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懿
摘 要:本文通過解析史料,從唐宣宗的忌憚、宦官集團的排斥和官員中以牛黨成員為主的敵對勢力的打擊三個方面分析了李德裕被貶謫至死的原因。
關(guān)鍵詞:李德裕;唐宣宗;宦官;牛李黨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04
晚唐名臣李德裕以其卓越政績及“牛李黨爭”而廣為后人所知。他曾于唐文宗和唐武宗時兩任宰相,并于武宗會昌年間 “當(dāng)國凡六年,方用兵時,決策制勝,它相無與,顧威名獨重于時?!盵1]因功勛卓著而獲封太尉、衛(wèi)國公等殊榮。這樣一位有大功于國的名相忠臣,卻在會昌六年唐武宗駕崩后屢遭貶謫,直至唐宣宗大中三年窮病交加、卒于崖州司戶參軍任上,令時人及后世感嘆不已。對于李德裕其人,前人多有研究,成果頗豐,但對于其迅速被貶、死不得所的原因則少有系統(tǒng)的論述。
一、李德裕生平簡述
李德裕初名緘,字文饒,唐憲宗時宰相李吉甫之子?!坝子袎阎荆嘈牧W(xué),猶精西漢書、左氏春秋。恥與諸生從鄉(xiāng)賦,不喜科試?!盵2]初蔭補校書郎,后因其父李吉甫居相位,避嫌辭校書郎之職,出外為方鎮(zhèn)幕府從事。三十四歲時“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xué)士。帝在東宮,素聞吉甫之名,既見德裕,尤重之。”[3]李德裕得穆宗信任,又任屯田員外郎、考功郎中等,與同為翰林學(xué)士的元稹、李紳相善,時稱“三俊”。穆宗長慶二年歷任翰林學(xué)士承旨、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政聲頗佳。同年九月因受李逢吉排擠,出為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在浙西一任八年,任內(nèi)注意于改革舊俗、破除迷信,并常上書勸諫言事。唐文宗大和三年、李德裕四十三歲時由浙西觀察使入朝為兵部侍郎,因李宗閔排擠而未能拜相,出為義成節(jié)度使。大和四年十二月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此時西川剛與南詔戰(zhàn)罷,破敗不堪。李德裕鞏固邊防,精簡、訓(xùn)練士卒,修理兵器,改進交通運輸,向南詔要回被俘民眾、工匠、僧道等四千人歸成都,招降吐蕃維州守將,改革舊俗、抑制浮屠等,治蜀政績上佳。文宗大和七年入相,深得忠良之心。李德裕改革舊制,任用賢良、破除朋黨;改革科舉制度,改試詩賦為經(jīng)義,以變進士浮薄之風(fēng);罷除進士名單先呈宰相以定取舍的舊例,以抑朋黨等。后因得罪文宗寵臣李訓(xùn)、鄭注而罷相,改任兵部尚書。大和八年十一月被李宗閔等排斥而復(fù)任浙西觀察使。大和九年又因李宗閔、李訓(xùn)、鄭注及宦官合謀陷害而被貶為袁州刺史,不久更貶為袁州長史。文宗開成元年三月改任滁州刺史,七月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十一月再任浙西觀察使。開成二年任淮南節(jié)度使。開成五年文宗卒,武宗即位,五十四歲的李德裕被召入朝并拜相,進入其功業(yè)最輝煌的階段。開成五年及武宗會昌年間,李德裕深得武宗倚重,銳意改革舊制、振興國家。此時國家多事,李德裕得以大展身手:收服跋扈已久的幽州;打敗回鶻烏介部入侵;討平澤潞劉稹、太原楊弁叛亂;繼續(xù)改革科舉制,取消錄取名額限制,重申廢除進士名單先呈宰相以定取舍的舊例,禁止進士登第后聚集宴會、參謁座主以結(jié)朋黨;輔助武宗滅佛;設(shè)立備邊庫以應(yīng)西北、西南軍事需要;裁汰冗濫官員;削弱宦官權(quán)力等等?!