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語》對《呂氏春秋》的接受研究

2017-04-15 14:23王啟才
關(guān)鍵詞:呂氏春秋新語

王啟才

?

《新語》對《呂氏春秋》的接受研究

王啟才

(阜陽師范學(xué)院,安徽 阜陽 236041)

《呂氏春秋》與《新語》分別成書于秦即將統(tǒng)一的前期與大漢甫立之際,面臨的諸多問題非常相似,《新語》在新政權(quán)意識形態(tài)建構(gòu)的緊迫性,以何種方略治國,加強德治教化、彌補秦任法之不足,對政權(quán)的合理性與權(quán)力制衡等方面,對《呂氏春秋》有所借鑒。就具體內(nèi)容而言,有32處征引了《呂氏春秋》,有些旨意、語詞與呂書相近,還有的文異義同?!秴问洗呵铩穯⑾?,《新語》承上,在秦漢之際大變局中,共同在意識形態(tài)、政治文化領(lǐng)域有探索建構(gòu)之功,影響深遠,洵有探討之必要。

《新語》;《呂氏春秋》;征引;借鑒;接受

《呂氏春秋》成書于公元前239年左右,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也是戰(zhàn)國、秦漢轉(zhuǎn)折之際的一部承上啟下的的重要著作,該書在漢代產(chǎn)生了廣泛深入的影響。若單從典籍的承傳時間看,《新語》離《呂氏春秋》最近,其成書約在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至9年(公元前198年)之間,相距不過三四十年。陸賈(約前240年—前170年)青壯年即生活在秦朝,《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許諾“一字千金”,轟動一時,特殊的發(fā)布方式助推了該書的廣泛傳播,且始皇焚書時并未禁止該書,陸賈目睹了秦的滅亡,又熟讀《詩》《書》,為荀子后學(xué),呂不韋門客中荀子后學(xué)如李斯之輩也一定不少,如此說來,被秦冷落拋棄的《呂氏春秋》,自然會引起陸賈的注意與興趣。

“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1],秦即將統(tǒng)一與大漢政權(quán)甫立之時,所面臨的時代課題略同,呂不韋與陸賈,一個是投機商人、政治家,一個是舌辯之士,外交家、政治家,走的都不是純學(xué)術(shù)路子,都很有遠見,且務(wù)實,根據(jù)所處的時代社會量身打造的都是統(tǒng)治術(shù),現(xiàn)實針對性都強,又都是新出爐的帝王啟蒙教科書,《呂氏春秋》以“春秋”名書,陸賈曾撰寫《楚漢春秋》,《史通》說:“呂、陸二氏,各著一書,唯次篇章,不系時月,此乃子書雜記,而皆號曰‘春秋’”[2],劉知幾將二書并列,說明《楚漢春秋》受到了呂書的影響,二書相同點與影響傳承關(guān)系明顯,但以此為選題的寥寥,就連延娟芹《秦漢時期<呂氏春秋>的接受研究》一書也只是一帶而過[3],所以有專門探討之必要。

一、相似性問題的鏡鑒

細讀《新語》文本,其與《呂氏春秋》有不少相似的問題,可以看出對《呂氏春秋》的接受與借鑒,大而言之,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一)新政權(quán)意識形態(tài)建構(gòu)的緊迫性問題?!秴问洗呵铩烦蓵谇亟y(tǒng)一前夕,秦偏于西隅,任法而強,但無意識形態(tài)建設(shè)的自覺與必要的文化積累,隨著秦軍事政治的統(tǒng)一,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設(shè)迫在眉睫,為此,呂不韋在三秦之地廣招門客,把齊魯?shù)鹊氐闹R精英吸引過來,其編書的目的,按照《呂氏春秋·序意》黃帝“誨顓頊”“法天地”與《史記·呂不韋列傳》“……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號曰《呂氏春秋》”的說法:一是教誨秦王;二是為即將統(tǒng)一的帝國提供治國指導(dǎo)思想;三是進行文化建設(shè),與荀卿之徒一爭高下。不管其具體著述動機是哪種,或兼而有之,呂不韋為新政權(quán)建構(gòu)意識形態(tài)的自覺性是非常強的。

