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 瑤
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初探
■文/秦 瑤
中華民族是詩的國度,從上古歌謠、《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今天的新詩,詩的傳統(tǒng)源遠流長。詩歌是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中最有生命力、最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詩的數(shù)量浩如煙海。重視小學兒童詩教學,首先在弘揚民族文化、加強人文教育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新課標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眱和娛窃姷囊粋€分支,兼具詩歌性和兒童性。特級教師王菘舟曾經說過,兒童是詩,詩是兒童。一方面,它運用凝練的語言,借助詩歌的技巧和形式,使其富有韻律節(jié)奏感,極具抒情性和意蘊美。另一方面,它站在兒童的視角,描繪兒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字里行間洋溢著童真童趣,更易引發(fā)兒童的情感共鳴。
從認知規(guī)律和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語文是以口語為基礎來發(fā)展書面語的,他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簡單短小的文學形式,兒童詩恰好符合了這樣的要求。另一方面,兒童詩具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孩子們非常喜歡。兒童詩所透出的兒童活潑的天性、不受束縛的幻想及其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情感體驗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在本校一二年級師生以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等形式展開調查研究,再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對當前低年級兒童詩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以下分析:
1.忽視文體。
聞一多先生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詩歌的“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即詩歌的節(jié)奏、音韻或格律;“繪畫美”是指詩歌語言具有直觀性和畫面感;“建筑美”則是從整體外形上看,詩歌的“節(jié)與節(jié)之間要勻稱,行與行之間要均齊”。在調查中我發(fā)現(xiàn),在今天的兒童詩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詩歌本身的文體特征,把字字句句講得過多過細,生怕學生心中所想與參考答案有出入,缺少了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兒童詩的教學失去了美感,這就使教學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使得兒童詩失去了本來的“詩味兒”。比如在教學《鮮花和星星》這篇兒童詩時,有的老師提出把“滿天”和“滿地”這兩個詞用“詞義相加法”進行理解,這本身是對學生解詞方法的指導,但是放在兒童詩的教學中就有些不倫不類了,不如借助圖片,讓孩子領略詩歌語言的畫面美和意境美。
2.缺失童趣。
世界上最美麗、最真實的是童心,他們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大眼睛,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是富有個性的,因此他們的語言也是充滿童稚的、富有靈性的、洋溢著詩情畫意的。然而事實上,我們的教師往往用成人的眼睛和心靈去干預學生對童詩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師的刻意引導下,學生努力說出教師心中所想,這個過程中兒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得以充分發(fā)揮,使兒童詩歌的教學缺少了童真童趣。以《雨后》這首詩為例,在理解“小哥哥”形象的時候,一位新老師過于強調課文中的“痛快”一詞,而忽視了學生的表達,其實“盡情、自由自在、玩兒瘋了”這些答案都可以表達出“小哥哥”的心情,不必拘泥于某一個詞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表達。
3.技巧繁復。
兒童詩是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和表達方式,是充滿生機和意趣的。然而,教師常?;煜齼和娕c古詩的教學,朗讀時過于注重技巧的指導,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模仿成人的朗讀,缺少屬于兒童的思考與表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有自己對事物的觀察,結合這些,不同學生對同一首詩的理解和表達則不同,所以兒童詩的朗誦無所謂好壞,只要能充分表達孩子心中所想即可。在指導朗讀《大海睡了》的開頭幾句“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覺了”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知道輕輕地、溫柔地讀,有一個女生在讀的時候,是聲音漸弱的,因為她認為“大海是漸漸進入夢鄉(xiāng)的”,這個答案給我?guī)砹诵老埠透袆印?/p>
4.缺少積累。
