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明嘉靖刻本三十卷《野客叢書》,由于迭經(jīng)潘祖蔭、潘景鄭收藏且有潘景鄭手跋,而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以潘景鄭手跋為提示,結(jié)合其他資料,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該書之珍貴價值。這是潘景鄭一則題跋之意義所在,也是《野客叢書》的意義所在。
關(guān)鍵詞:野客叢書;王楙;潘景鄭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21
Abstract The thirty volumes of Yeke Series, edited and engraved in Jiajing period, Ming Dynasty, and now collected i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was selected as one of the second national precious ancient books because the book was once collected by Pan Zuyin and Pan Jingzheng and the latter wrote a postscript with handwriting. Pan's postscript is a goo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the book. This is the meaning of the postscript and also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book.
Key words Yeke Series; Wang Mao; Pan Jingzheng
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圖七)經(jīng)過近七十年的古籍文獻(xiàn)建設(shè),珍藏有500余種善本古籍、300余種南陽等地拓片(圖一、圖九)及多種書畫、輿圖作品,如明景泰刻本《御制飲膳正要》(圖十五)、徐乃昌輯《隨庵集瓦當(dāng)文字》(圖四)、《宋詞畫譜》(圖十、圖十二)等書籍和清乾隆年間手繪《臺灣漢番邊界圖》、《承德避暑山莊圖》等,多為國內(nèi)稀見之作。本文重點(diǎn)要介紹的則是館藏明嘉靖刻本三十卷《野客叢書》十二冊。該書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十三)。該書扉頁處有藏書家、校勘學(xué)家潘景鄭先生手跋兩紙(圖十四),對書的內(nèi)容、版本及流傳均有介紹,其曰:
王勉夫先生《野客叢書》原本三十卷,后附《野老紀(jì)聞》一卷,嘉靖刊本。傳世以此為最善,通行本如《稗?!贰ⅰ睹伢拧?、《唐宋叢書》等編,刪略止存十二卷,菁英幾削落無存,而此書遂不為世重,庸妄人貽誤后學(xué),其虐不啻于贏秦焚書焉。勉夫此書,考證典籍有條不紊,其精核實(shí)不下《容齋隨筆》、《夢溪筆談》二書。惜原本流傳不多,俗儒惑于陋刻,忽焉不察,因循放廢,而斯書于數(shù)百年中幾寥落如晨星,寂然無知音,為可悲矣。余服膺斯書有年,家藏一本,猶是嘉靖舊帙。屢思傳布以糾俗本之失,歲月逡巡,迄未成事。經(jīng)亂以還,家業(yè)殆盡,而此本幸未毀失,鄉(xiāng)賢遺著,區(qū)區(qū)向往之私,益不復(fù)知何日可償耳。此本嘉靖序跋割裂無遺,疑當(dāng)日坊賈謀充宋槧者。然紙墨刻畫,望而可辨,其庸愚為可哂也。今卷首只存勉夫先生慶元、嘉泰二序,卷尾存嘉泰壬戌高郵陳造一跋。每卷后均注明“長洲吳耀書,黃周賢等刻”十字。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白口,版心下有刻工姓名。有“守素園溶川氏”藏印,溶川何人,無從稽考矣。戊寅后七月晦日,邑后學(xué)潘承弼敬跋于滬濱潤康邨之寓廬。
茲圍繞這則手跋,結(jié)合其他資料,對該書的有關(guān)情況予以闡述。
1 王楙及其《野客叢書》
王楙(1151-1213),字勉夫,號分定居士。宋福州福清人,徙居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少失父,事母以孝聞。寬厚誠實(shí),刻苦嗜書。功名不偶,杜門著述,當(dāng)時稱為講書君。有《野客叢書》和《巢睫稿筆》傳世。