陸賈寫書的背景與此相似。強秦短祚,大漢甫立,劉邦君臣軍功出身,布衣將相,文化水平不高,對于“馬上”攻取天下信心足,但對如何守成、怎樣治理天下,準(zhǔn)備不足,認(rèn)識不到位,得天下之喜與重蹈強秦覆轍之憂相伴而生。高帝劉邦輕賤儒生,曾以儒冠為尿器。謀士陸賈看在眼里,憂在心中,時時在劉邦面前稱說《詩》《書》,雖然弄得劉邦很不高興,但達到了引起重視的目的,《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陸賈與劉邦“居馬上得之,寧可馬上治之乎”的對話,就是證明。好在劉邦從諫如流,將意識形態(tài)建構(gòu)的任務(wù)交給了陸賈,讓他談“秦何以失天下,漢何以得天下,及古今成敗之國”,陸賈不負(fù)使命,“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結(jié)集十二篇,高帝命名曰“新語”[4]2362。

(二)以何種方略治國?《呂氏春秋·慎大》說:“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新政權(quán)建立后是秉承以往,還是改弦易轍,尋求新的治國方略?怎樣才能保持長治久安?這是君臣上下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經(jīng)過百家爭鳴,到戰(zhàn)國后期,諸子有合流的趨勢,這種傾向在《易傳》《荀子》中業(yè)已顯現(xiàn),《呂氏春秋》看到百家的長處,以開闊的視野,寬廣的胸襟,提出“用眾”“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凹嫒迥⒑厦ā盵5],目的是集眾長以補己短,達到最佳治理效果。

陸賈針對秦任法的缺陷,提出攻守易勢,文武并用:“且湯武逆取而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shù)也”[4]2361,“書不必起仲尼之門,藥不必出扁鵲之方,合之者善可以為法,因世而權(quán)行”[6]。前文說過,呂不韋、陸賈都是務(wù)實的政治家,拿來主義,改造利用,擇善而從,并不恪守某一家,所以從二書主導(dǎo)傾向上看,都是雜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都有,所不同的是,《呂氏春秋》有農(nóng)家遺風(fēng),《新語》有縱橫家習(xí)氣。

(三)加強德治教化,彌補秦任法之不足。早在呂不韋時期,對君主的專制暴虐就看得很清楚,曾激烈地進行批評,如《至忠》說:“人主無不惡暴劫者,而日致之,惡之何益”,《任數(shù)》說:“人主以好暴示能,以好唱自奮”,《似順》說:“世主之患,恥不知而矜自用,好愎過而惡聽諫,以至于?!保鹊?,《呂氏春秋》還試圖用儒家“德”“義”來糾法家之偏,如《上德》說:“為天下及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精通》說:“德也者,萬民之宰也。圣人行德乎己,而四荒咸飾乎仁”,《孟春紀(jì)》說:“是月也,以立春……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適威》說:“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dǎo)之,務(wù)除其災(zāi),思致其福。”《呂氏春秋》推崇修身教化, 2次征引《孝經(jīng)》,專設(shè)《孝行覽》,特別推崇孝道:“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wù),而萬事之綱紀(jì)也……夫執(zhí)一術(shù)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從者,其惟孝也”,甚至主張“知之盛者莫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學(xué)。身成,則為人子弗使而孝矣,為人臣弗令而忠矣?!痹撜逻€把“孝”從家族倫常范圍推衍到整個社會,說:“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在宮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篤,非孝也;戰(zhàn)陣無勇,非孝也?!盵7]《執(zhí)一》說:“為國之本在于為身,身為而家為,國為天下為。” 這些倫理政治主張,對于彌補秦任法之不足,無疑具有積極意義,惜乎不韋身死書廢。

