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霖
少年時喜讀《西游記》,對孫悟空喜歡的不得了。它能上天入地,正派公道,疾惡如仇,敢鬧天宮,憑自己的真本事,行走天下,悟空成了我的偶像。隨著年齡的增長,了解猴事多了,我對猴子漸漸不喜歡了。它有什么呢?不過是聰明活潑,手腳靈巧,能握能抓,還能直立,臉部表情豐富,抓耳撓腮,擠眉弄眼,顯得滑稽,還善于登高跳躍,做出高難度動作。但這些能作什么用呢?只能在扮演小丑時用一用,給人們增加點笑料罷了。
陪孩子在海滄動物園觀看馬戲團表演時有過這樣一幕:馴獸員解開猴脖子上的鐵鏈子,朝一輛傾倒的小三輪車指了指,輕輕吆喝了一聲。猴子就心領神會,輕叫一聲,從幕側跳將出來,麻利地扶起歪倒的小三輪車,輕捷地騎上去,蹬起就跑。它在場上騎著小三輪輕松自在地轉圈,轉著轉著,突然沖上蹺蹺板。這可是個不太容易表演的動作。最難的是騎小三輪蹬上蹺蹺板中間的支點時掌握平衡和怎么順勢完成全套動作。只見這只猴子把小三輪猛蹬到蹺蹺板中間支點上,蹺蹺板開始翹時,它兩手靈敏地握緊小三輪的兩個把手,身體輕微后仰,立即有驚無險地保持住了平衡。它兩只腳下蹬的小三輪異常平穩(wěn)地順著蹺蹺板急速滑了下來,落到地面。可是從上向下滑落是有慣性的呀!只見小三輪神速地直向前沖刺,就在在場的人因吃驚而驚呼時,猴子猛拐小三輪的車頭,吱溜,車兒就似跳優(yōu)美的華爾茲一樣,兩個輪子著地,一個輪騰空,在原地整整旋轉了一圈。那動作連貫協(xié)調緊湊,讓人無可挑剔,叫人不能不鼓掌,不能不喝彩。
好戲還在后頭。只見馴獸員手腕扭動對猴子打了一個倒立的姿勢,然后口哨一吹,好像告訴猴子:現(xiàn)在開始。猴子得令,立即蹬上剛才的小三輪,又一次騎著沖上蹺蹺板。剛到中間支點時,它老練、沉著又純熟地按住車把,腰板有分寸又非常靈敏地向后一挺,騰空而起,身體立馬倒立了起來。這個動作是驚心動魄呀!一輛三輪車在蹺蹺板的中間支點,三輪上倒立著一只猴子,平衡和時間的掌握稍有一點閃失,都會導致成套動作的失敗。然而這只猴子卻能掌握得準確無誤,絲毫不差。當蹺蹺板向另一端傾斜時,猴子輕巧穩(wěn)當?shù)氐沽⑷嗆嚿?,絲毫偏差沒出,讓小三輪順著蹺蹺板的斜坡自自然然往下滑去。當三輪車滑到地面因陡然的撞擊而發(fā)生搖晃時,猴子卻仍然穩(wěn)穩(wěn)控制著自己的身體倒立在三輪車上。然后,一個騰空翻從三輪車上輕盈平穩(wěn)地落到地面。這不得不讓人佩服猴子的聰明和敏捷。
猴子本來就是樹棲動物,攀爬騰躍,是它的獨特功夫。它們可以輕易地從這棵樹的樹枝上跳到另一顆樹的樹枝上。它們有時在樹梢蕩秋千,悠來悠去,悠著悠著,突然一下能輕松地悠到另一顆的樹枝上。因此馬戲團常讓猴子爬上高高的竹竿,向空中扔小紅帽讓猴子接。
只見猴子摟抱在高高的竹竿上,馴獸員手里拿著一疊小紅帽,拿一個小紅帽向空中一扔,小紅帽似紅色的飛碟在空中旋轉著飄飛。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這剎那間,竹竿上的猴子迅捷地一蹬竹竿,身體就如彈丸一樣彈向空中飄飛的小紅帽;在同小紅帽交匯點,猴子兩條后腿一蹬,兩只前爪一伸,閃電般抓住飛行中的小紅帽,迅速穩(wěn)穩(wěn)扣到自己頭上,立即又像鳥一樣滑翔而去,及時準確地落到對面的竹梢上。雖然慣性所致使它在竹梢上轉了一圈,它還是不失風度地摟住了竹梢頭。就在這時,馴獸員又扔起一頂小紅帽,剛剛定神的猴子又立即猛蹬竹梢頭,借著彈力縱身躍向空中,又是穩(wěn)穩(wěn)地接住了小紅帽,又是立即且穩(wěn)穩(wěn)地戴在自己頭上。就這樣,猴子來不得半點喘息,總是不停地來回飛。那動作之利落,那姿態(tài)之優(yōu)美,令在場的觀眾無不拍手驚嘆。
