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春
我受古典文學的影響較深,對中國傳統文化所推崇的“琴棋書畫”很是看重。所以,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買來了各種培養(yǎng)藝術愛好的書籍,希望他能夠從中得到一點啟發(fā)。
兒子3歲多的時候,我開始慢慢讓他拿起筆來涂鴉。然而,兒子在這方面的“后知后覺”讓我很失望。我一個同事的女兒,兩歲多一點便能畫出像模像樣的小人兒,4歲時便能畫出一個成形的物品了??晌业膬鹤樱钡?歲多還只會畫一些橫七豎八、雜亂無章的線條,任我怎樣努力,也很難從中“抽象”出什么東西或是故事來。他滿4周歲的時候,我曾帶著他找到一家少兒美術培訓機構,希望老師能夠“點石成金”。沒想到他只上了十幾分鐘的課,就頭也不回地跑了出來。老師對我說:“還是再等等吧!”
我只好再等,或者說是暫時放棄,直到我一個大學同學帶著她12歲的女兒來訪。
大學同學當年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頗有藝術才華,尤其是繪畫才能令人刮目相看。她的女兒也是小小年紀便畫得一手好畫,聽說已經通過了漫畫的最高考級,開始進入素描學習了。對于素描,她的領悟和上手之快也常常令老師驚嘆。
我聽到這些,自然羨慕不已,不過也覺得理所當然:這孩子的遺傳基因好啊!
沒想到同學立即反駁我說,她自己當年并沒有什么繪畫天賦,只是因為性格內向,別的同學聚在一起玩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低頭畫畫,時間長了,便熟能生巧,漸漸地畫得好了。至于她的女兒,更是她用心培養(yǎng)的結果。她說,為了培養(yǎng)女兒對畫畫的興趣,她買的各種繪畫材料多達30多種;在她家,凡是女兒伸手所及的地方,都會有筆和紙?zhí)稍谀抢锏戎?。她強調說,為了一直保持女兒的興趣,她只會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她畫,但對于她畫的是什么,完不完整,像與不像,以及在哪里畫,都從不干涉。她說,是保留完好的興趣和完全自由的環(huán)境——而不是天賦——成就了她的孩子。
我懂了。當然,我并沒有否認天賦的存在,只是明白了天賦也是一點點培養(yǎng)出來的。什么叫天賦?其實,天賦本質上也是一種物質傳承,它和所有其他的物質傳承一樣,是需要一點一點,甚至一代一代地去錘煉、去積累的。
我懂得了靜待兒子的“花開”。我知道,因為父母的基礎太差,教育又不一定得法,同樣的辛苦可能無法給兒子換來同樣的收獲。但我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會讓兒子改善他的“藝術基因”。
讓我欣慰的是,就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兒子像突然開了點竅,一改過去的“龍飛鳳舞”,轉而畫一些成形的東西了,比如石頭、太陽、糖葫蘆等。雖然還是那么簡單、那么粗糙,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他會畫出一幅完整的、有意義的圖畫來!
兒子,就畫畫而言,你可能真的沒有多少天賦;但是沒關系,只要你還有興趣,我們就一直堅持。因為,只要你還在努力,就一定會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