陸賈是秦亡漢興的親歷者,對秦暴政亡國有切膚之痛,“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有鑒于此,《新語》得出只有以“仁義”治天下,才能“親近致遠”,所以仁義道德是政治的根本,在《新語》中,“仁義”“德治”是最主要觀點,道、德、道德和仁、義、仁義,構(gòu)成系列主要概念,如《道基》說:“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親”,《本行》說:“治以道德為上,行以仁義為本”,《明誡》說:“君明于德,可以及于遠;臣篤于義,可以至于大”,《慎微》說:“是以君子居亂世,則合道德……修父子之禮,以及君臣之序,乃天地之通道,圣從之所不失也?!笨梢?“行仁義,法先圣”,尚道德,是國家安定的策略和手段?!缎抡Z》也非常重視教化、忠孝,《慎微》提倡 “修父子之禮,以及君臣之序”。漢代 “以孝治天下”,在諸子中,《新語》首倡孝道,書中提及“孝”的有4次,如《道基》說:“曾、閔以仁成大孝”,《至德》說:“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親”,《無為》說:“故曾、閔之孝,夷、齊之廉,此寧畏法教而為之者哉”,《慎微》說:“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調(diào)寒溫,適輕重,勉之于糜粥之間,行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這里可以看出受《孝經(jīng)》《呂氏春秋》的影響,但《新語》的孝道比《呂氏春秋》更側(cè)重日常人倫,操作性強,容易為民眾所接受,所以,對移風(fēng)易俗、安定社會,意義更大。

(四)對政權(quán)的合理性與權(quán)力制衡的論證。名不正則言不順,對于新生政權(quán),特別是經(jīng)過武力征伐得來的政權(quán),總須有人論證其合法性問題,這是新政權(quán)能否贏得民眾支持、平穩(wěn)過渡的重要問題?!秴问洗呵铩?yīng)同》保存下來的戰(zhàn)國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對《新語》的影響甚為明顯,其曰: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蓖翚鈩?,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蹦練鈩?,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于水。湯曰:“金氣勝?!苯饸鈩?,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被饸鈩伲势渖谐?,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水氣至而不知數(shù)備,將徙于土。[8]

始皇對《呂氏春秋》采取的是棄置否定的態(tài)度,但對“五德終始說” 卻是接受的,表現(xiàn)在:為適應(yīng)水德的要求而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制度。其一,改年始,定顓頊歷?!秴问洗呵铩ぜ径氛f:“某日立冬,盛德在水”,“五德終始說”認(rèn)為,與水德相適應(yīng)的季節(jié)是冬季,始皇遂把各地混亂的歷法統(tǒng)一為顓頊歷,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朝賀皆自十月朔”。其二,服色尚黑。秦朝規(guī)定:“衣服旄旌皆尚黑”“更名民曰‘黔首’”。其三,“數(shù)以六為紀(jì)”?!秴问洗呵铩ぜ径氛f:“其數(shù)六”,秦朝規(guī)定:“數(shù)以六為紀(jì),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盵9]

“五德終始說”后來成了論證政權(quán)合法性的理論依據(jù)。此外,《呂氏春秋》一書中還有不少限制君主的主張與措施,如“十二紀(jì)”中規(guī)定每月君主應(yīng)做什么、不應(yīng)當(dāng)做什么,都很清楚,君主若恣意妄為,必有災(zāi)咎。同樣的意思,《制樂》說:“吾聞祥者福之先者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至。妖者禍之先者也,見妖而為善,則禍不至”?!睹骼怼分v得更清楚:“有豕生狗。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兇災(zāi)必亟。其殘亡死喪,殄絕無類,流散循饑無日矣。”

這為后來的《新語》《春秋繁露》等書所繼承。當(dāng)然,《呂氏春秋》一書還有不少限制君主的內(nèi)容,如《行論》說:“執(zhí)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為故”,《博志》說:“天子不處全,不處極,不處盈”,《恃君覽》說:“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以天子也”。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對于愚君、暗君,《呂氏春秋》提出要讓賢;對于昏君、暴君,可用武力討伐、推翻。這些內(nèi)容為后代所少有或不敢。