白蚤_成五年冬回紇至天德,至?xí)哪臧嗽缕綕陕?,首尾五年,其籌度機宜,選用將帥,軍中書詔,奏請云和,起草指蹤,皆獨決于德裕,諸相無預(yù)焉。以功兼守太尉,進封衛(wèi)國公,三千戶?!盵4](此處疑應(yīng)為二千戶,《舊唐書》有誤。)李德裕以其功業(yè)而威震天下。會昌六年,武宗因服食丹藥而卒,宣宗即位,李德裕隨即被貶。會昌六年四月,“以特進、守太尉、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上柱國、衛(wèi)國公、食邑二千戶李德裕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荊南節(jié)度使。”[5]大中元年二月,白敏中指使其黨李咸論德裕執(zhí)政時陰事,“以檢校太尉、東都留守李德裕為太子少保,分司東都?!盵6]大中元年七月,“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衛(wèi)國公李德裕為人所訟,貶潮州司馬員外司同正員。”[7]大中二年九月,又貶為崖州司戶參軍。大中三年十二月李德裕卒于崖州,年六十三。大中六年得以歸葬洛陽?!败沧跁r,詔追復(fù)德裕太子少保、衛(wèi)國公,贈尚書左仆射,距其沒十年?!盵8]
二、李德裕被貶原因
李德裕于武宗在位期間功勛卓異,使唐室?guī)子趶?fù)興,卻在武宗死后不久得到個被貶海島、窮困而死、死后幾年才得歸葬的結(jié)果,其反差之大令人驚嘆。“德裕秉權(quán)日久,位重有功,眾不謂其遽罷,聞之莫不驚駭?!盵9]研讀史料并結(jié)合前人觀點,其被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唐宣宗的忌憚、宦官集團的排斥、官僚集團中的反對者的打擊報復(fù)等。
1、唐宣宗對李德裕的忌憚
唐宣宗原名怡,后改名忱,為唐憲宗第十三子,唐穆宗之弟,敬、文、武三帝之叔。原為光王,會昌六年武宗駕崩,宦官集團認為他能力平庸、易于控制而矯詔立其為皇太叔、即皇帝位。但其實此人一直韜光養(yǎng)晦、示弱于人,即位后方顯露真實能力。宣宗忌憚李德裕,原因有二:
其一,宣宗仍是光王時曾因出身微賤且“不慧”而屢受文宗、武宗等戲弄,對他們甚為憤恨。
“帝外晦而內(nèi)朗,嚴重寡言,視瞻特異。幼時宮中以為不慧……歷大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強誘其言,以為戲劇,謂之‘光叔。武宗氣豪,尤不為禮?!盵10]
而李德裕歷仕穆、敬、文、武四朝,尤其在武宗朝深受信任、久任宰相而功勛卓著 ,宣宗恨屋及烏,即位后旋即罷黜李德裕就在所難免。
“丁卯,宣宗即位。宣宗素惡李德裕之專,即位之日,德裕奉冊;既罷,謂左右曰:‘適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顧我,使我毛發(fā)灑淅。”[11] “壬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德裕同平章事,充荊南節(jié)度使?!盵12]
其二,宣宗出身卑微、得位不正,恐李德裕威脅其皇位,因此將其迅速貶黜。
宣宗母鄭太后本姓爾朱氏,為憲宗時叛臣李锜侍妾,李锜敗后,爾朱氏被沒入掖庭,成為穆宗生母郭后侍女,后為憲宗所幸而生宣宗。胡女之子、叛臣侍妾之后,又為憲宗幼子,故宣宗出身低微。穆宗一系被視為皇室正統(tǒng),武宗駕崩后又留有四個皇子,正常情況下宣宗本無機會登上皇位,卻因宦官矯詔擁立而即位大統(tǒng),因此得位不正。