再好的馬也有失前蹄的時候。猴子沒想到,它也有接不到小紅帽的時候。這邊的馴獸員手里拿著小紅帽向空中一揚,猴子立即從竹竿上飛身撲向空中,它哪里知道馴獸員手中的小紅帽并沒有立即脫手。在猴子飛離竹竿后,小紅帽才被馴獸員拋向空中。僅僅很短的時間差,就讓猴子撲了空,猴子飛到對面的竹竿梢上,小紅帽悠然落到了地上。
表演停止了。馴獸員用手中的棍子無情地抽打著猴子,而猴子只有不停地委屈嘯叫,而沒有半點抗爭和辯解的權力。它是被役使者被戲耍者,是弱者。這世上從來就沒有弱者、被戲耍者、被役使者抗爭和辯解的權利。錯,都在弱者一邊,強者哪有錯!所以猴子只有默默忍受,別無選擇。
猴子也有不聽使喚的時候。一只猴子,非常漂亮,全身長著純黃純黃的毛,唯有頭頂上的毛潔白如雪。兩個眼珠藍晶晶,清澈明亮。無論遠看還是近瞧,它那全身的毛都如絲綢般柔軟,錦緞般光滑。加上勻稱的身材,可稱為美猴。
而它做起事卻不漂亮,狡猾的不得了。一次排演讓它在隱蔽處用一根魚竿偷偷地釣走一個小丑的一小籃水蜜桃。開始,猴子非常高興。水蜜桃鮮甜可口,是猴子的最愛;它能吃到水蜜桃,能不賣力嗎?排練前馴獸員還給了它一個水蜜桃吃呢,美味極了。這邊水蜜桃甜味還在口中存留著,那邊又放了一小籃,猴子看到后一直表露急不可待的樣子。它趁小丑在臺上表演的當兒,費了好大的力氣,把一籃水蜜桃釣走了。偷到一邊,它不由分說拿起一個就咬;可不僅不甜,連咬也咬不動,原來是塑料做的。它覺得這個便宜沒能占到,受騙了,就生氣了,扔下魚竿,“嗖”一下竄到排練房鋼梁上不下來,無論馴獸員怎么吼叫,它也不聽。它還在鋼梁上攀爬騰躍,手舞足蹈,還時不時給下面著急的人們扮鬼臉。直到一天后,它餓急了從房梁下來找吃的,才被捉住。逮住后,體罰肯定是免不了的。但頑皮是猴子的天性,剛才遭皮肉之苦的它只能安穩(wěn)一會兒,不一會兒它便將挨揍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乘人一不留神,它就去把水龍頭擰開,自個兒得意地站在那兒看。
最讓人討厭的是它們那和人一樣貪婪的心和好吃的嘴。它們見什么都想嘗嘗,只要它們喜歡吃的,兩只眼就緊盯不放,千方百計想不勞而獲。它們先會厚著臉皮伸著爪子向人要,要不到就偷就搶。數(shù)年前我游峨眉山,一路向山峰爬去,從半道開始就不斷在路邊碰到三五成群的猴子。有的蹲在路邊,兩眼瞅著過往游客,看到誰手中拿著好吃的東西,就老早站起來,露出媚態(tài),想討點吃。有的爬到樹上蹦跳騰躍幾下,然后翻身跳到路邊,站立著伸出兩個前爪,似乎說:看我給你們玩了幾套功夫,該給點報酬啊。有的直接上游客手中搶。游客給它們了,它們拿著好吃的,又怕別的猴子搶,就迅速爬到樹上,或跳到懸崖上,自個獨享。有的游客如果手里拿著東西但不給它們分享,那可要小心了,它們隨時會從你手上把好吃的食物搶走。它們突然襲擊,游客躲閃不及,身上衣服被猴子抓破撕爛是常有的事,還有女的花裙子和上衣被撕爛的呢。我清楚記得在峨眉山洗象池發(fā)生的事。洗象池海拔2千多米,是猴子最集中最愛玩耍的地方,也是游人到達最多的地方。由于從洗象池再往上走還有1000多米的海拔高度才能到峨眉山的最高峰金頂,一般游客畏險畏高,攀登到洗象池就折回山下;所以這里人多食物也多,猴子來到這里每天都能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美味佳肴。猴子們要到食物吃完后就開始打斗玩耍,從這個房子的窗戶飛躍進去,然后又從另一個房子的窗戶飛躍出去。有餓急了的猴子要不到東西吃,就趁人不注意把游客的照相機搶走掛到懸崖峭壁的樹枝上,讓人哭笑不得。