劉邦“提三尺取天下”,布衣皇帝,其政權(quán)的合法性何在?這是新政權(quán)所面臨的難題。陸賈已考慮到這個問題,他在《新語·道基》中其實已作了回答,后文又不斷地予以強化,那就是“天生萬物,以地養(yǎng)之,圣人成之”,他援天入人,把從古至今的有道之君都視為圣人,他們都有“承天統(tǒng)地”“天人合策”之命,所以能“王世”而“萬世不亂”。既然如此,“提三尺”而有天下的劉邦,其成功也是天意,也是圣人,其政權(quán)的神圣性、合法性不容置疑。

作為劉邦身邊的重要謀士,陸賈對劉邦的個性了解很深,知道他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卓越品質(zhì),但皇帝也是人,他身上的缺點也不少,如讀書甚少、傲慢無禮、粗魯近俗、不拘小節(jié)、好女色,等等,如不對他進行規(guī)勸與限制,對社稷的穩(wěn)固就很不利。但謀士怎么規(guī)勸君主,又是一大難題,陸賈從《呂氏春秋》中得到啟示,抬出了天,以天制君,無疑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所以《新語》中有不少天人感應(yīng)的內(nèi)容,如《術(shù)事》說:“故性藏于人,則氣達于天”,《明誡》說:“惡政生惡氣,惡氣生災(zāi)異。螟蟲之類,隨氣而生,虹蜺之屬,因政而見。治道失于下,則天文變于上,惡政流于民,則螟蟲生于野”,《慎微》說:“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閨門之內(nèi),垂大名于萬世者必先行之于纖微之事”,警戒防患之意甚明。陸賈不僅說明了天人之間相互感應(yīng),而且說明了天人之間怎樣感應(yīng),為何互相感應(yīng),天與政治聯(lián)系緊密,這既是對《呂氏春秋》的繼承,也是發(fā)展。

至于二書在貴因無為,順勢變革,反對戰(zhàn)爭,尚寬,慎刑,求賢,防微,結(jié)構(gòu)的嚴(yán)謹(jǐn)清晰,語言的質(zhì)樸淺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等方面的承繼關(guān)系,限于篇幅,不再臚列。

二、語句征引

《新語》中不少內(nèi)容有征引《呂氏春秋》之處,有些旨意、語詞與呂書相近,還有的文異義同,茲列如下:

(1)《道基》:傳曰:“天生萬物,以地養(yǎng)之,圣人成之?!?/p>

按:這是《新語》的第一句話。此處“傳”其實指的就是《呂氏春秋》,呂書《本生》第一句話就是“始生之者,天也。養(yǎng)成之者,人也。能養(yǎng)天之所生而勿攖之,謂之天子?!睎|漢《論衡·感虛》引傳書言:“湯遭七年旱,以身禱于桑林……無以一人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傳書”即指《呂氏春秋·順民》。

(2)《道基》:序四時,調(diào)陰陽,布氣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違天時,不奪物性。

按:此處與呂書“十二紀(jì)”旨意相近。

(3)《道基》:……于是后稷乃列封疆……辟土殖谷,以用養(yǎng)民。

按:《呂氏春秋·君守》說:“后稷作稼?!备哒T注:“后,君;稷,官也……能植百谷蔬菜,以為稷。”

(4)《道基》:……九州絕隔,未有舟車之用,以濟深致遠;于是奚仲乃橈曲為輪,因直為轅。

按:《呂氏春秋·君守》說:“奚仲作車?!?/p>

(5)《道基》:于是皋陶乃立獄制罪。

按:《呂氏春秋·君守》說:“皋陶作刑?!?/p>

(6)《道基》:后世淫邪,增之以鄭、衛(wèi)之音。

按:《呂氏春秋·本生》說:“鄭、衛(wèi)之音,務(wù)以自樂?!?/p>

(7)《道基》:膠漆丹青、玄黃琦瑋之色,以窮耳目之好,極工匠之巧。

按:《呂氏春秋·季春》說:“季春之月,令百工審五庫之量……脂膠丹漆,毋或不良,無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p>