王楙在慶元元年(1195)所作“小序”稱:“仆間以管見隨意而書,積數(shù)年間卷帙俱滿,旅寓高沙,始命筆吏不暇詮次,總而錄之,為三十卷,目之曰《野客叢書》。井蛙拘墟,稽考不無疏鹵,議論不無狂僭,君子謂其野客則然,不以為罪也?!逼渥灾t之意還是很明顯的。但到了嘉泰二年(1202),王楙再序時就云“繼觀他書,間有暗合”,多少流露出自許之意。而這種自許又非盲目自負(fù),比如《四庫全書總目》就贊曰:“位置于《夢溪筆談》、《緗素雜記》、《容齋隨筆》之間無愧色也”[1]。潘景鄭先生跋語亦稱此書“考證典籍有條不紊,其精核實(shí)不下《容齋隨筆》、《夢溪筆談》二書”,統(tǒng)觀全書,《四庫全書總目》和潘先生之譽(yù)并非沒有道理,如卷一“《蘭亭》不入《選》”,針對所謂《文選》不收錄王羲之(圖五、圖八)《蘭亭序》(圖六、圖十六)是因為“天朗氣清”、“絲竹管弦”等語顯得重復(fù),王楙指出“絲竹管弦”就出自《漢書張禹傳》,而“三春之季天氣肅清見蔡邕《終南山賦》,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見潘安仁《閑居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見張平子《歸田賦》,安可謂春間無天朗氣清之時”。他的最終結(jié)論是《蘭亭序》之所以不入《文選》,乃因為“往往搜羅之不及,非固遺之也”。因為當(dāng)時未能搜集到而致使《蘭亭序》未能進(jìn)入《文選》,這個解釋看似簡單,其實(shí)正包含著非常實(shí)在的理由——在那時的條件下,遺漏若干作品包括一些著名的作品,是完全有可能的。其他那些諸如詞語重復(fù)、情調(diào)消極等解釋,看似深刻,往往都難以站住腳。就從這一條,可以看出《野客叢書》的學(xué)術(shù)價值。
據(jù)鄭明《<野客叢書>雜考》,王楙之子王德文曾經(jīng)刊刻過宋本《野客叢書》[2],但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則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王穀祥刻本,此即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潘承弼題跋之本。又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除了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外,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中央戲劇學(xué)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杭州市圖書館等10家也都有收藏。將西北師范大學(xué)所藏與國家圖書館所藏相對,全書之形制及內(nèi)容基本一致。所不同者,國家圖書館藏本有王穀祥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十二月望所作之跋,而西北師范大學(xué)所藏之本則沒有王穀祥該跋。這條跋應(yīng)該就是各家書目著錄刊刻人及刊刻時間的依據(jù),因此備錄于此:
《野客叢書》三十卷,穀祥十一世祖講書君府君所著也。府君遭孤,隱居養(yǎng)母,博學(xué)好古,著述甚多,鄉(xiāng)人尊稱之曰講書君云。是書家藏宋鈔本,惜闕而不全。嘉靖壬辰,穀祥承乏選曹,偶于寮友處得見全帙,亦抄本,借歸,命吏錄之,謹(jǐn)自校閱,愧膚淺不知所裁。壬戌夏秋,穀祥敬復(fù)手錄一過,且校且錄,付工繕寫鋟梓,六越月而工完。蓋嘗辱太史文公徵明、儀部陸君師道、鄉(xiāng)進(jìn)士袁君尊尼先后讎校再三,又蒙黃門顧君存仁、太學(xué)金君魚借所藏鈔本以資勘訂,雖甲乙相為是非,彼此互有得失,而改竄是正,終實(shí)賴之。諸公之惠于穀祥也厚哉。間猶有疑者,姑闕之以俟。魚豕之訛、拂塵之喻,知所不免,然亦千一矣。又按是書舊有宋參知政事鳳山李公性傳之序、文穆范公成大之跋,今皆不存。他日得之,當(dāng)續(xù)刻焉?;拭骷尉杆氖荒耆尚缡峦缹O穀祥百拜謹(jǐn)識。
按照潘承弼先生跋語所言,原藏潘先生現(xiàn)歸西北師范大學(xué)此本所闕王穀祥之跋,應(yīng)該是被書賈故意割去。然據(jù)上海師范大學(xué)姚銘碩士論文《野客叢書研究》,上海圖書館所藏四個嘉靖刻本《野客叢書》中,皆無王穀祥跋語;而上海師范大學(xué)所藏十卷本中,居然有王穀祥之跋語[3]。這又不知是被書賈割裂,還是本來就沒有;王穀祥之跋語僅僅出現(xiàn)在三十卷本中,抑或十卷本中亦曾出現(xiàn)。版刻不變,而書籍前后屢經(jīng)改訂,內(nèi)容多寡即有變化,有此而闕彼,到底何故,疑莫能明。
據(jù)王穀祥跋語,其家曾藏有宋鈔本《野客叢書》,但已不全。嘉靖壬辰(1532),他又在同僚處得見一完整抄本,于是借歸而請人副錄,親自校閱后,再恭請文徵明、陸師道①、袁尊尼②等長洲籍書畫名家先后讎校,又用顧存仁、金魚所藏抄本進(jìn)行校勘,然后才付諸刻工。而所聘請的黃周賢等人③在當(dāng)時也是非常有名的刻工。可見其用心之精、用力之勤,潘景鄭先生稱此書為“最善”是有道理的。
