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蓮蓮 安春明 張學杰
(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PPP模式下BOT項目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邱蓮蓮 安春明 張學杰
(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依據財政部近期發(fā)布的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第五期季報,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國入庫項目落地率僅為31.6%,由此可知,雖然PPP模式因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物有所值、提質增效等獨特優(yōu)勢,受到各級政府的積極應用與極力推薦,總體呈現穩(wěn)步上升趨勢,但落地率尚處于較低水平,究其原因,PPP模式下投資項目投資回收期長、相關利益者眾多、建設運營程序雜、不確定因素較多,極易引發(fā)財務風險,阻礙該類項目穩(wěn)健落地。因此,顧于BOT項目為當今我國PPP模式在投資項目中應用最為普遍的具體模式,基于項目公司視角構建BOT項目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以期協助項目公司及時準確地發(fā)現、控制和處理財務風險,實現切實有效防范財務危機,提升BOT項目的落地概率。
BOT項目;財務風險;預警指標
聯系BOT項目財務風險的特殊性,為了充分發(fā)揮BOT項目財務風險預警系統(tǒng)的效用,最大程度地降低BOT項目財務風險系數,本文基于先前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們針對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理論與實務研究,結合BOT項目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潛在的財務風險影響因素,考慮現金流財務指標的作用,并與傳統(tǒng)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融合,分別從財務風險直接影響因素和間接影響因素兩個角度,構建BOT項目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使其相對更加具備精準預測能力、完整實用能力和及時有效能力,希望為相關利益者提供理論與現實參考價值。
(一)籌資風險
一是償債風險,首先,從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出發(fā),分別采用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一般設置為2,具體指標數值應依據項目公司經營實情予以確定;速動比率,即速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一般設置為1,表明項目公司可按期償還本金和利息,但不可一概而論,若項目公司存貨周轉率較高,即使該比率較低也彰顯該項目公司擁有良好的短期償債能力;現金比率,即(現金+短期投資)/流動負債,該比率屬于正向指標,但并非越高越好。其次,從反映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出發(fā),分別運用資產負債率,即總負債/總資產,該指標是負向指標,但并非代表越小越好;產權比率,即負債/所有者權益,該指標也屬于負向指標,一般設置為1;已獲利息倍數,即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具體指標數值應根據項目公司的現實財務狀況確定,將該指標比例控制在1以上;最后,從現金流視角出發(fā),分別采用經營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即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平均余額,體現項目公司利用經營活動獲取的現金凈收入來清償借款的實力;現金償付比率,即現金流量/長期負債總額,屬于正向指標,但并非越大越好;籌資活動現金流入流出比率,即籌資活動現金流入量/籌資活動現金流出量,反映籌資活動中現金收支比重狀況。
(二)用資風險
首先,從反映運營能力指標視角出發(fā),一是應收賬款周轉率,即主營業(yè)務收入凈值/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該指標數值越大表明項目公司應收賬款回收效率越高。二是存貨周轉率,即主營業(yè)務成本/存貨平均余額,該比率越高代表項目公司的貨物變現能力越強。三是流動資產周轉率,即主營業(yè)務收入凈額/流動資產平均余額,該指標越高越好。四是固定資產周轉率,即主營業(yè)務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該值越高表明固定資產得以充分使用。五是總資產周轉率,即主營業(yè)務收入凈額/總資產平均余額,該比率越高,體現項目公司總資產利用效率越好。其次,從現金流量視角出發(fā),一是現金營運指數,即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反映項目公司所處的運營態(tài)勢。二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流出比率,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經營活動現金流出量,反映項目公司經營活動中現金所占全部資產比重是否合理。最后,從非財務指標視角出發(fā),一是財務人員收支預算過于樂觀風險,即財務收入預算過高而成本費用預算過低的風險。二是濫用資金風險,如資金類報銷單據審批不嚴等。三是采購風險,即采購成本過高而加重項目費用支出負擔等風險。
(三)投資風險
首先,從反映盈利能力視角出發(fā),一是主營業(yè)務利潤率,即主營業(yè)務利潤/主營業(yè)務收入凈額,該值越高代表項目公司盈利能力越強。二是成本費用利潤率,即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比率越大表明項目公司擁有較好的成本費用管控水平。三是總資產報酬率,即(利潤總額+財務費用)/總資產平均余額,該數值越高代表項目公司資產得以充分利用。四是凈資產收益率,即凈利潤/凈資產平均余額,該比率越高體現項目公司具備較高盈利水準。其次,從現金流量視角出發(fā),一是銷售現金比率,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比值越大,獲取現金流量越多。二是現金凈利率,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凈利潤,體現投資收益的多少。三是投資活動現金流入流出比,即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量/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量,表明投資活動中現金占總資產的比例。最后,從非財務指標出發(fā),一是完工風險,指由于項目管理者決策失誤或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導致項目投資回收期延長,或者項目雖按期完工但質量標準尚未達標,加大項目開支風險。二是市場風險,指因為項目全生命周期跨越時間段過長,經濟、社會、人文等環(huán)境易發(fā)生變化,引發(fā)實際市場需求量過低或市場競爭力估計過高的風險。三是再投資風險,即項目公司將部分留存收益用于投資理財產品,困于投資環(huán)境的改變,使投資產品發(fā)生貶值的風險。
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政策風險,因為BOT項目投資回收期長,期間地方政府極有可能依據當地經濟發(fā)展狀況等實情頒布一系列政策,如地方政府推行供給側改革政策,意味著BOT項目要避免高產能高消耗等風險。2、法律風險,即相關部門頒布有礙于BOT項目有序進展的法律條款,或與該項目招投標時所確定合同條款相沖突的風險。3、合同風險,指合同制定過程中存在條款約定不詳、權利義務模糊等書面協議方面的風險。4、信用風險,指地方政府在BOT項目興建運營過程中,未能落實合同規(guī)定的條款,或地方政府未能真正兌現招標期間承諾給予項目投資者優(yōu)先投標等優(yōu)惠條件之類的風險。5、不可抗力風險,指由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承擔的無法抗拒、處理的突發(fā)性風險。6、生態(tài)保護風險,即BOT項目開發(fā)運營過程中,可能產生環(huán)境污染或生態(tài)圈破壞的風險。7、技術風險,即隨著新興技術的日益引用,導致BOT項目技術相對落后的風險。8、人才風險,即BOT項目缺乏財務、管理等人才,致使該項目未能完全發(fā)揮效力的風險。9、經營管理風險,指由于BOT項目高層管理者決策錯誤,進而減緩該項目進程的風險。10、內部控制監(jiān)管松懈風險,即項目公司審計人員或相關管理者忽視或放松內部控制監(jiān)管活動的風險。
[1]葉樹生.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系統(tǒng)的研究——基于現金流量分析[J].審計與理財,2011,(05):36-37.
[2]李楠.基于PPP模式的BOT項目財務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35):33.
[3]趙衛(wèi)華.PPP項目財務風險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分析[J].財經界,2017,(06):132-133.
張學杰,北華大學
邱蓮蓮(1989-),女,吉林省白山市人,北華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yè):工商管理(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