(8)《道基》:骨肉以仁親。

按:《呂氏春秋·精通》說:“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此之謂骨肉之親。”

(9)《道基》:魯之十二公,至今之為政,足以知成敗之效。

按:《呂氏春秋·求人》說:“觀于春秋,自魯隱公以至于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術(shù)一也?!?/p>

(10)《道基》:故良馬非獨騏驥,利劍非惟干將。

按:《呂氏春秋·察今》說:“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琊;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p>

(11)《道基》:今有馬而無王良之御。

按:《呂氏春秋·審分》說:“王良之所以使馬者約,審之以控其轡,而四馬莫敢不盡力?!?/p>

(12)《道基》:故制事者因其則,服藥者因其良。

按:《呂氏春秋·貴因》說:“三代所寶莫如因,因則無敵。”

(13)《道基》: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天下逾熾……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舉措太眾、刑罰太極故也。

按:《呂氏春秋·適威》說:“故禮煩則不莊,業(yè)煩則無功,令苛則不聽,禁多則不行……極也?!?/p>

(14)《道基》:故近河之地濕,而近山之木長者,以類相及也。高山出云,丘阜生氣。

按:這句話雖有《易傳》的影響,但受呂書的影響似更直接,《應(yīng)同》說:“平地注水,水流濕;均薪施火,火就燥;山云草莽,水云魚鱗,旱云煙火,雨云水波”,《召類》說:“類同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yīng)……以龍致雨,以形逐影”。

(15)《辨惑》:斯乃阿上之意,從上之旨。

按:《呂氏春秋·長見》說:“阿鄭君之心?!?/p>

(16)《辨惑》:夫眾口毀譽,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為曲。視之不察,以白為黑。

按:《呂氏春秋·離謂》說:“亂國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顧其實,務(wù)以相毀,務(wù)以相譽,毀譽成黨……”,《應(yīng)同》說:“故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察今》說:“人以自是,反以相誹。天下之學(xué)者多辯,言利辭倒,不求其實,務(wù)以相毀。”

(17)《資質(zhì)》:扁鵲,天下之良醫(yī)也,而不能與靈巫爭用者,知與不知故也。

按:《呂氏春秋·遇合》:“凡能聽說者,必達乎議論者也。世主之能識議論者寡,所遇惡得不茍”,文異義同。

(18)《資質(zhì)》:佞臣之黨存于朝,則下不忠于君,下不忠于君,則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傾覆也。

按《呂氏春秋·遇合》:“夫不宜遇而遇者,則必廢;宜遇而不遇者,此國之所以亂,世之所以衰也”,文異義同。

(19)《資質(zhì)》:凡人莫不知善之為善,惡之為惡,莫不知學(xué)問有益于己,怠戲之無益于事也,然而為之者,情欲放溢,而不能勝其志也;人君莫不知求賢以自助,近賢以自輔,然圣賢或隱于田里……

按《呂氏春秋·遇合》:“故遇合也無常,說,適然也,若人之于食也,無不知悅美者,然美者未必遇;若人之于滋味,無不悅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直陳與用喻,說的都是一個道理。

(20)《慎微》:以伊尹負(fù)鼎,居于有莘之野……故釋負(fù)鼎之志,為天子之佐。

按:呂書有《察微》《慎小》篇講伊尹之事?!侗疚丁菲幸烈?fù)鼎干湯的故事。

(21)《慎微》: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調(diào)寒溫,適輕重,勉之于糜粥之間,行之于衽席之上,而德美重于后世。