2 潘景鄭及其所收藏之嘉靖本《野客叢書》
潘景鄭(1907-2003),原名潘承弼,江蘇吳縣人。藏書家,版本鑒定家。曾師從章太炎、吳梅、俞粟廬,與張元濟(jì)、葉景葵、顧廷龍等創(chuàng)辦合眾圖書館,與顧廷龍合編《明代版刻圖錄初編》。新中國成立后,任職上海圖書館。參與編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有《說文古本再考》《日知錄補(bǔ)?!贰对~律校導(dǎo)》《詞選箋注》《圖書金石題跋》《寄漚剩稿》等。
潘景鄭祖上幾代都喜歡收藏古籍,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潘景鄭的伯祖潘祖蔭的“滂喜齋”,和祖父潘祖同的“竹山堂”。
潘祖蔭是潘曾綬的長子,咸豐進(jìn)士,官至工部尚書、軍機(jī)大臣。他在政事之余收藏金石圖書。光緒十年(1884年)祖蔭和葉昌熾就蘇寓故居的最珍本一百三十五部,編成《滂喜齋書目》,其中宋元本五十八部,內(nèi)有趙明誠與李清照的《金石錄》、秦觀的《淮海居士長短句》、楊守敬從日本帶回的北宋刊本《廣韻》和南宋刊本《竹友集》等。
潘博山、潘景鄭兄弟則繼承了祖父潘祖同“竹山堂”全部藏書四萬卷外,還很留意“三松堂”失散的版本書,曾收回十之二三,其他如曹元忠的“筆經(jīng)室”、莫棠的“銅進(jìn)文房”、孫毓修的“小綠天”等舊家藏書,盡為潘氏兄弟所得。他們不僅留意于舊家藏書,于金石書畫也多有收藏和研究。潘景鄭對秦漢瓦當(dāng)頗有研究,鄭振鐸擬編《秦漢瓦錄》一書時,多與潘景鄭文字往來切磋,嘗言“薑齋、愙齋瓦拓,如能見寄,尤感!”④(圖十一、圖二)潘景鄭的書畫作品亦為收藏者所鐘愛(封面圖、圖三)。
1919年,“竹山堂”改名“寶山樓”,藏書三十萬卷?!皩毶綐恰钡氖詹刂?,很注重明末史料。光緒末葉以后,明末史料逐漸受人重視,收藏和研究頗成風(fēng)氣,如謝國楨、朱希祖都是其中翹楚。博山、景鄭兄弟對此也有一番羅致。對明代史料,潘景鄭多有評述,對晚明人士的愛國情緒,潘景鄭是極力贊頌的。“寶山樓”藏書的另一類是鄉(xiāng)賢文獻(xiàn),這是“寶山樓”的最大特色。凡是鄉(xiāng)賢的稿本、校跋,甚至只有片紙只字、數(shù)語題記的書,他們都見無不收。潘景鄭《著硯樓書跋》中幾乎一半是關(guān)于鄉(xiāng)邦文獻(xiàn)資料,尤其比較突出地體現(xiàn)在集部文獻(xiàn)中。而且,他們收集的范圍不限吳縣一地,而是包括舊時蘇州府所轄常熟、昆山等地。
徙居吳縣的王楙所著《野客叢書》,大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潘景鄭所收藏的。從書中所鈐“伯寅藏書”可知,此書曾由其伯祖潘祖蔭(字伯寅)收藏,而后為潘景鄭所繼承。潘承弼與王楙為長洲吳中(今蘇州)同鄉(xiāng),故跋中自稱“邑后學(xué)”。但不知此書為何流入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該書所鈐西北師范大學(xué)藏書印中“西北師范學(xué)院圖書館藏書”幾字為繁體字,說明該書是在1939年成立國立西北師范學(xué)院到1958年改稱“甘肅師范大學(xué)”之間進(jìn)入館藏的,館藏檔案缺失準(zhǔn)確記載,潘景鄭先生亦無相關(guān)文字,無法具體追溯。僅從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財產(chǎn)賬目登記冊上查到:《野客叢書》于1955年9月11日登記造冊,但對書的來源未做說明。
3 潘景鄭于《野客叢書》藏跋之意義與微瑕
正因為潘承弼藏書家和版本鑒定家的身份,其針對嘉靖本《野客叢書》而作的跋語,就具有了特別的意義。2009年5月,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現(xiàn)藏于山東省圖書館和華東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的嘉靖四十一年王穀祥刻本《野客叢書》,與西北師范大學(xué)所藏相同版本的《野客叢書》一同入選,查《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收錄的《野客叢書》版本情況,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藏與其他兩館藏本的不同之處在于:特別注明為“潘承弼跋”本[5]。故而西北師范大學(xué)所藏之本被選,恐與潘景鄭手跋有很大關(guān)系。的確,潘先生此跋對于我們今天認(rèn)識《野客叢書》的意義、版本、流傳等有很重要的指導(dǎo)價值。不過,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潘先生跋語中的個別表述仍有不準(zhǔn)確、不明確的地方,今天需要重新去認(rèn)識。