別看猴子個頭矮小,沒有獅子和老虎的威猛之軀,可他們特別愛逞能。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它們經(jīng)常吃虧,甚至喪命。在一條干旱的快現(xiàn)底的河床里,很少的水里隱藏著數(shù)條兇殘的鱷魚。牛群來了,不敢去河里喝水;鹿群來了,不敢去河里喝水;羚羊群來了,也不敢去河里喝水;唯有猴群來了,敢冒這個險。一只猴子剛走到河水邊,正要伸嘴喝水時,一只藏在水底的鱷魚突然伸出長長的嘴巴咬住這只逞能的猴子的一條前腿。其它猴子見狀立刻作鳥獸散。眼見這只猴子就要成為鱷魚口中佳肴的時候,猴子用另一條未被鱷魚咬住的前腿爪迅速、準確、用力去蹬鱷魚的頭部。鱷魚沒有想到猴子會這樣突然襲擊它,被搞暈了,一下把嘴松開了,猴子趁機迅即把前腿從鱷魚嘴里拔出,閃電般地逃上岸去。是聰明救了它一命,可是它的逞能卻險些喪了它的小命。古代有個寓言:吳王命人向林中射箭,其它猴子四散奔逃,只有一只硬充英雄,不慌不忙,用手接住空中的飛箭。它因此得意洋洋,驕傲的不得了。它不知道吳王命令士兵亂箭齊發(fā),結果自己終于死于不合時宜的過于張揚的炫技。這種逞能和炫耀在人類不是也普遍存在嗎?
如今我極厭猴子,就在于它們太像人了。它們刁鉆,耍小聰明,凡事講報酬,逞能,還有貪心。印度南部的馬哈爾叢林里,人們就是利用猴子的好吃、貪心,制作一種奇特的狩獵工具捕捉猴子:一個固定安裝的盒子里面裝有猴子愛吃的核桃,盒子上開了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可猴爪抓住核桃后不放掉的話就抽不出來了。自以為聰明的猴子常常中計,就因為猴子的習性,實際就是它的弱點:不肯放下已經(jīng)到手的東西。
這猴子多像人!許多人自以為聰明,覺得還是猴子蠢。其實在這事上,人與猴是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彼此彼此。聽說有一個人在科研上頗有成就了,上級看上他后讓他當上了單位領導,又被定為什么什么行政級別。他留戀了,結果官沒當好,科研也荒廢了。還有的人拼命掙錢,為了錢不顧身體,結果為錢喪了命。這同抓住核桃不放手的猴子毫無二致呀!人的腦子比猴子發(fā)達,喜愛的東西更多,貪的欲望更強烈。你是法官,若放不下親戚朋友而徇私,你是公仆因放不下紅包而違規(guī),都可能鋃鐺入獄。人生之船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該輕載的不輕載,該放下的不堅決放下,翻船的命運勢必在前面恭候。
猴群跟人群一樣是有皇帝的。誰當上了猴中的皇帝,其余的猴子都要俯首稱臣。猴皇帝享受的不是歲歲來朝的待遇,而是所有的猴子必須時時朝貢,猴帝比人帝還貪婪。人當皇帝期間,可以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猴子更甚,它一旦當上猴帝,猴群中所有的母猴只能和猴王交配,其他公猴如若偶爾得到機會偷情就要冒生命危險,一旦東窗事發(fā),常常付出生命的代價。
因為猴王有其余猴子無法逾越的特權,于是就有了奪權的血戰(zhàn)。老猴王漸漸老去的時候,年輕的公猴們就躍躍欲試,做起當猴帝的大夢來。當然,這要靠實力說話。猴子也是劃地為王,如果把幾群猴子弄到一塊,它們必然發(fā)生惡斗,直到產(chǎn)生新的猴王為止。
前些年新華社報道:遼陽動物園從河南新引進30只獼猴,這些獼猴們每個都身強體壯,精力充沛。它們原來分屬不同的“幫派”,各派都有自己的“幫主”和“掌門人”;如今人為地把它們放在一塊兒,混亂的局面就產(chǎn)生了。誰都想讓別的猴群聽從自己的指揮,可誰都不服誰,自然要通過比試拳腳的方式選出統(tǒng)領各派猴子的新皇帝。不曾料到,初衷的比試最終演變成各幫派之間的混戰(zhàn)。本來是單挑,誰的個人實力最強,誰就成為猴群中心的至尊;結果演變成幫派與幫派之間的實力比拼。也不奇怪,人們?yōu)榱藸帄Z大大小小的“主”,全都不擇手段,使盡幫派伎倆,何況猴乎!