按:《呂氏春秋·孝行》說:“曾子曰:‘養(yǎng)有五道,修宮室,按床笫,節(jié)飲食,養(yǎng)體之道也?!?/p>

(22)《慎微》:若造父之御馬,羿之用弩,則所謂難也。

按:《呂氏春秋·分職》說:“夫馬者,伯樂相之,造父御之,賢主乘之,一日千里”,《具備》說:“今有羿、蜂蒙、繁弱于此,而無弦,則必不能中也”。

(23)《慎微》:若湯、武之君……革車三百,甲卒三千,征敵破眾。

按:武王伐紂之事,除《戰(zhàn)國策·趙策》《韓非子·初見秦》外,《呂氏春秋·簡選》說:“武王虎賁三千人,簡車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紂為禽”,《貴因》說:“故選車三百,虎賁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紂為禽?!?/p>

(24)《至德》: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按:《本生》說:“不言而信,不謀而當(dāng),不慮而得?!?/p>

(25)《至德》:而欲建金石之統(tǒng)。

按:宋翔鳳說:“‘統(tǒng)’本作‘功’”?!秴问洗呵铩で笕恕氛f:“功績銘乎金石?!?/p>

(26)《懷慮》:身死于凡人之手,為天下所笑者。

按:《呂氏春秋·疑似》說:“……幽王之身乃死于驪山之下,為天下笑。”

(27)《懷慮》:舉一事而天下從,出一政而諸侯靡。故圣人執(zhí)一政以繩百姓,持一概以等萬民,所以同一治而明一統(tǒng)也……執(zhí)一統(tǒng)物,雖寡必眾,心佚情散,雖高必崩。

按:除《尸子·分篇》《韓非子·揚搉》外,《呂氏春秋·執(zhí)一》說:“王者執(zhí)一而為萬物正……天子必執(zhí)一,所以摶之也。一則治,兩則亂”,《有度》說:“先王不能盡知,執(zhí)一而萬物治?!?/p>

(28)《本行》:段干木徒步之士,修道行德,魏文侯過其閭而軾之。夫子陳、蔡之厄,豆飯菜羹,不足以接餒……歷說諸侯。

按:《呂氏春秋·期賢》說:“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之,其仆曰:‘君胡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歟?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

《慎人》說:“孔子窮于陳、蔡之間,七日不嘗食,藜羹不糝……”,《遇合》說:“孔子周流海內(nèi),再干世主,如齊至衛(wèi),所見八十余君?!?/p>

(29)《明誡》:故世衰道失,非天之所為也,乃君國者有以取之也。惡政生惡氣,惡氣生災(zāi)異。螟蟲之類,隨氣而生;虹蜺之屬,因政而見。治道失于下,則天文變于上;惡政流于民,則螟蟲生于野……圣人之理,恩及昆蟲,澤及草木,乘天氣而生,隨寒暑而動者,莫不延頸而望治,傾耳而聽化。圣人察物,無所遺失,上及日月星辰,下至鳥獸草木昆蟲。

按:此段旨意與《呂氏春秋·應(yīng)同》相近。又《精通》說:“圣人南面而立,以愛利民為心,號令未出,天下皆延頸舉踵矣?!?/p>

(30)《思務(wù)》:是以吳王夫差知艾陵之可以取勝。

按:《呂氏春秋·知化》說:“夫差興師伐齊,戰(zhàn)于艾陵,大敗齊師?!?/p>

(31)《思務(wù)》:久而不弊,勞而不廢。

按:《呂氏春秋·本味》說:“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

(32)《思務(wù)》:是以墨子之門多勇士。

按:《呂氏春秋·上德》說:“墨者鉅子孟勝善荊之陽城君……還歿頭前于孟勝。因使二人傳鉅子于田襄子。孟勝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勝于荊……遂反死之?!?/p>

此外,就連《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陸賈回答劉邦的話:“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shù)也”,也可能是受《呂氏春秋·原亂》的影響:“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p>

還有不少關(guān)鍵詞如天人、三王五帝、道、德、賢、仁義、無為等,二書含義相近,在《新語》書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

