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天藝+劉振國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中國老齡化日益顯著,帕金森病的防治也日趨重要。據統(tǒng)計,目前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已有200 余萬人,并且正以每年 10 萬人的速度增長。 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是采用藥物治療,雖然病因尚不清楚,但好在發(fā)病機制清晰。
6類藥物控病情
帕金森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腦內多巴胺合成減少,膽堿能系統(tǒng)和多巴胺系統(tǒng)的平衡遭到破壞,因此,目前的藥物主要是補充多巴胺能藥物以及抗膽堿能藥物。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多巴胺替代藥物 即左旋多巴,外源性補充多巴胺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對于改善肌強直和運動遲緩效果明顯,常用的有多巴絲肼(美多巴)和卡左雙多巴控釋劑(息寧)。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能在多巴胺能神經元突觸點直接激動受體。與左旋多巴合并使用,既可減少左旋多巴的用量,減少其副作用,又可以提高療效,常見的有鹽酸普拉克索(森福羅)、吡貝地爾(泰舒達)、羅匹尼羅。
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 單獨使用無效,與美多巴等合用可增強后者療效,減少癥狀波動,主要指恩他卡朋(珂丹)。
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 使多巴胺的代謝受到阻斷,抑制了多巴胺的降解,延長外源性及內源性多巴胺的作用。常見的有司來吉蘭(咪多吡)和雷沙吉蘭。
金剛烷胺 具有輕度的抗膽堿能效應,同時促進多巴胺在神經末梢的釋放并阻止其再吸收,對帕金森病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
抗膽堿能藥物 是阻斷中樞膽堿能受體,適用于震顫突出且年齡較輕的患者,主要是鹽酸苯海索(安坦)。
藥物治療原則
帕金森病的藥物治療原則有以下四點:
細水長流,不求全效 采用最小劑量使癥狀得到控制,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即可,不要強求最好的療效而盲目加大藥物劑量。
緩慢加量,進行滴定 每使用一種藥物都要從最小劑量開始緩慢增加,在可耐受的藥物不良反應范圍內,一點一點地增加,達到“理想療效”時便以該劑量維持。
個體化用藥 就是根據不同病情進行個體化的指導用藥。
綜合化治療,停藥慢慢來 單純靠一種藥物難以達到長期穩(wěn)定的滿意療效,因此聯合應用左旋多巴和其他藥物,對增加療效、減輕癥狀波動十分有益。此外,要撤掉某種藥物時,不能一下子撤掉,而是要慢慢減量,最后停掉該藥。
不同人群,藥物治療目標不同
不同的患者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既包括性別、年齡、癥狀輕重、對藥物的敏感程度,也包括工作性質、個人經濟情況、家庭負擔等社會化的方面,因此只有兼顧上述各種因素,才能制定出個性化的方案。對年輕的早期患者,目標是保持或恢復工作能力,對中晚期患者的最低治療目標是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對晚期患者的最低治療目標是減輕痛苦和延長生命。藥物的治療并不是簡單地給藥,而是要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進行個體化的指導用藥,才能使患者得到更科學合理的治療。
(劉振國教授每周二上午有專家門診,周三下午有特需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