最先發(fā)難的是一只瘦獼猴。野性不在年長年幼,個大個小還是胖瘦。這只雄性獼猴四、五歲許,它的野心膨脹得極為厲害。它和同伙吃罷地上的玉米后立即轉身沖向南面假山上另一個猴群,來個先下手為強,伸出爪子去抓一只體積頗大的獼猴。大獼猴回頭一看是個小瘦猴,它哪里會瞧得起,當然更不會示弱,立即回擊,張嘴就去咬瘦獼猴的尾巴。雙方猴群的猴子們看到各自掌門人開戰(zhàn),紛紛加入戰(zhàn)斗,兩派群猴,你追我趕,你撕我咬,扯腿的,抓臉的,咬腦袋的,頓時大亂起來,一陣陣憤怒的嘯叫聲不絕于耳。經(jīng)過好一陣子激烈搏斗,大獼猴竟然被瘦獼猴從一個七八米高的籠網(wǎng)頂部掀下,墜地重傷。同群的猴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掌門人落敗受傷,紛紛向籠網(wǎng)一邊逃竄。人說,樹倒猢猻散,一點不假,這就是猴子的勢利特性。
勝利總是讓人喜悅的。大獼猴的敗陣,讓瘦獼猴很是得意一陣,風光一番。它在籠子里頗像得勝的將軍大搖大擺轉了兩圈,像是展示自己的英武,又像是檢閱自己的部隊。它像統(tǒng)治世界的希特勒一樣,按捺不住征服別國的欲望;幾分鐘過后,它又率領自己的猴群向另外一個獼猴群發(fā)動進攻。猴籠再次亂作一團。
就這樣,30只獼猴不停地進行一輪又一輪大戰(zhàn)。據(jù)說,這30只獼猴中有七只公猴,經(jīng)過數(shù)輪激戰(zhàn),一只戰(zhàn)死,三只主動放棄王位,還有三只勢均力敵。這三只勢均力敵的猴子誰能最后稱王,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還要繼續(xù)大戰(zhàn)下去,直到產(chǎn)生新的猴王為止。
有猴王,就有背叛。一只年輕的公猴與老猴王爭奪王位,一旦決出勝負,本來坐山觀虎斗的眾猴就一擁而上,爭相撕咬失敗的一方,一齊驅除它遠離猴群,即便它是原先統(tǒng)領它們的猴王。一旦你戰(zhàn)敗了,失勢了,你不僅什么也不是,一文不值,而且當時的“同志”還紛紛來落井下石。猴類的德性簡直和人類出自一個模子。如果老猴王不能及時逃脫,它的身上就會留下曾經(jīng)是它的子民的無情齒印,最后會鮮血淋漓,孤獨地斃命。這些烏合之眾之所以爭先恐后地對老猴王下此毒手,不是出于對老猴王的統(tǒng)治不滿,積怨太深,而是以對老猴王殘酷絕情的行動來表白對新猴王的效忠,借此去討得新猴王的歡心。我所以對猴子特別厭惡,原因即在于此。它同人相比有什么兩樣。一個領導在位,大家都唯命是從,天天圍著轉,舔領導的屁股;一旦這個領導下臺,就視如陌路人,甚至發(fā)瘋一般撲上去狠命撕咬,以向新主子表功邀寵。猴似人,人若猴,人猴的心性是相通的。人本來就是從猴演變而來的,所以其標志性的尾骨永遠也變不了。
有了猴帝,自然而然就有了獻媚者。在猴群中有一只小猴,父母都戰(zhàn)死,只剩下一個孤苦伶仃、孤立無援的它。以大欺小,是猴子相通于人類的惡德之一。故平常的日子,誰都可以任意欺辱它,誰也不會保護它。它每天都忍受著煎熬,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終于有一天,它找到了生存大法,即緊跟猴王不掉隊,追隨猴王不變心,想猴王所想,急猴王所急。猴王最愛吃新鮮的果子,它就積極地爬到樹上去摘,然后拿到猴王面前,獻給猴王享用;猴群倘若有猴子打架,發(fā)生了不和諧,它第一個向猴王報告;猴王身上癢了,它就急忙跑去給猴王抓癢癢……日子久了,猴王拿它當成自己的貼心走狗,對它倍加愛護。這樣一來,有猴王的大紅傘保護,再也沒有哪個猴子膽敢欺負這個小猴子。猴王如人王需要走狗,小猴也如人一樣需要找可靠的主子當靠山,為此甘愿當奴才。