《新語》全書12篇,篇幅都不長,卻征引暗用《呂氏春秋》32次,可見其對《呂氏春秋》的推崇與喜愛。

三、認(rèn)識與評價

從二書的編作者看,陸賈與呂不韋身份、個性不同,結(jié)局也不同。呂不韋門客三千,仲父侯王,權(quán)傾朝野,知進難退,亢龍有悔,自殺身亡,樹倒猢猻散,后世毀譽不一。陸賈“優(yōu)游”,多次深處矛盾漩渦,從容淡定,進退自如,縱橫家、道家的才華與灑脫,全身而終,贏來后世的敬仰與贊賞。個中原因,除了其智慧與才華外,呂不韋的前車之鑒,也不無關(guān)系。

從二書對當(dāng)世的影響看,《呂氏春秋》宏闊的視野,淵博的知識,齊整的架構(gòu),東漢桓譚用了一個“造”字進行贊賞;書成后轟動一時的傳播方式,影響很大,始皇雖擯棄該書,但接受了“五德終始”、教化、養(yǎng)生等對其有利的東西,也并未焚毀該書,所以該書成為先秦唯一一部有確切記載成書年代,保存最完整、竄亂較少的書籍?!缎抡Z》可謂命題作文,其主題為劉邦欽定,雖有總體構(gòu)思,但是分批寫成的,每成一篇以奏議的形式上奏,在朝堂上當(dāng)眾宣讀,受到激賞,君主稱善,左右歡呼“萬歲”,結(jié)集后皇帝賜名“新語”,對劉邦、曹參等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漢書》說:“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10],把陸賈造《新語》與蕭何、韓信、張蒼、叔孫通等并提,可見其在當(dāng)時的作用之一斑。

《呂氏春秋》成書于秦即將統(tǒng)一的前夕,是雜家的代表作,《新語》成書于西漢初期,是西漢第一部帶有雜家色彩的子書。二書以治國理政、建構(gòu)意識形態(tài)為主,都帶有針對性、實用性、綜合性的色彩,因接受對象秦王嬴政、高帝劉邦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都帶有文化啟蒙、政治教科書的性質(zhì),其理論深刻性、哲學(xué)思辨性并不怎么突出,時過境遷,二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

秦亡漢興,“漢承秦制”,過秦戒漢成為一時的主題,在秦代被擯棄的《呂氏春秋》自然受到人們廣泛的重視。由于陸賈的青壯年是在秦度過的,他年輕時在飽讀《詩》《書》的同時,對先秦其他典籍如《周易》《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戰(zhàn)國策》《左傳》《春秋谷梁傳》《孫子兵法》《鬼谷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都曾廣泛涉獵,這從其著述征引和說辭中約略可以看出。從最容易接觸到的當(dāng)代作品看,應(yīng)該是《韓非子》《呂氏春秋》。前者因強秦的速亡名聲不好,后者被秦擯棄冷落,反而激起人們的興趣,在漢初劉邦君臣布衣、軍功出身的情況下,熟讀經(jīng)典能著述的,謀士陸賈是第一人,所以陸賈應(yīng)該是漢代《呂氏春秋》的第一個接受者與傳播者,《呂氏春秋》在漢代的影響,一是通過“十二月令”;二是通過《新語》的廣泛征引、借鑒,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的范圍和程度。

陸賈以后,賈誼的《新書》、奏議等作品受陸賈的影響明顯,《新書》征引《呂氏春秋》雖少于《新語》,但“過秦”主題已經(jīng)突出,賈山、晁錯緊承其后,共同把“過秦”推向高潮。晁錯的《賢良對策》、奏疏、《雜篇》,受《呂氏春秋》“十二紀(jì)”、《上農(nóng)》等的影響依稀可見,“劉氏初興,書唯陸賈而已[11]?!敝档靡惶岬氖?,受《呂氏春秋》影響下的黃老思想、《新語》的因順無為等主張,對漢初江山的穩(wěn)固、“文景之治”的形成,是作了很大貢獻的。