一方面,孩子的心是充滿好奇的,春花秋月、夏風冬雪、草木蟲魚,這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妙的事物值得他們欣賞、贊美和歌頌,兒童詩就打開了通往奇妙世界的鑰匙。另一方面,語言的學習重在積累,如今大多數(shù)學生僅僅接觸到課本中少量的篇幅,這就使得他們無法對兒童詩形成全面的立體的感受,難以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一年來,我通過說課、磨課的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認識,探索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有效途徑,分別執(zhí)教了: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三》《鮮花和星星》;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會走路的樹》《水鄉(xiāng)歌》等多節(jié)公開課,獲得了領導老師的認可?,F(xiàn)把經驗體會總結如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眱和姼挥诠?jié)奏美和韻律美,學生非常喜歡讀,因此,我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感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以讀代講,以讀促學,引導學生邊誦讀邊感悟,體會詩歌的韻律與情感。比如在教學《識字三》一課時,我首先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正確讀文”,再要求他們“借助停頓,讀出節(jié)奏”,最后提出“創(chuàng)設情境,讀出美感”的要求。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充分尊重和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借助畫面、文字、想象等手段,將詞與詞之間的留白補充完整,幫助學生升華情感體驗,再通過一次次的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比如《水鄉(xiāng)歌》一課,我借助《太湖美》的音樂視頻把孩子帶入江南水鄉(xiāng)柔美與幸福的情境中;又準備了圖片,向學生展示水鄉(xiāng)景色的優(yōu)美、物產的豐富,從而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水鄉(xiāng)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這樣,學生在誦讀時,腦際出現(xiàn)的或是一個優(yōu)美的情境,或是一個幽雅的意境,或是一個生動場景等;耳畔就會感受到詩歌的鮮明節(jié)奏所帶來的音樂美。
1.句段仿寫。
我們的課本中有許多充滿童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小詩。通過反復的誦讀與理解,孩子們往往會被童詩營造的情境所吸引,產生情感共鳴。這時,老師可以幫助他們先觀察特殊的詩句,找出一些特定的句式,再引導孩子借助這些特殊的句式進行練說和仿寫。對于那些感到困難的同學,老師也可以提供給他們一些圖片素材,讓孩子們有了美的體驗,這樣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比如《鮮花和星星》這首詩,我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相同的句式“我最……,這里……,那里……,真比……”,之后要求孩子們利用句式在小組內進行練說。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某些小組因為平時缺少積累,沒有素材進行仿寫,于是我又出示了“白云朵朵、牛羊成群、果實累累、波光粼粼”等畫面,孩子的思路很快打開了,孩子們思維的碰撞奏響了美妙的兒童詩樂章。
2.生活即詩。
兒童詩就是一個充滿著童年快樂的世界,讓我們帶著孩子在童詩的世界里嬉戲。兒童詩源于兒童的生活,我經常倡議家長帶著孩子們走進鄉(xiāng)村,在那里,好奇的孩子探索美,純真的眼睛捕捉美,美好的心靈感受美。他們在體驗、觀察和思考中,感悟真善美。點點滴滴的感動融入詩句,釀成詩情畫意。一個學生在抓魚之后寫道:
撈撈撈
跑跑跑
小魚小魚你別調皮,
快快讓我抓到你。
——學生陳奕帆作品《魚兒樂》
長啊,長——
在未來的某一天里,
我會長成
撲面而來的綠意。
——學生夏欣妍作品《綠意》
這樣稚氣可愛的畫面真的只有天真活潑的孩子才能描繪,她們善良純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有最純真的笑容,他們用童詩記錄童年,用童詩延伸快樂。
3.想象即詩。
孩子的想象其實比銀河系還要美輪美奐、令人贊嘆。在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中,孩子們往往運用擬人化的手法,營造出浪漫而有趣的童話世界,孩子眼中的大自然奇妙美好。多少美妙的情景在孩子們童年的夢境中徐徐展開,只要打開他們思維的閘門,插上想象的翅膀,輕盈靈動的意境便躍然紙上。
時而悠閑,
時而匆忙,
和俏皮的星星捉迷藏,
與嫦娥玉兔相約在月亮。
——學生李思蒙作品《揮著翅膀的女孩》
沙沙,
是綠葉蘇醒的聲響,
啾啾,
是蟲鳴把世界點亮。
——學生鄭思源作品《我的秘密花園》
當我看到孩子們在童詩創(chuàng)作過程中展開的笑臉,我就更加堅信:兒童詩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小詩人,而是要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和畫面帶給孩子們;讓他們知道,在這個世俗的世界上還有一方凈土,等待他們澆筑;希望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在文學的殿堂里翱翔;希望他們有一雙眼睛,能夠透過喧囂,看到更純凈深遠的地方。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學
責任編輯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