹軒詩》十七卷、《雜體文》六卷?!?頁5892)
按:“就樹軒詩”當(dāng)作“嘉樹軒詩”?!端膸煳词諘嬁肥绽钪泻啞都螛渖椒吭娂肺寰?《李文園先生全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0輯,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5冊,第110至169頁。。李中簡《南塍序略》文中自稱“平生所為《嘉樹軒詩》十七卷”*李中簡《嘉樹山房集》詩集卷上,清嘉慶六年嘉樹山房刻本。。《大清畿輔先哲傳》:“(中簡)著有《應(yīng)制詩》二卷、《賦頌》二卷、《嘉樹軒詩》十七卷、《雜體文》二百余篇?!?徐世昌等《大清畿輔先哲傳》卷二十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99冊,第680頁。《詞林輯略》:“(中簡)著有《嘉樹軒詩文集》。”*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四,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6冊,第172頁。
13.朱仕琇傳:“朱仕琇,字梅崖,福建建寧人?!?頁5895)
按:“字梅崖”當(dāng)作“號梅崖”。朱仕琇字斐瞻,“梅崖”其號。魯仕驥《朱先生仕琇行狀》:“先生諱仕琇,字斐瞻,號梅崖?!?錢儀吉《碑傳集》卷一一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12冊,第272頁。又朱筠《朱梅崖先生墓志銘》云:“先生姓朱氏,諱仕琇,字斐瞻。梅崖先生者,學(xué)者所稱也?!?錢儀吉《碑傳集》卷一一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12冊,第276頁?!段墨I(xiàn)征存錄》《詞林輯略》《清史稿》等俱作“字斐瞻”*錢林輯、王藻編《文獻(xiàn)征存錄》卷五,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0冊,第877頁;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四,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6冊,第175頁;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四八五,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44冊,第13388頁。。
14.朱仕玠傳:“仕玠,字筠園?!?頁5895)
按:“字筠園”當(dāng)作“號筠園”?!锻┏俏膶W(xué)淵源考》:“朱仕玠,字璧豐,號筠園,建寧人?!?劉聲木《桐城文學(xué)淵源考》卷十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7冊,第677頁。又《晚晴簃詩匯》:“(朱仕玠)字碧峯,號筠園,建寧人?!?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六,民國退耕堂本。
(“碧峯”與“璧豐”音同。)古人多以園為號,“筠園”亦然。
15.趙翼傳:“十九年,卒,年八十六?!?頁5914)
按:“年八十六”應(yīng)作“年八十八”。孫星衍所撰趙氏墓志銘云:“至十九年四月十七日,以疾終于里第,春秋八十有八?!?李桓輯《國朝耆獻(xiàn)類征初編》卷二一二,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58冊,第768頁。姚鼐《貴西兵備道趙先生翼家傳》:“先生與鼐俱以乾隆庚午得舉,越六十年而為嘉慶庚午,先生八十有四,而鼐亦年八十?!?錢儀吉《碑傳集》卷八十六,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10冊,第781頁?!凹螒c庚午”乃嘉慶十五年(1810),時趙翼八十四歲,則嘉慶十九年(1814)趙翼卒時當(dāng)八十八歲。
16.黃丕烈傳:“黃丕烈,字蕘圃,江蘇吳興人?!?頁5931)
按:“字蕘圃”應(yīng)作“號蕘圃”?!痘是鍟贰份d:“黃丕烈,字紹武,一字紹甫,號蕘圃,又號復(fù)翁,長洲人?!?李放纂輯《皇清書史》卷十七,載《清代傳記叢刊》,第83冊,第602頁?!墩汛顺郀├m(xù)集小傳》:“黃丕烈,字紹武,號蕘圃,江蘇吳縣人?!?陶湘編《昭代名人尺牘續(xù)集小傳》卷三,載《清代傳記叢刊》,第32冊,第289頁?!肚宕鷺銓W(xué)大師列傳》有:“黃丕烈,字紹武,號蕘夫,又號復(fù)翁,江蘇長洲人。……又筑蕘圃,招致四方名宿相與談?其間?!?支偉成《清代樸學(xué)大師列傳·??蹦夸泴W(xué)家列傳第十九》,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2冊,第595頁。可知“蕘圃”為黃丕烈所筑園名。姚伯岳《黃丕烈評傳》:“黃丕烈(1763-1825),字紹武,又字紹甫,號蕘園?!?姚伯岳《黃丕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第2頁?!肚迨妨袀鳌穼?shí)襲國史館傳稿之誤*汪兆鏞《碑傳集三編》卷三十七錄國史館傳稿《黃丕烈傳》:“黃丕烈,字蕘圃,江蘇吳縣人”(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26冊,第283頁),為《清史列傳》所本。。
17.惲敬傳:“嘉慶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一?!?頁5964)
按:“嘉慶二十六年”當(dāng)作“嘉慶二十二年”?!秶娙苏髀浴罚骸跋壬谇《甓〕蠖鲁跻蝗?,卒于嘉慶二十二年丁丑八月二十三日,春秋六十有一?!?張維屏輯《國朝詩人征略》卷四十八,載《清代傳記叢刊》,第22冊,第623頁。又《國朝先正事略》載《惲子居先生事略》:“卒于嘉慶二十二年,年六十有一?!?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三,載《清代傳記叢刊》,第193冊,第544頁。故惲敬應(yīng)卒于嘉慶二十二年。
18.陸繼輅傳:“十四年,卒,年六十一?!?頁5965)
按:“年六十一”應(yīng)作“年六十三”。李兆洛所撰
綜上可知,王鐘翰先生點(diǎn)校本《清史列傳》中尚存在誤、脫等不同程度的錯訛,其中尤以年代、字號之誤居多,研究者在使用時需多加留意,小心辨識。
SomeSuggestionsontheLiteratureBiographyⅢintheBiographiesoftheQingDynasty
Chen Xi
TheBiographiesoftheQingDynasty,published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provides the researchers of Qing Dynasty history with great convenience. However,the characters,events and stories contained are so complicated that it is hard to avoid mistakes. In the paper,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theLiteratureBiographyⅢ in this book,hoping to be considered and corrected by experts.
TheBiographiesoftheQingDynasty; TheLiteratureBiographyⅢ;Correction
G256
A
陳茜(1992-),女,南京大學(xué)古典文獻(xiàn)學(xué)專業(yè)2015級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