胡適提出,《新語》“乃是一種‘雜家’之言”“故最應(yīng)放在《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之間”[13],這是看出了《新語》在二者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秴问洗呵铩繁旧砭秃苤匾缎抡Z》所征引、改造了的《呂氏春秋》內(nèi)容,更加適應(yīng)漢初的意識形態(tài)建構(gòu),這對《淮南子》的啟迪意義較大,《淮南子》于是將《呂氏春秋》作為寫作的藍本,從構(gòu)思、體例到詞語征引,處處都有《呂氏春秋》的影子,單從語句征引看,就多達183次以上?!痘茨献印芬院螅堋秴问洗呵铩贰缎抡Z》《淮南子》深刻影響的是《春秋繁露》,《春秋繁露》以“春秋”命名,其天人古今的思維模式,天人感應(yīng)、陰陽五行的內(nèi)容,主張德主刑輔、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wù)的品格,可以清晰地看出其與《呂氏春秋》《新語》《淮南子》等的繼承嬗變關(guān)系。以后東漢王充《論衡》批判、否定“天人感應(yīng)”論,又追溯到《呂氏春秋》所記載的史料,并以此作為批判的靶心。

司馬遷的《史記》對《呂氏春秋》與《新語》利用借鑒較多,相關(guān)論述已有,此不贅述?!妒酚洝穼﹃戀Z《新語》《楚漢春秋》的接受,還可以作深入研究。《史記》為陸賈立傳,不少重要的史料,來源于《楚漢春秋》,劉知幾說“述楚漢事,專據(jù)此書”[11],可見陸賈的影響是很大的。

本文限于篇幅,對《新語》接受《呂氏春秋》的情況,以及《新語》對后世的影響,只點到西漢中前期為止。總的來說,前有《呂氏春秋》啟下,后有《新語》承上,在秦漢之際的大變局中,共同在意識形態(tài)、政治文化領(lǐng)域有探索建構(gòu)之功,影響深遠,洵有探討之必要。

[1]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2008:11.

[2]劉知幾.史通·題目[M].浦起龍,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84.

[3]延娟芹.秦漢時期《呂氏春秋》的接受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5:49-50.

[4]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2 362.

[5]班固.漢書·藝文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62:1 742.

[6]王利器.新語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86:44.

[7]呂氏春秋·孝行[M].高誘,注.畢沅,校. 徐小蠻,標(biāo)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68-269.

[8]呂氏春秋·應(yīng)同[M]. 高誘,注.畢沅,校.徐小蠻,標(biāo)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51.

[9]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jì)[M].2011:203.

[10]班固.漢書·高帝紀(jì)第一[M]. 北京:中華書局,1962:61.

[11]劉知幾.史通·雜說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43.

[12]胡適.胡適全集:第六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82.

On the Aceptance ofto

WANG Qi-cai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nhui)

andare written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 and Han Dynasty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blems the two books are facing seem very similar.makes a great difference to thein the urgency of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regime,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the strategy,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making up for any deficiencies in the law of the Qin, and the rationality of power and power balance, etc.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there are 32 signs inthat have been drawn from the, some of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two books serve a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and they have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area of ideology, politics, 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changing time between Qin and Han Dynasty. Thus, it is worthy to be discussed.

; Quote; Use of reference; Acceptance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6.12

I206

A

1004-4310(2017)06-0057-07

2017-09-20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宋以降文獻征引《呂氏春秋》研究”(16YJA751023);2016年安徽省高校學(xué)科(專業(yè))拔尖人才學(xué)術(shù)資助重點項目(gxbjZD2016074)。

王啟才,安徽阜陽人,阜陽師范學(xué)院教授,博士后,安徽省學(xué)術(shù)和技術(shù)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xué)與文獻。

猜你喜歡
呂氏春秋新語
早期中國知識轉(zhuǎn)型期的《呂氏春秋》學(xué)——《漢書·藝文志》、高誘《呂氏春秋注》研究
《呂氏春秋》“四維”領(lǐng)導(dǎo)方略的運用之道
“協(xié)同”新語
學(xué)林新語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養(yǎng)生之道
賀年新語
新語初綻
解讀習(xí)近平兩會新語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