嘉靖本三十卷《野客叢書》,每頁之版心均鐫有刻工姓名,這一點(diǎn)潘景鄭先生說對了。但潘景鄭先生跋語中說“每卷后均注明‘長洲吳耀書,黃周賢等刻十字”,則不十分準(zhǔn)確。細(xì)檢各卷,只有目錄、卷一至卷六、卷九、卷十二至十四、卷十六、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五、卷二十九、卷三十各卷卷尾作“長洲吳耀書,黃周賢等刻”十字,其他各卷情況皆不相同,其中:卷七、卷十五、卷二十三,作“長洲吳耀書,姚舜卿等刻”;卷八作“長洲吳耀書,章訓(xùn)、章掖刻”;卷十、卷十七、卷二十、卷二十六、卷二十八作“長洲吳耀書,唐麒、吳中刻”;卷十一作“長洲吳耀書,吳中、唐麒刻”;卷十八、卷二十一作“長洲吳耀書,顧鈐、陳環(huán)刻”;卷二十四作“長洲吳耀書,李煥、李燦刻”;卷二十七作“長洲吳耀書,陳環(huán)、顧鈐刻”。附錄“野老記聞”之卷尾則作“壬戌仲冬朔旦吳耀書完,姚舜卿刻”?!叭尚纭迸c王穀祥作跋的時間一致,可推斷出該書刻于嘉靖四十一年,從書中的刻工信息中也可以得到驗證。
本書刻工,計有黃周賢、嚴(yán)椿、袁宸、何祥、章訓(xùn)、章掖、章意、姚舜卿、唐其(唐麒)、吳中、章權(quán)、顧俸、敖、顧鈐、鄭天瑞、陳環(huán)、章循、李燦、李煥、袁仁、陳乹二十一人。這與《明代刊工姓名索引》著錄的嘉靖本《野客叢書》刻工情況基本一致[4],略有不同。此跋本《野客叢書》卷七版心注刻工唐其,卷八、卷十、卷十一、卷十七、卷二十、卷二十六、卷二十八注刻工唐麒?!睹鞔ば彰饕妨刑破洹⑻器攵?,但嘉靖本《野客叢書》所注刻工并無“唐麟”,應(yīng)為唐麒的誤寫。查《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唐麒或署唐其,明正德間蘇州地區(qū)刻字工人;唐麟另有其人,并未參加《野客叢書》的刻印[6]506。又卷十六版心注有刻工“敖”,《明代刊工姓名索引》未列,也未能查知姓名。
嘉靖本《野客叢書》在附錄“野老記聞”之后、嘉泰壬戌高郵陳造跋語之前,又有王楙門生郭紹彭所撰《宋王先生壙銘》,版心處鐫“野客叢書墓志”,簡要介紹王楙之生平。據(jù)《宋王先生壙銘》,當(dāng)時曾有曾孝寬、江公望另外撰寫墓志銘,詳細(xì)傳載王楙之譜系及履行,但既然當(dāng)初編者收此而不錄彼,說明《宋王先生壙銘》的意義還是很特別的,著錄家和研究者都不應(yīng)該輕易忽略。
此外,書中多處鈐有“守素園溶川氏珍藏”之印,潘景鄭先生當(dāng)年未能弄清楚溶川氏所指何人,今天亦難以考知。但據(jù)網(wǎng)絡(luò)資料,康熙《臨蘇軾滿庭芳詞》綾本手卷,藏印即有“守素園世寶御筆書畫臣奕淶恭記之章”;保利2011年春季拍賣中朱文震摹王石谷山水立軸上,敬華(上海)2006年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中岳珂《寶真齋法書贊》上,均鈐有“溶川氏珍藏印”。不知此“守素園”與“溶川氏”有無關(guān)系,但溶川氏喜好收藏則是基本可以肯定的。博學(xué)多聞如潘景鄭先生居然都無從稽考,可見此人之真實(shí)行跡的確不易尋覓,有待繼續(xù)查考。
參考文獻(xiàn):
[1]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一五八·雜家類[M].臺灣: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852-548.
[2] 鄭明.《野客叢書》雜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1986(3):47.
[3] 姚銘.野客叢書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2.
[4] 李國慶.明代刊工姓名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59-360.
[5] 中國國家圖書館.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一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108.
[6] 瞿冕良.中國古籍版刻辭典[M].濟(jì)南:齊魯書社,1999:506.
作者簡介:吳永萍(1971-),女,蘭州大學(xué)古代文學(xué)博士研究生,西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古籍整理、文獻(xiàn)學(xué)研究和古典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