在強者面前當孫子,在弱者面前當老爺。這一點,人與猴極端相通。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有一年關住三只小獅子。它們是在被母獅拋棄后,弄到這里來的。飼養(yǎng)員找來兩只剛生育完的母狗當“奶媽”。雖然本是兇猛的攻擊性動物,但因為幼小短時間不能表現(xiàn)出來,就常常遭到猴子的欺負。附近猴山上住著一群猴子,為首的一只年紀已經(jīng)相當大,至少有五歲;它身體肥碩,生就一派英武兼具非常之貌。三只小獅子剛來,它就發(fā)現(xiàn)了,時常下山來到草坪尋釁滋事,進行騷擾。不是隔著護欄大聲叫喚嚇唬三只小獅子,就是隔著護欄用小石頭砸三只小獅子。它見三只小獅子毫無還手之力,更逞了臉,索性跳到護欄里,揪著小獅子的耳朵使勁搖晃,居然還煽起小獅子的耳光來。每每“得手”之后,猴王會跑到旁邊一個企鵝狀的垃圾箱上,一臉得意地嘯叫著,好像它真是森林之王,野獸之霸了。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也是真實的故事:武漢森林野生動物園從內蒙古購回一批草原狼。其中兩只小狼一時無處可放,飼養(yǎng)員竟突發(fā)奇想,將狼崽關進了猴子的大籠子里。狼崽雖然很小,但猴子開初見到它們那尖牙利齒,還是很有點膽怯的。猴子是個聰明的主兒,它開始不斷試探,騷擾后立即順著鋼絲籠子爬到籠的頂部,小狼崽只能氣得嗷嗷叫,卻奈何不了猴子。盡管小狼后來長大了些,還是無法用自己尖利的牙齒咬住猴子,還是不斷遭受猴子的進攻。猴子卻頻頻出手,一會兒這只猴子從籠頂跳下來,對著狼崽咬兩口,一會兒那只猴子從籠頂跳下來,對著狼崽咬兩口,搞得狼崽顧左顧不了右,顧前不顧了后,防不勝防。如此反復,日復一日,見狼崽無計可施,猴子們愈發(fā)膽大起來,對狼崽的進攻更加頻繁,更加兇狠。而兩只狼崽則被猴子們折騰得精疲力竭,食寐難安,萬般無奈,只好向猴群俯首稱臣。如此一來,狼崽生存的環(huán)境更加糟糕。游客給的食物,總是先被猴子搶了去;如果猴子心情不順時,就逮住狼崽又咬又抓,發(fā)泄心中惱氣。更奇怪的是,天冷了猴子竟然鉆到狼崽懷里睡覺;倘不從,猴就用利爪又是抓又是打。有一只狼崽的耳朵竟然都被撕裂了。筆至于此,我忽思:如果讓猴子變成獅子和老虎,它們會怎樣?如果讓猴子當上人類的皇帝,它們又會怎樣?答案只有一個:它們會比獅子和老虎更稱王稱霸。它們會比人類的皇帝更會作威作福,作惡多端。有的皇帝就是猴子轉世,猴具有人類的一切惡念。如若不信,不妨對照。
猴子的復仇心極強,誰惹了它們,必定得到報復。曾經(jīng)有抗戰(zhàn)時期兩只幫賣蛇藥老人的猴子,受到日本鬼子欺凌奮起還擊使日本警犬和鬼子喪命的美談,其實不只是日本鬼子,無論誰惹了猴子,它們都要報仇的??刹皇牵诤D虾L齑缶频昵?,一只小獼猴覓食時,被一輛出租車撞死,隨后出租車離開現(xiàn)場。但山上數(shù)十只獼猴見小獼猴被撞死,便立即下山將獼猴尸體圍住,不讓他人靠近半步,同時還對其他出租車進行攻擊。
人類越來越不認識自己,或者裝作不認識自己,但猴子卻如鏡子照出了人類自己。猴子乍看上去是可愛的,但其劣性與人類相仿,有時也很可憎。猴的行為撕破了人類虛假的外衣,把人類種種弱點和丑惡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人類長期以來靠巧妙的手腕遮蓋起來的丑惡被猴子赤裸裸地呈現(xiàn)出來。本來人類是觀看猴子的,結果人類從猴子身上照出了自己,成為被觀者。如果說我還會喜歡猴子的理由,那就是猴子顛倒了觀者和被觀者的秩序,揭出了我們人類所謂尊嚴、高貴、端正、正經(jīng)之下隱藏的多重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